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和知识方面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正处在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引起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良好互动,才能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如何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校联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离开了农村,进入到城市就业、生活。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在外出务工时把子女留在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在不断的加大。这部分儿童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由于父母的外出,很多时候他们感受不到父母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影响,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是在祖辈或其他亲戚的照料下生活,在成长中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心理上的一些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学校和家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以有效的沟通方式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父母的言谈举止、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如果父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教育,仅仅以命令式的方式进行教育,而对孩子自己内心的情绪、心理变化不加考虑,就会使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形成一种自卑或者畏难的情绪,孩子的自信心没有得到有效的尊重和成长;同时,由于很多的农村父母外出务工,还在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温暖和理解,时间过长,就会使孩子形成对生活缺少激情,对周边的事物反应冷漠迟钝等的情绪,对今后的心理健康发育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2.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素质对小学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学校期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从目前的教师队伍来看,教师的素质与社会发展需求尚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教师缺乏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懂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来实施教育;有些教师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匮乏,无法对学生的一些行为做出正确的心理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错失解决问题的良好时机甚至无法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有些教师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但由于个人的人格品质问题,并不以此来指导其教育行为,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当前,网络、手机、电视等各种媒体的信息量都很大,在提供很多积极信息的同时,也掺杂着一些不利于农村小学生成长的信息。而且,很多外出务工者在返乡之后的一些语言、行为等,也向小学生传递着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情绪,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因素。
二、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就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学习压力较大、心理成熟程度较低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收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一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学情绪,对学校的学习课程和内容缺乏兴趣,对学习不上心,在学习成绩下降的同时,心理上也对学习产生了很大厌烦情绪;其次,很多农村父母对小学生的成长赋予了很大的期望,造成小学生学习的精神压力很大,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在面對巨大的压力时,难以有效的进行化解和排解,造成压力负担过大,一旦成绩不理想,心理上就会产生自卑情绪,挫折感比较强烈,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降下来。
三、“家校联动”下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1.选择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工作要围绕小学生来展开,不能脱离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也要注重对实践技巧的掌握,具体的方法有:教师首先需要学习基本的心理教育理论知识,从理论的层面上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其次,教师需要多观察,实时了解班级内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根据自己了解的状况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向与重点,理论联系实际,从现实层面上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秉着耐心细心,认真负责和诚恳专注的态度来对待自身的工作,保持自身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更好地展开心理教育工作。
2.对家长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家校共同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家庭层面来说,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坚强后盾,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支持性力量。一是亲情。亲情的缺失带来的是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作为家长来说,应多抽点时间跟孩子打闹、玩耍、游戏、学习、运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平视。不应该“俯视”孩子,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从思想上、行为上理解外来世界带给孩子的影响。三是沟通,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学校层面来说,还应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家庭心理档案,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心理环境;关注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等,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心理成长近况;开设家长课堂,向农村家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帮助并指导农村家长更好的与孩子沟通,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3.营造和谐学习环境、促使小学生传递生活正能量
农村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与人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交流,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小学生身心愉悦,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活动特点,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小学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影響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促进他们学习的发展。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将家庭与学校联系起来,加强对他们的了解。通过加强交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许成龙.浅谈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2:130-1.
[2]杨晓霞,张仁芳.建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2:9-11.
[3] 周烁烁.连云港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4]张桂芬.关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3(11):38-38,39.
[关键词]家校联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离开了农村,进入到城市就业、生活。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在外出务工时把子女留在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在不断的加大。这部分儿童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由于父母的外出,很多时候他们感受不到父母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影响,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是在祖辈或其他亲戚的照料下生活,在成长中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心理上的一些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学校和家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以有效的沟通方式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父母的言谈举止、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如果父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教育,仅仅以命令式的方式进行教育,而对孩子自己内心的情绪、心理变化不加考虑,就会使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形成一种自卑或者畏难的情绪,孩子的自信心没有得到有效的尊重和成长;同时,由于很多的农村父母外出务工,还在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温暖和理解,时间过长,就会使孩子形成对生活缺少激情,对周边的事物反应冷漠迟钝等的情绪,对今后的心理健康发育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2.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素质对小学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学校期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从目前的教师队伍来看,教师的素质与社会发展需求尚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教师缺乏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懂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来实施教育;有些教师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匮乏,无法对学生的一些行为做出正确的心理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错失解决问题的良好时机甚至无法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有些教师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但由于个人的人格品质问题,并不以此来指导其教育行为,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当前,网络、手机、电视等各种媒体的信息量都很大,在提供很多积极信息的同时,也掺杂着一些不利于农村小学生成长的信息。而且,很多外出务工者在返乡之后的一些语言、行为等,也向小学生传递着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情绪,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因素。
二、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就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学习压力较大、心理成熟程度较低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收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一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学情绪,对学校的学习课程和内容缺乏兴趣,对学习不上心,在学习成绩下降的同时,心理上也对学习产生了很大厌烦情绪;其次,很多农村父母对小学生的成长赋予了很大的期望,造成小学生学习的精神压力很大,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在面對巨大的压力时,难以有效的进行化解和排解,造成压力负担过大,一旦成绩不理想,心理上就会产生自卑情绪,挫折感比较强烈,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降下来。
三、“家校联动”下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1.选择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工作要围绕小学生来展开,不能脱离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也要注重对实践技巧的掌握,具体的方法有:教师首先需要学习基本的心理教育理论知识,从理论的层面上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其次,教师需要多观察,实时了解班级内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根据自己了解的状况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向与重点,理论联系实际,从现实层面上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秉着耐心细心,认真负责和诚恳专注的态度来对待自身的工作,保持自身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更好地展开心理教育工作。
2.对家长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家校共同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家庭层面来说,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坚强后盾,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支持性力量。一是亲情。亲情的缺失带来的是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作为家长来说,应多抽点时间跟孩子打闹、玩耍、游戏、学习、运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平视。不应该“俯视”孩子,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从思想上、行为上理解外来世界带给孩子的影响。三是沟通,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学校层面来说,还应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家庭心理档案,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心理环境;关注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等,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心理成长近况;开设家长课堂,向农村家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帮助并指导农村家长更好的与孩子沟通,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3.营造和谐学习环境、促使小学生传递生活正能量
农村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与人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交流,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小学生身心愉悦,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活动特点,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小学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影響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促进他们学习的发展。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将家庭与学校联系起来,加强对他们的了解。通过加强交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许成龙.浅谈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2:130-1.
[2]杨晓霞,张仁芳.建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2:9-11.
[3] 周烁烁.连云港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4]张桂芬.关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3(11):3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