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封情书守候半个世纪,中法版“山楂树之恋”上演旷世痴情

来源 :爱人坊·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曾是中法混血漂亮的大学女教师,他是从鼓浪屿走出去的英俊已婚男学生,在最美的人间天堂西子湖畔,演绎了一段缠绵悱恻的跨国之恋。两载相依,半世别离,如今一纸飞鸿又让他们白头携手,再续前缘。
   1
   1953年9月,25岁的袁迪宝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到位于杭州的浙江医学院读书。而就在此前的一个月,他在老家鼓浪屿鸡山路1号的别墅里,和一位名叫黄秀雪的女孩举行了热闹的婚礼。这桩婚事的大媒人就是袁迪宝的姐姐袁德昭。当时,袁德昭认为弟弟年龄大了,便把自己的同学黄秀雪介绍给了弟弟,并很快让他们完婚。
   婚后来上大学的袁迪宝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他会遇到一个会用一生来爱他的女人——他的俄文老师李丹妮。
   李丹妮比袁迪宝大一岁,父亲当时是浙江美院的教授,母亲是法国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的她不仅长得漂亮可人,还有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李尘生。李丹妮精通法、英、俄、中等几国语言,被浙江医学院聘为俄文老师。
   当时在所有学生中,李丹妮非常喜欢袁迪宝。这不仅因为他俄文成绩优异,还有他的英俊帅气。随着日子的推移,李丹妮对袁迪宝的情愫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于袁迪宝出身清贫,李丹妮便偶尔赠送他一些书籍和生活用品,为此,袁迪宝心中十分感激。
   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让袁迪宝的心中也掀起了波澜。那是个冬天的早晨,衣着单薄的袁迪宝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冻得浑身直哆嗦。没想到下课时,老师李丹妮悄悄递给他一个纸包。袁迪宝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一件毛衣。那一刻,他感觉到了爱的情愫。
   一件暖心的毛衣让两个年轻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有空闲时,袁迪宝就会来到教研室向李丹妮请教问题,顺便悄悄定下约会的时间和地点。没课时,李丹妮也会主动约袁迪宝漫步西湖。甚至她还把袁迪宝带回家,介绍给父母认识。
   这场清纯的校园之恋是无比浪漫的,也是甜蜜的,更是醉人的。他们经常相依相偎,合唱当时流行的苏联歌曲,“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然而这种幸福很短暂,在袁迪宝心中也有阴影,毕竟他已为人夫。在思想矛盾中,他按捺不住,将自己已婚的事实告诉了李丹妮。李丹妮当时感到非常震惊,痛苦的潮水立刻涌遍了全身。“爱是无罪的。”善良多情的她最后流着泪说道。
   2
   爱一个人就要一生和他在一起。李丹妮决定带袁迪宝去法国,可袁迪宝不同意,他不忍心抛弃结发之妻黄秀雪。这种两难的境遇让袁迪宝和李丹妮都感到痛苦和无奈。
   转眼到了1955年,全国开始院校合并,袁迪宝不得不和李丹妮分手,去四川成都的华西医科大学继续学业,李丹妮仍留在原单位。
   世间没有什么比热恋的情侣被强行拆开更痛苦的。但残酷的现实让两个年轻人不得不面对和接受。临分别时,李丹妮怀着万分不舍和痴情剪下一缕金发,并脱下一枚戒指,交给袁迪宝留作纪念。而清贫的袁迪宝竟没有什么象样的东西回赠李丹妮。
   1956年,李丹妮随父母回到法国里昂后,在一家公司做了17年的秘书,同时,她攻读了博士学位。在1973年10月,她接受了里昂第三大学的聘请,担任中文老师,直到1992年退休。她一直和父母住在外公留下的房子里,父母去世后她便独自孤独地生活,一直未婚。周围的人都不相信没有人追求李丹妮,面对这样的疑惑,李丹妮便告诉他们说:“我这辈子只有一个人爱过我,他一直住在我心里。”李丹妮说的这个人就是袁迪宝。半个世纪以来,袁迪宝一直在她痛苦的相思中。
