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人话影视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ei1984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在前面】
  本文是京城老年人评说广播电视的第三篇。
  此次系列采访源于一位家住海淀区的97岁老人最近写给本报总编辑的一封信。信中他表达了对电视的关心及“多创作一些适合老年人看的节日”的呼吁。从中我们看到了老年人对于广播电视的热情与挚爱。
  老年人是电视的重要受众群体,而影视剧又是老年人最喜欢看的“品种”。在这一次关于影视剧的调查采访中,受访的老人们很坦诚。他们对于影视剧的褒贬和期望很值得业内人了解。
  今年76岁、家住西城区南线里小区的桂林自退休以来,除锻炼、做家务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视,其中看得最多的就是电视剧,“遇到好的电视剧,我会每晚守候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如果实在不得已错过了,第二天也会看重播,把落掉的补回来。”西城区南露园小区72岁的刘玉芳也很喜欢看电视剧,白天、晚上都会开着电视机:“总能找到一个台在播自己喜欢看的剧!”
  采访中我们发现,像桂林、刘玉芳这样的影视剧老年拥趸现在真的有很多。对于影视剧,他们有赞扬、也有不满。这一次,他们一吐为快。
  【话题一】
  我们喜欢看的影视剧惊险样式剧看得津津有味
  紧张、惊险、悬念感,让谍战剧吸引了大批观众,包括很多老年人在内。
  桂林老人就很喜欢看谍战戏,“《潜伏》、《黎明之前》、《旗袍》、《内线》,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67岁的海淀观众孙兴国也爱看侦探、谍战题材的影视剧,最近播出的他最喜欢反映我国高科技扬国威的《谍战深海》。“我曾和周围与我年龄差不多的人聊过谍战剧,很多男同志都挺感兴趣的!”
  “过来人”青睐战争剧
  80岁的李明杰是军人出身,他最喜欢看军事题材的作品,这几天正在看北京台播出的《一门三司令》。李老还特别喜欢看军事题材的老电影,比如《地道战》、《永不消逝的电波》、《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南征北战》等,说起这些老电影,李老如数家珍,几乎每部电影他都能说出一些细节来。他也喜欢看最近这些年拍摄的战争题材电影,比如《重庆谈判》、《建国大业》、《开国大典》、《开天辟地》。他说:“任何时候,只要换台时看到了,就会再看一看。从影视剧里,依然能过一把打仗的瘾,依然能感受到军人的荣光!”
  家住车道沟南里的孙兴国也表示喜欢战争题材影视剧,“上岁数的人都愿意回忆过去的事儿,看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戏痛快!”
  朝阳区高家园社区74岁的许秀然特别喜欢抗日题材剧。比如陈宝国演的《智者无敌》、《勇者无敌》、《仁者无敌》,“就爱看里边和小日本斗智斗勇!”许女士说这和她的生活经历有关。“我出生在河北安国县,离《地道战》里的冉庄就是几十里地。两三岁时就记得日本兵把全村人都围起来,日本军官在中间哇啦哇啦讲话,男女老少都跪着,吓得大气都不敢出!我还见到过被日本人杀死的抗日的村长,都被刺刀开膛了!所以我特恨日本人,就特别爱看抗日的剧!看着解恨!”
  演老百姓家事的剧看着亲切
  家庭剧也是老年人的宠儿,他们觉得,剧里那些家长里短看着亲切!
  67岁的孙兴国先生说,展示人间真情、接地气的电视剧他和老伴儿都特别喜欢看。比如《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等。还有反映家庭伦理的《空镜子》、《大撒把》,展示人间真情、接地气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孙兴国说,这些作品适合全家看,“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演的都是老百姓的平常事,但体现的是大主题——互助友爱、家庭和睦。”
  70岁的舒碧君女士特别喜欢看充满生活情趣和生活智慧的生活剧,“过去,《渴望》、《我爱我家》、《过把瘾》、《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都是经典,我都看过几遍。前一段时间看《前妻的车站》,它关注中年人离婚、再婚的问题,跟现实生活很贴近。《家常菜》再现了当时的生活情景,感觉很亲切很真实。还有《幸福来敲门》,讲大龄剩女追求幸福的故事,也很喜欢!”
