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耗散结构的开放、非平衡、非线性和涨落有序的基本理论特征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方法论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与耗散结构异曲同工,它的目的与任务是一种典型的非平衡态,同时它的内容与环境处于开放状态,地位与功能存在非线性,发展与创新依赖涨落原理。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原理解析
20世纪70年代,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热力学问题,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他的这一重大理论贡献被誉为“20世纪70年代最辉煌的科学成就之一”。在耗散结构理论中,普利高津讨论了自然界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决定性与随机性、简单与复杂、存在与演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作出了新的解释。他还透过历史文化视阈审视科学的演进,倡导人们要在一个更高的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的同盟,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科学观、自然观。虽然耗散结构理论反映的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但人类社会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也无不受制于各种自然规律。因此,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目前不仅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重大启示,在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也被广泛引入,具有方法论上的普遍意义。
一、耗散结构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
普利高津提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体系,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为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这种非平衡条件下的、稳定的、有序的结构称为耗散结构。相比之下,平衡结构的有序主要表现在微观上的有序、是不随时空变化的“死”结构,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而耗散结构中的有序则表现为宏观上的有序,是一种处于运动变化中的“活”结构,体系的状态、性能向着优化方向转变,因此,比热力学平衡结构更具广泛应用性。耗散结构的形成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而且是一个非平衡态;系统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系统要出现新的有序结构必须依赖某个个体变量涨落的诱导和启发。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就是耗散结构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耗散可以定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内部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系统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加,使组织有序度的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产生新的活力。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耗散结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耗散过程中形成的自组织和自适应组织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能达到耗散结构是整个工作体系达到的最理想状态。
下面结合该理论主要特征,解析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层面的启示。
二、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解析
1.非平衡特性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耗散结构理论强调系统的远离平衡状态或非平衡态,它是相对于平衡系统提出来的,远离平衡既不是不平衡,又不是平衡,而是指当一个复杂的组织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时,在内部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组织有序度的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从而产生新的能量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的过程,这种与环境相互作用自发产生有序性、维持有序性的结构就是耗散结构。按照这种思路,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只能是趋于无序和稳定,不会产生新的组织系统和新的结构系统,也可以说,该系统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活力或创造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所要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它有根本目的与具体目的的区分,根本目的是一元的,具体目标则是多元的,是与党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部门的具体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如在革命战争年代需要的是对为国为民、英勇牺牲的战斗精神的培养,而在改革开放的和平发展时期需要的是职业精神、技术能力、社会公德的培养等。这种多元性也是与高校广大师生的层次性相适应的。例如,同是大学生,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就有很大差异。这种特征和要求就是一种典型的非平衡性,非平衡的特征要求我们在制定师生的具体教育目的时,要考虑差异,更加具体和贴近教育对象的实际,而不致空泛不着边际。也要求我们在历史条件发生变化后,应适时提出新的具体的目的,引导教育对象与时俱进,向根本目的靠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四有”新人,主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这两种任务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非平衡态,一个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会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不断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意识的观点。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国家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要使人的发展有序化,师生就需树立诸如竞争意识、德才兼备意识、大局意识、教育质量意识、法纪意识等,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一种临时性的相对稳定,不断螺旋上升,从低级有序得以不断向高级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2.系统开放原则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环境
耗散结构理论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开放系统是产生耗散结构的前提,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都不可能产生耗散结构。在热力学原理中,同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同外界既无能量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孤立系统的自发演化趋向最终结果必然是走向无序。而开放系统是指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对于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而言,还包括信息交换。耗散结构理论证明了一个系统要想维持、形成并保持有序的状态,必须不断从外部环境引入物质、能量和信息,不断吐故纳新,系统才能稳定。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开放性的系统特征,其内容是目的与任务的具体化,内容的确定以目的和任务为客观依据,以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为现实依据,而内容的实施过程又在具体的环境情境之中,人的思想意识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也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受教育者思想状况的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的影响,因此内容也是丰富的、多样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开放系统。内容虽然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五个方面,但在具体的内容里面,例如世界观教育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内容涉及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或基本矛盾,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体现是不一样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人生态度、理想、目的也同时具有历史性和层次性等;政治观中的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形势政策等都是经常性的教育内容,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要求,等等。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来看,一般不外乎经济、政治、文化、大众传媒等宏观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同辈群等微观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这样的外界环境永不间断地进行人员流动、信息交流、物质投入等的交换与交流,因此,可以看出耗散结构理论中的“开放性”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起到宗旨性指引作用。
鉴于此,我们在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时就要坚持开放的观点,这种开放不仅要体现在观念上、思想上,而且要体现在机制与制度安排上,更要进行环境要素的优化。只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3.非线性机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功能
