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拼音作为帮助学生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对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及生活都起到了奠基作用。本文结合信宜市边远山区小学的汉语拼音教学现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边远山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策略
一、边远山区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要求普遍提高
1.教师讲解进度过快
以“走过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认读、拼读、书写,教师讲解的速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基本上是成反比的。
2.拼读标准过高
教师只是在前面做一下示范,告诉学生个别拼音是如何发音,然后就让学生齐读,不会告诉学生拼读的技巧,导致与理想的学习效果背道而驰。
3.书写要求过难
新课标明确提出第一学段“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部分教师在讲完新课后,就要求学生用新学的拼音,表达图片中的内容。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还没得到巩固的前提下就进行下一轮的知识拓展,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过于注重灌输拼音知识
在教授汉语拼音时,肯定会涉及到拼音知识,如两拼和三拼规则、ü去不去点规则、标调知识等等。一些教师一上来就教学生拼音知识,单调乏味的拼音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形同“鸡肋”,难以“下咽”。还被要求运用,学生对拼音知识自然就“敬而远之”了。尽管教授的拼音知识没错,但低年级学生光靠死记硬背,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边远山区的语言环境
在信宜市的边远山区,多是讲土白话或客家话,甚至本地教师也常常用本地话来教学生,所以,一开始学汉语拼音,学习讲普通话,总会有发音不准确的现象。孩子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口耳相传,已经形成语言习惯,很难纠正,给刚入学的拼音教学带来客观上的阻碍。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边远山区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自然就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就算识字,也不会拼汉语拼音,更多的是负责孩子的吃饱穿暖等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光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显而苍白无力。
(四)学前教育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影响
很多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拼音,上到一年级时,没等教师开口,就自顾自地读起来,教师再教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再认真听了。
(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恰当
边远山区的教师极少在课堂上表扬学生。担心学生因受到表扬会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学生表现好,觉得理所当然,表现不好就会用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学生。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热情骤降,学习效率并不理想。
二、边远山区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制定科学记忆法
以“zhī zhū”这个音节为例,在第一节教授完这个音节后,要求学生在课后画一张自己印象中的蜘蛛图画,并标上今天新学的音节。学生在画蜘蛛的同时,无疑是对新学内容的复习,进而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在第二天,教师通过镂空记忆法,即教师只是出示图片和部分声母或韵母,让学生把音节补充完整,进而是只通过出示图片,学生就能准确无误地把整个音节都拼写出来。在第四天进行听写,一周后再复习一下,两周后检测复习这个音节,这时学生已经对“zhī zhū”这个音节形成了一个长时记忆,不会容易被遗忘了,收到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营造氛围,汉语拼音无处不在
教室墙上的名人名言、课程表等用拼音来表示,就连教学用具也贴上拼音标签,给学生批改作业时,用拼音写评语。另外也让学生给家里的家具、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贴上拼音标签,还用自己的姓名做成一张卡片,下面是汉字,上面是拼音,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名字卡片上找出有哪些声母、韵母等。
(三)加强专业培训,纠正错误读音
从边远山区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高效地安排培训内容: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区域内的学科教师全而摸底,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批次轮换,有序安排,达到人人参与学习,人人专业知识过关。
学校首先要加强对学前教师和教授低年级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理清声韵母的发音方法和各器官的配合发音,如舌头的位置、嘴、牙齿等器官的配合,通过声带有无振动、气流从何处流出以及音速的轻缓快慢来区分声韵母的发音,尽可能把音发准确。此外教师在开始教授汉语拼音时,速度切勿过快,要循循诱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到发音的技巧,后面的拼音学习自然也就快了。
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多形式多方面地鼓励学生,适时的反馈会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信心。边远山区的学生性格内敛,不敢开口,多鼓励多激励有助于学生更快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技巧。
(四)形式各异,樂中学习
1.讲故事
如:在教学j、q、x与ü相拼时,ü去点规则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这个规则的讲解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讲授。一天,j、q、x带着小i出去玩,小ü哭着也要去。j、q、x说:“你不把眼泪擦掉,我们就不带你去。”小ü赶紧把眼泪擦掉,j、q、x这才拉着小ü的手出去玩。学生听完故事,知道了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去掉。另外,教师还要强调,j、q、x从不和u相拼,j、q、x与ü相拼时,上面两点要去掉但仍然读ü,干万不能读成u。
2.编儿歌
如标声调时,单韵母标调一般不会出错,但复韵母及音节的标调,学生总容易混淆。我们可以编一首《标调歌》“有a标a,没a标o、e,u i i u在一起,声调帽子标在后。”结合例子,教师示范运用,相信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下,模仿教师运用,自然而然就懂得了标调的奥秘所在。
3.图、形、音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结合课本里的插图,以动画和顺口溜组合的形式,形象生动地让学生进行记忆。
4.做手势操
如在区分b和d时,可以通过“双手握拳,拇指向上,左手b,右手d”这样的手势加以形象区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授汉语拼音的过程中,边远山区的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性格特点,也具有新颖性。寓教于乐,使教学具有趣味性,让学习拼音不再是乏味索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为今后学好语文奠定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边远山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策略
