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关键不在于形式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当下读书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阅读。
  2020京东文学盛典之夜,莫言、格非、阿来、苏童等一批大家,围绕着阅读与创作,发表了新的环境下,读书、生活、阅读、写作的不同观点。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时代性问题,即当下阅读的多样性与阅读的未来。
  谈及阅读,最逃不开的话题之一,就是当下风行的手机阅读和碎片化的问题。
  当手机阅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我们席卷而来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愕然。不管是反对者,还是拥趸者,几年之后,都无一幸免或多或少被卷进了这股潮流。站在今天,回头观望手机阅读和碎片化,我们发现,世界已被改变,但世界又未被改变。
  2
  在我看来,不管哪一种阅读,重要的永远不是形式,而是我们阅读的内容。
  风靡于这个世界的手机阅读,的确把大多数人的时间割裂了,分割成大大小小不等的碎块。不管是地铁上,还是在家里,人们抱着厚重书本的时间少了,手机成了放不下的东西。伏在案头,啃读大部头作品的人少了,甚至成了稀有,而在时间切割的各种断层里,靠支离破碎的信息流、信息量,填充大脑的人越来越多。
  有人担心,这样下去,太多人的大脑将会成为一个碎片机,装满了无用的信息,装满了各种搞笑段子,而曾经激励过一代代的那些经典,那些被称为“文化”“文明”的东西,正在远离着我们。更有人认为,这个时代,需要的不再是沉重,而是变着法儿让我们轻松。
  3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自身的特性。想起我们这一辈人,小时候只有小人书读,即或上了中学,能读的书也只有那么几本。在一个缺书的年代,我们知识的获得渠道,只能是社会。打小我们参加集体劳动,生在乡下的我们,在太阳下放牧,在月光下收割。几乎没有哪个孩子是孤寂的,除了一大堆玩伴外,我们还有牛羊,还有星星,还有风和雨。可是到了我们的孩子这一代,社会给他们提供了相对可靠的物质保障,“独生”两个字,又让他们打小具备了远离他人,独自寻找快乐,寻找烦恼的本领。电子游戏、电视、动漫动画,成了他们拥有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长大的孩子,如果期望依然跟我们一样,要拥有捧读长篇,孤坐苦读的人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因为阅读是人类心灵的第一补充。不同背景下长大的人类,心灵需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如同今天变老的大妈们依然热衷于在公园跳广场舞,依然喜欢巨大的音响声和花花绿绿的装扮一样,时代给他们的印记,终生攀附在心灵上,不是说能驱走就能驱走的。
  4
  人类究竟需要怎样的阅读?这永远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如同人类内心到底需要怎样的安宁,怎样的幸福感、充盈感一样,没个固定。阅读方式的不同,并不代表我们在排斥着阅读。碎片化阅读,虽然是用大量有用无用的信息填充着时间,填充着大脑,但并不能说,这一代人大脑里就只有碎片化的知识,只有碎片化的逻辑。只不过,他们用我们曾经没有的方式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完成了内心或是情感的基本建设,而在过度紧张的生活中,他们不再愿意把偶得的一片轻闲交给沉重,交给思考。或者说,他们思考的已经够深,不需要再拿书本中他人的人生来教化自己,他们需要排泄,需要打发,需要把自己在某一刻掏空。而碎片化的信息,包括各类搞笑的段子,恰恰满足了这个功能。
  所以,不要急于对当下给出某种结论,一切尚在行走,尚在发生。对所有正在发生的事,过早地给出结论都是不负责的,也是不成熟的。人类永远不会盲行,人類也永远需要精神灯塔的指引。只不过我们航行的海不同,遭遇到的困境就不同。同样,需要的指引也就不同。
  我依然坚信,哪怕是手机阅读,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垃圾。
  哪怕是碎片,也肯定有不少人能将它重归完整。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2019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前,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1688年法国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习近平主席当时说:“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在外交部等机构的协助下,国家图书馆终于迎来了这份特殊的礼物。2020年11月4日,法文本《论语导读》典藏仪式暨展览开幕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作为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此手
期刊
