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把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将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让幼儿感受民俗传统美术形式的多姿多彩,拓展幼儿的审美视野。激发幼儿对民俗文化的情感,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深处植入民俗艺术,使他们逐步理解民俗文化,这将大大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美术教学;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8-0145-02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e in Kindergarten Art Teaching
——Taking Large Class's Art Appreciation "April Hat" as an Example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Hanjia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LIN jun
【Abstract】The "Guiding Outline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clearly states that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introduce local natural ecology, social life, customs and other unique cultures into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provide children with opportunities to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the culture of their hometown,deepen the respect and love for local cultur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Folk culture is integrated into kindergarten art teaching, so that children can feel the colorful folk traditional art forms, and expand children's aesthetic experience. Stimulate children's emotion towards folk culture, implant folk art and folk culture in the depths of young hearts, and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e.
【Keywords】Folk culture;Art teaching;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一、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教育内涵
将传统民俗美术元素融合到幼儿美术教学中,一方面,透过民俗艺术活动能够让幼儿体验到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愉悦,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体现其鲜明的民族性、地方性;另一方面,由于民俗艺术具有实用简洁、质朴率真、色彩鲜艳、象征寓意深刻丰富等特点,追求一种“以形写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这些和幼儿绘画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将其融入美术教学的开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除此之外,传统民俗融入幼儿教学对唤醒家长与幼儿对生活美的感知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保护、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莆田地区拥有极具特色的地域风景、民间风俗和人文传统等,多彩而富有特色的资源给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了多元的、高质量的素材。我们就以大班美术欣赏“四月帽”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结合幼儿好动、好奇,努力让活动有特点有趣味,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民俗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会观察、创造、思考、表现;在尝试和参与民俗美术活动的同时,学会交流、分享、合作、解决问题,逐步激发幼儿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二、以项目式欣赏推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感知
(一)贴近幼儿生活,精选艺术资源
日常生活中民俗文化无处不在,教师随处可挖掘丰富的素材作为幼儿的艺术教育资源,它的融入丰富了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欣赏“四月帽”活动素材就来源于莆田民间传统习俗“做四月”,这贴近当地民俗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给出生满四个月的婴儿“做四月”戴帽条是莆田特有的民间习俗,蕴含着独特的莆田地域文化。“四月帽”构造稚拙大方,運用传统针线工艺、以鲜艳花草鸟兽图案刺绣,衬托幼童的天真美好,表达长辈对幼童成长的美好祝福。帽条多以黑色或红色为主色,黑色沉稳,红色喜庆。点缀以黄色、绿色、蓝色、白色、桃红色,颜色搭配新鲜生动,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强地方特色和鉴赏价值。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具备感受民俗文化的能力,我们通过收集和整理的教育资源,将欣赏活动与幼儿的兴趣相结合,尝试制订实施多样化的四月帽欣赏策略,以挖掘四月帽中的美术元素,构建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发展的民俗文化美术课程。而不是将本土的所有民俗文化统统“拿来主义”,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情感态度等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活动,对民俗艺术进行精心选择,继而传承和发扬。 (二)注重感受体验,创设真实场景
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创设与之相关的传统美术元素情境,营造富有浓郁民俗文化气息的鲜活氛围,注重教育环境的熏陶,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创新、表达、展示自我、主动发展。在“四月帽”欣赏活动中,我创设了以师幼共同重温小时候戴四月帽的体验情境和帽条展馆,引发幼儿对生活美的关注。通过“共情、共赏、共享”等再现生活场景,感知传统习俗中蕴含的美好寓意,感受莆田浓厚的民俗艺术魅力。用环境的力量在无声无息中陶冶幼儿情操,使幼儿在充满民俗文化氛围的环境里,通过材料和环境的有机结合,引导幼儿在欣赏及创意表征中愉悦体验,关注美术的形式语言(即四月帽造型美、色彩美、图案美),主动收获了成长与成长快乐,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美感。创设的美术环境,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学习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了他们爱上本土民俗文化和资源,有利于从小萌发“爱家乡文化”的情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学中,不仅能让幼儿更真切地感受民间乡土氛围和教学环境,同时还提高了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民俗之美在共赏对话中活态传承
