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m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阅读活动原始于文字的产生,源远流长。在现代社会,阅读作为一种智力技能,已成为每个公民不可缺少的生存手段。有鉴于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新课标中指出:“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浏览室、图书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阅读的认知过程是系统而完整的,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虽说是“教无定法”,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应该悖此而行。笔者不揣浅陋,大胆地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而不应只注重表面的教学技巧的展示。
  1.课文的结构分析
  “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学习运用”与“初读——精读——研读”相统一。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教育大辞典》则说是“从书面语言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由此看来,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是教学生简单的分析理解几篇课文了事,更重要的则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首先应该起始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而发展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因而,从认知方面来说,是个由“感知”到“理解”,进而“掌握运用”的过程。从课堂结构方面来讲,则是要求学生从“初读”到“精读”再到“研读”的教学过程。
  1.1 感性认识——初读。语文阅读的感性认识阶段,就是要学生弄清课文的大体内容。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就是指导“初读”。这个阶段,应当是教会学生从貌似无疑中生疑。明代先哲朱熹曾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简单地说,只有疑问,才能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从激发学生兴趣而言,从产生疑问开始解文也跟“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有同工之妙。
  例如我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初读有学生提出质疑,小女孩为什么只有死了才幸福呢?难道说真的有所谓的天堂吗?这和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冲突的吗?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兴趣自然产生,初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接下来通过反复阅读,逐层深入,学生在不断的生疑求答中,也就体会到了,在黑暗的现实世界中,小女孩只要活着就无法摆脱被压迫的悲惨命运,这是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的控诉,而不是真的存在所谓的天堂。当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不够开阔,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在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产生兴趣,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 深刻理解——精读。要做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须“精读”,即明白文章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而达到领悟文章的结构、线索等问题的目的,领悟文章的中心。因此“精读”有别于“初读”,它是在初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并非是教师把自己的理解、体会强加给学生。相反,应该围绕着学生的思路去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提高。
  比如《草原》一课,在初读的基础上,我就试着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通过学生的动口、动笔、动脑,深入地挖掘,一幅幅优美的草原风景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般的小丘,宛如“迂回的明如带子”的河,好像“给无边的绿毯乡上了白色在大花”的羊群,其间有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逐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意识和自读自悟的能力。
  1.3 学习运用——研读。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是要求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由此及彼”的应用掌握知识的目的,也就是力争做到“知识的迁移”,与此相适应的则是“研读”的阅读方法。
  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在精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自己看到、课外读到的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给人类造成危害的事实说一说,印证“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的事实。此时,我适时地播放有关地球被破坏的画面,让学生重温课文,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在以后的一次练笔中,许多学生都写了这篇课文的读后感。我想我的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环保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地担负起环保的责任。
  2.课文的主题理解
  “认识的开始——认识的深入——认识的升华”与“整体——局部——整体”相统一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即首先通过预习,泛读,让学生在心中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轮廓。然后通过精读,对文章的局部,即对字、词、句、段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这是对文章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进行分析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从开始认识到认识的深入,再到认识的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1 认识的开始——整体。学生理解一篇课文总是先有个总体印象,之后才能抓住文章的具体内容、具体人物、情节、结构和具体的描绘,才能进行深入精读,达到从点到面的深刻理解。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他们的知识面不广,自我教育的控制能力还比较低。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特点、兴趣来设计教学过程。综观这一过程,教师的作用始终在“导”和“引”上,学生则完全自主地探索,寻求知识,从中发现规律。这样的教学,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了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活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2.2 认识的深入——局部。对文章的局部分析,首要任务是品味重点字、词、句。教学中,我们要捕捉那些表达主题内容精确、形象、生动的词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突出重点段落、重点词的精读。突出重点,关非为教而教,目的仍是在于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内容。
  在《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贯穿全家。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感的主线。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然后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个贯穿全文的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一边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一边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一边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做到学文不断情,激情不离文,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笔者认为在精读的过程中,不能把字、词、句、段、篇各个孤立起来,而应该围绕文章中心有机地联结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否则,势必使教与学的活动支离破碎,学生得到的印象将是孤立、分散、不完整的,将会导致学生片面地理解课文甚至出现谬误。
  2.3 认识的升华——整体。在学生对文章的字、词、句、段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达到对文章更深层次的掌握的基础上,应该适时引导,从整体上入手,使心中的轮廓更透澈、鲜明。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课文内容,完成知识的迁移。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实现认识的升华的关键。
  例如,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时,自己会感到心情开朗,在风雨交加时,自己会心情抑郁。春天里的一个萌芽,会使自己怦然心动,秋日里的一片落叶,竟让自己怅然若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把丰富的人生体会积累起来,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其他文献
如何运用探究性教学法开展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通过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建立全过程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合作学习与课题探究性教学共建的教学方法。  1.发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1 进行生物教材加工寻求学生科技点。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探究性教学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以训练培养思维
期刊
【摘要】  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多媒体网络技术 教学方法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方法的改变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个从
期刊
【摘要】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发育、玩耍学习的场所,而我们的幼儿在家是独生子女,大多是在爸妈、爷爷、奶奶保护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致使我们的幼儿体质差、体能弱,动作反应不够敏捷,再加上部分家长和幼儿园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幼儿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就家长和幼儿园如何有效防范孩子意外受伤做如下探讨:一是家庭防范方面分析了部分家长对儿童意外危险认识不足。急救不利;并探讨了儿童常见意外伤
期刊
“新课改”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其实质内容也包含了应对不同性格的儿童施以不同的培养和教育手段。在我的班集体中,由于90%以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春天的色彩般多样化的性格:自私、 偏激 、暴躁 、孤僻、 自闭 、自卑、 固执、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缺乏自信心和勇气、遇到陌生环境无法随遇而安、有新问题不知该怎么办才好等等。要知道,这些性格特征都是非常不利于儿童身心健
期刊
【摘要】  赏识教育在众多的教育理念中,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有其无法避免的局限。可见,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那么在赏识教育风靡的今天,家长和老师们又该何去何从?本文试图从正确认识赏识教育的优缺点、引入惩罚教育的合理性和如何正确运用惩罚教育才能保持赏罚平衡等三个方面入手,力求让赏识教育从传统的惩罚教育中汲得养分,让“惩罚”为赏识助力。  【关键词】 赏识教育 惩罚教育  自20世纪八十年代起,“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物理学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出来的。为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能力,下面谈谈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改进,供参考。  1.增强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活动的意识  演示我们以前通常的做法是教师演示学生看,由教师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只需记住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这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
期刊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此,广大教师需要结合日常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实有效的途径。而小学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奠基作用。现结合我校立项实施的“感恩回报,知行合一”德
期刊
【摘要】  文章首先在对《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内涵解读的基础上,对“个性化阅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通过举例说明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和意义,最后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殷切要求: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变预设课堂为生成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忘我地进行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个性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新课程倡导生物教育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尤其倡导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尝试以新课程为主,探讨生活化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的运用和延伸,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高效率课堂教学。  1.课堂生活化,搭建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平台  美国华盛顿儿
期刊
进入高三,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学生只需要多做题,教师只需要把题讲好就差不了。这样的认识和教法显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三化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并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只谈高三化学复习如何把握好的几个教学环节:教、学、练、评、答疑。  1.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