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兵先生的这几个组合,都创作于十多年前,从时间上讲,一点儿也不“新”了。但今天重新关注这几组作品,其创作思路之超前,组件选择之大胆,在小品组合盛行的今天,依然令人耳目一新。
当前的小品组合,多强调组件的形象与场景的具象,不仅人物、动物、桌子、茶壶……越像越好,一些难以用石表现的元素,也要想办法用木雕、瓷器等等加以补足。石兵先生的创作却另辟蹊径,对抽象造型给予了更多关注。
抽象,是相对具象而言的,是舍弃细枝末节,只抽取具体事物主要的共同的特征。是通过高度的概括和提炼,表现主观意愿,传达视觉美感。以目前石界的常规思维来看,抽象的石头都不怎么“像”。但恰恰是这些“不像”的石头,在石兵先生的创作中,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呈现了特别的美感。
其一:夸张变形。“期待”中的两个人物,饱满的弧线,形成膨大鼓胀的腹部,是全部造型的重点,视觉的焦点。创作的主题——孕育、新生、期待未来,也就呼之欲出;“牵手”中,两个人物只有硕大的头部,身体的其他细节都被忽略,因此具有了童话般的视觉效果。这些夸张变形的人物,全都不像,却形成了形式的美感,视觉的冲击力,以及一丝幽默的意味。
其二:简化。“各路神仙”,一个个柱状的身体,只有高矮的错落和直曲的呼应,就这样成队列位,没有眉目五官,没有手脚身姿。管你是佛是道,是中是西!“简”到从中单单提出一件,你甚至很难认为“他”是个“人物”,但列队成仙,却正因这种简单而有了道骨仙风、超逸气象。
其三:节奏与韵律。上述三组作品中,组件之间造型的相似性是又一值得注意的特色。与通常组合围绕故事情节选择组件不同,石兵的作品更注重组件间形式上的共性。无论“期待”中饱满的腹部弧线,“牵手”中夸张的头部造型,还是“各路神仙”简单到条柱的身体,都在彼此呼应,相互说明,并在相同形式的有意排列间,形成了如音乐般的节奏与韵律的美感。
现实主义的“像”固然可喜,表现主义的“不像”又何尝不令人击节!何况,对于奇石来说,再真,难比摄影,再像,也难敌写实主义绘画。与其以简单的现实对照按图索骥,以自欺欺人的心态牵强附会,不如以艺术的思维,创作的心态,去真正解读和利用奇石的鬼斧神工。石兵先生的作品,在组合创作的空间开拓、奇石资源的有效开掘利用等方面,都给我们不小的启迪。当然,这样的创作,需要对线条和造型有更敏感的把握,需要更深厚的造型艺术素养。
当前的小品组合,多强调组件的形象与场景的具象,不仅人物、动物、桌子、茶壶……越像越好,一些难以用石表现的元素,也要想办法用木雕、瓷器等等加以补足。石兵先生的创作却另辟蹊径,对抽象造型给予了更多关注。
抽象,是相对具象而言的,是舍弃细枝末节,只抽取具体事物主要的共同的特征。是通过高度的概括和提炼,表现主观意愿,传达视觉美感。以目前石界的常规思维来看,抽象的石头都不怎么“像”。但恰恰是这些“不像”的石头,在石兵先生的创作中,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呈现了特别的美感。
其一:夸张变形。“期待”中的两个人物,饱满的弧线,形成膨大鼓胀的腹部,是全部造型的重点,视觉的焦点。创作的主题——孕育、新生、期待未来,也就呼之欲出;“牵手”中,两个人物只有硕大的头部,身体的其他细节都被忽略,因此具有了童话般的视觉效果。这些夸张变形的人物,全都不像,却形成了形式的美感,视觉的冲击力,以及一丝幽默的意味。
其二:简化。“各路神仙”,一个个柱状的身体,只有高矮的错落和直曲的呼应,就这样成队列位,没有眉目五官,没有手脚身姿。管你是佛是道,是中是西!“简”到从中单单提出一件,你甚至很难认为“他”是个“人物”,但列队成仙,却正因这种简单而有了道骨仙风、超逸气象。
其三:节奏与韵律。上述三组作品中,组件之间造型的相似性是又一值得注意的特色。与通常组合围绕故事情节选择组件不同,石兵的作品更注重组件间形式上的共性。无论“期待”中饱满的腹部弧线,“牵手”中夸张的头部造型,还是“各路神仙”简单到条柱的身体,都在彼此呼应,相互说明,并在相同形式的有意排列间,形成了如音乐般的节奏与韵律的美感。
现实主义的“像”固然可喜,表现主义的“不像”又何尝不令人击节!何况,对于奇石来说,再真,难比摄影,再像,也难敌写实主义绘画。与其以简单的现实对照按图索骥,以自欺欺人的心态牵强附会,不如以艺术的思维,创作的心态,去真正解读和利用奇石的鬼斧神工。石兵先生的作品,在组合创作的空间开拓、奇石资源的有效开掘利用等方面,都给我们不小的启迪。当然,这样的创作,需要对线条和造型有更敏感的把握,需要更深厚的造型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