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更美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兵先生的这几个组合,都创作于十多年前,从时间上讲,一点儿也不“新”了。但今天重新关注这几组作品,其创作思路之超前,组件选择之大胆,在小品组合盛行的今天,依然令人耳目一新。
  当前的小品组合,多强调组件的形象与场景的具象,不仅人物、动物、桌子、茶壶……越像越好,一些难以用石表现的元素,也要想办法用木雕、瓷器等等加以补足。石兵先生的创作却另辟蹊径,对抽象造型给予了更多关注。
  抽象,是相对具象而言的,是舍弃细枝末节,只抽取具体事物主要的共同的特征。是通过高度的概括和提炼,表现主观意愿,传达视觉美感。以目前石界的常规思维来看,抽象的石头都不怎么“像”。但恰恰是这些“不像”的石头,在石兵先生的创作中,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呈现了特别的美感。


  其一:夸张变形。“期待”中的两个人物,饱满的弧线,形成膨大鼓胀的腹部,是全部造型的重点,视觉的焦点。创作的主题——孕育、新生、期待未来,也就呼之欲出;“牵手”中,两个人物只有硕大的头部,身体的其他细节都被忽略,因此具有了童话般的视觉效果。这些夸张变形的人物,全都不像,却形成了形式的美感,视觉的冲击力,以及一丝幽默的意味。
  其二:简化。“各路神仙”,一个个柱状的身体,只有高矮的错落和直曲的呼应,就这样成队列位,没有眉目五官,没有手脚身姿。管你是佛是道,是中是西!“简”到从中单单提出一件,你甚至很难认为“他”是个“人物”,但列队成仙,却正因这种简单而有了道骨仙风、超逸气象。
  其三:节奏与韵律。上述三组作品中,组件之间造型的相似性是又一值得注意的特色。与通常组合围绕故事情节选择组件不同,石兵的作品更注重组件间形式上的共性。无论“期待”中饱满的腹部弧线,“牵手”中夸张的头部造型,还是“各路神仙”简单到条柱的身体,都在彼此呼应,相互说明,并在相同形式的有意排列间,形成了如音乐般的节奏与韵律的美感。
  现实主义的“像”固然可喜,表现主义的“不像”又何尝不令人击节!何况,对于奇石来说,再真,难比摄影,再像,也难敌写实主义绘画。与其以简单的现实对照按图索骥,以自欺欺人的心态牵强附会,不如以艺术的思维,创作的心态,去真正解读和利用奇石的鬼斧神工。石兵先生的作品,在组合创作的空间开拓、奇石资源的有效开掘利用等方面,都给我们不小的启迪。当然,这样的创作,需要对线条和造型有更敏感的把握,需要更深厚的造型艺术素养。
其他文献
婆娑净土,灵山之上,如来讲经,宝相庄严。阿难、迦叶两尊者分立两旁;众菩萨侍立四周,或微笑、或拈花;五百阿罗虔心聆听;整个灵山梵音环绕,让人顿生皈依之心。  黄色在佛教中象征智慧与中道,此方黄龙玉上诸多如钟乳状的凸起被巧妙雕成了佛头,可谓因材施雕的匠心独运。眼见那净土中央如来高大庄严、护法的狮子和大象怒目呲牙,整石都沐浴在佛光中,将黄龙玉油润的质地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是至美之色,而佛则传达至善之念
期刊
巧色翠青玉,来自印度。质地柔滑细腻,玉色红翠相间,奇特稀有,内涵丰富。  作品形式饱满,巧色应用到位,构图简洁,主题中心突出。老松下,一对仙家对弈,一抚子捻须、另一踌躇志满,另有观棋者兴致盎然。山岭间簇拥着一片青翠,斗崖回荡老者谈笑声,与自然融合。  荣获2012中国玉石雕神工奖“创新金奖”  题名:【运筹帷幄】石种: 翠青玉(雕件)  尺寸: 23×13×10cm  电话: 1395043888
期刊
闫志强(左):  中国观赏石协会理论研究科普教育  专业委员会委员  宁夏地质矿产局专家顾问  六十余年赏石心路,  使我饱览世间大美。  田军(右):  宁夏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观赏石协会二级鉴评师  静听石语,拥抱自然。  探究石理,丰富人生。  奇石的形成和分布是有规律性的。而对其规律性的研究,将为预测资源量,探索新石种,寻找新产地提供巨大帮助。  宁夏位于中国西部黄河上游,内蒙古高原
