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救济缘于不相信制度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0612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知道提高医生和教师的收入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好
  假如收入提高了,仍换不回对制度的信任呢
  送红包的已有千万之众,成普遍之势,如何阻击或瓦解
  对医疗和教育等行业的一些医生、教师收患者家属和学生家长红包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法律、道德、职业、收入等角度做淋漓尽致地阐释。但从根本来看,我们还得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做一下梳理和挖掘。
  中国现在正步入现代社会,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因子,并不会随现代社会地到来就消失殆尽。强大的历史惯性、顽固的文化基因、现实的种种失意、制度的虚乏无力等交织在一起,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拾传统,以农业社会中的熟人交际方式,获得自我救济和解脱。
  当下中国,患者家属和学生家长情愿不情愿地递出红包,有些医生和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收下红包,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便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的反映。红包递出去,说明双方建立了熟人关系,至少已从陌生人开始向熟人轉变。对收红包的来说,只要收下红包,就意味着开始受到某种制约,他不可以再以纯粹陌生人的思维和态度对待对方。双方从中各取所需:送红包的,希望红包效应最大化,实现不了最大化也不要紧,只要能避免最坏结果出现,就算赚了;收红包的,只要我保持正常工作水准就可以了,偶尔表现得积极一些,也费不了多大力气,收入还增加了。
  熟人社会得以维系的最大原因,是乡约、族规、俗理等发挥着比国家制度更大的作用。过去中国法不下县,就是这个道理。久而久之,人们的内在只相信并服从于乡约、族规、俗理,并不相信和服从其他。
  结论是:中国人过去不相信、不服从国家制度,现在仍不相信。当下中国的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乃至医院和学校的墙上,都满是“不准收红包”的法理宣传,但有几人相信呢?医生和教师不信,患者家属和学生家长也不信,在中央反腐大势下,他们照送照纳不误,足见势力有多强大。这种“回光返照”,是典型的对国家制度不信任,由不信任到不遵从。制度形同虚设了,但人们的社会交往还得继续,这时,另一种东西就自动出来填补、规范和制约了,这便是熟人社会人际交往方式。尤其在利益分配方面还存在巨大问题的当下,人们更愿以这种方式求得自我救济,送的人是对安全感的自我救济,收的人是对自身收入不高的自我救济。
  自我救济往往大面积存在于农耕社会,此后,他就开始成为主流社会形态,在农业社会,他就表现于家族、部落等对某人的救济,这是熟人式的,在现代社会,他就表现于专业救济,如医生救治病人;社会救济,如社会团体出手相帮;国家救济,如政府建的廉租房。单说专业救济,其中的典章、制度、规范等多如牛毛,按章做就是了。问题是中国人不相信制度,只相信熟人,尤其在无数人次的红包收受中,送的觉得理所应当,收的觉得这是自己收入的一部分,并在内心认定这也是一种“制度”。真正的制度反倒无人去关注和信守了,以至于现在,陷入恶性轮回。
  我们固然要改革现行医疗体制,调整好利益分配政策,提高医生和教师的收入,但是,如果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制度,那我们的种种改革和调整也不会有多大实际效果,因为,我们不知道提高医生和教师的收入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好,尤其是,假如收入提高了,仍换不回对制度的信任呢?更何况,送红包的已有千万之众,已成普遍之势,如何阻击或瓦解?
