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牢固的语文基础才能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学习 兴趣 方法
  一、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四年级《小木偶的故事》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笑”的故事:从前,有个老木匠凿了一个小木偶,他有鼻子有眼睛,能走路会说话,真讨人喜欢。可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小木偶脸上少的东西是“笑 ”,于是老木匠拿起它神奇的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填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然后,老木匠为小木偶收拾了一个红背包,把它送出了家门。小木偶离开家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大家猜一猜。故事一讲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起了言。这样,学生们就对《小木偶的故事》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另外,我还善于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到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使他们有了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穿凿学生乐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学习语文的条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某科学习成绩与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与否有关,当他喜欢那位老师时,他对这门功课也会更有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想办法和学生做朋友,让他们感觉和我一起讨论问题、探究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了在每堂课上让学生对我这个“老朋友”都有“新感觉”,在课前,我一般都和同学们先做一个小游戏,如:我大拇指向上,同学们就坐下,我大拇指向下同学们就起立的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同学出现了错误,而引起同学们阵阵笑声,使教室里充满了欢乐。这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创造了学生乐学的氛围。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既有表现自然景色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形象美的内容,又有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这为教师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使学生“披文以入情”,从而受到感染,与之共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教师用具有的感染力语言描画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幻想,以及悲惨的遭遇,使学生在对小女孩表示深切同情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四、利用语文教学与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如果我们能举办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举办些游园活动,演讲、歌咏比赛,讲故事等。这样可促使学生重温课文内容,巩固了所学课文的内容。对于《花木兰》的学习,我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感到好玩,因而非常乐于参加。在学生的活动中,我也很好地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因此,提供给学生一些显示才能的机会和场地,这样就会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知识的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首先播放了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大榕树,听悦耳的鸟鸣,音、像融为一体,这样,在后边的教学过程就顺利多了。
  六、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要敢于走出课堂、走出教室,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举办课外故事会等,不断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作为当代小学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的兴趣。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多做贡献!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所以我在任课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六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总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的动力。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福海.小学语文教育: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2]李灵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三步曲”[J].校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6.
  [3]乔晓燕.语文教学的创新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12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为开展日常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对学生而言,听力往往又是难度最大的。传统的教学长期重视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心理状态也影响了他们听力的发展,语言环境的缺失也使得学生听力能力相对薄弱。  【关键词】听力 信息能力 朗读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中国学生告别“哑巴英语”的学习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英国着名语言学家P.
目的:评价标准化病人(SP)在《康复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大学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SP教学组(n=42)和传统教学组(n=41),分别采取SP教学、传统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急性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同时加用针刺治疗,康针组同时加用针刺和康复
【摘要】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的中小学生的想法也随之不断变化发展。小学教育不能一成不变,应当不断适应小学生的发展变化。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因此对于整个教育而言小学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创新教育的概念在近几年来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小学创新教育亦不断被提起。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学教育中的实际教学案例来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笔者的相关意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英语呈现了可喜的成效。多数孩子都自信了,敢于开口说了。但也出现了一些情况,就是很多孩子在英语学习中,看着课本,能非常熟练的读出句子,当然背的也很熟练,发音准确。但是,当把这些句子摘出来,放在试卷里,他们就不认识了。所以,这些孩子掌握的只是情景对话,看图对话,而不是认字对话,于是如何攻克认读大关就显得格外重要。  “认读”(recognition)的:辨认出某一个单词
【摘要】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作业 评价 语言 符号  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作业评
【摘要】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适应时代和语文学科自身发展所提出的教学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建议可从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语文的生活运用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继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意义 教学策略  为了适合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也亟须改革。为了提高语文的人文性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