四月帽融合莆仙传统文化元素,以其浓郁的民俗气息和质朴的艺术语言,表达了莆仙人民美好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活动中,我采用多元欣赏策略逐层递进,促进幼儿经验的融合、延续、互补和创生。其一,帽条展馆的设置,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感知欣赏环境。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自由放松的欣赏体验,集体化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对话机会。教师以开放性引导语开启课堂:“你最欣赏、感兴趣的是哪个帽条? 最吸引你的是哪个地方? 哪个部分感动到了你……”幼儿说:“我最喜欢上面黑色的网兜和闪闪发光、五颜六色的宝石;最吸引我的是帽条上面的图案是用针线绣出来,摸起来很舒服;我最感兴趣的是帽条后面“红小儿、长命百岁”的汉字……”他们在与帽条对话、与同伴对话中,初步感知帽条上各种装饰图案、整体造型上的美。从中体验传统针线工艺“绣花”的精细美,感受四月帽浓厚的民间艺术魅力,获取本土民俗文化的直接经验。其二,多元化PPT图片欣赏(红色帽条局部图案),进一步了解四月帽独特的造型、色彩、图案之美及对称美。这些帽条看似相同,但又有不同,我和孩子们玩“找不同”的游戏。游戏中孩子们会好奇:为什么图案上都有个小人和花草呢?最吸引我的是图1盛开的荷花和没开放的玫瑰花;发现了图案中间的小宝宝都长得不一样,而左右两边的图案有的是一样、对称的……在梳理幼儿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将美术形式的语言融入其中。从整体到局部、从形态到细节,引导孩子欣赏图案上枝条的千姿百态,从原来的只关注集体教学的“有趣”到逐渐强调“有序”“科学”。集体中的分享交流帮助幼儿把零散的审美直觉转化为有意识的观察,在师幼互动中上升为有一定规律的审美经验,给幼儿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对民俗艺术的鉴赏形成独到的认识。
(四)亲情之美在共享创作中率真绽放
民俗文化来源与生活,表达着民间大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把莆仙民俗用品“四月帽”引入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其核心要义是通过集体观赏、交流、分享,更加直观深入感知生活中的亲情关爱,以亲情之美润泽童心,达成美育教育陶情养性的价值追求。我提供了四月帽半成品以及幼儿自制的各种小配件,通过分组自主创作的形式,为幼儿提供鉴赏、学习和模仿的条件。并在戏剧装扮中玩过家家“小鬼当家”游戏,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创作快乐游戏,用率真质朴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感受,亲情之美在创作分享中率真绽放。
综上所述,幼儿园美术教学通过民俗文化的欣赏和创造课程的补充和运用,也反过来服务于民俗文化,为民俗文化的弘扬奠定基础。透过“四月帽”一系列欣赏实践,唤醒了家长和幼儿对莆田当地民俗文化中“韵味美”“艺术美”的感知。在立足本土文化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慢慢开始关注莆仙戏曲、红团、闹元宵、斋菜文化、车鼓队等其他当地艺术形式……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欣赏实物、图片、老艺人表演、亲身体验、親手操作、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让幼儿感受民俗传统美术形式的多姿多彩,拓展幼儿的审美视野,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对民俗文化的情感,让民俗艺术和民俗文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植根发芽,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艳雯. 依托传统文化,深化幼儿教育——传统民俗文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J]. 幸福家庭, 2020(16).
(责编 张 欣)
【关键词】民俗文化;美术教学;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8-0145-02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e in Kindergarten Art Teaching
——Taking Large Class's Art Appreciation "April Hat" as an Example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Hanjia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LIN jun
【Abstract】The "Guiding Outline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clearly states that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introduce local natural ecology, social life, customs and other unique cultures into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provide children with opportunities to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the culture of their hometown,deepen the respect and love for local cultur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Folk culture is integrated into kindergarten art teaching, so that children can feel the colorful folk traditional art forms, and expand children's aesthetic experience. Stimulate children's emotion towards folk culture, implant folk art and folk culture in the depths of young hearts, and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e.
【Keywords】Folk culture;Art teaching;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一、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教育内涵
将传统民俗美术元素融合到幼儿美术教学中,一方面,透过民俗艺术活动能够让幼儿体验到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愉悦,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体现其鲜明的民族性、地方性;另一方面,由于民俗艺术具有实用简洁、质朴率真、色彩鲜艳、象征寓意深刻丰富等特点,追求一种“以形写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这些和幼儿绘画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将其融入美术教学的开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除此之外,传统民俗融入幼儿教学对唤醒家长与幼儿对生活美的感知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保护、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莆田地区拥有极具特色的地域风景、民间风俗和人文传统等,多彩而富有特色的资源给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了多元的、高质量的素材。我们就以大班美术欣赏“四月帽”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结合幼儿好动、好奇,努力让活动有特点有趣味,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民俗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会观察、创造、思考、表现;在尝试和参与民俗美术活动的同时,学会交流、分享、合作、解决问题,逐步激发幼儿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二、以项目式欣赏推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感知