  家住方庄、77岁的李培英女士说,“好看的影视剧都是贴近生活的。”这些天她和老伴儿正在看小陶虹和王干源联袂主演的《买房夫妻》,她说这让她想起当年人们的住房窘困,“我们上世纪50年代末结婚时,单位给了一间房,虽然不大,但有了自己的空间。70年代我们分了个小两居,比我们工作晚的同事没我们幸运,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中间得拉着帘子。现在很多年轻人和外地来京打工的人也是这样。”
  72岁的刘玉芳老人爱看家庭伦理类的电视剧。比如《谁来伺候妈》她就限喜欢看。这部剧关注家庭生活的话题,讲述林家母亲与三兄弟的复杂家庭生活,讨论赡养老人问题、遗产分割问题、离婚再婚等诸多家庭生活中的烦心琐事,“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就是这样的,爸妈不需要儿女多给他们钱,他们需要的是儿女能多给他们点爱、关怀,多陪陪他们。”
  65岁的东城区观众刘玉芬喜欢看《激情燃烧的岁月》、《金婚风雨情》、《老马家的幸福往事》等真实反映家庭、夫妻生活的电视剧,“其实,每一对夫妻都有各自的幸福和磕碰,夫妻之间只有相互宽容、体谅才能携手到老!”
  年逾古稀的自家路先生还记得《篱笆·女人和狗》,“虽然表现的是农村的事,但城市人也爱看!里边人都特别真实,里边插曲的歌词还记得,‘爹是爹来娘是娘’,大白话儿,但就是爱听!”
  “有些台词会拿笔记下来”
  68岁的孙大成先生提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喜欢有思想性、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剧!”
  家住朝阳区高家园的李秀英女士是一位74岁的社区志愿者,她也很看重电视剧的思想性。“情节要扣人心弦,又要能给人启发、教育的剧。”她说自己看电视剧“不是看完就完了,有些台词我会拿笔拿纸记下来。”以《甄嬛传》为例,“我看了挺受教育的。虽然讲的是宫廷里的事,但也能看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现在是和谐社会,和人相处要学会包容。”   喜剧看了乐和,有益健康
  朝阳区高家园社区的自家路老人喜欢看喜剧,“看了高兴!不想因为看电视剧伤心、流泪!尤其晚上,看完喜剧睡觉踏实,有益健康;看了悲剧,觉都睡不好,还得吃安眠药!”白先生很喜欢看张国立、王刚的《铁齿铜牙纪晓岚》,虽然演的不是真实历史,历史上的和珅、纪晓岚之间没有这些事,但就爱看他们两人逗闷子,看着乐和!”
  李秀英女士也喜欢看幽默、欢快的剧。“《还珠格格》这么多年了,重播还会看!”
  这样的精品百看不厌
  西城区观众王才富先生今年75岁,让他记忆犹新的是编、导、演等各个环节都很出色的精品剧。“《大宅门》我看过至少五六遍了,戏剧情节足够丰富,戏剧冲突足够激烈。陈宝国演的白景琦、斯琴高娃演的二奶奶、刘佩琦演的三爷、谢兰演的香秀都特别精彩!可见是导演和演员都下了大功夫了。”还有《黎明之前》,“这是一部有缜密剧情,有出色演员,有动人情感的精彩剧。看得过瘾!”王才富也喜欢看《钢铁年代》,“陈宝国、冯远征在剧中出演一对冤家对头,都演得入木三分!”历史剧方面他最爱看《雍正王朝》,他觉得该剧“还原了真实的雍正,唐国强也演得好。只可惜这样的好剧太少了!”
  【话题二】不待见这样的剧
  胡编乱造的剧太离谱
  孙兴国先生表示他最不喜欢那些戏说的古装片,担心“误导对历史不了解、缺乏判断力的孩子们。”他说历史剧应该尊重历史,真实地反映历史;舒碧君老人则“很反感那些脱离现实的现代戏,”她提到前一阵子热播的《北京青年》,“我觉得很不真实,剧中的几个孩子在生活中绝对很难见到。这部戏故事偏离了现实生活,不接地气。”
  说到“穿越剧”,刘玉芳老人有些气愤:“有一阵看小孙女对穿越剧《宫》如醉如痴,出于好奇我就试着看了,一个生在现代的美女晴川穿越来到了康熙朝,在皇宫里成为皇太子、四阿哥、八阿哥共同争夺的情人,简直是太荒诞了!”
