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持续发展。作文教学更应当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就对高年级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我有意从品、评、改、赏四个方面激发和培养孩子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一、“品”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入选课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这就为在品读文本中进行作文教学,提供了一片良好的沃土。把文本品读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把从文本中学到的语言、章法、技巧等自觉地应用到作文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认为: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诵读、多揣摩。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绝大多数文质兼美,在语言运用方面堪称典范。作文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运用的准确、生动、传神,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意识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语言,学习文本中容易学习的写作特色,让学生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学生的作文在不自觉中就提高
二、“评”
评价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每次写完作文后,我都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对运用得好的词、句、段加以评价,如“这个词用得好”、“这段内容真切感人”等,让学生从这些话语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评价时要尊重学生,多赞少改,肯定好的修改方法,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评改他人习作,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评价标准更加具体化。然后,学生再着手评价并修改自己的习作,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批改和鉴赏能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三、“改”
對于学生自改能力的训练,我结合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比如,有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善于细节描写,因此文章显得空洞。在讲读课文中我就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时,让学生知道这段话是描写作者面对好友邱少云被大火活活烧身时矛盾而痛苦的心理。我有意识地把其中一些词句删掉,换成“我想看他,又不敢看他,只好让火在他身上燃烧。”请学生做比较。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分析、比较,对课文中的长处十分明了,对自己习作中的毛病也就有所察觉,由于长期坚持这方面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日益长进。学生一篇习作初稿完成后,我不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而要让他们进行有声色的充分地读,在眼、口、耳、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协作活动下,学生就会很快地发现标点、遣词造句、选材等方面存在着的问题。从读中悟,以悟促改,边读边改。读完后再反思一下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进一步修改、完善。另外,在平时评改范文时我还侧重于指导学生修改的方法、要点及修改符号的正确使用,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习作的自改能力。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培养学生办事严肃认真、有责任感的好品质。
四、“赏”
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习作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为了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可开展赏读式评价。即我选择学生的优秀习作在全班学生面前当众朗读,边读边评,边读边赏,并适时渗透写作方法、技巧,让学生在欣赏中互通有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欣赏习作的活动要给中下生以成功的机会,特别是那些颇有进步的习作。我事先有目的的选择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对其加以个别辅导,达到一定的水平,再进行赏读激励。这种方法既满足了学生渴望赏识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中下生的习作积极性,非常有效。对于优秀的习作,在课室开辟一个“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同欣赏,共评得失。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学生远去,而且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又能反过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
经历这品——评——改——赏个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品”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入选课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这就为在品读文本中进行作文教学,提供了一片良好的沃土。把文本品读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把从文本中学到的语言、章法、技巧等自觉地应用到作文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认为: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诵读、多揣摩。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绝大多数文质兼美,在语言运用方面堪称典范。作文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运用的准确、生动、传神,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意识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语言,学习文本中容易学习的写作特色,让学生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学生的作文在不自觉中就提高
二、“评”
评价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每次写完作文后,我都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对运用得好的词、句、段加以评价,如“这个词用得好”、“这段内容真切感人”等,让学生从这些话语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评价时要尊重学生,多赞少改,肯定好的修改方法,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评改他人习作,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评价标准更加具体化。然后,学生再着手评价并修改自己的习作,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批改和鉴赏能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三、“改”
對于学生自改能力的训练,我结合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比如,有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善于细节描写,因此文章显得空洞。在讲读课文中我就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时,让学生知道这段话是描写作者面对好友邱少云被大火活活烧身时矛盾而痛苦的心理。我有意识地把其中一些词句删掉,换成“我想看他,又不敢看他,只好让火在他身上燃烧。”请学生做比较。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分析、比较,对课文中的长处十分明了,对自己习作中的毛病也就有所察觉,由于长期坚持这方面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日益长进。学生一篇习作初稿完成后,我不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而要让他们进行有声色的充分地读,在眼、口、耳、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协作活动下,学生就会很快地发现标点、遣词造句、选材等方面存在着的问题。从读中悟,以悟促改,边读边改。读完后再反思一下内容是否具体,感情是否真实,进一步修改、完善。另外,在平时评改范文时我还侧重于指导学生修改的方法、要点及修改符号的正确使用,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习作的自改能力。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习惯,不仅可使文章质量更好,而且能培养学生办事严肃认真、有责任感的好品质。
四、“赏”
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习作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为了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可开展赏读式评价。即我选择学生的优秀习作在全班学生面前当众朗读,边读边评,边读边赏,并适时渗透写作方法、技巧,让学生在欣赏中互通有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欣赏习作的活动要给中下生以成功的机会,特别是那些颇有进步的习作。我事先有目的的选择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对其加以个别辅导,达到一定的水平,再进行赏读激励。这种方法既满足了学生渴望赏识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中下生的习作积极性,非常有效。对于优秀的习作,在课室开辟一个“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同欣赏,共评得失。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学生远去,而且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而这些又能反过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能。
经历这品——评——改——赏个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