(一)贴近幼儿生活,精选艺术资源
日常生活中民俗文化无处不在,教师随处可挖掘丰富的素材作为幼儿的艺术教育资源,它的融入丰富了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欣赏“四月帽”活动素材就来源于莆田民间传统习俗“做四月”,这贴近当地民俗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给出生满四个月的婴儿“做四月”戴帽条是莆田特有的民间习俗,蕴含着独特的莆田地域文化。“四月帽”构造稚拙大方,運用传统针线工艺、以鲜艳花草鸟兽图案刺绣,衬托幼童的天真美好,表达长辈对幼童成长的美好祝福。帽条多以黑色或红色为主色,黑色沉稳,红色喜庆。点缀以黄色、绿色、蓝色、白色、桃红色,颜色搭配新鲜生动,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强地方特色和鉴赏价值。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具备感受民俗文化的能力,我们通过收集和整理的教育资源,将欣赏活动与幼儿的兴趣相结合,尝试制订实施多样化的四月帽欣赏策略,以挖掘四月帽中的美术元素,构建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发展的民俗文化美术课程。而不是将本土的所有民俗文化统统“拿来主义”,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情感态度等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活动,对民俗艺术进行精心选择,继而传承和发扬。 (二)注重感受体验,创设真实场景
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创设与之相关的传统美术元素情境,营造富有浓郁民俗文化气息的鲜活氛围,注重教育环境的熏陶,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创新、表达、展示自我、主动发展。在“四月帽”欣赏活动中,我创设了以师幼共同重温小时候戴四月帽的体验情境和帽条展馆,引发幼儿对生活美的关注。通过“共情、共赏、共享”等再现生活场景,感知传统习俗中蕴含的美好寓意,感受莆田浓厚的民俗艺术魅力。用环境的力量在无声无息中陶冶幼儿情操,使幼儿在充满民俗文化氛围的环境里,通过材料和环境的有机结合,引导幼儿在欣赏及创意表征中愉悦体验,关注美术的形式语言(即四月帽造型美、色彩美、图案美),主动收获了成长与成长快乐,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美感。创设的美术环境,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学习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了他们爱上本土民俗文化和资源,有利于从小萌发“爱家乡文化”的情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教学中,不仅能让幼儿更真切地感受民间乡土氛围和教学环境,同时还提高了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民俗之美在共赏对话中活态传承
四月帽融合莆仙传统文化元素,以其浓郁的民俗气息和质朴的艺术语言,表达了莆仙人民美好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活动中,我采用多元欣赏策略逐层递进,促进幼儿经验的融合、延续、互补和创生。其一,帽条展馆的设置,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感知欣赏环境。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自由放松的欣赏体验,集体化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对话机会。教师以开放性引导语开启课堂:“你最欣赏、感兴趣的是哪个帽条? 最吸引你的是哪个地方? 哪个部分感动到了你……”幼儿说:“我最喜欢上面黑色的网兜和闪闪发光、五颜六色的宝石;最吸引我的是帽条上面的图案是用针线绣出来,摸起来很舒服;我最感兴趣的是帽条后面“红小儿、长命百岁”的汉字……”他们在与帽条对话、与同伴对话中,初步感知帽条上各种装饰图案、整体造型上的美。从中体验传统针线工艺“绣花”的精细美,感受四月帽浓厚的民间艺术魅力,获取本土民俗文化的直接经验。其二,多元化PPT图片欣赏(红色帽条局部图案),进一步了解四月帽独特的造型、色彩、图案之美及对称美。这些帽条看似相同,但又有不同,我和孩子们玩“找不同”的游戏。游戏中孩子们会好奇:为什么图案上都有个小人和花草呢?最吸引我的是图1盛开的荷花和没开放的玫瑰花;发现了图案中间的小宝宝都长得不一样,而左右两边的图案有的是一样、对称的……在梳理幼儿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将美术形式的语言融入其中。从整体到局部、从形态到细节,引导孩子欣赏图案上枝条的千姿百态,从原来的只关注集体教学的“有趣”到逐渐强调“有序”“科学”。集体中的分享交流帮助幼儿把零散的审美直觉转化为有意识的观察,在师幼互动中上升为有一定规律的审美经验,给幼儿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对民俗艺术的鉴赏形成独到的认识。
(四)亲情之美在共享创作中率真绽放
民俗文化来源与生活,表达着民间大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把莆仙民俗用品“四月帽”引入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其核心要义是通过集体观赏、交流、分享,更加直观深入感知生活中的亲情关爱,以亲情之美润泽童心,达成美育教育陶情养性的价值追求。我提供了四月帽半成品以及幼儿自制的各种小配件,通过分组自主创作的形式,为幼儿提供鉴赏、学习和模仿的条件。并在戏剧装扮中玩过家家“小鬼当家”游戏,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创作快乐游戏,用率真质朴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感受,亲情之美在创作分享中率真绽放。
综上所述,幼儿园美术教学通过民俗文化的欣赏和创造课程的补充和运用,也反过来服务于民俗文化,为民俗文化的弘扬奠定基础。透过“四月帽”一系列欣赏实践,唤醒了家长和幼儿对莆田当地民俗文化中“韵味美”“艺术美”的感知。在立足本土文化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慢慢开始关注莆仙戏曲、红团、闹元宵、斋菜文化、车鼓队等其他当地艺术形式……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欣赏实物、图片、老艺人表演、亲身体验、親手操作、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让幼儿感受民俗传统美术形式的多姿多彩,拓展幼儿的审美视野,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对民俗文化的情感,让民俗艺术和民俗文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植根发芽,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艳雯. 依托传统文化,深化幼儿教育——传统民俗文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J]. 幸福家庭, 2020(16).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