  桂林先生说,“拍电影拍电视剧,在人力物力上耗费巨大,这个行业的人应该有良知,不要拍烂片,要把钱花在正道上,多拍些有意义的、有激励作用的作品!”
  “婆媳大战”、“遗产大战”太闹了
  李培英老人说,她不喜欢看那些婆媳整日争吵、子女为房产打破头的电视剧,“生活中确实有兄弟姐妹间争夺财产、离婚夫妻争抢孩子、家庭发生婆媳矛盾这样的情况,但并不是主流,有些分歧、矛盾也不是那么激烈,影视作品应该反映社会的主流,在思想观念、价值观、伦理道德方面多加引导。”
  翻拍剧“费力不讨好”
  王才富先生最反感的是翻拍剧,认为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先是四大名著陆续翻拍,接着是《还珠格格》、《白蛇传》、《聊斋》等,结果是没有亮点、没有创新,观众怎么能爱看呢?只能讨得骂声一片!”
  李秀英老人也不喜欢翻拍剧,“后来的小燕子不像小燕子、皇帝不像皇帝,本来想消遣,但看了不但不消遣,反而难受!老版《红楼梦》我特别喜欢,新版的差远了!还有《天仙配》,原来严凤英拍的黄梅戏电影多好啊,特别喜欢看!可后来的电视剧,情节改得乱七八糟!董永后来居然当上法官了,太离谱了!”李女士建议:“与其花钱翻拍老的,不如创作新的!”
  【话题三】给影视剧提点儿建议
  要经常重播经典影视剧
  桂林老人有很多经典电视剧的光盘,《四世同堂》、《大宅门》、《红楼梦》、《西游记》等,“没事的时候就会自己放来看,这些经典作品堪称我的生活伴侣、良师益友!”他希望电视台要经常重播经典作品,“一方面满足我这样观众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让经典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明杰老人喜欢在电视上看电影,他特别希望电视台能专门开辟“经典回放”的节目,“除了播放老电影,还可以采访老值员,比如过去的22大电影明星,现在还有多少健在,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我们这些老人对那批老演员还是很有感情的,他们的情况我们都很想了解。”
  深入百姓才能拍出真实
  舒碧君老人表示:“希望编剧们多创作一些真正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别总是跟风,说了婆婆说媳妇,然后再说新女婿。老百姓生活的味道太多种,编剧们必须深入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才能闻见这些味儿,才能真正咂摸出生活的味道,写出大家喜欢的作品。”
  孙兴国老人的建议更具体:“创作者、特别是编剧可以到社区召开座谈会或者通过发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人们喜欢看什么样的影视剧,同时积累创作素材,不要闭门造车或者为了博眼球胡乱编造。”
  李秀英老人希望电视剧的编剧“写些真实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剧,里边的^要说老百姓的土话、实话,别说洋话。多拍点儿通俗的、贴近老百姓、有教育意义的剧!”
  多拍反映我们今昔生活的剧
  刘玉芬女士喜欢看与自己生活经历有关的电视剧,由于她年轻时在兵团生活过几年,所以特别喜欢看《兵团岁月》这样的电视剧,“一边看一边回忆自己当年的兵团生活,特有感触!”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比较多,创作者应多拍反映老年人的影视剧,像养老、感情、教育等方面题材的剧。”孙兴国老人说。他提到香港影片《桃姐》,“这部影片特别好,我看的时候流泪了。这方面的影视作品目前内地很少,应该多拍一些!”
  李培英女士也希望多看到反映老年人生活的电视剧,“养老确实是个大难题,还有看病难等其他的困惑,影视作品应该多体现老年人生活现状,引起社会对老年人更多的关注!”
