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术式远期疗效的比较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y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了解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三术式的远期疗效,对370例行不同方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进行了远期疗效随访。

材料和方法:

随机抽取1983~1995年间行开窗术患者300例,半椎板切除术者40例,全椎板切除术者30例,术前及术后5~11年分别进行症状比较和功能测试。

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在年龄结构、病变范围、症状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术后5~11年,三组患者两两之间在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三组患者主观感觉优良率分别为97%、84%、17%。

结论:

三术式中椎板间开窗组的疗效最好,并发症最少;而全椎板切除组的疗效最差,腰椎不稳、肌萎缩和硬脊膜压迫、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半椎板切除组的情况介于中间。文中讨论了造成此差异的原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病因及病理仍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困难,复发率高,是骨科领域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发病原因、病理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更合理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1例CPT中不同部位的63个标本,采用大体、显微镜、电镜观察,并首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抗体分别为抗:(1)神经丝蛋白(NF-200)、S-100蛋白,(2)Ⅰ、Ⅲ型胶原蛋白,(3)增殖细胞核抗原(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病因。方法:对1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包括5例氟骨症)及1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切除的黄韧带标本作病理研究;对患者血清及黄韧带采用雾化原子吸收法等方法测定钙、磷、镁、锌、铜、锰、钼、氟含量,取急性外伤性截瘫患者为对照。结果:(1)骨化黄韧带初期的病理改变与黄韧带退变性质类似;(2)除氟元素外,7种基本代谢元素在骨化与退变患者血清及黄韧带中含量均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3)
目的:为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介绍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用游标卡尺和X线摄片测量方法,对54具成人颈椎干燥标本C3~C7,椎弓根的高度、宽度、长度、进钉点定位及椎弓根轴线的角度等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颈椎椎弓根可以接受螺钉内固定;进钉点定位在C3~C6位于关节突背面外上象限的中点,C7位于关节突中垂线接近上关节面的下缘;进钉方向平行于椎体的上终板,与矢状线的夹角在C3~C6为40
目的:置入超薄钢片,防止尺桡骨间骨桥再次形成,改善患者前臂旋转功能。方法:本组共5例创伤后尺桡骨骨性融合病例,切除骨桥后将超薄钢片置入尺桡骨间,防止再次发生尺桡骨融合,以改善患者前臂旋转功能。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8个月~4年,取得了良好效果。前臂旋转功能得到改善:旋前角度改善25°~40°,平均30°;旋后角度改善30°~60°,平均40°。超薄钢片在体内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在切除骨桥位
目的:以隔膜技术为手段,进一步探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共42只,在其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0mm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侧,另一侧用硅胶膜成管状包裹骨缺损为对照侧。A组12只动物术后进行X线观察;B组30只动物随机分为6组,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组织学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和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