其他文献
改道酒店  刘亮低头看了看表,已经10分钟了,周围的车都红着屁股像蜗牛一样慢慢地挪动着。这时,电话响了。  “你在哪儿呢?我在迎春酒楼张罗了一个局儿,圈里人聚聚,就等你了,快过来呀!”老周是刘亮业务合作单位的负责人,于公于私交情都不错,  “哎呀,老周,我女儿从上海回来了,我得回家陪孩子。”刘亮说。  “什么陪孩子,我看你是想陪老婆吧!算了算了,改天吧!”  刚挂了老周的电话,来电铃声又响了,刘亮
期刊
今年3月25日,挪威科学与文学学院将本年度阿贝尔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86岁的数学家约翰·纳什和另一位数学家,5月,两人在奥斯陆分享600万挪威克朗的奖金。阿贝尔奖是国际上重要的数学奖项之一,被称为“数学诺贝尔奖”。这是对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数学生涯最重要的认可,此前,他还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  早在2001年,一部基于纳什传记拍摄的好莱坞电影《美丽心灵》,就使这位独特的天才数学家世界闻名。影片获得第
期刊
与医院对决  四川一个医生自杀身亡。我从前医院的同事写了一篇文章《谁的命最硬》,表达身心疲惫的医生真的经不起外界的质疑和患者的无理取闹。我留下评论:医患矛盾是猫和老鼠的游戏,永远无法避免。解决的办法就是建立一种制度体系,如有问题,不让医生与患者面对面,成立一个介于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仲裁机构。这个机构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我知道,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说了等于白说。不如直接谈谈我在英国的亲身体会。  在一
期刊
老妈一辈子节俭,买东西也尽挑便宜的买。   前不久,她遇到商家“跳楼大甩卖”,花58元给我和老爸一人买了一双皮鞋。老爸乐呵呵地接受了,我放在鞋柜里没穿。  禁不住老妈唠叨,我穿了一次,偏巧就遇上大雨,回家这鞋就成了“花蝴蝶”。老爸技高一筹,鞋上套着塑料袋。他是早有准备,“你妈买的鞋,除了拖鞋不怕下水,其他的都得穿雨衣。”  去年夏天蚊蝇特别多,老妈就买了两个蚊帐。  我一看,不免担心起来,这蚊帐肯
期刊
十九岁的她无法接受我告诉的一切  《劳动合同法》 劳动仲裁 法援中心……  她不喜欢这些沉重的词语  她感觉现实并没如我说的那般溃败   尽管她目睹她的朋友沉沦在泥沼  比如卖淫 抢劫……她仍希望轻松生活  将这些疲惫的词与生活拒绝  她说这些严肃的事物让她全身发凉  她需要温暖与光明 哪怕这种暖意来自  幻觉 她把它们视为迷茫中青葱的  爱与梦想 她习惯魔兽 新款手机 流行  歌手 QQ空间里或
期刊
我也是独子,爸妈就想让我留在当地,可你看我  从哪儿说起呢,我现在乱糟事儿老多了。不是,不是作上的。作好说,就一安全员,煤矿的,你尽了责就行。有些事儿你左右不了,可你能左右你自己呀,该你安全员干的,你干到位,你这任务就算完成。  从头说吧。我大学学的是地下土木程。没听说过吧?一听就不是挺阳光的活儿,地下。就这专业,这边哪有我的岗啊,大学毕业就失业。听说山西几家煤矿来招聘,还不在这边招,在阜新招,阜
期刊
当3次伴娘就嫁不出去  人怕出名,剩女怕“被伴娘”。“伴娘做3次就嫁不出去了”,这句话像巫婆的咒語一样有魔力。当一部分人为这咒语烦恼时,另一部分人则在乐此不疲地当伴娘。伴娘是婚礼上少不了的角色,一般都由新娘的亲人或朋友担当。随着婚庆服务的发展,商业性伴娘服务早已出现,有些新人花钱到婚庆公司找职业伴娘。  出场费最多200元  最初,身高1.68米的小娜和几位同学是兼职做各类活动的礼仪小姐或模特,后
期刊
  
期刊
大刚有个小毛病,到家脱鞋时从不用手,左脚踩着右脚鞋的鞋跟,右脚一抬,鞋就脱下来了。前两天,他也是这么脱鞋,脚却无法从鞋里拔出来,低头一看,鞋帮和鞋底分家了。他很恼怒,可恶的礼拜鞋。  这双鞋是他两个月前买的,确实是穿一个礼拜就坏的鞋。但这时你马上骂厂家、店家黑心,就有点武断了。想想看,大刚买这双鞋花了30元,实打实的便宜货;卖鞋的话里话外也提醒过他:这价钱,穿一季就值了。  一分钱一分货,是中国老
期刊
大多数专业,本科就可就业,医生则要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比别人多念7年书,不赚钱不说,还得交学费。  2013年国际经合组织发布的对全球教育行业调查展示,中国教师地位全球最高,工资收入全球垫底。  一个钉子就1万  有些老师收红包,有些医生也收红包,有一个叫李睿的,身份既是医生,也是教师,他公开在课堂上教学生收红包,真是“绝妙”的搭配。  以下这段文字摘自《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