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影像与大学生文化认同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c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传播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本文以近年流行的美剧为切入点,以三个个案为基础,研究分析美剧对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剧影像中的文化理解可增进两国文化认同,移情心理可以强化美国文化认同,文化差异可以增进本土文化认同,但刻板印象会引起认同迷茫,进而提出我国要提高本土文化产品质量、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转变认同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美剧;大学生;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指的是主体针对特定类型的文化予以赞同与接受,坚信文化本身具有的影响力,对其进行追随并且实现心理以及情感上的双重接受。[1]文化认同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成的重要因素,而美剧在带来西方影像的同时,其中渗透的文化价值也带来了文化认同危机。了解美剧对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提出解决文化认同危机的对策。本文采用访谈法,对三位大学生美剧爱好者进行访谈,采用个案分析法,通过三个个案反映大学生的美剧观剧情况和受到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得出美剧在带来文化冲突的同时也在增强本土文化认同的结论。
  1 美剧观看情况分析
  1.1 观剧行为与习惯
  据访谈可知,第一,受访者的观剧行为具有随意性,都是偶然接触美剧,多在闲暇时观剧,在非剧荒情况下只看一次不重复观看,看完后较少对其中所涉内容进行进一步了解,仅停留于娱乐消遣层面。第二,观剧行为比较个人化,通常是单独看剧且看剧后较少与他人交流剧中内容,只是和少数朋友分享。第三,观剧行为有连续性和持续性,每一集都看,不会跳过其中内容或倍速观看,在看完一部剧已更的季后会继续追接下来的季直至更新完毕,追剧时间跨度可达数年。
  1.2 观剧原因与收获
  受访者观剧的首要原因是满足自己的娱乐消遣需求,其次是对美剧本身题材、剧情等的喜爱,再次是提升英语水平的功能性需求,最后是满足对美国文化的好奇。美国是世界上电视产业最发达和成熟的国家,生产的电视剧数量、类型众多,[2]三人偏好美剧而非国剧主要是因为美剧题材更广泛,能满足受众多样的喜好;风格更轻松,能缓解受众压力;情节和内容设置更精巧,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通过观剧,除了娱乐之外,还能帮助观看者开阔眼界,提升对不同文化和观念的包容度。
  2 美剧影像对文化认同的影响
  2.1 文化理解增进两国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根据程度大概可分三个层次:一是表现层,即对文化形式的认同;二是保护层,即对文化规范的认同;三是核心层,即对文化价值的认同。[3]他们对三个不同层次都坚持对话原则,既能欣赏美剧中的美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优势,也能批判性思考两者的弊端,进行文化理解。文化理解的主体间性意指通过文化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来消除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实现主体的平等性。[4]三人的思维都避免了将两者看成两极对立的文化保守主义狭隘思维,进行平等的文化理解,增强对双方文化中优势的认同。
  2.2 移情心理强化美国文化认同
  过去关于美剧影响的研究,将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归因为受美剧影响,但没有提出直接数据存在根属不清问题。访谈对象共同的观点是,美剧更多是起增强他们对美国观念的认可的作用而非改变。个人对他人或社会认同的不同程度,正体现了个人同他人或社会相似的程度。[5]他们对美剧中观念的认同是源于这些观念与他们既有观念的相似性,而既有观念转变的根源是现实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非美剧。但对文化移情的过度会使受众失掉民族本土文化的立场,[6]因此也要对此有所警惕。
  2.3 文化差异增进本土文化认同
  文化差异会带来文化冲突,而文化认同与文化冲突是相辅相成的,冲突的最终结果是强化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我们”与“他们”的界限更明确,“我”与“我们”的范围更重合。文化差异会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中国人”以及“中国”的关系。三位访谈对象都表示会在观剧过程中有意无意将中美文化进行对比,且经过对比,结果往往是更倾向中国的文化和观念。受访者通过这种对比,强化了自身对本国文化的认同。
  2.4 刻板印象引致认同迷茫