期刊
洪水退却后,是它口衔橄榄枝回落在诺亚方舟的桅杆上,在苍茫的海水间找到陆地;二战中平民罹难,是它停驻在毕加索的画布上,呼唤和平归来、把欧亚大陆从纳粹的铁蹄下解救出来。  它静静立在那里,它身上烙下几经变迁的历史印迹,依旧安详宁静、圆融坚定,眺望远方,守花开观日落,看世事平顺。  题名:【和平使者】  石种: 大化彩玉  尺寸: 21×16×9cm  电话: 13457805888  地址: 广西南宁
期刊
天津在金代称为直沽。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燕王朱棣率兵由北平沿运河南下,在直沽渡河,不久即攻陷南京,夺得帝位,改元永乐。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直沽设天津卫并建天津城,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天津因运河而兴盛,借盐业而富甲,居京畿而与皇家联姻,由租界而成名门隐居之所。皇家、官僚、文人、民俗等文化融汇于津门,形成独特的收藏氛围,赏石文化也在其中。  园林始于山水,赏石出自
期刊
亿万年水蚀风砺而成的山子,线条硬朗,结构致密。巍然不为所动,露峥嵘之刚毅,大气感极强。又有粗粝石块相互层叠而上,色彩深浅不一,于静谧中彰显变化,此石似乎也有了动感。整体令观者有游放山水不知倦的壮美。  主人仅以简单线板仿山子底座衬托,与主石相辅相成的同时又不喧宾夺主,简单干净的构成,仍然能一眼分辨主题所表达,这大概就是极简设计的魅力所在 。  陈时洪  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上海“时时红:木石传
期刊
奇石要进拍卖场,是当前许多石友对奇石走向的期待。业界对奇石拍卖的尝试也非一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型拍卖公司对石头的认可仅限于古石,而业内自行组织的多数奇石拍卖,要么沦为某次活动的鸡肋,要么成为某些主办方的噱头,本应是公开、公平的交易平台的拍卖,其规范性、真实性却屡受质疑。拍卖,似乎成了石友一次次期待与失望的循环。  奇石拍卖究竟能不能搞,怎么搞?今年四川长江石赏玩区的做法令我们眼前一亮。  
期刊
东子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十几年前,他居无定所、给人干零工,给谁干就住在谁家;没活干就没有钱,上顿吃饱了,不知道下顿在哪里。只有一辆破摩托车,老婆孩子、所有的家当都在车上了。  给人背石头,让东子认识了石头,也知道了石头能卖钱。满滩的石头都能变成钱,激励了东子。他也没辜负老天给他的机会,捡石头勤快、做生意机灵。  十几年过去了,东子一步步做成了老板。那些之前看不起东子的人还在牧区放羊,东子却在旗上买了
期刊
北京焦洪光先生《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文自本刊1月刊刊登以来,在国内石界引起强烈反响,李炳秋、陈砚农、吴玉伟等18位先生,先后在2至6期刊文阐述各自观点。还有更多的石友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进行交流探讨,在此,我们对参与争鸣的所有读者、石友、老师表示感谢。  当代奇石的发展中,多次出现理论争鸣的热潮,如观赏石与奇石概念的争论、传统赏石与现代赏石观的碰撞、奇石是否是艺术品的定性、奇石鉴赏标准的
期刊
2002年,台湾著名赏石家苏先生到我地考察交流。采购了大批本地特色石种以后,座谈中又相中石友小文的一块山形石。此石系50元购得,小文考虑到苏先生已经购买了他几块石头,便大方地说:这个石头送给您。苏回到:不可不可,这样吧,给你这个数好了。说时伸出五个指头,小文只得默许。  稍后结款时,苏的助理从包里拿出五沓一万元的人民币递给小文,小文一时错愕。那一天我们看到小文的手一直都是微微颤抖的。后来小文说: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