普利高津强调耗散结构系统中必须有某些非线性动力学机制过程,非线性是相对于线性作用而言的,线性作用是一种简单的数量叠加,而非线性机制使得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产生协同动作和相干效应,产生整体功效大于局部功效的放大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功能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地位与功能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机制,它与整个专业教育、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培养一起协同才能完成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才能把千千万万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使大学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从这个全局高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是其它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整个高等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它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与其它教育要素相比是居于首要性、方向性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党的历史已经证明;同时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所服务;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定了科学文化发展的性质与方向,科学文化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因此,高校需增强对广大师生深入进行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与使命感;积极主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基本任务。
4.涨落原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耗散结构理论提出涨落导致有序的观点,涨落是指系统中某个微小的变化会带来大的结果性偏差,亦即系统中任一要素的微小变化都能使得整个系统中的其它要素发生变化,并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状态。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是通过随机的涨落来实现的。因此,涨落是形成系统新的观念、结构、方法、功能的动因。在这里涨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二重性的意义,一方面涨落具有不稳定态势,另一方面涨落也是系统发展演化的建设性因素。它揭示了同一性之中存在着差异,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涨落对于系统的发展演化,既可以起破坏作用,又可以起建设作用。
具体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创新与发展是它不可回避的战略课题。从内容上看,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部分青少年网络犯罪、迷恋网络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一些西方不良思想涌入,导致部分师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失、社会责任缺乏。从方法上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运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如何针对师生思想意识、消费观念、工作环境、学习条件、工作方法的变化改变这种单一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是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从功能上看,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与教育功能等,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涨落情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创新与发展的历史使命。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既要反映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又要回应师生发展的客观诉求;既要关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又要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不断超越与深化;既要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其所提供的现代化技术与手段,又要强化自身理论创新和实践建设。仅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要方法看,诸如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榜样教育、自我教育、形象教育、心理咨询等,必须应对学校师生的思想变化实际,在进程上还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新的教育方法,对相应问题进行整体性宏观调整,从而维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完成好高等教育的应有使命。
参考文献:
[1]苗红等.基于熵与耗散结构的高教系统管理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2]张宗海.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03.5,(02).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5-277.
[4][比]伊·普利高津著.曾庆宏,沈小峰译.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08-130.
[5]郭万恒.耗散结构理论中的方法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4).
[6]段晓静.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广泛应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8,(4).
[7]孙飞,李青华.耗散结构理论及其科学思想[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9,(3).
[8]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特点[J].理论之窗,2001,(6).
[9]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0-33.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原理解析
20世纪70年代,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热力学问题,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他的这一重大理论贡献被誉为“20世纪70年代最辉煌的科学成就之一”。在耗散结构理论中,普利高津讨论了自然界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决定性与随机性、简单与复杂、存在与演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作出了新的解释。他还透过历史文化视阈审视科学的演进,倡导人们要在一个更高的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的同盟,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科学观、自然观。虽然耗散结构理论反映的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但人类社会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也无不受制于各种自然规律。因此,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目前不仅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重大启示,在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也被广泛引入,具有方法论上的普遍意义。
一、耗散结构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
普利高津提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体系,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为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这种非平衡条件下的、稳定的、有序的结构称为耗散结构。相比之下,平衡结构的有序主要表现在微观上的有序、是不随时空变化的“死”结构,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而耗散结构中的有序则表现为宏观上的有序,是一种处于运动变化中的“活”结构,体系的状态、性能向着优化方向转变,因此,比热力学平衡结构更具广泛应用性。耗散结构的形成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而且是一个非平衡态;系统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系统要出现新的有序结构必须依赖某个个体变量涨落的诱导和启发。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所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就是耗散结构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耗散可以定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内部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系统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加,使组织有序度的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产生新的活力。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耗散结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耗散过程中形成的自组织和自适应组织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能达到耗散结构是整个工作体系达到的最理想状态。
下面结合该理论主要特征,解析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层面的启示。
二、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解析
1.非平衡特性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耗散结构理论强调系统的远离平衡状态或非平衡态,它是相对于平衡系统提出来的,远离平衡既不是不平衡,又不是平衡,而是指当一个复杂的组织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时,在内部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组织有序度的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从而产生新的能量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的过程,这种与环境相互作用自发产生有序性、维持有序性的结构就是耗散结构。按照这种思路,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只能是趋于无序和稳定,不会产生新的组织系统和新的结构系统,也可以说,该系统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活力或创造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所要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它有根本目的与具体目的的区分,根本目的是一元的,具体目标则是多元的,是与党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部门的具体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如在革命战争年代需要的是对为国为民、英勇牺牲的战斗精神的培养,而在改革开放的和平发展时期需要的是职业精神、技术能力、社会公德的培养等。这种多元性也是与高校广大师生的层次性相适应的。例如,同是大学生,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就有很大差异。这种特征和要求就是一种典型的非平衡性,非平衡的特征要求我们在制定师生的具体教育目的时,要考虑差异,更加具体和贴近教育对象的实际,而不致空泛不着边际。也要求我们在历史条件发生变化后,应适时提出新的具体的目的,引导教育对象与时俱进,向根本目的靠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四有”新人,主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这两种任务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非平衡态,一个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会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不断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意识的观点。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国家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要使人的发展有序化,师生就需树立诸如竞争意识、德才兼备意识、大局意识、教育质量意识、法纪意识等,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一种临时性的相对稳定,不断螺旋上升,从低级有序得以不断向高级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2.系统开放原则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环境
