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的转变

来源 :芒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811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的小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先锋时期,以及9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时期。余华90年代以来的创,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以《许三观卖血记》为划分,第一个阶段中所创作的女性形象尽管各具特色,但仍然具有着平面化的特征,表现为性格单一,没有复杂的心理冲突,比如《为什么没有音乐》里的吕媛,《女人的胜利》中的林红,《战栗》里的马兰,《活着》中的家珍和凤霞。在《为什么没有音乐》中,吕媛的形象可以说和90年代以前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因剧情而产生的角色,被赋予的是平面化和 Yu Hua’s novel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the vanguard period from the 1980s to the 1990s and the literary creation period from the 1990s on. Yu Hua’s creation since the 1990’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divided by “Xu San-guan’s Selling Blood Record”. The female images created in the first stage, though distinctive, still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arization , Manifested as a single personality, there is no complex psychological conflicts, such as “why there is no music” in Lu Yuan, “Women’s Victory,” Lin Hong, “trembling” in Ma Lan, “alive” in the home Jane and Feng Xia . In “Why there is no music”, Luhuan’s image can be said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ages of women in the works before the 90s and the characters in the works, all of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plot,
其他文献
题辞:西藏对于我,是一个名词,它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是,对于很多人,西藏是一个形容词,因为大家不愿意把西藏当成一个真实的存在,在他们的眼里,西藏成了一个象征,成了一种
8月6日,在新西兰驻华大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新西兰驻华大使麦康年先生说:“截止到2002年,在新西兰大概有8万留学生,其中包括3万中国留学生。中、新两国都非常重视、关心在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新西兰为加强保护国际留学生,颁布了新修改的《关于对留学生的指导与照顾之行业规则》。”  新西兰教育部长马勒德2003年8月5日签发了新修改的《关于对留学生的指导与照顾之行业规则》。  “新修改的规则将大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