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六月底去北京出差,抽空跟朋友见了一面。吃完晚餐已经很晚,我们仍觉得意犹未尽,索性决定沿着长安街散步。北方的夏夜凉风习习,我们漫无目的地走着,聊起近况。 朋友在创业,相比之前每天打卡上班的日子,形式上自由许多,多了“有上顿没下顿”的压力,依旧无法逃脱偶发的焦虑。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网络上很火的一篇吐槽文章。 文章大意是说,如果你打开某个生活分享类的软件,就会发现满屏都是“人生赢家”,告诉你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底去北京出差,抽空跟朋友见了一面。吃完晚餐已经很晚,我们仍觉得意犹未尽,索性决定沿着长安街散步。北方的夏夜凉风习习,我们漫无目的地走着,聊起近况。
朋友在创业,相比之前每天打卡上班的日子,形式上自由许多,多了“有上顿没下顿”的压力,依旧无法逃脱偶发的焦虑。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网络上很火的一篇吐槽文章。
文章大意是说,如果你打开某个生活分享类的软件,就会发现满屏都是“人生赢家”,告诉你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应该”拥有什么。总结这些炫耀帖,会得出一套惊人的结论:二十五岁之前就“应该”拥有人生第一个百万元,拥有第一台车、第一套房,然后从二十五岁开始“应该”实现财务自由、追寻自我,最终在三十岁之前“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继而成为二十岁年輕人的人生导师。
听我说完,朋友大笑不止。我们开玩笑说,那剩下的五十年是要用来修仙吗?
按照人生赢家们的逻辑,三十岁还在为工作而苦恼的我们,哪怕在现实生活里已经配得上“优秀”二字,也远远达不到他们的成功标准。朋友因为工作产生的那点合理的焦虑,在这套标准面前仿佛是个笑话。
对于这类随意指点他人人生的行为,我们表示鄙夷,甚至觉得离谱。讽刺的是,的确有不少人受这种言论的影响,给自己套上焦虑的枷锁,并且将焦虑散播给更多身边的人。可是,这种焦虑真的必要或合理吗?且不论网络言论的可信度,即便那些炫耀帖是真实的,同一条人生轨迹难道就“应该”适用于所有年轻人?哪怕拥有了人生赢家们所说的一切,就能保证再无焦虑吗?
我跟朋友提起最近阅读的书籍。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坦言,想要通过实现某一目标来永远消除焦虑,这种企图一劳永逸的想法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合理的焦虑无法避免,甚至可能成为助力。但若将自己的人生强行塞进他人的模板里,因而产生过分贬低自我的焦虑,实在是大可不必。
由这个话题发散,我们说起“内卷”和“躺平”,对此前某高校教授抨击“躺平”的观点表示了强烈反对。路过的巡警似乎听见了我们的谈话,投来不经意的一瞥,若有似无地笑了笑。在长安街执勤的警官们大概早就对此见怪不怪了。从东走到西,从国家博物馆到大剧院,天文地理艺术时事,过往行人口中各式各样的话题,他们早就听了个遍。
路有千万条,因为没有挤上某一条路而过分焦虑,草率地判定前方山穷水尽,恐怕才是给自己人生套上了毫无必要的枷锁。
【原载《金华日报》】
插图 / 焦虑 / 佚 名
其他文献
世上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生死,生死使世界瞬间真假分明。拿做学问来说,没到生死存亡时,大家治学靠的是逻辑。大家吃饱饭后来讨论粮食安全,谈一天也谈不出个所以然,各有各的逻辑,不同的逻辑推出不同的道理,但如果饿三天再来谈,会议中间再放一个馒头,大家就没有那么多定义了,也没有那么多逻辑和斯文了,而是眼睛发绿,直盯馒头,随时准备动粗。吃饱时,你问他什么叫粮食安全?他说有广义粮食、狭义粮食,还给你造出些模型和数据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风行时,出现过许多奇怪的试题。如果有奥数怪题排行榜,下面这道题多半会入围: 有只可爱的小熊,走路时不小心,失足掉进一个大坑。已知可爱的熊宝宝坠落时的速度是10米/秒。请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的? 多奇怪的奥数题,难怪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父母启动社会资源,寻找答案。 先找学神。学神说:“题目中给出的信息,与要求无关,此题无解。” 再找学霸。学霸说:“地球上,物体的坠