   其实在起初分开的十多年中,袁迪宝和李丹妮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1958年,袁迪宝的长子出生了。李丹妮在了解到中国当时物资供应紧张,便从遥远的法国寄来奶粉和衣物。当时袁迪宝也向李丹妮允诺,要努力攒点钱,30年后去法国看她。然而此事一直遗憾未能实行。深感愧疚的袁迪宝在心里盘算,要是生个女儿就叫“丹妮”,再生儿子就叫“尘生”,可惜一直没有女儿出生,生的三个儿子也因妻子不明其意,认为不好听,所以不同意叫“尘生”。直到文革开始后,袁迪宝和李丹妮不得不中断联系。
   李丹妮送给袁迪宝的信物一直存放在袁迪宝的姐姐那里。在那场历史浩劫中,姐姐担心这些东西会连累和影响弟弟,无奈毁掉了。从此,一对痴情男女只能把思念留在心中。
   此后近30年,两个曾经深爱的人彼此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孑然一身的李丹妮靠着袁迪宝寄来的86封书信,满怀希望地期待着,守望着。每天完成工作后回到家中,她都会怀着无比思念的心情,一封一封地打开,一个字一个词地阅读、回味。在这样孤独的岁月里,李丹妮这样寂寞地生活着,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深深地爱过她,她不后悔。
   因为心中装着袁迪宝,李丹妮对中国也心存深情,所以回到法国后,她也一直为中法文化交流努力着,并因成绩卓著而被法国政府授予骑士勋章。
   李丹妮有一个叫毕诺的学生曾有机会到厦门大学学习中文,李丹妮便把袁迪宝原来的住址给了她,让她方便时去打听一下情况,但又嘱咐毕诺不要打扰人家正常生活。
   毕诺回去后,告诉李丹妮按照那个地址她找到了一户姓袁的人家,生活得很好。知道自己心爱的人还在那里平静地生活着,李丹妮感到欣慰和满足。她也不想再有什么打扰了。
   一种分别,两种相思。袁迪宝每次出差到杭州,必到李丹妮的旧居前,徘徊观望,寄托无限思念。每每此时,他便想到了西湖,花港观鱼,三潭印月,柳浪闻莺,苏堤春晓,还有他们曾经挚爱的牵手……往昔的一幕幕,顿时随着袁迪宝的泪水涌出。
   后来,袁迪宝的结发妻子黄秀雪离世了。那段埋藏在心中半个世纪的恋情尽管鱼沉雁落,音信杳无,却让生活变得更加寂寞孤单的袁迪宝牵心动肺,朝思暮想。
   3
   2010年春节期间,袁迪宝的外甥来家中拜年,无意中说起:“舅舅年轻时可是个大帅哥,在杭州读书时差点娶了个外国老师呢,他们的信件都由我妈妈保管,听说还有一枚金戒指和缕金色头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袁迪宝的三儿媳欧阳马上向公公求证,果然有此事。于是孝顺的欧阳便劝说袁迪宝写信和李丹妮联系,如果有可能,她希望这样一对守望了半个世纪的有情人鸳梦重温,终成眷属。
   在儿媳的一再劝说下,袁迪宝的心动了,他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写了相同内容的五封信,分别寄向了遥远的法国,在记忆深处那些曾经是那样熟悉的地址。
   在大洋彼岸,意外之中收到信件的李丹妮惊呆了,她感觉是在做梦,反复不停地看,一遍一遍地看,那些校园之恋的每个细节,都涌上脑海,化作激动的泪水。
   2010年5月1日,袁迪宝也终于双手颤抖地接到第一封法国回信,里面是3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信纸,夹着一张彩照。袁迪宝仔细地端详着照片上的人,再看看那熟悉的中文笔迹,不禁老泪纵横,心潮翻滚。
   亲爱的丹妮:接到你的信我激动万分,认为这是一个奇迹……我倒在床上,求上帝给我启示,最后想到了,50多年前上帝叫我来认识你,是要我来爱你的。离别50多年后,再让我们相见也是要我来爱你的……你给我的,我都保留到今天。
   亲爱的迪宝:你的来信收到不少天了,没有及时回信的原因很简单,我反复不停地看,一遍一遍地看,就怕忘了重要的某件往事,信难以释手,而且想得很多很多……两年来,因为常生病,我开始整理东西了,特别是书信和照片。你给我的,我都保留到今天。
   李丹妮竟然还活在这个世上,并且每天都在思念着他,这让袁迪宝感到无比欣慰,也无比幸福。从此,两位失散的情侣又开始了书信联系。
