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州市把科技金融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
抓手,目前已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瓶颈性因素,如相关政策法规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投入不匹配等,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科技资源的投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集聚等方式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金融 经验借鉴 建设思路
2010年年底,广州市成为国家首批16个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地区之一,到目前,已初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探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大示范区、三大重点项目”的广州特色的科技金融創新工作体系。但相对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状况来看,投融资环境还有待完善,必须借鉴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加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创新链条的有机融合,促进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
1 江浙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经验借鉴
1.1 杭州市
1.1.1 积极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包括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杭州科技银行和杭州产权交易所。其中,市创投服务中心集聚了创投机构、中介机构以及科技企业,实现了投融资服务一体化;杭州科技银行通过聚合银行、担保、投资、政府等力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市产权交易所为未上市的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股权交易场所。
1.1.2 创新四大融资方式。包括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板上市、银行信贷、债权基金。其中,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打开了直接融资的大门;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此外,各种债权基金的发行进一步拓宽了间接融资渠道。
1.1.3 加强三大保障体系建设。包括财政资金保障、金融服务保障以及科技金融政策保障,逐步形成了杭州特色的“无偿资助-政策担保-科技贷款-引导基金-上市培育”企业融资扶持体系,努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阶段的融资瓶颈。
1.2 上海市
1.2.1 “拨改投”。通过政府引导集聚创投资本和机构,形成覆盖科技企业成长周期的股权投资体系。浦东新区先后出资11.65亿元,与20家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合作成立基金21支,规模达到400亿元。
1.2.2 “拨改贷”、“拨改保”、“拨改补”。通过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合作,浦东试点成立了11家小额贷款公司。另外,为银行“减负”,新区形成了4个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涉及担保资金5.49亿元。与此同时,为鼓励银行开展质押融资业务,新区对银行的质押贷款按照总额给予2%的风险补贴,弥补其因开展业务而产生的风险缺口。
1.2.3 改变传统的专利奖励。目前,浦东科技基金已设立知识产权资助专项资金,同时降低对一般专利申请的资助额度。
1.2.4 转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重点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由原来的担保功能逐渐转为加大知识产权直接质押贷款力度,对参与知识产权直接质押融资试点的银行,主要通过给予风险补贴,鼓励其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1.3 南京市
1.3.1 政策支持。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1+8”系列文件及一系列配套文件,以科技金融制度安排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建立和完善覆盖科技研发、科技创业、科技产业化等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多元化、多级次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
1.3.2 梯次推进。一方面陆续成立南京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科技创投、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一系列机构,另一方面启动以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部分核心功能区为载体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1.4 苏州市
1.4.1 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苏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多个相关管理办法,形成了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完整政策体系。
1.4.2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专门成立了苏州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有效整合了银行、创投、担保、科技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通过“网上科技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科技融资服务,缓解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1.4.3 建设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聚合财政、科技,以及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国发创投、国发担保和交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起“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五合一的科技银行业务发展模式,推出“科贷通”、“税融通”、“创业通”、“投贷通”等多个业务产品。
1.4.4 成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池,首期注资1亿元。中小科技企业若发生贷款损失,按政府80%、银行20%或政府40%、银行20%、保险40%的办法共担风险。
2 广州市与华东四市的主要差距
2.1 制度的“顶层设计”仍需更多突破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包括科技、财政、税务、银行、银监、保监等,若市政府不出台相关政策,难以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令科技与金融结合制度化、正规化。与兄弟城市相比,广州市起步较晚,政策支撑相对单薄。
2.2 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广州目前仍然以传统的政府科技投入方式为主,科技部门科技三项经费传统的无偿拨款形式对企业研究开发虽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限的无偿补贴,无法产生更大的放大和拉动效应,难以全面满足企业创新资金需求。
2.3 行政推动力度较弱
江浙四个城市的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及创业投资发展基本都是在省市县区各级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创建政策性科技银行、政策性担保公司,与国内外的相关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银行等和国内外的创业投资公司一起共同承担为科技企业融资的风险。广州市目前只有中国银行番禺天安科技支行一家科技银行,而且才成立两个月,起步较晚。
2.4 风险公担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无论是科技贷款、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积极互动,还是省、市、区联动建立风险池,都能有效使当地的银行能做到敢放贷款,畅通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广州市的科技金融探索到目前只限于科技局、科技中介、银行三方的协商,没有引入科技担保与科技保险,也没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银行机构仍将科技贷款与其他贷款按同样标准考核,严重阻碍了科技金融工作的推进。
