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论文总结 国产补片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经验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采用国产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50例(侧)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短,术后痛苦小,住院日少,下床活动早,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方式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及复发率低。
关键词:腹股沟疝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疝修补术
使用植入材料对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修补的具体方法和入路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将补片置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修补的面积充分、层次合理而被公认为是最符合组织生理结构和最小复发率的术式,已经成为了腹股沟疝修补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院普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对50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国产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侧)患者,腹股沟斜疝46例(侧),其中男性42例(侧),直疝4例(侧),其中男性3例(侧),年龄22~80岁(平均48岁),其中60岁以下患者40例,病程1~3年,其中,初发单侧腹股沟斜疝34例,双侧初发腹股沟斜疝2例,单侧复发性腹股沟斜疝2例。60岁以上10例,其中初发单侧腹股沟斜疝9例,单侧复发性腹股沟斜疝1例,50例患者中糖尿病病人3例,前列腺增生病人4例,均采用国产补片,手术方式全部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1.2手术方法
仰卧位腰麻或局麻,采用平行腹股沟韧带的上方斜切口,长度约3~4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并提起精索,在精索内侧(或直疝三角)找到疝囊,游离疝囊至颈部,小疝囊还纳腹腔,疝囊较大时横断切开,完全还纳疝内容物,远端旷置,近端游离并缝扎后还纳。经内环口(或直疝三角)用手指在腹膜与腹横筋膜间结缔组织钝性分离出间隙,将网塞外瓣经内环口平铺于腹膜前间隙,内瓣用单股聚丙烯缝线与腹横筋膜缝合一针,固定网塞,将平片平整放置于精索(子宫圆韧带)后方,精索(子宫圆韧带)通过在平片上侧一圆形缺口,容精索(子宫圆韧带)通过,无张力,无卡压,外侧到腹股沟韧带,内侧超过联合健,下面超过耻骨结节2cm,单股聚丙烯缝线将圆形缺口缝合一针,耻骨结节处缝合2针,防止平片卷曲。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以可吸收线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加压包扎,结束手术。
1.3为使手术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术中注意事项:①腹膜前间隙的分离,应在内环进行剥离,即“颈肩技术”。此处腹横筋膜与腹膜较容易分离。在腹膜与腹横筋膜间放入一块约10cm×10cm的干纱布,用食指向四周推压此纱布,使腹膜前间隙化,可防止损伤及减少渗血,在放入网塞外瓣前将此纱布取出。②用食指展开,可将内瓣向外拉及可嘱病人膨腹、咳嗽等促使补片展开:放好后,单股聚丙烯缝线与腹横筋膜缝合一针,固定网塞,防止网塞移动。③平片上侧一圆形缺口,容精索通过,无张力,无卡压,单股聚丙烯缝线将圆形缺口缝合一针打结不要太紧,耻骨结节处缝合2针,防止平片卷曲,平片四周展平即可,不须缝合。
(2)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人工材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主要并发症是血肿及感染,我们体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术中严格止血,手术当天应以沙袋压迫伤口处,防止渗血。②术中用单股聚丙烯缝线缝合细菌不易进入减少感染。③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适量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④术后6小时可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减少下肢静膜血栓,尿潴留等并发症。
1.3结果
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采用国产补片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50例(侧)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73min,平均49min,住院时间3~7天,平均5天。术后口服止痛药1天,未用镇痛泵,均6小时到1天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术后7~8天拆线,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发生阴囊积液1例,经穿刺抽吸后治愈,局部异物感者1例,症状于2月后自行消失,全组无慢性疼痛。本组42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3年不等,无复发病例。
2讨论
2.1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法是通过将自体的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强行缝合来加强腹股沟管的前壁和后壁,消除腹股沟管的缺损,故为有张力的组织对合修补术。其手术操作较复杂,术后疼痛时间长,常须限制患者的术后活动,术后复发率高大10%~20%【1】。自1986年Lichtenstein首次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术以来,该手术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并以其低疼痛率和低复发率等诸多优点而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张力性疝修补术,使用植入材料进行无张力修补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就具体手术方法而言,却是多种多样的,彼此使用的补片内型、手术的入路和补片植入的层次等均各不相同,目前尚缺乏一种所谓的“金标准”术式,现就本术式疝环充填式修补手术进行如下讨论。众所周知,腹横筋膜是构成腹股沟管后壁并维持其强度的主要组织,也是所有此区域腹外疝的第一道屏障,任何此区域的腹外疝都存在着腹横筋组织的薄弱和缺损[2]。当前所有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都从不同的层次对腹横筋膜进行了加强,但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从压力较高的后方进行的修补应该比从前方修补更为有效,因为后方修补使腹内高压变成补片贴附的有利因素,而前方修补则使腹压与补片处于相互对抗的状态【3】。因此,从理论上讲,本组手术使用网塞外瓣植入腹膜前间隙内进行的修补所获得的抗腹压的效果更好。
总之,本组手术虽例数有限,但术者在基层医院初步体会,使用国产补片进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合理术式,同时具有入路合理,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价格相对便宜等诸多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彭于勤,张应天.腹股沟疝修补术式的合理选择〔J〕.临床外科杂志,1998;6(4):199
