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涪陵, “中国榨菜之乡”,地处重庆中部、三峡库区腹地,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长江横贯东西77公里,乌江纵卧南北31公里,是三峡水库淹没的重点地区之一。
9月23日,记者来到涪陵。就农村沼气建设的情况进行了采访。
一、农村变化“大”
“妈,咱家这生活环境比城里还安逸啊!”涪陵区青羊镇三合村村主任陈昌容津津乐道着儿子暑假回来说的话。
陈昌容是村子里最早建设沼气池的家庭,儿子叫句佳,现在重庆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自从实施了“一池三改”(建沼气,改厨、改厕、改猪圈),家里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卫生清洁了,洗澡方便了,做饭轻松了。巨大的变化让儿子惊喜不已。
记者在陈昌容家转了转,确实不一般,厨房、厕所、洗澡间,全部贴着洁净光亮的大瓷砖。沼气灶、沼气煲、热水器一应俱全,浴霸也装在了洗澡间。大柴灶虽然没有拆。但显然已被冷落多日了,锅沿上都生了锈。
三合村身处山岭深处,进村时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水泥路还没有通,但是修建沼气的人家特别多。
陈昌学是三合村2组的居民,今年2月份家里建了池,3月份用上了沼气,至今没有烧过一根柴草。他兴奋地说: “沼气好,清洁卫生,省时省力,再也不用砍柴,再也没有烟熏火燎了!”
据他讲,家里3口人,地里的秸秆不够烧。每年至少要砍三十多捆柴。没用沼气以前,村里家家都烧柴,山上的杂草和树枝都快被弄光了。现如今,山上的茅草都没人要。
记者站在屋外放眼望,果然是绿树葱茏,野草繁茂,山青水秀,一派生态和谐的自然景象。
记者还采访了一名因沼气建设而生活改变的残疾人,龙桥街道办事处的农民蔡家林。由于左腿残疾、安装了假肢,行动不便,上山下地的活儿都不能干,蔡家林只好在家闲着。为此,他深感苦恼。但是,自从去年村里实施了沼气国债项目,修了沼气池,他不仅养了3头猪、十几只鸡,还每天自己做饭烧水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他又找回了自己生活的价值和乐趣。他十分动情地对记者说: “沼气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走村串户大半天,记者发现, “粪坑臭气熏天,蚊蝇四处乱飞,污水满地横流”的旧农村在这里已经找不到踪迹了。
二、农业增效“多”
据涪陵区农村能源办主任杨友德介绍,涪陵地区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粮食自给有余,生猪大量外销,榨菜、蚕桑、水果、畜牧等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基本形成了“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桑”等生态农业模式。
在青羊镇三合村2组任其会的家里,记者看到了蚕房中的几簸箕秋蚕。蚕已经一寸多长。任其会说: “现在有了沼气池,我家养了两头猪,种有一亩桑,形成了‘猪-沼-桑’模式,猪粪发酵产沼气,沼气做饭,沼渣肥田,综合利用,可以增收节支。”她粗略的计算一下,8m3的沼气池,每年可节约燃料500元,节约化肥农药300元。节省做饭时间600多小时,提高蔬菜产量10%,一年可增收节支1 000元左右。
在涪陵。养殖场沼气生态工程也在发展。运行比较早的有南沱镇海林原种猪养殖场沼气工程。据该区农业局资料显示:该场职工20人,常年存栏种猪2000头。猪粪水采取固液分离。固体无偿提供给附近农户作有机肥,液体排入60m3的沼气池进行厌氧处理。沼气常年供家人及养殖场生活、照明或周边部分村民烧水,沼液为附近150亩果园、30亩蔬菜提供肥、水,沼液、沼渣及干粪直接惠及农户40户。通过生态家园工程的实施,该场养殖利润十分可观,不仅年节本增收3万元以上,而且为周围老百姓节约肥料支出1万元左右,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去污水横流、臭气四溢、行人怨声载道的局面,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同时。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涪陵地处三峡库区,养殖场粪水若不经处理排入河沟,将直接造成水质污染。最近,由涪陵区农业局投资兴建的一座养殖污水沼气工程刚好竣工,记者得以亲临现场。一睹为快。
站在山脚路边,猪舍、菜地尽收眼底。菜地紧挨着一条一丈多宽的大水沟,半沟清水正缓缓流动着。涪陵区农村能源办的杨主任说: “这个养殖场每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前粪水直接排入水沟里。臭气熏天,水沟和长江是连通的,下雨涨水,污水自然汇入长江,污染江水。现在不一样了,粪水经过1 50m3的沼气池发酵无害化,沼液灌溉菜地。沼渣分离肥田,全部得到应用,实现了零排放,再也不会污染河水了。”
负责蔬菜基地的老板李建也高兴地告诉记者,“菜地职工都用上沼气了,猪场也要接管道,菜地刚刚浇了一遍沼液,1 00亩菜地光化肥农药一年也要节约好几万,加上蔬菜增产,品质提升。少说也有十万效益。”