3 完善广州市科技金融體系建设的思路
3.1 积极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及创业投资发展的宏微观环境
着力完善目前出台的各项有利于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及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减少其中的漏洞,对不同传统、现代及新兴科技产业的不同财政倾斜,以及不同阶段的减免所得税或红利收入等方式鼓励广州市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发展。
3.2 用好用活财政资金,发挥政策杠杆撬动作用
创新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方式,将科技经费扶持功能拓展为融资杠杆。例如,由银行给予科技部门一定资金的科技贷款额度授信,政府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科技贷款配套贴息,共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放大财政科技投入的效应;建立科技贷款增长奖励机制,对科技贷款增长显著的银行,给予一定的奖励,引导银行增加贷款支持;对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发放专项贷款达到一定比重的金融机构,在用地、税费、资产处置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建立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补偿银行在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贷款损失,实现政府、项目单位及协作银行共同承担风险,化解银行信贷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入,更好的发挥市场力量。
3.3 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动的投融资新机制
由政府(科技部门)牵头,与银行、创业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科技中介等组成投贷联盟,形成银行、担保和政府政策性补贴参与的融资风险共担体系。政府对具有投融资需求的早、中期科技企业进行先行筛选,对于政府重点扶持产业、技术含量高、市场发展空间大、具有优秀管理团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借款,由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企业以固定资产、股权、自有知识产权或其他资产作为抵押、质押或反担保,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承担相应的责任。
3.4 探索开展科技担保和保险工作
借鉴杭州天使担保的成功经验,由财政提供部分资金,成立专业担保机构,以政府政策为导向,以鼓励创业和加快技术成果转化等为目标,选择那些既符合政策条件又具有一定成长性的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3.5 组建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降低科技金融交易成本
一是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专家库,组织专家参与科技创新企业贷款项目评审工作;二是扶持政府背景的科技中介组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服务团队,创新科技担保方式;三是完善和加强融资租赁登记系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知识产权抵质押登记系统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着力培育科技企业财务外包、法律咨询、技术认证、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平台,提高科技金融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弼人.将科技与金融“联姻”进行到底——江浙两省科技金融多项举措,促进企业发展[J].华东科技,2011(05).
[2]王嘉珏.浙江: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新路[J].今日科技,2012(03).
[3]刘亮.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促进:苏州案例[J].海南金融, 2012(01).
[4]黄鑫.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5).
[5]廖凤华.科技金融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西南金融,2012(01).
[6]李巧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2(06).
抓手,目前已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瓶颈性因素,如相关政策法规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投入不匹配等,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科技资源的投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集聚等方式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金融 经验借鉴 建设思路
2010年年底,广州市成为国家首批16个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地区之一,到目前,已初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探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大示范区、三大重点项目”的广州特色的科技金融創新工作体系。但相对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状况来看,投融资环境还有待完善,必须借鉴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加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创新链条的有机融合,促进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
1 江浙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经验借鉴
1.1 杭州市
1.1.1 积极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包括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杭州科技银行和杭州产权交易所。其中,市创投服务中心集聚了创投机构、中介机构以及科技企业,实现了投融资服务一体化;杭州科技银行通过聚合银行、担保、投资、政府等力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市产权交易所为未上市的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股权交易场所。
1.1.2 创新四大融资方式。包括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板上市、银行信贷、债权基金。其中,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打开了直接融资的大门;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此外,各种债权基金的发行进一步拓宽了间接融资渠道。
1.1.3 加强三大保障体系建设。包括财政资金保障、金融服务保障以及科技金融政策保障,逐步形成了杭州特色的“无偿资助-政策担保-科技贷款-引导基金-上市培育”企业融资扶持体系,努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阶段的融资瓶颈。
1.2 上海市
1.2.1 “拨改投”。通过政府引导集聚创投资本和机构,形成覆盖科技企业成长周期的股权投资体系。浦东新区先后出资11.65亿元,与20家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合作成立基金21支,规模达到400亿元。
1.2.2 “拨改贷”、“拨改保”、“拨改补”。通过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合作,浦东试点成立了11家小额贷款公司。另外,为银行“减负”,新区形成了4个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涉及担保资金5.49亿元。与此同时,为鼓励银行开展质押融资业务,新区对银行的质押贷款按照总额给予2%的风险补贴,弥补其因开展业务而产生的风险缺口。
1.2.3 改变传统的专利奖励。目前,浦东科技基金已设立知识产权资助专项资金,同时降低对一般专利申请的资助额度。
1.2.4 转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重点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由原来的担保功能逐渐转为加大知识产权直接质押贷款力度,对参与知识产权直接质押融资试点的银行,主要通过给予风险补贴,鼓励其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1.3 南京市
