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脑包虫病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包虫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脑包虫囊肿3例,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椭圆形囊性低密度影。1例囊内见到子囊,1例囊壁呈较厚的弧形钙化。脑泡状棘球蚴病1例,表现为脑内蜂房状混杂密度肿块。结论: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存在和形态特点,是诊断脑包虫病安全可靠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包虫囊肿 泡状棘球蚴病 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包虫病是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新疆是包虫病的高发区。包虫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脑包虫病较少见。现将我院2003年-2006年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4例脑包虫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均系新疆居民,包括汉族、回族和蒙族,年龄6~44岁。均有犬、羊密切接触史。2例伴肝包虫囊肿,1例有肝泡状棘球蚴病。临床表现与脑肿瘤相似。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病变压迫脑组织所产生的癫痫,肢体抽搐、肌力下降等定位症状。4例中2例包虫Casoni试验阳性。
检查用SOMATOMEmotion螺旋CT机,采取层厚10mm层距10mm进行平扫,2例进行了增强扫描。
2 结果
2.1包虫病在体内分布情况:本组4例脑包虫,2例合并肝包虫囊肿,1例患肝泡状棘球蚴病。
2.2CT表现:根据病变类型本组病例分为脑包虫囊肿和脑泡状棘球蚴病两型。脑包虫囊肿(3例):病灶单发,均位于大脑半球皮层和皮层下区。CT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的脑脊液样均匀囊性低密度影。病灶体积较大,直径6cm-10cm,灶周无水肿,临近脑室受压移位(图1)。1例于母囊的边缘见到子囊(图2)。1例外囊壁见较厚的弧形钙化(图3)。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未见强化。脑泡状棘球蚴病(1例):CT表现为轮廓不清楚的混杂密度块影,周边见蜂房状或海绵状的低密度小囊泡,灶周水肿显著(图4)。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强化,中央坏死部分不强化。
3 讨论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它是由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前者为囊肿型,即包虫囊肿或细粒棘球蚴病。后者由多数小囊泡构成,称为泡型包虫病或泡状棘球蚴病[1、2]。临床上以肝、肺包虫常见。脑包虫病较少见,约占包虫病的1%~2%[3]。脑包虫可单独发生,或与肝、肺包虫并发。脑包虫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常寄生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变常见于大脑半球皮层,皮层下区。病变一般为单发,多发者较少。由于脑质软且血供丰富包虫囊肿常呈球形膨胀性生长,体积较大。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的脑脊液样均匀低密度囊性肿物。灶周无水肿,邻近脑室及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受压移位。由于外囊壁较薄,增强扫描囊壁不增强[1、3]。病变较久或发生退行性变的包虫囊肿,其外囊壁可钙化[1]。本组1例右额顶叶包虫囊肿外囊壁见厚约5mm的弧形钙化。包虫囊内可有分隔,母囊内含有子囊,子囊的密度总是低于母囊密度[1]。可能由于退行性变,本组病例显示的子囊密度略高。囊壁钙化及子囊的显示是脑包虫囊肿的特征性表现,但确较少见。文献指出脑包虫囊肿合并感染时,由于炎性充血水肿囊壁增厚增强后可见囊壁强化,因脓液的存在囊液CT值可增高。脑包虫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区分在于后者紧贴颅板,内缘常呈直边,病灶为方形或长方形[2]。与脑脓肿的鉴别,可依据脓肿壁较厚,明显均一的环状强化及灶周广泛水肿进行区别。脑泡状棘球蚴病甚少见,多继发于肝泡球蚴病。病变为浸润性生长。在脑内形成单发或多发的实性结节或肿块。其CT表现与具有外囊壁呈膨胀性生长的包虫囊肿迥然不同。平扫呈密度稍高的实性结节或肿块。病灶内见蜂房状或海绵状低密度小囊泡,外周密度可高于中央,病灶外围及中央部可见钙化[2-4],病变轮廓不光整,灶周水肿较明显,邻近脑室受压。文献报道,脑泡状棘球蚴病在脑组织内浸润可使周围组织产生反应,毛细血管增生及血脑屏障被破坏,因而增强扫描见病变明显强化[5]。由于脑泡球蚴病较罕见,CT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为胶质瘤。鉴别时除依据胶质瘤的病变部位较深在,肿瘤内坏死区不规则,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边缘无小囊泡样等影像表现外,还应结合病史、包虫试验及身体其他部位(如肝、肺等)有无泡状棘球蚴病等进行综合分析。包虫病症状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存在和形态特点,是诊断脑包虫病安全可靠的理想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董兆虎、宋发亮、郑斯锡等.人体包虫病CT图谱.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6.1-10
2 宋发亮、杨贵斌、谭湘萍主编.人体包虫病影像诊断学.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处社(K).1999.1-7
3 张林川、木拉提、张勇.脑包虫病的CT、MR诊断.第四届中国西部医学影像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6,52-54
4 刘文亚、尚革、党军.泡状棘球蚴病肝外转移灶的CT表现(附12例报告).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255-257
