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是一个有毒的词语,直接连通死亡之地,散发着浓郁的死亡气息。我一直拒绝说这个词语,漠视它,鄙弃它,远离它。生命短暂,岁月不宽,我只允许内心存放美好,只关注世间真善。
因为一切信息都是指引,一切言语都有能量。
比如你认真听我说这个句子:“不要去想一只浑身长满红色羽毛的飞鸟”。我让你不要去想,你有没有想呢?你满脑子都是那只长有红色羽毛的鸟,是吧!
“抑郁”这个词就潜伏着自杀,它比“癌症”更恶毒,更凶狠。“癌症”也会让我们想到痛苦,想到死亡,但那是一种看得见的医治过程,是敞亮的被死亡。“抑郁”的恶毒在于一种阴冷的力量,诱惑人主动去死亡。
对这种阴冷的词语,离得越远越好。曾有半年,我读海子的诗,越读越深,发现海子与死亡是相通的,仿佛可以自由进出死亡。海子最终选择自杀,仿佛走亲戚串门一样自然。我一阵惊悚,背生冷汗,猛然打住,从此不推荐学生深读海子。
可是,现在的孩子心思细腻且敏感,极容易陷入情绪的泥淖中,而且一旦陷入其中,无论怎样开导,怎样疏通,他们都难以自拔。因为他们已经广泛地查阅了相关资料,甚至悄悄去看了心理醫生,得到了某种似乎权威的认定。
网络时代想要了解点什么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打开“百度”,果然什么“抑郁症十个前兆”啦,“抑郁症测试题”啦,“微笑抑郁症”啦,似乎不管高兴不高兴,都可能是抑郁。
比如某健康网上题为“这5个身体特征‘警告’同一件事:你已经得了抑郁症!”的文章,对孩子们就有着很大的诱惑力、杀伤力——从五个身体特征就可以判定有无抑郁症,孩子们多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抑郁啊!
是哪五个身体特征呢?心情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遭受损害、躯体症状。
再来看何谓“心情低落”——“抑郁症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存在持久性情感低落悲观消极,轻度患者会出现闷闷不乐、兴趣减退的症状,如果严重还会出现痛不欲生的感觉,甚至可能会出现生不如死的感觉;患者会出现典型晨重夜轻的变化,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患者还会出现无用感以及无价值感,甚至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幻觉。”
“情绪低落悲观,闷闷不乐兴趣减退”,这些感受在高中孩子身上几乎是常态啊,尤其是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学习压力那么大,哪里还有时间和心思去考虑兴趣?虽然限制以“持久性”,可这个“持久”到底是多久呢?说严重者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什么是“生不如死”?在难过时,在遭遇打击时,我们谁都可能闪过“不如死了算了”的念头,可那不过是说说而已。
再说“晨重夜轻”,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因睡眠不足,早晨起来常会头重脚轻,思维相对比较迟缓。至于“无用感以及无价值感”,其实这是生命意义的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多少哲学大家最终也没给出一个答案,我们能想得多透彻呢?
我们再来看这个“认知功能遭受损害”——“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比如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肢体的协调性比较差,甚至会出现记忆力下降以及注意力下降的症状。”
天!“学习困难”不是每个孩子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吗?再看“语言流畅性差”,什么叫语言流畅性差呢?标准是什么呢?至于“记忆力”和“注意力”的问题,更是学生的家常便饭。
用常人都有的五个行为特征来判断是否抑郁,又对抑郁作一番粗暴的解释,说这是在诱导自杀丝毫不为过!你想,很多孩子都是在心情不好、内心压力大,本身就怀疑自己心理有病的时候,才去寻找“对策”的。结果,一条一条对应上了自己的症状,然后得出结论——抑郁了!而一旦确认自己是抑郁症,就会遭遇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陷入恶性循环,结果导致真抑郁。请问这不是诱导自杀又是什么?