1.3.1 政策支持。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1+8”系列文件及一系列配套文件,以科技金融制度安排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建立和完善覆盖科技研发、科技创业、科技产业化等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多元化、多级次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
1.3.2 梯次推进。一方面陆续成立南京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科技创投、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一系列机构,另一方面启动以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部分核心功能区为载体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1.4 苏州市
1.4.1 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苏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多个相关管理办法,形成了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完整政策体系。
1.4.2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专门成立了苏州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有效整合了银行、创投、担保、科技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通过“网上科技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科技融资服务,缓解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1.4.3 建设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聚合财政、科技,以及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国发创投、国发担保和交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起“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五合一的科技银行业务发展模式,推出“科贷通”、“税融通”、“创业通”、“投贷通”等多个业务产品。
1.4.4 成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池,首期注资1亿元。中小科技企业若发生贷款损失,按政府80%、银行20%或政府40%、银行20%、保险40%的办法共担风险。
2 广州市与华东四市的主要差距
2.1 制度的“顶层设计”仍需更多突破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包括科技、财政、税务、银行、银监、保监等,若市政府不出台相关政策,难以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令科技与金融结合制度化、正规化。与兄弟城市相比,广州市起步较晚,政策支撑相对单薄。
2.2 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广州目前仍然以传统的政府科技投入方式为主,科技部门科技三项经费传统的无偿拨款形式对企业研究开发虽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限的无偿补贴,无法产生更大的放大和拉动效应,难以全面满足企业创新资金需求。
2.3 行政推动力度较弱
江浙四个城市的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及创业投资发展基本都是在省市县区各级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创建政策性科技银行、政策性担保公司,与国内外的相关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银行等和国内外的创业投资公司一起共同承担为科技企业融资的风险。广州市目前只有中国银行番禺天安科技支行一家科技银行,而且才成立两个月,起步较晚。
2.4 风险公担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无论是科技贷款、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积极互动,还是省、市、区联动建立风险池,都能有效使当地的银行能做到敢放贷款,畅通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广州市的科技金融探索到目前只限于科技局、科技中介、银行三方的协商,没有引入科技担保与科技保险,也没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银行机构仍将科技贷款与其他贷款按同样标准考核,严重阻碍了科技金融工作的推进。
3 完善广州市科技金融體系建设的思路
3.1 积极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及创业投资发展的宏微观环境
着力完善目前出台的各项有利于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及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减少其中的漏洞,对不同传统、现代及新兴科技产业的不同财政倾斜,以及不同阶段的减免所得税或红利收入等方式鼓励广州市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发展。
3.2 用好用活财政资金,发挥政策杠杆撬动作用
创新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方式,将科技经费扶持功能拓展为融资杠杆。例如,由银行给予科技部门一定资金的科技贷款额度授信,政府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科技贷款配套贴息,共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放大财政科技投入的效应;建立科技贷款增长奖励机制,对科技贷款增长显著的银行,给予一定的奖励,引导银行增加贷款支持;对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发放专项贷款达到一定比重的金融机构,在用地、税费、资产处置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建立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补偿银行在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贷款损失,实现政府、项目单位及协作银行共同承担风险,化解银行信贷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入,更好的发挥市场力量。
3.3 建立政府、银行、企业联动的投融资新机制
由政府(科技部门)牵头,与银行、创业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科技中介等组成投贷联盟,形成银行、担保和政府政策性补贴参与的融资风险共担体系。政府对具有投融资需求的早、中期科技企业进行先行筛选,对于政府重点扶持产业、技术含量高、市场发展空间大、具有优秀管理团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借款,由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企业以固定资产、股权、自有知识产权或其他资产作为抵押、质押或反担保,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承担相应的责任。
3.4 探索开展科技担保和保险工作
借鉴杭州天使担保的成功经验,由财政提供部分资金,成立专业担保机构,以政府政策为导向,以鼓励创业和加快技术成果转化等为目标,选择那些既符合政策条件又具有一定成长性的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3.5 组建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降低科技金融交易成本
一是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专家库,组织专家参与科技创新企业贷款项目评审工作;二是扶持政府背景的科技中介组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服务团队,创新科技担保方式;三是完善和加强融资租赁登记系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知识产权抵质押登记系统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着力培育科技企业财务外包、法律咨询、技术认证、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平台,提高科技金融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弼人.将科技与金融“联姻”进行到底——江浙两省科技金融多项举措,促进企业发展[J].华东科技,2011(05).
[2]王嘉珏.浙江: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新路[J].今日科技,2012(03).
[3]刘亮.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促进:苏州案例[J].海南金融, 2012(01).
[4]黄鑫.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5).
[5]廖凤华.科技金融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西南金融,2012(01).
[6]李巧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