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公益慈善的深化之道

来源 :区域治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t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公益慈善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全民性”“便捷性”“互动性”等时代特征.与此同时,“互联网+”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公益慈善面临着新的信任困境、管理困境和合法性困境.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公益慈善的发展困境,提出以观念导向重塑慈善文化,以制度保障其规范化发展,以技术赋能其智慧化运行等策略.
其他文献
研究以临沪地区小城镇浏河镇为对象,研究其受上海的深刻影响下,产业集群、人口结构和现状用地呈现出与一般地区小城镇差异化的特征.提出浏河镇应通过区域融合,联动发展,强化对沪联系与服务;立足多元人群需求构筑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浏河本地文化空间营造;弹性应对发展不确定性等发展策略,更好地将区域动力与本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枣庄作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货运领域,公路承担了过多的中长距离货物及大宗货物运输,造成柴油货车的使用强度极大,成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拦路虎”.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坚持多措并举,坚决打赢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国机动车污染防治体系及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借鉴和经验.本文以枣庄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总结柴油货车污染防治工作概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传播,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还冲击着社会治理结构与体系.社区社会资本作为社区层面的一种集体资源,不仅在疫情流行过程中遭到冲击,更在疫情抗击过程中不断重构.本文基于社区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从社区关系网络、社区信任、社区规范三个维度来分析疫情对社区社会资本带来的冲击,梳理社区社会资本在疫情应对中如何重构.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疫情对线下社区关系网络拓展造成冲击,但对线上社区关系网络构建有促进作用;(2)疫情防控与应对能够强化和加固社区信任;(3)疫情防控与应对有利于社区规范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需以网络新技术作为支撑,三全育人作为导向,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协调联动起三个课堂.其中,第一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挖掘各科背后的思政元素,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第二课堂是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为主体的形式,需整合二级单位的教育资源,形成具体的育人责任清单,构建部门之间的协同育人体系;第三课堂是以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为主的新载体,要铸造一支懂得网络技术的思政队伍,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一体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础单位.以党建引领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提出,为有效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思路.本文从社会治理共同体问题的由来谈起,分析了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大渡口实践,提出了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针对性建议.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也更加注重空间性治理.本文通过各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共性与差异,对于“十四五”时期建立以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国土空间发展新格局提出一定的见解.
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想要让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发挥切实价值,还需其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依据实际情况落实针对性的策略,保障主体参与力量,为我国乡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有效改善提供可靠的支持力量.基于此,本文针对激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开研究.
脱贫攻坚战是近年来党中央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21年2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土地资源少、土地利用率低、交通不便利等问题,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可以满足不同土地用途的需要,解决土地、交通的问题,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从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农民参与、企地合作等方面,为土地整治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提供路径.
围绕实现工业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目的,笔者对影响绿色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加强绿色制造和节能高效工业企业示范引领,推动节能诊断成果运用,持续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增强工业领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党的十九大后,高等教育以新姿态走入人们的视野,目前,高等教育已然为国家最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各大高校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等素质人才,将高校教育的重担交落在了高校教师的身上.本文从培养高级心理素质的需求出发,论述了高校教师需要加强的职业道德修养,唯有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达到一定水平,高校教师们才有资格、有能力将“三高教育”做好做精,从而为社会输送具备心理素质的高水平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