  【编后】面对“爱”与“责”
  这么多的长者的关注与爱,是这个行业的现状,也是福气。
  这两者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广播电视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老年人又是广播电视的重要受众。正是这层密切的关系,给我们此次系列调查报道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也使其具有了意义和价值。
  至此,本报关于京城老年人进言广播电视的系列调查报道告一段落。无论是春晚、声屏栏目,抑或是影视剧,老人们都倾注了满心的爱与关注。他们是忠实的受众、也是严格的批评者。   还是那句:“爱之深,责之切”。接下来的事就是:广播电视该如何回报这份“爱”,如何对待这个“责”?
  【相关·影视人声音】
  导演王小康:忽略了老年观众的电视剧注定会失败
  王小康算是这几年电视圈里崛起的新生代导演,他执导的电视剧《中国家庭》、《钱多多嫁人记》、《新女婿时代》都广为观众所知。从最初家庭伦理剧起家,到涉足时尚题材剧,再到眼下的家庭轻喜剧,王小康的作品一直紧紧地贴合着观众。用他的话说:“我是离市场和观众最近的导演。”
  王小康告诉记者,多年来自己非常看重老年人的收视需要,毕竟现在电视剧家庭收视群体以中老年观众为主。在他看来,“最吸引老年观众的应该还是家庭伦理剧。”
  拍摄多年电视剧,王小康坦言老年观众的需求是他首先要照顾到的。如果忽略了这个重要的群体,电视剧注定会失败。“比如我现在拍摄的电视剧《老公的春天》。我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谁来演母亲最合适、最让老观众接受。我选择了李明启和张少华。她们在老观众中的认知度都很高。我当年在拍摄《中国家庭》时也是考虑到他们的需求,最后选择了凯丽来出演女主角。后来事实证明是非常正确的。还有新近播出的《新女婿时代》讲述的也是丈母娘和女婿的故事,也是以老年人为核心的电视剧,都很受老人们喜欢。”
  谈到电视剧风格,王小康认为老年人还是喜欢轻喜剧。“他们不愿意看太恶的电视剧,不愿意看勾心斗角的情节。对于他们来说,看电视剧其实就是一种消遣。一家人围坐在—起哈哈一乐,比什么都舒坦。”
  演员靳东:愿意为老年观众做力所能及的事
  曾出演过《闯关东》、《箭在弦上》的青年演员靳东最近在央视热潘剧《温州一家人》又有出色表现。在他看来,老年人会对年代更感兴趣。“他们从那个时代走来,看这样的剧会比较有感触。其实有一些古装剧,老年人也会喜欢看,比如我奶奶,她曾经就很喜欢看《神雕侠侣》,特别喜欢小龙女,还有《还珠格格》。”
  但靳东认为目前电视剧中适合老年人的并不多。“现在的剧大部分是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需求,年轻人是娱乐和消费的主力嘛。我觉得影视剧对老年人这方面的需求关注不够。”说起自己出演过最受老年人喜欢的电视剧,靳东坦言应该是《闯关东》。“我是山东人,当年《闯关东》播出的时候,我父母特别喜欢看。”
  靳东坦言,影视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看完以后如果索然无味,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呈现什么,就太没有意义了。”他希望“尽可能多地去做一些对我们的社会、我们生存的这块土地有意义的事情。”他表示“愿意为老年观众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他文献
这段时间的电视剧似乎商量好了一样基本上都成了抗战剧。且不说观众在这几周里感觉像是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年代,即便是在那个年代里,也不可能天天见刀光血影,天天听枪炮轰鸣吧。按一个星期的周期中每天的黄金收视时段来估算,平均一周看几百次炸弹开花,听几千次子弹的呼啸,心里是什么滋味?好在这些战争剧似乎又商量好了一样,都在剧中端出了一对浪漫情侣,而且基本上都是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军统特务之间的爱与恋。  看看上面
期刊
《梦想合唱团》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强力打造的大型公益节目,挑选8位明星组建8支梦想合唱团,以合唱的形式展开竞赛,赢取梦想基金,完成一个公益梦想。  正在热播的第二季《梦想合唱团》延续了“为家乡而战”、“团队协作”、“赢得荣誉”和“明星回报家乡”的核心元素,与第一季相比,明星队长更年轻化,常石磊、吴奠愁、周笔畅、谭维维等都来自选秀节目,也都具备好声音、好人品、有实力、有爱心的特点。再加上任贤齐、杨千
期刊