英国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指出,丹麦进入全球食品最安全国家行列。丹麦名列前茅的关键原因在于,拥有一整套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體制和完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在丹麦,农民也要接受高等教育。无论你是在农场照管牲畜,还是耕地种田,都要先接受三年的农学院基本教育和一年左右的实习,通过考试,才有耕种和经营管理农场或牧场的资格。同时,丹麦建立了生态食品专科学校,如果你想做“生态农民”,就要先接受
我发现,富人说得最多的是脸面,而穷人说得最多的是骨气。 为什么穷人偏好讲骨气?我寻思,这是因为穷人除了骨气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维系自己的面子了。这骨气成了最后的堡垒,必须格外地看重,死死地守住。为了守住,往往不惜一切代价。因此,穷人这里的骨气,具有无比悲壮的色彩。眼看要饿死了,也不食嗟来之食,明明螳臂当车,也要为骨气而粉身碎骨,多么悲壮,多么令人陶醉! 这精神当然是很可贵的,但是为了骨气,
儿时,探访亲友留饭或在家宴请宾客,上桌吃饭前,奶奶都要给我们做规矩,诸如“要等人都到齐了,菜上齐了,再动筷子”“让长辈先动筷,让客人先吃,不要急吼吼地抢着吃”“在别人家做客,不能第一筷子就夹荤菜,会被人说没教养”“吃完了要跟人打声招呼,不要闷声勿响就自顾自离席”等等。这堂餐桌礼仪课惯例是爷爷最后作总结:“老话讲‘吃要有吃相,站要有站相’,吃相就是品相,品相好的孩子才能出人头地。” 民以食为天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大军对垒长平。秦使反间计使赵王用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代廉颇为将,最终不仅射杀赵括,而且坑杀了赵军四十万精锐之师。赵括因此成了夸夸其谈、误身误国的代名词,被贻笑千古。 别看赵括领兵打仗“若胶柱鼓瑟”,身死军败,但我们对他的才华却不能视而不见。史载,他从小就跟父亲赵奢学习兵法,讨论起军事问题来,赵奢都难不住他。赵奢乃是何许人?赵之名将,战功显赫。史册对赵括的军事素养和理论才
“英雄”这个词来自古希腊。对古希腊人来说,英雄是凡人,却创下远超凡人经验的成就,以至他死后在人间留下不朽的传说,得到神一样的崇高地位。 英雄和榜样也不一样。榜样是属于日常生活的,但英雄是点燃你生命热情的人,他们让你的视野从一时一地转移到更宽阔辽远的地方。 我们人类似乎天然有一种本能,想要仰望一些人,将他们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引——行为的标准、处世的准则、人生的模型。 从中西文化渊薮的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现在的人抑郁症高发?我说:以前的人也得抑郁症,只是大家不知道那是抑郁症。 说说三十年前。我有个同学,现在看来,是典型的抑郁症——至少也是中度的,但他稀里糊涂自愈了。 那个同学人很聪明。聪明到哪种程度呢?有一年大学想搞个围棋比赛,参赛人数不够,他的室友就拉他,他说:我完全不会呀。室友说:我教你。教了他一会儿,他兴趣大起,自己借了室友的书,研究了一下午。到第二天,获得了
祁铁匠要上北京,这让我们村的人羡慕坏了,那地方太神圣,哎哟,如今祁铁匠给住上啦,这不是福佬是什么!祁家儿女都在外面工作,早都要接父母出去,祁铁匠不去,儿女想着还有母亲相依为命,由着他。后来,母亲去世了,父亲一人太孤单,儿女主张把祁铁匠连根儿拔了,绝了念想,祁铁匠依然不肯,不过这一回由不得他了,儿子先是把铁匠铺子卖了,三间瓦房连家具一起卖了。祁铁匠像霜打的茄子忍着,他的狗追着他蹭他的腿,惹得一脸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