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训练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就问题意识的现状和课堂现象,提出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策略:情境创设、教给方法、适时评价。
【关键词】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 有效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42-02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決问题更重要”。提问题是人的天性,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是创造的萌芽。众所周知,物理学研究始于问题,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进一步的研究问题,显然,课堂教学中重视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有效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就问题意识的现状和课堂现象,提出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策略,并凸显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随堂听课常有这样的情况:部分学生恹恹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师卖劲,却少有人投入,许多学生成为课堂中“沉默的羔羊,课堂的守望者”。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这类课共同缺少的一个因素是“问题意识”。我们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把“消灭问题”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们提问的习惯,并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力求揣摩老师的提问意图,甚至等待老师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在受到抑制后,教师又不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缺乏明确的导向,学生无从思考。因此,教师思想中甚至是潜意识中,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就成了改变课堂沉默的关键因素。教师教学的生长点应该是源于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以及他们学习意愿、学习态度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堂的节奏与程序。如果教师有了“问题意识”,自然就会为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创造有利条件。
二、问题意识的内涵和外显
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本文所讨论的物理问题意识,具体指学生在物理课堂认识活动中,结合教师的讲解、调度自身的知识积累,经常性地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产生心理探索并愿意以言语的形式表述出来的状态。它是一种有效训练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的教育心理。问题意识的外在表现,就是在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推演与启发下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三、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策略
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训练是一个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研究训练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智慧,在动态的、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做出有效的决策,形成有效的训练策略呢?有效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有安全感、自信心外,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学生个体习得规则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课堂渗透在实践中习得;二是以言语信息的形式获得。只有两者相结合,并经过发展性评价及时反馈强化,提高元认知水平才是最有效的。为此,结合物理学科的案例将其过程归纳为三个可操作的策略。
策略一:渗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瓦特自水壶盖跳动生疑,创造发明了蒸汽机;法拉第从奥斯特的“电生磁”逆向思维提出问题:“磁能否生电?”经过十多年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可见,无疑不思,无思不“悟”、不通。因此,教师应让教学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我们如何把本属于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事实证明: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信息载体的情境性。
教师通过何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让自己传递的信息更有效,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有思想要交流,这成了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提供背景材料,可以是引入富有情感因素的导语,可以是提供实验等。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种“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衔接课内外知识,并在心里产生融合与冲突,这样学生就有了肯定与否定自己的需要,也就产生了吸收与表达的必要性。持之以恒,便能在不自觉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策略二:训练技能,掌握思维技能,提高问题意识。
专门性思维训练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站起来并环顾四周”的时候,是一个富有思想的人,一个真正的认知者。我们知道善于提出问题是思维的重要品质,不仅要求树立起强烈的问题意识,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方法思维技巧,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技巧的训练。
让学生掌握如以下一些提出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①寻找原因法,即观察到一个现象时,就要想一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多问“为什么?”;②理论实验双向法,即实验中发现的规律,能从理论上加以推导和解释吗?反之,对推理得出的结论,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吗?③极限法,即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的现象或成立的理论与规律,放到极端条件下还会出现或成立吗?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④条件扩大法,即从特殊情况或现象中总结出的规律,推广到更大范围或一般情况还能成立吗?这规律是具有普遍性还是只适合于某些特殊情况?怎样改动才可以应用到另外的情况等等。我们除向学生介绍科学的思维过程及其基本规范和技能之外,还要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掌握听课的技巧,让学生学会问问题的技巧。
策略三:适时反馈,用发展性评价,保鲜问题意识。
发展性教学评价强调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发展性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关怀,从而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产生兴趣,经历从“不问”→到“要我问”→“我敢问”→“我要问”→“我会问”的发展过程。
在评价过程中,发挥教师反馈语的启发教学,重视诊断式的评价,注重激励的作用,鼓励要真诚,多使用积极反馈语,注重有效训练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的典型。要使学生保鲜已有的问题意识,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首先,对学生的问答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且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建立主动发言记录册。在学生小组的评价中,组长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问答情况,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课堂问题作出评价,与学期的评定挂钩。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正确利用沉默,关注差别,根据学生不同性格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实践让我体会到,问题意识是发现新规律、发明新技术的开端,有了问题意识,常常可以掀起思维的波澜,鼓起探索的风帆。
参考文献
1 刘电芝.中小学学科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4.8
2 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何文明.高中物理“问题教学”课堂模式探索.学科教育,2002(5)
