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与“我们的未来”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roD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伦斯夫妇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经过逾20年的心血积累,如今其作品收藏之丰富、意义之重要,足以在世界艺术界引起重视;这些收藏作品既是尤伦斯夫妇20多年持续介入艺术生活的见证,又是对身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不同阶段的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汇集,展览足以为我们贡献独特的机会,洞观这些中国艺术家们在社会、文化与哲学方面所经历的种种思考和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及经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英]狄更斯
  如今,中国身处全球性目光的审视中,不仅因为强大的经济发展势头,也由于深刻转型中的社会和文化思想结构,结果无论是好是坏,似乎都已成为习以为常的期待。而事实上,这正也许是一个新的时刻: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和语言随全球化趋势而呈现出锚综复杂的局面,这个时刻也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几乎所有的层面,包括艺术。毫无疑问的是,今天我们的思考已无法再囿于自足的民族文化、孤立的社会领域或独白的话语模式。在近20年中,我们已经目睹世界格局和本地政治、文化历经的嬗变。诚如所见,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变化势必会影响一切,包括文化主体的结构;我们的思考也不能再划分成政治、心理和艺术之类泾渭分明的领域,相反我们需要开发新的创造模型,借助这些模型,得以研究纠缠在一起、相互作用的、超符码的混杂现实。正如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世界局面一样,种族主义腔调,暴力和战争,伦理、道德及宗教信仰的不断冲突,难以捉摸的事态,以及社会、文化和环境不断受到毁坏的现实。艺术不可能跟这样的整体语境脱离,艺术面对的也是如何看待这个现实以及要用什么方法去“抵抗”这种现实的问题。在今天中国,当代艺术也正成为全球各种艺术力量角力的地方,中国艺术家以明显的“强势姿态”出现在世界艺术的现实场景中。在此,重要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在世界性剧场里究竟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成立之后首次举办的收藏展“我们的未来:尤伦斯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展”(Our Future:Guy&Myriam Ullens Collection),这个题目像是刻意的在此刻制造出的一个带有悬念似的目标,是对未来关切的预测?是一种对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信心?抑或是希望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个志在建立对话与交流的艺术平台能如自己预期的那样持续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历程?
  “我们的未来:尤伦斯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展”是对在过去20年间,尤伦斯夫妇不间断地持续支持中国当代艺术而造就的历史故事的讲述,讲述个人生活经历如何成为了“艺术的故事”。尤伦斯夫妇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经过逾20年的心血积累,如今其作品收藏之丰富、意义之重要,足以在世界艺术界引起重视:这些收藏作品既是尤伦斯夫妇20多年持续介入艺术生活的见证,又是对身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不同阶段的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汇集,展览足以为我们贡献独特的机会,洞观这些中国艺术家们在社会、文化与哲学方面所经历的种种思考和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及经验。收藏对个人生活的关联和塑造,是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而个人的爱好怎样变成了一个行动?变成了 个旨在建立开放的国际性艺术平台来支持一个地区的艺术发展的现实?这确是个人历史具有意义的思想时刻,也成为一个新写作的开始,直到这个行动本身出现的新的发展一一在北京建立一个收藏家支持的艺术中心。对于尤伦斯先生夫妇来说,最初艺术收藏的重要契机和前瞻性都源于对另一种文化所承载的不同观念、取向的兴趣,在其中他们感受到了参与的乐趣和意义:同样是基于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的认同及愿望在北京建立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也是我们观察一种“他者”文化如何影响、进而成为一种行动纲领和宏大构想的发端的事实。在对这个故事的深层观察中,看到作为一个西方人对自由的生存论隐喻的感悟及长久的精神传统在一个个体的生命深处的影响,对在我们生命中遭遇与浮现的可能世界(中国文化通常说成机缘)的把握,成就了一种面向历史的叙述和行动。
  “我们的未来:尤伦斯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展”,将借由尤伦斯夫妇倾心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不同发展时期的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出其中隐含的关于时代思想和问题的讨论,同时也提出作为 个由个人收藏家建立的新型艺术机构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在一个纷扰的时代建立一个具意义的艺术机构,这个机构同时保持创新的可能性和继续发挥对艺术家支持的能力,并且成为一个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特殊历史时刻建设的机构。展览将从尤伦斯夫妇20多年来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选择中,从目前正在开始的和艺术家的新的合作中,从对这个机构未来作用的构思中呈现出我们思考和行动的线索。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研究表明,自19世纪开始的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冲突)是改变整个中国社会和文化状态,使其稳固根基发生巨变并产生出20世纪文化的关键,而198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使隔断很久的西方重新成为中国人研究和关注的并带来对未来憧憬的外部现实世界,而对于西方世界来说,则是一个社会禁锢后重获自由的开放性时刻。