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管理类各学科专业的特点,结合社会对技能创新类人才的需求,在分析现有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管理类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软硬件平台支撑的规范化的“三层次、八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对体系结构内容进行了探讨。该体系的构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层次;模块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06 . 05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06 - 0124 - 03
  
  1引言
  
  随着社会对管理类技能创新性人才的大量需求,传统课程教学的模式已越来越不能解决管理类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国内本科教学中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各类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院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本位,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开展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加大实验室的投入,完善各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在培养“厚基础、重应用、求创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践过程中培育自己的特色,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体系[1] 。
  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作为我校管理学科类的专业实验和实践基地,下设各专业实验室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科技创新基地,专业实验室分别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实验室、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管理实验室、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实验室)、财务管理与会计模拟实验室、工程管理实验室。实验用房面积850m2,拥有价值471.53万元的仪器设备622台(套),各类教学与实验室管理软件12套。承担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等8个本科专业2 700多名学生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任务和面向全校开设的6门公共选修课程的实验教学。经过多年在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上努力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具有创业意识的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基地。
  
  2 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
  
  2. 1 目前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开设历史普遍较晚[2],在各专业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1)未能妥善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矛盾,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忽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2)未能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
  (3)未能妥善处理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活动的组织是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2. 2 管理类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实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强化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为培养管理类人才所需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管理学科建设基本要求,提出实验教学中心的定位:实验教学是把管理知识转化为管理能力的关键一步,它前承理论教学,是增强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它又后启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管理所需三大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培养管理类人才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其共同组成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系统,如图1所示。
  在这一目标体系中,连接各培养能力(目标)与教学环节之间的相关性有强弱之分,例如课堂教学侧重于对知识掌握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方法的培养;而实验教学环节则侧重于对强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并关注概念能力的培养;依次类推。如图1中以五角星表示的节点为强相关的节点,以正方形表示的节点为中等相关的节点,以三角形表示的为弱相关的节点。从这一目标体系也很容易看出某一教学环节在某种能力培养上的优势或不足,但是通过这种相互连承的三大教学(社会实践、挑战杯、创业大赛可统一视为实践教学)环节,则能相互配合培养管理类人才所需的各种技能,从而实现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2. 3改革思路
  
  3. 2 实验层次
  分为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3个层面[4] 。
  基础型实验用以巩固不同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为主。它以验证型、操作型、认知型和演示型为主导,突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这类实验要求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设计出来,作为课程理论教学体系的一种补充,要求不少于2/3的专业课程开设实验课。
  综合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这类实验强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要求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以独立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的形式設计出来,每个专业要求开设不少于一门的专业综合性实验课,由各专业的专任实验教师任课。
  研究创新型实验以研究性、创新性实验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强调以科研项目为驱动的教学组织方式。这类实验以教师或企业的科研项目为需求,组成教师—学生、高年级—低年级这种阶梯式团队,制订详尽的研究计划,并将计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考核,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其中一个阶段的建设,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3. 3实验模块
  管理类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如下8个模块:
  (1) 企业经营模拟模块。该模块包括企业经营决策实验和企业营运过程模拟等跨专业的综合实验和相应的专业综合实验。它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公司中担当某一角色,采用一系列的模拟软件从不同角度来模拟企业的整个营运过程。它包括沙盘模拟对抗、ERP软件使用、采用商道和福斯特等软件模拟企业管理和经营、人才资源的测评与考核等多个实验项目。
  (2) 电子商务模块。通过模拟的商务环境,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网站构建和运营的全过程[5]。它分为两个方向:①电子方向:使用ASP、JSP、PHP、JAVA、.NET等B/S开发工具开发一些网上商城、网上银行、网上拍卖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②商务方向:采用德意电子商务等软件,全程模拟电子商务模式的全过程,包括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网络营销、CA认证、企业网站、物流配送等。各模块均采用前后台交互式设计,既可实现前台模拟操作,又可实现后台管理,方便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和扮演。
  (3) 会计模拟模块。通过金蝶K/3财务系统的使用,让学生熟悉系统管理、总账、资金、报表、薪酬、固定资产等模块的操作;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生成会计信息。在实验中与手工会计模拟实习进行对照,使学生体会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信息的优势,以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财务工作的需要。
  (4) 优化与决策模块。该模块针对企业生产与运营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运筹学、管理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决策支持系统等平台的支撑下,给出优化的决策方案。如生产配料工艺问题、多目标值优化问题、物流选择问题等,它涵盖运筹学、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统计学、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学、企业物流管理等多门课程。它让学生在获取必要的基本管理类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5) 工程项目管理模块。通过对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等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工程造价等模拟软件的环境中掌握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和技能,涵盖工程图纸、工程概预算、工程结算、工程决算、工程招投标、工程经济学、投资项目评估等学科。
  (6)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模块。该模块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两个子模块。前者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结合PowerDesigner、Rose等一系列数据库和对象建模工具,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这一整个生命周期的掌握与灵活运用能力,为培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信息分析员这一复合型高级人才作储备。后者主要通过对数据库技术、编程方法和B/S、C/S这些模式下前端信息系统平台技术(如JSP、.NET、PB、VB等)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和掌握一些中小型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
  (7) 计算机网络模块。该模块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工作原理、组网方法、网络设备参数的配置、网络运行故障的排除等实用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8) 大学生创业创新模块。依托大学生创业计划科技创新基地这一科技学术活动平台,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为抓手,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培训、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4 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网格式的实验教学体系的3个层次中,要精选基础性实验的内容,努力提高实验质量;多开设各种体现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重点加强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4. 1 教学形式的创新
  基础性实验教学过程应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应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的实验形式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负责辅导、监控和考核。
  4.2 教学内容的创新
  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力求达到通过实验活动,促使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系统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3 教学方法创新
  实验活动的教学形式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与形成学习型组织,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降低教学成本,是一种科学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加以实行。
  4.4 教学手段创新
  实现传统手段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手工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如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模拟仿真手段与实操手段相结合(如沙盘模拟对抗与ERP软件实做),形成一套丰富多彩、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
  4.5 管理方式创新
  随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换,实验教学的管理方式也应做相应调整,即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尤其是在创新与创业类实验中,实验内容策划、组织与实施应由学生来完成。实验过程中的协调、监督、控制与评估等工作可由教师配合学生来实现。
  
  5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本文针对管理类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按照基于能力的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软硬件平台支撑的、具有一定规范的“三层次、八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并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进行广泛应用。效果表明,该体系的构建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江彦, 王金圣. 基于能力培养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创新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3): 138-140.
  [2] 王萍.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8):124-125.
  [3] 王金圣, 孟祥霞. 论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创新性实验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原则[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4): 9-11.
  [4] 孟祥霞. 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性实验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4): 97-99.
  [5] 彭軍, 谭亮. 依托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构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2007, 10(6): 80-81.
其他文献
社会转型,既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又是经济体制的转轨,它具有整体性、全面性、根本性的特征。
"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新时期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增强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吸引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的实践相结合,实现党自身现代化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立法解释,虽名为法律解释之一种,但究其实质,实是一种不规范的立法现象;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对法治极为不利.应对立法解释、法律解释重新认识,正确定位.
杜甫《春夜喜雨》一诗中,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原意是指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然莅临,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引申义则表示老师或长辈的教诲,虽然没有劈面直接地
中国入世后,要实现政府运作方式十个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即从权力行政为中心转向规则行政为中心,从政策行政为主转向依法行政为主,从全能行政转向有限行政,从微观直接行政转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出现,将政府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然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遇到了重重困难.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成为电子政务
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所遇到的困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