信息时代信息膨胀、信息爆炸,更需要媒体担负起社会责任。尤其是对入世未深的孩子们来说,本以为抓住的是一根救命的稻草,谁料想抓住的是一条毒蛇!因此对孩子除了学校、家庭的关注、关心、关爱,更需要全社会为孩子们撑起心灵安全的天空,使他们在阳光下幸福成长。
因为一切信息都是指引,一切言语都有能量。
比如你认真听我说这个句子:“不要去想一只浑身长满红色羽毛的飞鸟”。我让你不要去想,你有没有想呢?你满脑子都是那只长有红色羽毛的鸟,是吧!
“抑郁”这个词就潜伏着自杀,它比“癌症”更恶毒,更凶狠。“癌症”也会让我们想到痛苦,想到死亡,但那是一种看得见的医治过程,是敞亮的被死亡。“抑郁”的恶毒在于一种阴冷的力量,诱惑人主动去死亡。
对这种阴冷的词语,离得越远越好。曾有半年,我读海子的诗,越读越深,发现海子与死亡是相通的,仿佛可以自由进出死亡。海子最终选择自杀,仿佛走亲戚串门一样自然。我一阵惊悚,背生冷汗,猛然打住,从此不推荐学生深读海子。
可是,现在的孩子心思细腻且敏感,极容易陷入情绪的泥淖中,而且一旦陷入其中,无论怎样开导,怎样疏通,他们都难以自拔。因为他们已经广泛地查阅了相关资料,甚至悄悄去看了心理醫生,得到了某种似乎权威的认定。
网络时代想要了解点什么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打开“百度”,果然什么“抑郁症十个前兆”啦,“抑郁症测试题”啦,“微笑抑郁症”啦,似乎不管高兴不高兴,都可能是抑郁。
比如某健康网上题为“这5个身体特征‘警告’同一件事:你已经得了抑郁症!”的文章,对孩子们就有着很大的诱惑力、杀伤力——从五个身体特征就可以判定有无抑郁症,孩子们多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抑郁啊!
是哪五个身体特征呢?心情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遭受损害、躯体症状。
再来看何谓“心情低落”——“抑郁症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存在持久性情感低落悲观消极,轻度患者会出现闷闷不乐、兴趣减退的症状,如果严重还会出现痛不欲生的感觉,甚至可能会出现生不如死的感觉;患者会出现典型晨重夜轻的变化,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患者还会出现无用感以及无价值感,甚至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幻觉。”
“情绪低落悲观,闷闷不乐兴趣减退”,这些感受在高中孩子身上几乎是常态啊,尤其是学习基础薄弱的孩子,学习压力那么大,哪里还有时间和心思去考虑兴趣?虽然限制以“持久性”,可这个“持久”到底是多久呢?说严重者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什么是“生不如死”?在难过时,在遭遇打击时,我们谁都可能闪过“不如死了算了”的念头,可那不过是说说而已。
再说“晨重夜轻”,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因睡眠不足,早晨起来常会头重脚轻,思维相对比较迟缓。至于“无用感以及无价值感”,其实这是生命意义的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多少哲学大家最终也没给出一个答案,我们能想得多透彻呢?
我们再来看这个“认知功能遭受损害”——“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比如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肢体的协调性比较差,甚至会出现记忆力下降以及注意力下降的症状。”
天!“学习困难”不是每个孩子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吗?再看“语言流畅性差”,什么叫语言流畅性差呢?标准是什么呢?至于“记忆力”和“注意力”的问题,更是学生的家常便饭。
用常人都有的五个行为特征来判断是否抑郁,又对抑郁作一番粗暴的解释,说这是在诱导自杀丝毫不为过!你想,很多孩子都是在心情不好、内心压力大,本身就怀疑自己心理有病的时候,才去寻找“对策”的。结果,一条一条对应上了自己的症状,然后得出结论——抑郁了!而一旦确认自己是抑郁症,就会遭遇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折磨,陷入恶性循环,结果导致真抑郁。请问这不是诱导自杀又是什么?
信息时代信息膨胀、信息爆炸,更需要媒体担负起社会责任。尤其是对入世未深的孩子们来说,本以为抓住的是一根救命的稻草,谁料想抓住的是一条毒蛇!因此对孩子除了学校、家庭的关注、关心、关爱,更需要全社会为孩子们撑起心灵安全的天空,使他们在阳光下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