在中国当代艺术发端的“八五美术”运动时期,来自西方的各种话语,如文学、哲学和艺术的,几乎占据了当时的整个知识视野;中国艺术家们几乎把能找到的所有20世纪初的西方书籍作为他们的必读书,他们狂热地投入对各种文化问题的交流和探讨并关注表达自我的自由和权利——中国当代艺术可以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及文化形态转型过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体验和经历,当代艺术如何观念性地、深入地触及到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历史的诸多领域和层面,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建设和社会批判的一种力量。展览中艺术家的作品为我们观察中国当代文化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提供了视觉史料,是今天我们(观众)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独有的叙述视角、语言方式以及艺术家对社会的审视的批判精神的视觉档案。
  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又是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并参与到世界性格局的迅速更迭和嬗变进程后带来的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冲突)的影响下建立的,是不同世界观叠加和附着的产物,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也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所特有的历程的问题——“发展”的观念及其景观一一社会发展的兴盛和“废墟”同时存在于我们此刻的世界;而中国历经现代性百年历史的疏离和无所依托,人的思想意识和视觉被各种存在的相互矛盾和并存的符号、意义和图像充斥着,这些现实“景观”既呈现为世界性的文明冲突、消费时代文化中的废墟和碎片,也表现出艺术家作为个体在这样的时代是如何在思想的冲突中的身份焦虑和无所适从。1990年代之后,中国艺术家开始不断参与到当代国际范围的艺术交流中,并在多元交流和冲突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身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中,更提示了艺术与关乎我们当下的生存姿态和自我拯救的问题,艺术家如何在“被围困的世界”中的自我抽离与自我再造,如何制造 出日常生活和艺术的缝隙,如何思考关乎自由和隐逸、历史与现实、多元历史与多元未来的问题。在展览中,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从不同的层面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特有的对中国现代性“发展”的观念及其景观进行反思的“废墟”镜像的视觉记录,也呈现出中国当代生存——知识境况中的话语和符号的冲突和混乱的特征。
  “我们的未来:尤伦斯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展”,将展出自1980年代以来,尤伦斯基金会收藏的中国艺术作品近100件。包括中国当代艺术藏品中的重要作品、支持年轻艺术家的新方式的新的委托作品及对进步教育计划的支持计划等。我们在尤伦斯夫妇20多年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大体可以构筑和呈现这样几个方面的意象:
  代表性,展览中很多的艺术作品是在当时被关注的重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的艺术家的作品;在今天,这个代表性也许是我们对所面临矛盾性艺术境况进行反思的一个方面,在中国艺术无疑受到市场的强大影响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与艺术家进行新的合作,其中的创造性方向在哪里?
  学术性,尤伦斯夫妇20多年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始于兴趣,在20000年后的作品选择则从一定的方面体现尤伦斯(夫妇)艺术基金会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一定学术倾向,收藏的历程中也蕴涵着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新的理解,我们经由这些收藏得以观察和体验这样的线索变化;
  前瞻性,展览也通过对新近关注到的艺术家作品的展示,邀请艺术家制作新的作品及一些与艺术家的合作计划将呈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对中国当下艺术的观察和新的收藏观点;展览也将讨论,在创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这个设立于北京的、着眼于展示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的对话式的非营利机构时,尤伦斯夫妇是否也开创了支持中国艺术家及新的文化理念发展的创新模式。
  展览的名字最终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新任馆长热罗姆·桑斯(Jer0me Sans)先生确定(“我们的未来”也是尤伦斯夫妇收藏的艺术家林一薰一莸林2D04年的一件作品的名字);他参与创立的巴黎一东京艺术宫是一个艺术机构的活力和创造性的榜样,“我们的未来”这一题目所含有的独特情绪也许在新的艺术机构与一个新的时代共同写作艺术故事的时刻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我们面临的未来也许是不尽如人意的,也许是困难的,但是,参与到一个伟大时刻的热情会让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对未来抱有信心。
  我们注意到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艺术空间的创造性活力由建筑、艺术家、策划人和其中的艺术活动共同构成。其中,艺术家、策划人成为一个创造性中介,通过对新的时空诠释来声明新的意义——用观念和作品打开对话空间,通过对各种关联性关系的重构(如建筑、公共性、生存景象)引发出艺术空间的生存景象——建立在多元文化差异性对话平台上的艺术机构作为在城市政治、经济复杂网络中的敏感地带,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待讨论。
其他文献
经过三天的预展及两天的紧张拍卖,华辰2008年春季拍卖会于4月29日傍晚在亮马河饭店落下帷幕。除去首次以展卖形式进行的珠宝首饰,其余五个门类的七个专场共成交12920.4万元,总成交率为52.07%。西方油画和雕塑继续得到多方面的关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北京翰海在2008年5月9日到11日举行了大型的春拍,地点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春拍一共分为十四场,共近2000件拍品,总成交人民币4.12亿元。在众多种类的拍品中,古董珍玩、佛像在翰海的春拍中最为引人瞩目。近现代书画表现冷静,油画雕塑需求平稳。中国近现代书画被安排在5月9日,分为两场,两场的成交率均在60%左右,上午场拍卖220件,成交额1419.712万元,中午一场拍卖176件,成交额1107.