一、边远山区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要求普遍提高
1.教师讲解进度过快
以“走过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认读、拼读、书写,教师讲解的速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基本上是成反比的。
2.拼读标准过高
教师只是在前面做一下示范,告诉学生个别拼音是如何发音,然后就让学生齐读,不会告诉学生拼读的技巧,导致与理想的学习效果背道而驰。
3.书写要求过难
新课标明确提出第一学段“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部分教师在讲完新课后,就要求学生用新学的拼音,表达图片中的内容。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还没得到巩固的前提下就进行下一轮的知识拓展,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过于注重灌输拼音知识
在教授汉语拼音时,肯定会涉及到拼音知识,如两拼和三拼规则、ü去不去点规则、标调知识等等。一些教师一上来就教学生拼音知识,单调乏味的拼音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形同“鸡肋”,难以“下咽”。还被要求运用,学生对拼音知识自然就“敬而远之”了。尽管教授的拼音知识没错,但低年级学生光靠死记硬背,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边远山区的语言环境
在信宜市的边远山区,多是讲土白话或客家话,甚至本地教师也常常用本地话来教学生,所以,一开始学汉语拼音,学习讲普通话,总会有发音不准确的现象。孩子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口耳相传,已经形成语言习惯,很难纠正,给刚入学的拼音教学带来客观上的阻碍。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边远山区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自然就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就算识字,也不会拼汉语拼音,更多的是负责孩子的吃饱穿暖等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光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显而苍白无力。
(四)学前教育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影响
很多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拼音,上到一年级时,没等教师开口,就自顾自地读起来,教师再教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再认真听了。
(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恰当
边远山区的教师极少在课堂上表扬学生。担心学生因受到表扬会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学生表现好,觉得理所当然,表现不好就会用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学生。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热情骤降,学习效率并不理想。
二、边远山区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制定科学记忆法
以“zhī zhū”这个音节为例,在第一节教授完这个音节后,要求学生在课后画一张自己印象中的蜘蛛图画,并标上今天新学的音节。学生在画蜘蛛的同时,无疑是对新学内容的复习,进而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在第二天,教师通过镂空记忆法,即教师只是出示图片和部分声母或韵母,让学生把音节补充完整,进而是只通过出示图片,学生就能准确无误地把整个音节都拼写出来。在第四天进行听写,一周后再复习一下,两周后检测复习这个音节,这时学生已经对“zhī zhū”这个音节形成了一个长时记忆,不会容易被遗忘了,收到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营造氛围,汉语拼音无处不在
教室墙上的名人名言、课程表等用拼音来表示,就连教学用具也贴上拼音标签,给学生批改作业时,用拼音写评语。另外也让学生给家里的家具、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贴上拼音标签,还用自己的姓名做成一张卡片,下面是汉字,上面是拼音,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名字卡片上找出有哪些声母、韵母等。
(三)加强专业培训,纠正错误读音
从边远山区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高效地安排培训内容: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区域内的学科教师全而摸底,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批次轮换,有序安排,达到人人参与学习,人人专业知识过关。
学校首先要加强对学前教师和教授低年级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理清声韵母的发音方法和各器官的配合发音,如舌头的位置、嘴、牙齿等器官的配合,通过声带有无振动、气流从何处流出以及音速的轻缓快慢来区分声韵母的发音,尽可能把音发准确。此外教师在开始教授汉语拼音时,速度切勿过快,要循循诱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到发音的技巧,后面的拼音学习自然也就快了。
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多形式多方面地鼓励学生,适时的反馈会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信心。边远山区的学生性格内敛,不敢开口,多鼓励多激励有助于学生更快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技巧。
(四)形式各异,樂中学习
1.讲故事
如:在教学j、q、x与ü相拼时,ü去点规则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这个规则的讲解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讲授。一天,j、q、x带着小i出去玩,小ü哭着也要去。j、q、x说:“你不把眼泪擦掉,我们就不带你去。”小ü赶紧把眼泪擦掉,j、q、x这才拉着小ü的手出去玩。学生听完故事,知道了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去掉。另外,教师还要强调,j、q、x从不和u相拼,j、q、x与ü相拼时,上面两点要去掉但仍然读ü,干万不能读成u。
2.编儿歌
如标声调时,单韵母标调一般不会出错,但复韵母及音节的标调,学生总容易混淆。我们可以编一首《标调歌》“有a标a,没a标o、e,u i i u在一起,声调帽子标在后。”结合例子,教师示范运用,相信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下,模仿教师运用,自然而然就懂得了标调的奥秘所在。
3.图、形、音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结合课本里的插图,以动画和顺口溜组合的形式,形象生动地让学生进行记忆。
4.做手势操
如在区分b和d时,可以通过“双手握拳,拇指向上,左手b,右手d”这样的手势加以形象区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授汉语拼音的过程中,边远山区的教师要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性格特点,也具有新颖性。寓教于乐,使教学具有趣味性,让学习拼音不再是乏味索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为今后学好语文奠定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