我因为寂寞,所以读书。  东坡云:“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间,得少佳趣。”如今正是暑天,到岁尽还早,住在水泥楼房的二十层上,虽有空调,电灯开着总嫌太热。但读至此节,少时冬夜在油灯下看书的情景立刻重现在眼前。  那昏黄但裹着一层蓝青色光焰的冉冉跳动的灯火,灯下那几行刚好看得清的大字,偶尔抬头所见投射在墙壁上的自己巨大的影子……这些早已成为遥远的东西,一下子又显得亲近起来,于是
期刊
同学们,如果老师和你们同写一篇作文,你们有兴趣吗?我想,肯定有不少同学要窃喜、欢呼,兴奋不已了,老师也要写作文喽!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来一睹老师和学生同题作文的精彩吧。  我们先来看题目:  请阅读汪国真的一首诗《宽容》:    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别人的宽容,我
期刊
好长好长时间,已没有一个诗人或其作品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议论了。1月28日,川大文学教授唐小琳批评女诗人贾浅浅诗的文章在《文学自由谈》网络版上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波涛汹汹,水花四溅,一个月过去,仍无停歇的迹象。“护贾派”不少,更多的则是严厉的嘲讽,并从诗歌创作本身的讨论延伸至“文二代”“圈子化”“诗坛乱象”,以至“作协的引导责任”。过激的泄愤攻击和理性中肯的见解也有,但皆属少数。至于人们所希望的
期刊
走过洪荒的岁月  关于七月  是南湖游船上的叙事诗  和暖的阳光  扯开阴霾的天空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  开始明亮起来  抡起闪亮的  锤头  擊醒了东方巨人  巨人不再沉默  捧出丰饶的季节  闪光的银镰  收割着沉甸甸  金色的内容  七月  是一首唱不完的  信天游
期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  金钱、俸禄、美女,与书联系在一起,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之所在,书,故而成为一种信仰与宗教般的什物。想想也是,穷文富武,那时候,一介寒儒连粥都喝不上,如果没有一点理想激励他,早把书本扔在脑后了。  书与书生,似有一种递进转换互补的关系。明人于谦诗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很准确地道破了这层关系。人们往往先是读书、买书、找书,
期刊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由国内人文社科领域优秀出版单位与媒体联合推出,致力于推荐优秀中文原创图书,每月定期更新。此榜单在人文社科图书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1.《史料与场域:辽宋金元史的文献拓展与空间体验》  【日】平田茂树余蔚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1月  本书是复旦大学和日本宋代史研究會,共同筹划举办的中日青年学者辽宋夏金元史研讨会的论文精选,由日本宋史专家平田茂树先生和复旦大
期刊
書名:《中国共产党简史》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2月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单位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已由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  这部《简史》是按照党中央部署,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写的党史简明读本。在书稿编写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多次
期刊
书香里的中国年:北京书店夜场暖暖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北京发行集团旗下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王府井外文书店4家大型书城及新华书店花市店、翠微店、小庄店、西四店、永安路店、建筑书店6家中型书店,首次开启24小时书店模式,陪伴读者欢度别样书香年。2月16日晚上近10点,北京图书大厦一层结款台处,蒋滢赉开心地替女儿张文菁掏钱买书。“图书大厦过年不关门,这可真是头一回!作为读者,我们
期刊
“读一本书如同青蛙来到井口。”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阅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濮存昕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们的生命本体受时空的限制,在这里就不能在那里,此时干什么就不能同时还干什么,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有所局限的‘井中之蛙’。”濮存昕表示,但是,各式各样的书籍,能够让人们经常“来到”井口,看这里也行,看那里也行,上了井口,就相当于来到书店了。  去年8月30日晚,BIBF世界阅读夜——中国话剧之夜在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