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代,人人皆会写诗,帝王会写,如唐太宗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和尚会写,如僧皎然的“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儿童会写,如七岁的骆宾王写下的《咏鹅》。
骆宾王被誉为神童,一时传为佳话。在唐代,像骆宾王这样的“神童”不只一个。
《全唐诗》里记载了一首《送兄》诗,是一个七岁的女孩,当着武则天的面写出来的。
送兄
七岁女
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诗前有一个小序,写武则天召见她,让她写一首送别兄长的诗,女孩子应声而答,并写出此诗。诗中,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十分诚挚感人: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离别的亭子旁边,树叶飘落,稀稀疏疏。
看那天上的大雁,排成一行,飞向远方。可怜我们兄妹,却不能像大雁一样,一起归去。
这首七岁女孩写的离别诗,语句简单,明白如话,意境高妙。后世许多学者,对这首诗赞誉有加。
明·高棅《增订评注唐诗正声》:何物女子,有此典雅!清·刘宏煦《唐诗真趣编》:自然中饶气骨。当下应声而成,真大奇事。“不作一行归”者,惟其为女子,不得与兄同去也,是之谓切。
众人齐夸这首诗好,那么,它好在哪里呢?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前两句托物起兴,不直接写离别,而是渲染离别的环境和氛围。“别路”“离亭”点明地点,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铺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云初起”,在此处,即是景语为情语,一语双关,亦指心中“愁云初起”。“叶正稀”,点明秋天季节的同时,还有一丝萧瑟、落寞之感,也十分符合离别的氛围和情绪。
前两句可看作是铺垫,读完这两句,离怀愁绪郁结在心,似乎在等待着离别的时刻。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后两句,作者巧妙而自然地从景转到情。
在诗词中,“雁”也有送别之意。这一句将感情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面,送行的同时,还有對人生的概叹。人总是由离别而感慨人生聚散,耐人寻味。
“离亭”“别路”“叶正稀”“雁”将全诗刻画成了一幅隽永的画面。意境深远,空间开阔,且满目皆萧然,满腔皆哀伤,满腹皆愁绪,实在不能不说是诗人的高妙之处。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人们感动于这首诗,钦佩它的作者,可是,历史上,作者的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从《全唐诗》的注解大致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无名的女孩子,留下一首动人的诗篇,不知道当时武则天听了,是否也为她的才华而感动。
责编:马京京
骆宾王被誉为神童,一时传为佳话。在唐代,像骆宾王这样的“神童”不只一个。
《全唐诗》里记载了一首《送兄》诗,是一个七岁的女孩,当着武则天的面写出来的。
送兄
七岁女
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诗前有一个小序,写武则天召见她,让她写一首送别兄长的诗,女孩子应声而答,并写出此诗。诗中,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十分诚挚感人: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离别的亭子旁边,树叶飘落,稀稀疏疏。
看那天上的大雁,排成一行,飞向远方。可怜我们兄妹,却不能像大雁一样,一起归去。
这首七岁女孩写的离别诗,语句简单,明白如话,意境高妙。后世许多学者,对这首诗赞誉有加。
明·高棅《增订评注唐诗正声》:何物女子,有此典雅!清·刘宏煦《唐诗真趣编》:自然中饶气骨。当下应声而成,真大奇事。“不作一行归”者,惟其为女子,不得与兄同去也,是之谓切。
众人齐夸这首诗好,那么,它好在哪里呢?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前两句托物起兴,不直接写离别,而是渲染离别的环境和氛围。“别路”“离亭”点明地点,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铺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云初起”,在此处,即是景语为情语,一语双关,亦指心中“愁云初起”。“叶正稀”,点明秋天季节的同时,还有一丝萧瑟、落寞之感,也十分符合离别的氛围和情绪。
前两句可看作是铺垫,读完这两句,离怀愁绪郁结在心,似乎在等待着离别的时刻。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后两句,作者巧妙而自然地从景转到情。
在诗词中,“雁”也有送别之意。这一句将感情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面,送行的同时,还有對人生的概叹。人总是由离别而感慨人生聚散,耐人寻味。
“离亭”“别路”“叶正稀”“雁”将全诗刻画成了一幅隽永的画面。意境深远,空间开阔,且满目皆萧然,满腔皆哀伤,满腹皆愁绪,实在不能不说是诗人的高妙之处。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人们感动于这首诗,钦佩它的作者,可是,历史上,作者的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从《全唐诗》的注解大致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无名的女孩子,留下一首动人的诗篇,不知道当时武则天听了,是否也为她的才华而感动。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