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后,形成了许多智慧的结晶,它们具有非凡的精神意义和生命力,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经过世代传承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文化底蕴。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面传心授传承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迫切需要新鲜血液。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画创作中运用的可行性,这不仅仅是探索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也为动画创作题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动画题材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文化空间。[1]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本身,它散落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借助人类世代相承、繁衍不息的特质得以延续并不断进步完善,从而发光发亮。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民族、地域性特质强烈,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在社会不断进步的现今,生产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伴随着主流文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处境岌岌可危,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已然刻不容缓。
在农业文明时期,由于编织所需的原材料易获取,柳编工艺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柳条简易编织后即可用作容器来储物,是人们必备的生活生产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注重享受生活,柳编制品开始应用于室内装饰,不仅实用价值高,由于它手工編织的特性,还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题材的选择
题材是创作一部动画前创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动画电影市场的潜力巨大,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电影,归根结底都是讲故事的艺术,故事的素材和题材选择对作品的效果和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2]
为迎合市场,许多创作者在题材选择上不敢大胆尝试,取材略显局限,目前市场上较成功的动画电影大多选取神话传说、历史英雄人物等,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艺术创作不应该被束缚,它应该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精神、不同文化成果更加生动地展现在银幕上。
动画是一门多样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使其在表现形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独有的吸引力、表现力可轻而易举地吸引到各年龄阶段的观众。
3 柳编工艺题材的动画创作可行性
动画创作前期首先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创作,本文写的是柳编工艺题材的动画创作的可行性,所以首先应该考察和收集的资料就是柳编的历史、制作工艺等。柳编制品,顾名思义,就是采用柳枝作为原始材料,用多种不同的编制手法制作而成的手工艺品。在早期社会,人们只是借助简单的编制方法制作容器,用于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用性与审美性逐渐结合,加之编制技艺的革新,柳编制品在结构和形式上都出现了很大的突破,其艺术价值不断上升,陕北最常见的技法是传统的实编和创新的花编技法。比较有特色的是蓝底的编织,蓝底的纹样可以分为排心、缠心和串心三种。[3]前期创作主要在于思考编制的过程应该用哪种风格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并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用不同编织技法进行手工编制的过程影像作为情节创作的参考资料,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地域文化大背景。中期主要认真制作每一个镜头的细节处理,使之完美衔接。后期工作主要是进行最后的整理。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可以收集到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创作材料,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工艺的动画化是可实现的。
动画可凭借其艺术创造特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等元素向观众展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绚丽多姿,它不同于传统记录影像的呆板无趣,而是更加鲜活、充满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画化是艺术形式无限创造性的体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动画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过程,对于富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4 结语
在动画创作题材中,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工艺的动画化艺术语言表现为例,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巨大的文化宝库中汲取新鲜血液,并使其成为动画产业行业的创作源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一系列新颖的题材,而动画化的表现形式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既能创作出独具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加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又能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 李林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J].特区经济,2010(1).
[2] 张东航,李奕天.从素材、题材选择的角度谈国产动画电影去低幼化问题[J].艺术教育,2019(7).
[3] 陈飞峰,梁昭华.陕北柳编文化特征研究[J].艺术科技,2015(2).
作者简介:张曼华(1995—),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7级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在读,从事影像与数字艺术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动画题材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文化空间。[1]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本身,它散落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借助人类世代相承、繁衍不息的特质得以延续并不断进步完善,从而发光发亮。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民族、地域性特质强烈,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在社会不断进步的现今,生产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伴随着主流文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处境岌岌可危,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已然刻不容缓。
在农业文明时期,由于编织所需的原材料易获取,柳编工艺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柳条简易编织后即可用作容器来储物,是人们必备的生活生产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注重享受生活,柳编制品开始应用于室内装饰,不仅实用价值高,由于它手工編织的特性,还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题材的选择
题材是创作一部动画前创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动画电影市场的潜力巨大,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电影,归根结底都是讲故事的艺术,故事的素材和题材选择对作品的效果和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2]
为迎合市场,许多创作者在题材选择上不敢大胆尝试,取材略显局限,目前市场上较成功的动画电影大多选取神话传说、历史英雄人物等,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艺术创作不应该被束缚,它应该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精神、不同文化成果更加生动地展现在银幕上。
动画是一门多样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使其在表现形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独有的吸引力、表现力可轻而易举地吸引到各年龄阶段的观众。
3 柳编工艺题材的动画创作可行性
动画创作前期首先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创作,本文写的是柳编工艺题材的动画创作的可行性,所以首先应该考察和收集的资料就是柳编的历史、制作工艺等。柳编制品,顾名思义,就是采用柳枝作为原始材料,用多种不同的编制手法制作而成的手工艺品。在早期社会,人们只是借助简单的编制方法制作容器,用于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用性与审美性逐渐结合,加之编制技艺的革新,柳编制品在结构和形式上都出现了很大的突破,其艺术价值不断上升,陕北最常见的技法是传统的实编和创新的花编技法。比较有特色的是蓝底的编织,蓝底的纹样可以分为排心、缠心和串心三种。[3]前期创作主要在于思考编制的过程应该用哪种风格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并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用不同编织技法进行手工编制的过程影像作为情节创作的参考资料,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地域文化大背景。中期主要认真制作每一个镜头的细节处理,使之完美衔接。后期工作主要是进行最后的整理。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可以收集到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创作材料,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工艺的动画化是可实现的。
动画可凭借其艺术创造特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等元素向观众展示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绚丽多姿,它不同于传统记录影像的呆板无趣,而是更加鲜活、充满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画化是艺术形式无限创造性的体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动画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过程,对于富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4 结语
在动画创作题材中,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工艺的动画化艺术语言表现为例,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巨大的文化宝库中汲取新鲜血液,并使其成为动画产业行业的创作源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一系列新颖的题材,而动画化的表现形式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既能创作出独具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加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又能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 李林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J].特区经济,2010(1).
[2] 张东航,李奕天.从素材、题材选择的角度谈国产动画电影去低幼化问题[J].艺术教育,2019(7).
[3] 陈飞峰,梁昭华.陕北柳编文化特征研究[J].艺术科技,2015(2).
作者简介:张曼华(1995—),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7级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在读,从事影像与数字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