4 周吾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思考.物理教师,2005.8
【关键词】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 有效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42-02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決问题更重要”。提问题是人的天性,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是创造的萌芽。众所周知,物理学研究始于问题,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进一步的研究问题,显然,课堂教学中重视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有效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就问题意识的现状和课堂现象,提出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策略,并凸显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随堂听课常有这样的情况:部分学生恹恹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师卖劲,却少有人投入,许多学生成为课堂中“沉默的羔羊,课堂的守望者”。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这类课共同缺少的一个因素是“问题意识”。我们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把“消灭问题”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们提问的习惯,并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力求揣摩老师的提问意图,甚至等待老师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在受到抑制后,教师又不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缺乏明确的导向,学生无从思考。因此,教师思想中甚至是潜意识中,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就成了改变课堂沉默的关键因素。教师教学的生长点应该是源于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以及他们学习意愿、学习态度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堂的节奏与程序。如果教师有了“问题意识”,自然就会为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创造有利条件。
二、问题意识的内涵和外显
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本文所讨论的物理问题意识,具体指学生在物理课堂认识活动中,结合教师的讲解、调度自身的知识积累,经常性地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产生心理探索并愿意以言语的形式表述出来的状态。它是一种有效训练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的教育心理。问题意识的外在表现,就是在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推演与启发下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三、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策略
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训练是一个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研究训练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智慧,在动态的、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做出有效的决策,形成有效的训练策略呢?有效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有安全感、自信心外,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规则。学生个体习得规则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课堂渗透在实践中习得;二是以言语信息的形式获得。只有两者相结合,并经过发展性评价及时反馈强化,提高元认知水平才是最有效的。为此,结合物理学科的案例将其过程归纳为三个可操作的策略。
策略一:渗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瓦特自水壶盖跳动生疑,创造发明了蒸汽机;法拉第从奥斯特的“电生磁”逆向思维提出问题:“磁能否生电?”经过十多年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可见,无疑不思,无思不“悟”、不通。因此,教师应让教学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我们如何把本属于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事实证明: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信息载体的情境性。
教师通过何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让自己传递的信息更有效,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有思想要交流,这成了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提供背景材料,可以是引入富有情感因素的导语,可以是提供实验等。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种“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衔接课内外知识,并在心里产生融合与冲突,这样学生就有了肯定与否定自己的需要,也就产生了吸收与表达的必要性。持之以恒,便能在不自觉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策略二:训练技能,掌握思维技能,提高问题意识。
专门性思维训练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站起来并环顾四周”的时候,是一个富有思想的人,一个真正的认知者。我们知道善于提出问题是思维的重要品质,不仅要求树立起强烈的问题意识,还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方法思维技巧,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技巧的训练。
让学生掌握如以下一些提出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①寻找原因法,即观察到一个现象时,就要想一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多问“为什么?”;②理论实验双向法,即实验中发现的规律,能从理论上加以推导和解释吗?反之,对推理得出的结论,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吗?③极限法,即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的现象或成立的理论与规律,放到极端条件下还会出现或成立吗?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④条件扩大法,即从特殊情况或现象中总结出的规律,推广到更大范围或一般情况还能成立吗?这规律是具有普遍性还是只适合于某些特殊情况?怎样改动才可以应用到另外的情况等等。我们除向学生介绍科学的思维过程及其基本规范和技能之外,还要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掌握听课的技巧,让学生学会问问题的技巧。
策略三:适时反馈,用发展性评价,保鲜问题意识。
发展性教学评价强调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发展性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关怀,从而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产生兴趣,经历从“不问”→到“要我问”→“我敢问”→“我要问”→“我会问”的发展过程。
在评价过程中,发挥教师反馈语的启发教学,重视诊断式的评价,注重激励的作用,鼓励要真诚,多使用积极反馈语,注重有效训练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的典型。要使学生保鲜已有的问题意识,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首先,对学生的问答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且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建立主动发言记录册。在学生小组的评价中,组长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问答情况,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课堂问题作出评价,与学期的评定挂钩。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正确利用沉默,关注差别,根据学生不同性格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实践让我体会到,问题意识是发现新规律、发明新技术的开端,有了问题意识,常常可以掀起思维的波澜,鼓起探索的风帆。
参考文献
1 刘电芝.中小学学科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4.8
2 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何文明.高中物理“问题教学”课堂模式探索.学科教育,2002(5)
4 周吾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思考.物理教师,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