主演:黄志忠、杨皓宇、柯蓝、练束梅  第25集 皮五故意去大通行找倪四,当着四杰给倪四告假,说是定远县的大善人张大夫的儿子结婚,凡是能叫出名字的人都得去,外乡人不算,又问请没请四杰。皮五这么做有原因,一是想当面告假,倪四拒绝不得;再就是要借这话激四杰,如果逼得四杰跟张大夫过不去,这定远城四杰就犯了众怒,全城人都会来对付他们。果然婚宴上四杰带人来把婚礼给砸了,皮五想出头也被打了。这还不算,还扔下一锭
期刊
本报讯 反映“学人抗日”的电视剧《大抉择》于11月20日登陆南京、济南等地荧屏。该剧以1937年到1949年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攻陷北平,中国学界泰斗们关于“南迁”和“留京”的两次重大抉择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中华学人在白色恐怖下不怕牺牲,依然留守北平,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感人故事。该剧由曾出演《贞观之治》《生死英雄》的演员马跃担纲主演。目前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男主角成了半个编剧  马跃在剧中饰
期刊
经常在广播里给小听众讲故事的小雨姐姐,将于12月22日、23日在中国水偶剧院举办两场“音乐动画故事会”,现场给小朋友讲童话,并配以大屏幕动画和古典音乐,让小朋友快乐迎接圣诞、新年的到来。本次活动也是文艺广播开播18周年的活动之一,小雨主持的《爱星满天》也将以“音乐动画故事会”的形式庆祝18岁的生日。  《爱星满天》是小雨在文艺广播主持的一档少儿节目,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特喜欢听小雨姐姐讲故事。“音
期刊
那天的阳光很好。它从侧面的窗口投射进来,洒在身上、脸上,很暖、很舒服。  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和栗坤相向坐在靠窗的角落的一个咖啡桌前。话说得很快,两杯咖啡却几乎被遗忘了。  年轻得有如午前阳光的栗坤,在最近一年间收获了两个重量级奖项,还出了自己生平第一本书。她的成功之路越来越宽阔了。  采访中她却说,“我害怕‘成功’这个词”。因为“一旦说谁成功了,他也就离退休不远了!而我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  
期刊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很多人因为忙碌白天没有时间去看病,于是晚上去看急诊,但有时急诊却没有相对应的科室。目前,北京已有部分大医院开设了晚间门诊,但晚间门诊应该怎样挂号,可以看哪些专科,是否可以进行相关的检查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11月29日、12月1日先后到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进行了探访和了解。  北京协和医院——晚间门诊开设三大专科  北京协和医院,可以
期刊
人到老年,好多病像不速之客一样悄然而至,令人苦恼。比如说皮肤吧,年轻时光亮嫩美,现在却染上了种种疾病,迁延难愈,让人讨厌。由于气候、饮食、个体差异等多种方面的原因,如今患皮肤病的老年人很多,但是,在老年人中,许多人对皮炎、湿疹类疾病普遍缺乏正确认识,不懂得如何防范,使得皮肤病越来越严重。老年人患皮肤病后究竟该如何应对?笔者走访了从事皮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的全国著名皮肤病专家许德志医师。
期刊
第21集 日军发动山西南部作战。刘伯承命陈锡联率769团袭击黎城,引潞城、涉县之敌出援,769团主力伏击涉县之敌,陈赓率386旅于神头岭袭击潞城敌人。康鹏程部在长治被日军包围。刘伯承命单战支队出援,救出康鸱程。刘伯承来到神头岭察看地形发现与地图格格不入,决定仍在神头岭设伏。386旅进驻神头岭。几天后,陈锡联率部向黎城发起袭击,涉县、潞城z敌果然出援。但769团伏击涉县援醐寸出击过早,日军溃退。刘伯
期刊
相关链接  膝关节相关疾病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弹跳运动的人,很容易损伤膝关节。主要症状有滑膜炎、交叉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等。膝盖经常受到冷刺激的人,容易得慢性膝盖病,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慢性滑膜炎等等,上述这些病在临床上属于顽固性疾病,没有什么特效药,只能采取动手术的治疗方法。例如关节镜等微创手术。而且最讨厌的是,如果复发,还得手术。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操作过程不当,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