  国家刻板印象能映射国家间的关系。当前中美在政治与经济上存在一定竞争关系,而这种关系导致美剧里对中国的形塑往往带有贬损意味。除《初来乍到》中中国人的形象相对正面,其他剧中中国人的形象往往是瘦弱、戴着眼镜的书呆子,是被调侃的对象。访谈对象认为这种形象反映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会影响他们对中国人在外国的角色身份的认知。并且在想象他们与美国人相处的场景的问题中,有两个受访者的想象中都提及想了解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和认知,由此可知他们对自我的形象身份的认知具有不确定性,有自我怀疑和迷茫的情绪。
  3 应对美剧文化传播的对策
  3.1 提升本土文化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美剧中所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等内容也体现了其特有的霸权性。[7]由访谈对象看美劇的原因可知,他们对美剧所含美国文化兴趣不高,真正影响他们选择看美剧的原因是表层的娱乐性和质量。因此为避免美剧对我国大学生的观念带来不良影响,应提升本土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我国文化产业在众多支持下仍缺乏市场竞争力,以至无力支撑衍生产品造成产业链断裂,根本原因就在艺术魅力的缺失。[8]因此我们要在注重技术水平的同时,着重提升文化产品的审美性,让大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其中传递的文化信息和理念。
  3.2 拓宽信息渠道,增强文化自信
  美剧只是加强了大学生对中国人形象身份的认知迷茫,问题的根源还是信息获取渠道和文化自信的缺乏。据访谈结果,大学生对美国的认知主要来自美剧,当中包括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信息的匮乏导致人们将影视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约等于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认知,甚至约等于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地位。也因文化自信的缺失,才会使大学生因虚构的影视作品产生自我认同的怀疑甚至自信的丧失。因此我们应通过信息和文化交流,使大学生从更多途径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真正的国际形象,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在观念上确立中国和中国人形象。   3.3 转变认同观念,传承本土文化
  提高文化自身的质量是加强文化认同的根本途径。[9]由外及内,直面文化冲突,将文化冲突变为文化认同,将美国文化所长变为本土文化所长,进而让对美国文化的认同变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由内及外,直面部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不适应性,剔除弊端,通过扩大优势来增强文化认同。引导大众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清醒认识母体历史文化的价值,包括其持久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自觉地传承和创新。[10]让大学生从根本上认同本土文化,而非对其灌输认同本土文化的思想,如此形成的文化认同才更坚定持久。
  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剧带来的文化冲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认同危机,但只要能正确面对这种冲击,将文化差异化为母体文化的突出,用以增进“我们”的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则能化冲突为认同,增强大学生对本国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 刘占奎,岳冬青.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01):198-202.
  [2] 钟星星.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
  [3] 郑光耀.中美职业类电视剧叙事艺术区别探析——以《杜拉拉升职记》和《傲骨贤妻》为例[J].声屏世界,2016(04):66-68.
  [4] 陈世联.文化认同、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3):117-121.
  [5]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02-104+107.
  [6] 姜曼.浅析文化错位[J].文教资料,2010(17):60-61.
  [7] 徐凌翔. 美剧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8] 曹海峰.全球化视域下文化认同建構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01):58-64.
  [9] 于婉华.试论“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实现[J].汉字文化,2019(08):101-102+139.
