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困生”的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z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学困生是一个不小也不大的组成部分,也让我们广大教育教学者费尽心机,吃力不讨好,往往是事倍功半。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排斥他们,我们要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对他们施加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责任心,做到成功的转化和预防,让他们迎难而上,让学困生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
  关键词:学困生;爱心;责任心;耐心;转化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对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学困生教学的顺利进行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
  1.老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兴趣和选择,允许他们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的空间,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承认他们的差异,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意见,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向上的动力源泉,才有可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师生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才能使课程改革顺利发展,正真推进素质教育。
  2.宽容、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宽容学生主要指宽容学生的不足,感情要亲近,态度要诚恳,方法要灵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多褒奖,少训斥。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学生的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正常的、合理的,不出错的学习才是不正确的,没有错误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教师要善待学困生的错误,允许他们犯错,给他们再学习,再考虑的机会,不能一棍子打死,让学困生在精神上对错误不恐惧,心里上对错误不设防,错了不会遭到老师的讽刺、挖苦、敢想、敢说,才能迸发出灵感和智慧。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武断的打断学生的讲话,甚至不给后进生一个辩驳的机会,随心所欲的批评学生,这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是缺少爱心,丝毫不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还会使师生之间產生更大的对立,从而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在无论是在教育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对后进生要做到不嫌弃、不厌烦、不冷淡,而是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帮助,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他们最可信赖的朋友。
  二、降低目标,体验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降低教学目标,能充分调动后进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天生我才必有用!”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用之人。要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自己的闪光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键是看我们怎么看待整个事实,以及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来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多方面的观察和评价我们的学生。改变评分标准,允许暂时的落后,提倡后来者居上。一般要求低起点,多层次。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克服“一刀切”,要全面并且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往更好的方面发展,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使学生能在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促进他们都在原有基础上都达到提高,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成绩不是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针对学困生而言,有的学生只有在老师督促下才能学,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会学。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
  培养预习习惯。通过预习,使他们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培养听课习惯,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课堂。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课堂完成,课堂一分钟胜于课下十分钟。如果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那么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在课堂上形成专注听讲,积极发言,争相参与又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听课习惯,这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并且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十分重要;培养复习习惯,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良好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
  四、重视学困生责任心的培养
  1.在学习习惯养成中培养责任心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然而使学习顺利有效的进行,并不是靠强制所能办到的,只有当学生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当成一种责任,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指导学生们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其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科学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每一堂课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时刻让学生清楚作为一名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劳动习惯养成中培养责任心
  在平时的卫生保洁工作中,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责任心。让学生懂得整洁,不再乱丢乱扔,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配合,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的能力,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每个学生有意识的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从而激发“积极配合,团结一致”的良好情感,在平素细小的班级工作中培养自我责任心。相信将来,他能改过自新。让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给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让他们在爱中自尊,在爱中自信,在爱中自强。
  总之,我们也要认识到转化学困生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付出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冯桂芬是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开拓之功、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践履者。面对晚清“千古未有之变局”,冯桂芬倡言采西学,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一系列教育革新主张
摘要: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中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体育锻炼;方法;健康  学生静坐在教室、实验室,低头弯腰学习,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中学
1337-1453年,英法因为王位和利益争夺,爆发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战争的第一阶段,以爱德华三世率领的英军便占领了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加来港。百年战争结束后,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征兵因普遍抓丁而变得突出。本文主要围绕征兵抓丁展开论述,认为这不仅仅是征兵制度实行的混乱,通过考察征兵抓丁可以看到国民党是如何在基层失去民心的
传统妇德是女训的集中体现,它初步形成于先秦,发展完善于汉唐,对后世教化广大妇女产生了极大影响。汉唐时期女训文献的出现,集中反映了男性中心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