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文采,才能赋予文章以形象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对于考场作文来说,语言是否有文采是能否吸引阅卷老师的第一要素。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作文的选材、构思、立意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要想使自己的作文吸引读者,考生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让自己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同时也要知道,提升语言的表现力,让自己的作文语言美起来,非一日之功,需要学一些技巧。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自己的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也有所了解,像‘博文约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位同学认为若践行儒家文化,我们将在当下生活中寸步难行。但我认为儒家文化是离不开日常生活的。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信手拈来的引用,为文章增色不少,显现出作者颇丰的积累。】儒家文化传承千年,离不开许多人的身体力行,而到了今天,有不少人却把它看作是道德律例,而弃掷逦迤。实际上,儒家文化教人谦逊知礼,使人聚魂凝魄,劝人奋发向上,而这些不正是我们所渴求的吗?
行儒家之道会挤不上公交车,何解?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只看重自身的利益,“哄抢热”“无人扶”等现象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体现。然而,这样就能说明儒家文化与当代生活之间存在着鸿沟天堑了吗?非也。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人们都能基本维持温饱的现代,正是“大道之行”的好时候。试想,若人人都能行儒家之道,又岂会有一哄而上的抢夺、冷漠无情的见死不救!这正是我们要做的。【本段运用大量文言词汇,如“何解”“非也”“试想”“岂会”等,使文章表达凝练而又冷峻。】
道金斯曾说:“自从文化出现,人类的终极任务就从生存变为了传承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如今社会之所以出现人人为己、礼崩乐坏的现象,就是因为人们为了生存挣扎得太久,而将儒道弃之不顾,若我们能将儒家文化变为精神家园的沃土,将来培育出的,必是君子之树。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付出努力,身体力行,这样才能使君子之风成为社会的底蕴,到那时,则“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冲淡了说理的枯燥和乏味。更加让人称道的是喻体“文化之根”“精神的沃土”“君子之树”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不得不钦佩作者的匠心独运。】
回到当下,若以一己之力践行儒家之道,就会出现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的情况吗?亦非如此。“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一人行儒道,便会感染他人行之,我爱君子之风,定有人如我;我行君子之道,定有人亦行之。久而久之,安知天下不行儒道耶?这便应了那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长短句错落有致,引用名言,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不着痕迹。】
由此可知,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并无鸿沟。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不去践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为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将儒家文化带入生活之中是我们所要做的,人人行之,则儒家文化复兴指日而待矣。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儒家之风,山高水长,它来自生活,也必将回归生活。【承接上文,回扣材料,照应文章开头,总结升华观点。】
学生点评
点评一:
标题中的“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紧扣材料中那位同学的提问,且用语大气齐整;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比喻,“鸿沟”,即“隔阂,隔膜”,态度鲜明,题目很好地点明了自己的观点。
点评二:
这篇文章中心句、过渡句、举例句、分析句、总结句,皆有着落,段与段、句与句之间,严丝合缝,丝丝入扣。分析论证紧扣材料,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如用“行儒家之道会挤不上公交车,何解”引出原因的分析。“回到当下,若以一己之力践行儒家之道,就会出现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的情况吗?”通过问句进行过渡,回应材料中那位同学的提问。“由此可知,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并无鸿沟。”快要结尾时能回扣题目,同时总结上文,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谨。
点评三: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整句较多,凝练准确。而且本文多处运用文言句式,颇显底蕴,先声夺人。
教师点评
本文开篇明确地指出“儒家文化是离不开日常生活的”。接着指出儒家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儒家文化是我们时代所必须的。作者在第三段指出当今社会有“哄抢热”等现象,儒家文化正是解决这些社会诟病的一剂良药。作者在四、五、六段中提出了当下如何践行儒家文化。结尾指出践行儒家文化的美好愿景。全文文脉畅通,长短句错落有致,引用名言,信手拈来,不着痕迹,恰到好处。作者能在考场上短时间内写出这样一篇文章,实在难得。同时,文中颇具文采及个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提纯
这篇《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间无鸿沟》是一篇比较难得的、极具个性色彩的考场佳作之一,在提升文章语言方面对广大考生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1.用词贴切新颖
用词贴切,就是要求从几个可用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力求做到“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结尾一段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儒家之风,山高水长”,非常具有文化底蕴,读来让人唇齿生香,很有意境。
2.引用信手拈来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是英国诗人约翰·堂恩流传很广的一句名言。“久而久之,安知天下不行儒道耶?这便应了那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句子。“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为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是鲁迅的箴言。本文的引用有很多,既有课内的,又有课外的;既有直接引用,又有巧妙化用,可见作者涉猎颇丰,积累颇多,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3.妙用各种修辞
“若我们能将儒家文化变为精神家园的沃土,将来培育出的,必是君子之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若以一己之力践行儒家之道,就会出现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的情况吗?亦非如此”,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颇具力道;“儒家文化教人谦逊知礼,使人聚魂凝魄,劝人奋发向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文气绵长。可见,兼用各种修辞手法是美化作文语言的一大妙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文采,才能赋予文章以形象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对于考场作文来说,语言是否有文采是能否吸引阅卷老师的第一要素。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作文的选材、构思、立意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要想使自己的作文吸引读者,考生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让自己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同时也要知道,提升语言的表现力,让自己的作文语言美起来,非一日之功,需要学一些技巧。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自己的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也有所了解,像‘博文约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位同学认为若践行儒家文化,我们将在当下生活中寸步难行。但我认为儒家文化是离不开日常生活的。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信手拈来的引用,为文章增色不少,显现出作者颇丰的积累。】儒家文化传承千年,离不开许多人的身体力行,而到了今天,有不少人却把它看作是道德律例,而弃掷逦迤。实际上,儒家文化教人谦逊知礼,使人聚魂凝魄,劝人奋发向上,而这些不正是我们所渴求的吗?
