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育作为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形成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对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江苏新高考的形势下,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
高考数学复习面广量大,由于数学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任何人又无法回避,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得到完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心理素质不断健全,从而适应招生考试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研究,对高三数学复习谈谈一些认识。
一、认真研究、制定复习计划
1.研究《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课程提出了总目标;《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分模块(或专题)编写,每个模块(或专题)设有“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要求”。在高考数学复习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学习《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研究江苏省的《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只有教师研究《考试说明》,同时分析高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体会平时教学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重视基本能力、综合能力、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考试说明》、分析高考试题的过程中,切不可搞“猜题”、“押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事实已给猜题、押题者的做法作了最好的回答,实践表明猜题、押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制定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复习,任务重,时间紧,没有一个周密详细的计划,在复习过程中很容易手忙脚乱。具体分几轮,每一轮花多少时间,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同时在每一轮的复习中,安排哪些练习、作业、检测,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地选择,不搞题海战,要针对性地让学生做题,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认真编写讲学稿
1.抓住教材,系统梳理知识结构。
考前复习,任务重、时间紧,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我们要紧扣《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切忌刻意追求社会上的偏题、怪题和技巧过强的难题。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各个知识点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汇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
2.精心选题。
教师应在选题的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等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锤炼“三基”,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应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在动态中训练“三基”,真正使学生做到 “解一题,会一类”。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在师生共做的情况下,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是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一些有益的“思维块”。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还应注意针对学生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3.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以一本现成的复习资料照本宣科,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精诚团结,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利用集体的力量编制讲学稿,同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二次备课,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1.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师在复习中要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融会贯通前后知识的联系,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思想和方法。要讲到位,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揭示如何想?怎样做?谈“来龙去脉”。在谈思维的过程中还应重视通性通法,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师要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揭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发掘其内在的规律,让学生在做题中“悟”出某些道理、方法、规律。其实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事实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
2.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及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教师对每一节复习课,都要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动口分析、动笔去做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对典型范例讲析、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途径;补充学生认识上的不足、课本上方法、技巧、题型的不足,创造条件为学生疏通思路,搬开思维上、学习上的障碍,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系,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形式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在高考数学复习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不把现成知识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整理笔记,对有些难题在课堂上用少量时间引导学生分析解题的关键,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讲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独立探求问题的能力。事实上,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正确地判断。另外,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否熟练,以及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切实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以及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3.重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在复习中要重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但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因此,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是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师必须广览各种学习方法的精要所在,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四点:1.不脱离课本、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以不变应万变;2.不搞题海战,要有针对性地做题;3.重视已做试卷的评析,做好“错题笔记”工作;4.以考学考,寻找得分途径。
五、练习、作业、检测的设计
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出高中数学知识的“树形图”。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要在第二轮的复习中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满意效果,这需要通过大量练习。练习可采用课堂巩固练习、布置每天作业、周练、限时练习等方法。教师要精选每一节课的练习和每一天的作业,认真设计每一次考试试卷。所选试题既要符合考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题要有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突出重点,锤炼“三基”。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每一次练习和考试,都要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水平和应试能力得以提高。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赶时间,往往只注重解题思路的寻找,不按规定格式解题,结果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可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评讲、示范表述给出评分标准,引导学生规范答题,踩准得分点,减少过失性失分。
六、做好学生心理疏导,提高信心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练习、考试、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表扬学生的长处,体谅学生的难处,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想学数学,能学数学。做好辅优补差工作,使优者更优,差者不差。确定好每个班级辅优补差学生人数,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力求实效。
教师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制胜的关键。一些考生在考试中遇到一些障碍时,无法调整好心态,不能正常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不断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高考数学复习面广量大,由于数学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任何人又无法回避,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得到完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心理素质不断健全,从而适应招生考试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研究,对高三数学复习谈谈一些认识。
一、认真研究、制定复习计划
1.研究《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课程提出了总目标;《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分模块(或专题)编写,每个模块(或专题)设有“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要求”。在高考数学复习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学习《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研究江苏省的《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只有教师研究《考试说明》,同时分析高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体会平时教学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重视基本能力、综合能力、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考试说明》、分析高考试题的过程中,切不可搞“猜题”、“押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事实已给猜题、押题者的做法作了最好的回答,实践表明猜题、押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制定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复习,任务重,时间紧,没有一个周密详细的计划,在复习过程中很容易手忙脚乱。具体分几轮,每一轮花多少时间,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同时在每一轮的复习中,安排哪些练习、作业、检测,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地选择,不搞题海战,要针对性地让学生做题,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认真编写讲学稿
1.抓住教材,系统梳理知识结构。
考前复习,任务重、时间紧,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我们要紧扣《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切忌刻意追求社会上的偏题、怪题和技巧过强的难题。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各个知识点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汇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
2.精心选题。
教师应在选题的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等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锤炼“三基”,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应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在动态中训练“三基”,真正使学生做到 “解一题,会一类”。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在师生共做的情况下,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是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一些有益的“思维块”。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还应注意针对学生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3.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以一本现成的复习资料照本宣科,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精诚团结,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利用集体的力量编制讲学稿,同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二次备课,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1.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师在复习中要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融会贯通前后知识的联系,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思想和方法。要讲到位,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揭示如何想?怎样做?谈“来龙去脉”。在谈思维的过程中还应重视通性通法,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师要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揭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发掘其内在的规律,让学生在做题中“悟”出某些道理、方法、规律。其实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事实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
2.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及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教师对每一节复习课,都要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动口分析、动笔去做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对典型范例讲析、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途径;补充学生认识上的不足、课本上方法、技巧、题型的不足,创造条件为学生疏通思路,搬开思维上、学习上的障碍,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系,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形式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在高考数学复习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不把现成知识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整理笔记,对有些难题在课堂上用少量时间引导学生分析解题的关键,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讲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独立探求问题的能力。事实上,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正确地判断。另外,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否熟练,以及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切实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以及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3.重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在复习中要重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但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因此,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是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师必须广览各种学习方法的精要所在,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四点:1.不脱离课本、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以不变应万变;2.不搞题海战,要有针对性地做题;3.重视已做试卷的评析,做好“错题笔记”工作;4.以考学考,寻找得分途径。
五、练习、作业、检测的设计
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出高中数学知识的“树形图”。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要在第二轮的复习中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满意效果,这需要通过大量练习。练习可采用课堂巩固练习、布置每天作业、周练、限时练习等方法。教师要精选每一节课的练习和每一天的作业,认真设计每一次考试试卷。所选试题既要符合考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题要有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突出重点,锤炼“三基”。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每一次练习和考试,都要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水平和应试能力得以提高。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赶时间,往往只注重解题思路的寻找,不按规定格式解题,结果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可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评讲、示范表述给出评分标准,引导学生规范答题,踩准得分点,减少过失性失分。
六、做好学生心理疏导,提高信心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练习、考试、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表扬学生的长处,体谅学生的难处,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想学数学,能学数学。做好辅优补差工作,使优者更优,差者不差。确定好每个班级辅优补差学生人数,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力求实效。
教师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制胜的关键。一些考生在考试中遇到一些障碍时,无法调整好心态,不能正常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不断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