期刊
赏画就像与人聊天,遇到高人的时候你尽管竖起耳朵去听,哪怕不说一句话都是一种享受。王翚的《水邨图》就是一幅令我仿佛聆听高人聊天的佳作。画作于康熙“己丑春仲望后三日”,“康熙己丑”即公元1709年,时年王翚七十八岁。此时的王翚身体很好,衣食无忧,画画已无需再像中青年时期那样为生计而作,而是近乎一种自娱自乐的随兴表达,就像苏东坡说的,“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早年缺啥,晚年补啥,其人生的真正快乐就
期刊
如果说美国是一个建在车轮子上的国家,那么德国就是一个建造车轮子的国家。奔驰(Mercedes-Benz)、宝马(BMW)和大众(Volkswagen)这三家汽车制造商占据了全球汽车业的半壁江山。德系汽车往往能以可靠的质量,硬朗的外形锁定死忠粉丝的心,而德国汽车企业对自身企业文化的设定和推广,则有其独特的习惯,其中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就是修建汽车博物馆。2009年1月30日,一座外形奇异的保时捷汽车博物
期刊
国外珠宝拍卖场上的主角,毫无疑问地被钻石夺去。钻石一直以来都是拍卖场上的宠儿,每场拍卖,钻石首饰总是在数量上就以压倒性优势胜出。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都是每一场拍卖中必然出现的配角,也是不可或缺的配角,都是女人的好朋友。苏富比5月的珠宝拍卖,几件估价高而品质优者都流拍,反而品质稍差但设计精良者每每高于估价。值得一提的是,苏富比的这场拍卖最终成交价为59,977,350瑞士法郎(57,141,621
期刊
“我整理了一些油画、彩墨画和素描捐给你们(编者注:指上海美术馆),这是我一直留在身边最喜欢的作品,一直舍不得拿出来,许多人要买,但我不卖,这些是我最好的作品,我要把它们留给国家。它们都是我的女儿,我要为女儿找个好的归宿。捐赠作品就像嫁女儿,是把自己的生命献出去。”    《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是2009年的开头大戏,此展由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联合
期刊
《归庄图》是清乾隆时期宫廷画家徐扬所作的设色山水手卷。关于徐扬,史书记载的资料不多,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聂崇正先生在相关文章中对徐扬作过资料梳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安静地蹲在博物馆玻璃柜的古董文物似乎与世无争,默默地完成它们被赋予的文化使命,每天迎接不同游人的瞻仰。而在拍卖行出现的文物古董,历史感、文化使命同样也体现在它们身上,只是这些拍品在一夜之间,会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成为富贵人家的奢侈玩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牛年春节刚过,年初二[1月27日]大拜年的日子,突然获悉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悉尼病故的消息。想2008年6月3日《参考消息》第14版还以大半版的篇幅报道他《“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这相去才半年多,他就驾鹤西去了,虽然享年85岁,已属高寿。  2008年《参考消息》驻堪培拉记者江亚萍去采访梁羽生的时候,他和夫人一起住在澳大利亚悉尼伍德区的陈秉达养老院;因为一年前右脑中风,左腿麻痹,他已经自己走动
期刊
在“二居”研究中,存在一个危险的倾向:多数人有意无意地避开了所研究的绘画作品的真伪问题。    不容置疑,近数十年来,广东美术史界对居巢、居廉及其绘画的研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毋庸讳言,在“二居”研究中,存在一个危险的倾向:多数人有意无意地避开了所研究的绘画作品的真伪问题。而这种倾向在近代美术史研究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故园拾香——居巢居廉绘画》一书(广州艺术博物院、香港艺术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