  [10] 王英杰,张朝彬,张舵.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9(05):111-11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将“分层教学”作为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和理论视角,简析了高职院校对外汉语课程设置中,以“分层教学”引导课程设置的意义、原则、策略、难点与问题。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职对外汉语;课程设置  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因此,在不断反思与建构的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且与时俱进的课程设
期刊
摘 要:“感受力”是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新感受力”着重强调随着时代变化和艺术进步所出现的新体验。中国早期电影创造了鲜活的电影身体,其在扩大观众的身体感受力的同时,也引发不同感受力的碰撞与交流,并成为身体感受力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形式。易逝的身体新感受力在中国早期电影中得以长久存续,并成为中国早期电影现代性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电影身体;新感受力;中国早期电影;现代性 
期刊
摘 要:历史证明,博物馆的出现是出于人类的客观需要。在社会发展中,人类对自然界、社会、自身一直抱有探索的心态,有着存储、传播知识与经验的需要,通过文化产品创造、流传、享受造化之美。  关键词:博物馆;传统;文化;未来  博物馆是保存和发挥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精华之地。现代社会中,博物馆除了扮演社会化和为未来做准备的角色之外,保证进步、现代和发展这三个重要因素是目前每个博物馆的主要目标,也是其使命和发
期刊
摘 要:《2001:太空漫游》在尼采哲学的解读下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悲剧之美。宗教与科学两个价值体系的崩解和求解自身命运的失败作为两个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核,在赋予这部影片永不衰竭的生命力的同时,又为整个科幻类型带来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与浪漫的悲剧情怀。  关键词:《2001:太空漫游》;科幻电影;尼采哲学  1 两种信仰体系的毁灭  “科幻电影不是关于科学的,而是关于灾难的,此乃艺术最古老的主题之一。
期刊
摘 要:服装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的因素在整个产品的设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人和要设计的产品视为统一体加以考虑,才能使设计出的产品有最佳的使用效果。在服装设计上,针对女性身体宽窄、胖瘦的差异,普遍的解决办法是依靠通用的号型满足不同体型的需求。本文从大码体型特点出发,运用服装设计语言传达大码体型对色彩、款式和面料的要求,研究专属于大码女装的风格特征,正确选择设计方法,展现
期刊
摘 要:公益性剧场是我国剧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平衡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良好运行发展,是剧场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剧院——上海大剧院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从管理模式、演出内容、商业赞助、观众拓展等方面对上海大剧院的经营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剧场的经营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经营;剧目;上海大剧院  1 上海大剧院概况  当人们位于上海“城市绿肺”——人民广场时,
期刊
摘 要:重庆市川剧团演出的川剧《江姐》在第四届川剧节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在舞台美术上,其视觉风格整体而完整,且兼具写实、意象与功能性。本文就从舞台布景、舞台灯光、表演形式三个方面,来看川剧《江姐》的舞台视觉设计。  关键词:《江姐》;舞台美术;新编川剧  脱胎于著名革命小说《红岩》的戏剧《江姐》,从歌剧唱到川剧,已经历了五十余载。在这五十年里,从当年简单的绘景加布景道具,到如今逼真的景片和绚烂多变的
期刊
摘 要:18世纪陵墓石雕艺术多种多样,类型多样,形式多样。从类型来看,有团体雕像、单个雕像;从形式来看,排列有横的、竖的,比列大小,在神道线两边栩栩如生。范敦议陵墓石雕艺术被赋予这种特征。团体雕像的排列使陵墓空间焕然一新,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雕刻艺术中的写实风格,注重体现人物性格。  关键词:陵墓;雕像;浮雕;现实  陵墓不仅是纪念逝者的遗址,还反映了当代人关于生死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除此之外,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男女平等的口号冲破历史冰层,女性题材影视动画不断涌现,打破了以塑造男性为主的影片市场。但在这类题材的动画中,女性角色的形象以及影片的镜头语言仍以男性审美为主导,镜头表现形式比较单一,无法塑造更加全面的时代女性形象。而镜头作为影片视觉造型元素的基础,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以及情感的传达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结合动画短片Show Me Like a Girl,以镜头语言的基本理论为基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视觉影像,不再需要观察者置身于一个“真实”可感知的世界以供参考。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作图与影像终端显示器的内容,可以看作《景观社会》在现代中一种更复杂而精致的延伸。《黑镜》中人类在虚拟的赛博景观社会中戏剧性地发展,赛博人的存在逐渐挑战人类的身份地位,我们应对当下人类历史进程产生警醒,不断思考。  关键词:赛博;景观;身份;警醒  众所周知,认识世界的基础是具有经验性的直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