耗散结构理论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开放系统是产生耗散结构的前提,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都不可能产生耗散结构。在热力学原理中,同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同外界既无能量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孤立系统的自发演化趋向最终结果必然是走向无序。而开放系统是指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对于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而言,还包括信息交换。耗散结构理论证明了一个系统要想维持、形成并保持有序的状态,必须不断从外部环境引入物质、能量和信息,不断吐故纳新,系统才能稳定。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开放性的系统特征,其内容是目的与任务的具体化,内容的确定以目的和任务为客观依据,以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为现实依据,而内容的实施过程又在具体的环境情境之中,人的思想意识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也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受教育者思想状况的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的影响,因此内容也是丰富的、多样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开放系统。内容虽然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五个方面,但在具体的内容里面,例如世界观教育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内容涉及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或基本矛盾,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体现是不一样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人生态度、理想、目的也同时具有历史性和层次性等;政治观中的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形势政策等都是经常性的教育内容,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要求,等等。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来看,一般不外乎经济、政治、文化、大众传媒等宏观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同辈群等微观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这样的外界环境永不间断地进行人员流动、信息交流、物质投入等的交换与交流,因此,可以看出耗散结构理论中的“开放性”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起到宗旨性指引作用。
鉴于此,我们在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时就要坚持开放的观点,这种开放不仅要体现在观念上、思想上,而且要体现在机制与制度安排上,更要进行环境要素的优化。只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3.非线性机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功能
普利高津强调耗散结构系统中必须有某些非线性动力学机制过程,非线性是相对于线性作用而言的,线性作用是一种简单的数量叠加,而非线性机制使得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产生协同动作和相干效应,产生整体功效大于局部功效的放大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功能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地位与功能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机制,它与整个专业教育、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培养一起协同才能完成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才能把千千万万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使大学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从这个全局高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是其它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整个高等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它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与其它教育要素相比是居于首要性、方向性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党的历史已经证明;同时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所服务;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定了科学文化发展的性质与方向,科学文化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因此,高校需增强对广大师生深入进行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与使命感;积极主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基本任务。
4.涨落原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耗散结构理论提出涨落导致有序的观点,涨落是指系统中某个微小的变化会带来大的结果性偏差,亦即系统中任一要素的微小变化都能使得整个系统中的其它要素发生变化,并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状态。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是通过随机的涨落来实现的。因此,涨落是形成系统新的观念、结构、方法、功能的动因。在这里涨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二重性的意义,一方面涨落具有不稳定态势,另一方面涨落也是系统发展演化的建设性因素。它揭示了同一性之中存在着差异,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涨落对于系统的发展演化,既可以起破坏作用,又可以起建设作用。
具体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创新与发展是它不可回避的战略课题。从内容上看,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部分青少年网络犯罪、迷恋网络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一些西方不良思想涌入,导致部分师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失、社会责任缺乏。从方法上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运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如何针对师生思想意识、消费观念、工作环境、学习条件、工作方法的变化改变这种单一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是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从功能上看,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与教育功能等,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涨落情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创新与发展的历史使命。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既要反映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又要回应师生发展的客观诉求;既要关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又要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不断超越与深化;既要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其所提供的现代化技术与手段,又要强化自身理论创新和实践建设。仅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要方法看,诸如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榜样教育、自我教育、形象教育、心理咨询等,必须应对学校师生的思想变化实际,在进程上还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新的教育方法,对相应问题进行整体性宏观调整,从而维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完成好高等教育的应有使命。
参考文献:
[1]苗红等.基于熵与耗散结构的高教系统管理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2]张宗海.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03.5,(02).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5-277.
[4][比]伊·普利高津著.曾庆宏,沈小峰译.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08-130.
[5]郭万恒.耗散结构理论中的方法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4).
[6]段晓静.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广泛应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8,(4).
[7]孙飞,李青华.耗散结构理论及其科学思想[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9,(3).
[8]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特点[J].理论之窗,2001,(6).
[9]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