   亲爱的丹妮:接到你的来信后,我日夜思念着你,只有默默唱歌,抒解心结。你独身至今,信物也留存至今,请原谅我的负罪感,我们要重生。如果你愿意,来厦后我们可以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你来和我们同住,我的儿、媳、孙一定会把你当妈妈、奶奶尊敬的。
   亲爱的迪宝:你寄来的照片放在我书桌上,不论我在做什么,我不时都会过来看那张照片,你的微笑没变,还是那么甜蜜,你第一次来上课也是这个微笑……虽然50多年没见面,没有聊了,今天通过文字,感觉面前的你还是当年的你。你那封信我看了后,成千成万的音调、诗句、色彩涌出心头,这种美感我早以为是不可能再出现在我的余生里。深夜了,我坐下朝天看月亮和星星,我朝天看莫不是想看到你吗?我深知你是真正爱过我的人,正如我真正爱过你一样。
   亲爱的丹妮:《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是我最爱听最爱唱的歌,离别50年每唱这首歌,想念杭州时美好的时光,幸福感充满我心。但唱着唱着总会产生心碎、肠断、泪欲流的感觉。我要你来厦与我同住的原因是因为我现在生活很幸福,我不能让你孤单一人住在外面。
   在一段来信联系之后,袁迪宝终于说出了内心的期望,他急切地希望能与李丹妮在美丽的鼓浪屿再续前缘,共渡余生。而袁迪宝的儿子和儿媳也被两位老人的这份爱情感动着,他们也真诚地要邀请李丹妮来厦门,希望老人在晚年能够让青春时代的爱情得到完美的结局。
   面对这样浪漫的邀请,李丹妮无比幸福地同意了。
   2010年9月18日,厦门高崎机场,痴情的李丹妮只身飞越太平洋,与在厦门翘首以盼的袁迪宝赶赴一场相隔半个世纪的旷世约会。
   在走向出口时,李丹妮还盘算着见面后第一句该说什么,可一见面,两位耄耋老人便紧紧地相拥在一起。这对被迫分离了半个多世纪的中法恋人,又找寻到了那纯美的初恋,尘封在心中的千言万语,都化作惊喜的泪水,在尽情流淌。
   9月21日,中秋节的前一天,82岁的袁迪宝和83岁的李丹妮牵手走进厦门市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9月26日,儿子儿媳及孙子们,为二老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你愿意嫁给袁迪宝做妻子吗?”婚礼司仪庄严地问道。
   李丹妮深情地注视着袁迪宝,坚定地回答:“我愿意。”
   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潸然泪下。当年风华正茂的一对情侣,如今已白发苍苍。岁月消磨掉的只是他们的青春,但无法让他们的感情丝毫动摇。
   10月17日,袁迪宝和李丹妮牵手回到杭州,回到了这个镌刻着他们纯美初恋的地方。在浙大校园的桂花树下,多情的李丹妮又轻轻哼起了《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当我们还年轻)》的旋律。这是袁迪宝最爱听、最爱唱的歌。
   在李丹妮80岁生日时,在里昂的中法事务协会献给她的生日礼物《混血儿》一书已经出版。书里记录了李丹妮一家的中国传奇,对于她的中国之恋,只是一笔带过。如今,李丹妮和袁迪宝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不仅把书翻译成中文,而且把他们这段故事写进去。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虚荣和炫耀原本是人的天性,男人热衷于车子,奔驰宝马法拉利,劳斯莱斯,加长林肯。。。说起这些来简直是如数家珍,两眼放光,已被女人们鄙视为虚荣,不实用。相比之下,女人的虚荣心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她们更喜欢把这些晒给蜜闺们看。名牌手袋,名贵时装,昂贵珠宝。哪怕手里的LV只是过季打折或者A货,没关系,只要没人知道就好。  只晒这些还不过瘾,女人们又拿出了另一个法宝,晒男人。珠宝得是男友送的,才能体现出
期刊
这个冬天的天空蓝得触目惊心,厚厚的云层呼啸着扑下来,被阳光狠狠地撕裂。那对戒指落在地上的声音无比清脆。1000多个日日夜夜纷纷仰起脸来,那是我们永远的爱情。    1  情人节那天傍晚,满街都是可耻的玫瑰红。我在地铁站的报摊前买了份报纸,被意外地赠送了一朵玫瑰花。我拿着玫瑰像个傻子一样等车,想象着小米见到玫瑰时喜悦的表情。小米曾无数次暗示过我,浪漫不需要太多破费,一支玫瑰就好。可是,情人节的一支玫
期刊
