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高于生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1980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知识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前人总结的方法,规律,要在数学教学中传承,所以数学教学高于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习惯;信心;创造性思维
  中国分类号:G633。6
  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首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的出生年、月、日,或者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可求知识的脑海。此外,我還运用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学生成功的环境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在长期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是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经验告诉我:但凡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提高了数学成绩,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探索规律的信心
  新的数学课本中,安排了很多探索规律的内容,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信心。例如教学对乘法分配律规律的探索,我这样进行: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索过程的指导上。
  首先出示情境图,小明家新买了一套房子需要装修,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他家要买多少块方砖?然后让学生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块瓷砖,再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估计是否正确。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方法的结果的一致性。那么这个发现是否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呢,学生需要举例来验证。在验证前,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让学生举例,这样才能符合要求。学生在独立的举例后,全班可以开展交流,交流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第二,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的方法。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的基础,所以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教师作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享受探索规律的乐趣,树立探索规律的信心。
  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掘学生创造性思维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创新的火花。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认为,学生的创造性虽然没有客观的价值,但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从主观上看是新的,研究过程就是创造性的,所以小学生的独特新颖的思维也同样具有创造性。
  例如:从低年级起就安排一些题目,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或解答。随着年级的增高,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如,“豆腐坊用50千克黄豆做20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125千克黄豆可以做多少千克豆腐?”开始学习时只要求学生用整数计算,以后逐步要求分别用小数或分数计算,还可以用比例知识来解答。这种思维对小学生来说就是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开掘。
  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燃起学生研究数学的愿望
  如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外因,那么燃起学生研究数学的愿望就是内因了,而内因恰恰起决定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燃起学生研究数学的愿望举足轻重。就像一位名家所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巧设悬念是燃起学生研究欲望的前提。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利用讲述猴王分桃子的故事,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研究的愿望,导入新课,而在教学过程中又设下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的悬念,引导学生走进研究的路程,探索商不变的性质,最后在课的结尾处,又设玄机,把课堂教学引向课外,学生的研究愿望得到延展。
  总之,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 ,活用教材, 注重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树立学生探索规律的信心,开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燃起学生研究数学的愿望。
其他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长期以来沿用“死背书,多做题,拼时间”的“经典”路线。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仅仅单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与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相违背。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式学习法,可以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  一、构建合作学习平台  在短时间内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是难以被学生及教学工作者所接受的,因此,合作式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能给地理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活力,但也仅是一种教学的辅导手段,需要教师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教学效率;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辅导手段  中国分类号:G434  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多媒
摘要:初中数学终结性章节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这一知识组块的整体把握和知识系统性的形成,呈点状分布的相关知识,必须在这些章节被串起来连成线、组成片、结成网、形成体系,实现知识建构,才能最终形成能力,作用于后续学习和今后的生产生活。因此,终结性章节的教学与起始章节和中间章节的教学是有区别的,不仅要重视新知,盘活旧知,还要启迪未知,联合他知,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数学智慧的
第一次质检,高三的复习备考已进入中期阶段。这是一个困难时期,也是一个关键时期。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安排是否得当,备考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同学们的高考成绩。为了搞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高考备考,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高考备考工作。  第一方面知识备考  第一轮复习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现在高考简单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是3:5:2。可见打好基础是高考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打好基础,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