行儒家之道会挤不上公交车,何解?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只看重自身的利益,“哄抢热”“无人扶”等现象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体现。然而,这样就能说明儒家文化与当代生活之间存在着鸿沟天堑了吗?非也。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人们都能基本维持温饱的现代,正是“大道之行”的好时候。试想,若人人都能行儒家之道,又岂会有一哄而上的抢夺、冷漠无情的见死不救!这正是我们要做的。【本段运用大量文言词汇,如“何解”“非也”“试想”“岂会”等,使文章表达凝练而又冷峻。】
道金斯曾说:“自从文化出现,人类的终极任务就从生存变为了传承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如今社会之所以出现人人为己、礼崩乐坏的现象,就是因为人们为了生存挣扎得太久,而将儒道弃之不顾,若我们能将儒家文化变为精神家园的沃土,将来培育出的,必是君子之树。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付出努力,身体力行,这样才能使君子之风成为社会的底蕴,到那时,则“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冲淡了说理的枯燥和乏味。更加让人称道的是喻体“文化之根”“精神的沃土”“君子之树”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不得不钦佩作者的匠心独运。】
回到当下,若以一己之力践行儒家之道,就会出现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的情况吗?亦非如此。“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一人行儒道,便会感染他人行之,我爱君子之风,定有人如我;我行君子之道,定有人亦行之。久而久之,安知天下不行儒道耶?这便应了那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长短句错落有致,引用名言,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不着痕迹。】
由此可知,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并无鸿沟。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不去践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为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将儒家文化带入生活之中是我们所要做的,人人行之,则儒家文化复兴指日而待矣。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儒家之风,山高水长,它来自生活,也必将回归生活。【承接上文,回扣材料,照应文章开头,总结升华观点。】
学生点评
点评一:
标题中的“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紧扣材料中那位同学的提问,且用语大气齐整;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比喻,“鸿沟”,即“隔阂,隔膜”,态度鲜明,题目很好地点明了自己的观点。
点评二:
这篇文章中心句、过渡句、举例句、分析句、总结句,皆有着落,段与段、句与句之间,严丝合缝,丝丝入扣。分析论证紧扣材料,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如用“行儒家之道会挤不上公交车,何解”引出原因的分析。“回到当下,若以一己之力践行儒家之道,就会出现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的情况吗?”通过问句进行过渡,回应材料中那位同学的提问。“由此可知,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并无鸿沟。”快要结尾时能回扣题目,同时总结上文,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谨。
点评三: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整句较多,凝练准确。而且本文多处运用文言句式,颇显底蕴,先声夺人。
教师点评
本文开篇明确地指出“儒家文化是离不开日常生活的”。接着指出儒家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儒家文化是我们时代所必须的。作者在第三段指出当今社会有“哄抢热”等现象,儒家文化正是解决这些社会诟病的一剂良药。作者在四、五、六段中提出了当下如何践行儒家文化。结尾指出践行儒家文化的美好愿景。全文文脉畅通,长短句错落有致,引用名言,信手拈来,不着痕迹,恰到好处。作者能在考场上短时间内写出这样一篇文章,实在难得。同时,文中颇具文采及个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提纯
这篇《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间无鸿沟》是一篇比较难得的、极具个性色彩的考场佳作之一,在提升文章语言方面对广大考生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1.用词贴切新颖
用词贴切,就是要求从几个可用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力求做到“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结尾一段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儒家之风,山高水长”,非常具有文化底蕴,读来让人唇齿生香,很有意境。
2.引用信手拈来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是英国诗人约翰·堂恩流传很广的一句名言。“久而久之,安知天下不行儒道耶?这便应了那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句子。“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为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是鲁迅的箴言。本文的引用有很多,既有课内的,又有课外的;既有直接引用,又有巧妙化用,可见作者涉猎颇丰,积累颇多,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3.妙用各种修辞
“若我们能将儒家文化变为精神家园的沃土,将来培育出的,必是君子之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若以一己之力践行儒家之道,就会出现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的情况吗?亦非如此”,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颇具力道;“儒家文化教人谦逊知礼,使人聚魂凝魄,劝人奋发向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文气绵长。可见,兼用各种修辞手法是美化作文语言的一大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