5 Reittner P,Szolar DH,Schmid M.Case report:systemic manifestation of echinococcus alveolaris infection.J comput Assist Tomogr. 1996,20:1030-1032
作者单位:841100新疆焉耆县人民医院放射科1
841100新疆焉耆县人民医院脑外科2
【关键词】包虫囊肿 泡状棘球蚴病 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包虫病是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新疆是包虫病的高发区。包虫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脑包虫病较少见。现将我院2003年-2006年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4例脑包虫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均系新疆居民,包括汉族、回族和蒙族,年龄6~44岁。均有犬、羊密切接触史。2例伴肝包虫囊肿,1例有肝泡状棘球蚴病。临床表现与脑肿瘤相似。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病变压迫脑组织所产生的癫痫,肢体抽搐、肌力下降等定位症状。4例中2例包虫Casoni试验阳性。
检查用SOMATOMEmotion螺旋CT机,采取层厚10mm层距10mm进行平扫,2例进行了增强扫描。
2 结果
2.1包虫病在体内分布情况:本组4例脑包虫,2例合并肝包虫囊肿,1例患肝泡状棘球蚴病。
2.2CT表现:根据病变类型本组病例分为脑包虫囊肿和脑泡状棘球蚴病两型。脑包虫囊肿(3例):病灶单发,均位于大脑半球皮层和皮层下区。CT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的脑脊液样均匀囊性低密度影。病灶体积较大,直径6cm-10cm,灶周无水肿,临近脑室受压移位(图1)。1例于母囊的边缘见到子囊(图2)。1例外囊壁见较厚的弧形钙化(图3)。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未见强化。脑泡状棘球蚴病(1例):CT表现为轮廓不清楚的混杂密度块影,周边见蜂房状或海绵状的低密度小囊泡,灶周水肿显著(图4)。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强化,中央坏死部分不强化。
3 讨论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它是由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前者为囊肿型,即包虫囊肿或细粒棘球蚴病。后者由多数小囊泡构成,称为泡型包虫病或泡状棘球蚴病[1、2]。临床上以肝、肺包虫常见。脑包虫病较少见,约占包虫病的1%~2%[3]。脑包虫可单独发生,或与肝、肺包虫并发。脑包虫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常寄生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变常见于大脑半球皮层,皮层下区。病变一般为单发,多发者较少。由于脑质软且血供丰富包虫囊肿常呈球形膨胀性生长,体积较大。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的脑脊液样均匀低密度囊性肿物。灶周无水肿,邻近脑室及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受压移位。由于外囊壁较薄,增强扫描囊壁不增强[1、3]。病变较久或发生退行性变的包虫囊肿,其外囊壁可钙化[1]。本组1例右额顶叶包虫囊肿外囊壁见厚约5mm的弧形钙化。包虫囊内可有分隔,母囊内含有子囊,子囊的密度总是低于母囊密度[1]。可能由于退行性变,本组病例显示的子囊密度略高。囊壁钙化及子囊的显示是脑包虫囊肿的特征性表现,但确较少见。文献指出脑包虫囊肿合并感染时,由于炎性充血水肿囊壁增厚增强后可见囊壁强化,因脓液的存在囊液CT值可增高。脑包虫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区分在于后者紧贴颅板,内缘常呈直边,病灶为方形或长方形[2]。与脑脓肿的鉴别,可依据脓肿壁较厚,明显均一的环状强化及灶周广泛水肿进行区别。脑泡状棘球蚴病甚少见,多继发于肝泡球蚴病。病变为浸润性生长。在脑内形成单发或多发的实性结节或肿块。其CT表现与具有外囊壁呈膨胀性生长的包虫囊肿迥然不同。平扫呈密度稍高的实性结节或肿块。病灶内见蜂房状或海绵状低密度小囊泡,外周密度可高于中央,病灶外围及中央部可见钙化[2-4],病变轮廓不光整,灶周水肿较明显,邻近脑室受压。文献报道,脑泡状棘球蚴病在脑组织内浸润可使周围组织产生反应,毛细血管增生及血脑屏障被破坏,因而增强扫描见病变明显强化[5]。由于脑泡球蚴病较罕见,CT表现往往不典型,易误诊为胶质瘤。鉴别时除依据胶质瘤的病变部位较深在,肿瘤内坏死区不规则,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边缘无小囊泡样等影像表现外,还应结合病史、包虫试验及身体其他部位(如肝、肺等)有无泡状棘球蚴病等进行综合分析。包虫病症状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存在和形态特点,是诊断脑包虫病安全可靠的理想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董兆虎、宋发亮、郑斯锡等.人体包虫病CT图谱.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6.1-10
2 宋发亮、杨贵斌、谭湘萍主编.人体包虫病影像诊断学.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处社(K).1999.1-7
3 张林川、木拉提、张勇.脑包虫病的CT、MR诊断.第四届中国西部医学影像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6,52-54
4 刘文亚、尚革、党军.泡状棘球蚴病肝外转移灶的CT表现(附12例报告).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255-257
5 Reittner P,Szolar DH,Schmid M.Case report:systemic manifestation of echinococcus alveolaris infection.J comput Assist Tomogr. 1996,20:1030-1032
作者单位:841100新疆焉耆县人民医院放射科1
841100新疆焉耆县人民医院脑外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