21岁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说过我像流氓。    那个秋天的下午,在森林公园门口,一个男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像个流氓。那时,公园的门口聚了好多人,大家都哈哈地笑了。笑得我红了脸,像是我真的做了什么流氓事儿。    那人说,哥们儿,我们在公园里拍一场戏,差一个演流氓的群众演员,我看你挺合适。我这才缓过神儿来,我当然不同意,我凭什么要演流氓?那人说,两三个镜头,报酬是100元,外加一瓶矿泉水和价值10
期刊
男人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动物,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会不断在心中隐密地制造想法,那是男人成长的保姆,失去了隐私男人心里会很空。他会觉得顿时失去了自我,在女人面前有山穷水尽的枯竭感。有人说,对付“老油条”的办法,就是给他来点激情,那么,他马上会变成一块“鲜面包”,不仅情绪高涨,甚至还无话找话,将隐秘不隐秘的和盘托出。    关 键 词  隐私——人人都有隐私,但把隐私放在爱情里,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了。  
期刊
晚上孩子睡着了,照例两人一人一个房间,一人一台电脑。这不知道是多久前形成的习惯了,似乎从来就没有想过有什么不对劲。MSN上跳出一个久不联系的好友,跟我说她结婚了。朋友来自单亲家庭,离异源于父亲的背叛,所以她对男人有种天生的恐惧与不信任。真心的关心与些许的八卦交杂,我忍不住问她:“你感觉幸福吗?”她轻描淡写:“应该是幸福的吧,无论他手头多忙,都会陪我一起上床睡觉,在我睡着之前,他绝不睡着。”  朋友
期刊
秋天的风,夹杂着萧杀的冷气,不经意地掠走身上仅有的温暖,天这样凉了起来。时隔七年,黑夜里撕心裂肺的疼痛时刻提醒着我,有一个女孩以这样一种姿态侵入了我的生命。  我是知道她的,是的,一直都知道。  只是当印象抽离遭遇现实的时候,我还是惊在了原地。苍白的脸庞,瘦小的脊背上铺满了海藻一样的头发,就那样安静地坐在阳光下,像一株忧伤的铁线蕨,潮湿、寂寞,莫名地惹人怜惜。  她是忧禾。  每个星期三,我都会路
期刊
她执著地注视着我,一颗颗解自己的衣扣,雪白的胴体像一枚煮熟了的荷包蛋从大衣里剥落而出,水嫩饱满地跌入我怀里。    1  我的世界没有红色。  王医生的诊断是我的大脑在意外中受到了某种视觉冲击刺激,而引发了这种颜色失忆症,可能很快会恢复,也可能永远不会。其实,我一点都不在意这个问题,因为除了我不能做司机以外,这几乎影响不到我的生活。王医生对此不置可否,只是依然照例要求我每周里过来三次,为我做例行的
期刊
他把头紧紧地靠在蕾拉怀里,像个饥饿的孩子般,用嘴寻找他要找的东西。他很快找到了,并含在嘴里,他还不满足,双手又去寻找别的东西,很快,他去了他想去的地方,那里有草丛有溪谷,多么美好的地方!    一  蕾拉万没想到,自诩冰雪聪明,竟然还能上这种拙劣骗术的当。  傍晚,天色有点暗,蕾拉推着购物车,来到停车场,刚把东西一样样搬进后备箱,一个男人走过来,小声问:“小姐,需要香水吗?”  要平时,蕾拉才不会
期刊
什么时候,外面下起了雨,我走在荒黑的夜,裹紧外套,猛烈地咳嗽,风刮得这样大,雨下得这样冷,流感闹得这样凶,都传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而我的,为什么如此提前。    1.  春天,在我工作的蛋糕店对面,总会遇见一个穿工装外套的爆炸头男生坐在广场的花坛边,支起画架,给来往的路人素描哈哈照。他在身后的栗树上牵起一根绳子,悬着许多明星的哈哈照吸引顾客,看见我停下脚步,殷勤地起身把小板凳让给我:“啊,我认
期刊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吃桔子,一开始觉得酸涩无比,突然之间尝到了一丝甜蜜。原名:    1  这是我第一次看女人打架,而且是两个非常漂亮的女人,一个丰满美艳,一个清纯诱人。那场景令人喷鼻血。美艳女揪住了清纯女的胸衣带子,清纯女扯下了美艳女的裙子,露出小半的雪臀。跟我一起看热闹的两个男服务员眼睛瞪得快要掉下来了,却不上前劝架。估计他们跟我想的一样,希望她们打得更激烈一点,希望女人的身体露得再彻底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