[2]陈海棠,张兴礼等.经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腹股沟斜疝30例.人民军医[J].2000,43(9):517
[3]羅建兴,黄政.腹膜前间隙置平片治疗腹股沟疝.中国现代医药杂志[J].2007,9(8):54
关键词:腹股沟疝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疝修补术
使用植入材料对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修补的具体方法和入路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将补片置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修补的面积充分、层次合理而被公认为是最符合组织生理结构和最小复发率的术式,已经成为了腹股沟疝修补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院普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对50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国产补片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侧)患者,腹股沟斜疝46例(侧),其中男性42例(侧),直疝4例(侧),其中男性3例(侧),年龄22~80岁(平均48岁),其中60岁以下患者40例,病程1~3年,其中,初发单侧腹股沟斜疝34例,双侧初发腹股沟斜疝2例,单侧复发性腹股沟斜疝2例。60岁以上10例,其中初发单侧腹股沟斜疝9例,单侧复发性腹股沟斜疝1例,50例患者中糖尿病病人3例,前列腺增生病人4例,均采用国产补片,手术方式全部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1.2手术方法
仰卧位腰麻或局麻,采用平行腹股沟韧带的上方斜切口,长度约3~4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并提起精索,在精索内侧(或直疝三角)找到疝囊,游离疝囊至颈部,小疝囊还纳腹腔,疝囊较大时横断切开,完全还纳疝内容物,远端旷置,近端游离并缝扎后还纳。经内环口(或直疝三角)用手指在腹膜与腹横筋膜间结缔组织钝性分离出间隙,将网塞外瓣经内环口平铺于腹膜前间隙,内瓣用单股聚丙烯缝线与腹横筋膜缝合一针,固定网塞,将平片平整放置于精索(子宫圆韧带)后方,精索(子宫圆韧带)通过在平片上侧一圆形缺口,容精索(子宫圆韧带)通过,无张力,无卡压,外侧到腹股沟韧带,内侧超过联合健,下面超过耻骨结节2cm,单股聚丙烯缝线将圆形缺口缝合一针,耻骨结节处缝合2针,防止平片卷曲。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以可吸收线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加压包扎,结束手术。
1.3为使手术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术中注意事项:①腹膜前间隙的分离,应在内环进行剥离,即“颈肩技术”。此处腹横筋膜与腹膜较容易分离。在腹膜与腹横筋膜间放入一块约10cm×10cm的干纱布,用食指向四周推压此纱布,使腹膜前间隙化,可防止损伤及减少渗血,在放入网塞外瓣前将此纱布取出。②用食指展开,可将内瓣向外拉及可嘱病人膨腹、咳嗽等促使补片展开:放好后,单股聚丙烯缝线与腹横筋膜缝合一针,固定网塞,防止网塞移动。③平片上侧一圆形缺口,容精索通过,无张力,无卡压,单股聚丙烯缝线将圆形缺口缝合一针打结不要太紧,耻骨结节处缝合2针,防止平片卷曲,平片四周展平即可,不须缝合。
(2)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人工材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主要并发症是血肿及感染,我们体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术中严格止血,手术当天应以沙袋压迫伤口处,防止渗血。②术中用单股聚丙烯缝线缝合细菌不易进入减少感染。③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适量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④术后6小时可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减少下肢静膜血栓,尿潴留等并发症。
1.3结果
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采用国产补片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50例(侧)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73min,平均49min,住院时间3~7天,平均5天。术后口服止痛药1天,未用镇痛泵,均6小时到1天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术后7~8天拆线,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发生阴囊积液1例,经穿刺抽吸后治愈,局部异物感者1例,症状于2月后自行消失,全组无慢性疼痛。本组42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3年不等,无复发病例。
2讨论
2.1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法是通过将自体的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强行缝合来加强腹股沟管的前壁和后壁,消除腹股沟管的缺损,故为有张力的组织对合修补术。其手术操作较复杂,术后疼痛时间长,常须限制患者的术后活动,术后复发率高大10%~20%【1】。自1986年Lichtenstein首次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术以来,该手术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并以其低疼痛率和低复发率等诸多优点而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张力性疝修补术,使用植入材料进行无张力修补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就具体手术方法而言,却是多种多样的,彼此使用的补片内型、手术的入路和补片植入的层次等均各不相同,目前尚缺乏一种所谓的“金标准”术式,现就本术式疝环充填式修补手术进行如下讨论。众所周知,腹横筋膜是构成腹股沟管后壁并维持其强度的主要组织,也是所有此区域腹外疝的第一道屏障,任何此区域的腹外疝都存在着腹横筋组织的薄弱和缺损[2]。当前所有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都从不同的层次对腹横筋膜进行了加强,但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从压力较高的后方进行的修补应该比从前方修补更为有效,因为后方修补使腹内高压变成补片贴附的有利因素,而前方修补则使腹压与补片处于相互对抗的状态【3】。因此,从理论上讲,本组手术使用网塞外瓣植入腹膜前间隙内进行的修补所获得的抗腹压的效果更好。
总之,本组手术虽例数有限,但术者在基层医院初步体会,使用国产补片进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符合人体工程合理术式,同时具有入路合理,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价格相对便宜等诸多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彭于勤,张应天.腹股沟疝修补术式的合理选择〔J〕.临床外科杂志,1998;6(4):199
[2]陈海棠,张兴礼等.经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腹股沟斜疝30例.人民军医[J].2000,43(9):517
[3]羅建兴,黄政.腹膜前间隙置平片治疗腹股沟疝.中国现代医药杂志[J].2007,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