沼气“火”了农家乐。涪陵区李渡街道办事处垭口村6组有一家生态农家乐一“天伟休闲山庄”。老板王天伟。养了600多头牛,配建了一个600m3的沼气工程,而且种了250亩草、300亩果园,形成了“牛一沼一草(果、田)”生态模式。牛场每年生产的1110吨粪水全部发酵处理了。记者一行来到厨房,看见6个双灶和一个猛火灶正燃烧着蓝色的火焰。烹制菜肴,六个沼气饭煲冒着腾腾热气,旁边的一个工人正在用沼气热水器放出的热水清洗餐具。王天伟介绍道: “由于用上了沼气,没有别的能源开支,光用能这一项每年可节约开支6万多元,莱品的价格相比其它的农家乐要低,回头客特别多。”而且,由于沼气工程的建设,山更青、水更绿,蚊虫也没有了,来游玩的越来越多。
目前,他们准备再安装9台沼气热水器用于房间的供水,安装沼气灯供房间的照明,将“牛一沼一草(果、田)”生态模式扩大成“牛-沼-草(果、田)-旅”生态农业模式。
涪陵区农业局还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一口8m3的沼气池,每年可产沼气350个m3。可替代薪柴2500公斤。相当于保护林地3.5亩,全区4.5万口沼气,可保护森林资源15.75万亩,有力地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三、农民建池“忙”
青羊镇安镇村5组,50多岁的沼气工冉显素正在给周朝兵家修建沼气池,红砖水泥砌筑的池体已快封顶了。
干了20年沼气,冉显素觉得这两年特别忙, “找我修沼气的农民排成队,近半年都没有休息过。前天感冒没有好,晚上让医生输了液,没办法,不能耽误建池啊。”
据介绍,目前这里建池是流水线作业,放线的放线,挖坑的挖坑,砌池的砌池,填埋的填埋。改圈的改圈。冉显素主要负责砌池,一般只要3—4天就完成一户。
冉显素告诉记者:“现在农民建池积极性特别高,都是自动掏腰包。以前持怀疑态度的多,但是看到先修的沼气那么好,放心了,争先恐后地要求建沼气。7月 份,我到兴安村四组建沼气。开始做工作修了一个。8月份就有20户报了名,到现在已经有58个登记了。开始我着急没人愿意修,现在我发愁建池指标不够用,今年村里的34个建池指标太少了。”
沼气建设需求大,还催生了建池“夫妻店”。王顺刚,从事沼气建池15年,以前都是一个人干,现在夫妻二人一起干。他砌池子,老婆刷浆,还开了一个沼气服务网点,提供沼气配件和维修服务。
王顺刚告诉记者:“‘一池三改’做下来,至少需要三四千,国家补贴1 000元,只占了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农民愿意建,主要是看到了沼气建设的多种好处。”“现在建沼气都找关系,托人情,就怕没指标”, “在外打工的农民听说村里建沼气,请假都要回来建,说是以后总要回家的,回来没有沼气怎么行?”
涪陵区龙桥街办沼气服务站的负责人项光权说:“现在农民最感兴趣的是沼气,而且经济越好的地区修沼气的越多。家里没有沼气,都不好娶媳妇。修了沼气,不用烧柴,环境清洁卫生,做媳妇自然有生活质量。”
据介绍,涪陵区有工业园区,农民打工收入有保障,花1万多元搞“一池三改”庭院建设的农户屡见不鲜,花2万元的也有。生态家园建设已经成为当地农民除盖房、结婚、生孩子之外的一件大事。
四、管理服务“强”
“沼气池质量好不好,用户满不满意,一靠建设,二靠管理”。
涪陵区农村能源办的杨主任说, “随着沼气国债项目的逐年增加,全区已拥有户用沼气4.5万余户,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33处。2009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沼气建设的力度,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652户,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6座。这么多用户,这么多投资,建好用好,发挥效益,是我们当前沼气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涪陵,沼气项目不仅是农村能源部门的事,也是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的事,一直以来被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十大民心工程狠抓落实。分管副区长直接参与项目,项目建设实行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层层抓落实。
沼气技工的培训是涪陵区农村能源办常抓不懈的工作。 “沼气技工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建池质量,我们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前提,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沼气实用技术培训,逐步培训了一批既懂一定理论又能施工操作、技术比较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全区持有部颁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员已近400人”,杨主任说。
抓项目建设,“六个到位”,即规划落实到位;技术措施到位;质量监督到位;公示到位;管理服务到位。 “八个坚持”,即坚持一张图纸(一池三改沼气系统图);坚持专人放线;坚持持证施工;坚持整体配套;坚持分级验收;坚持定期检查;坚持严格考核;坚持质量追究。
李渡街道办事处高级沼气工黄恒志告诉记者, “李渡街道办共有1.2万多农户,2004年以来通过国债项目建池4000多户,但至今没有出过安全事故,沼气池正常使用率也在95%以上,这与沼气池的质量控制、安全知识教育、配套服务分不开。”
记者在一份沼气建设责任书上看到, “技工不按规范施工的,除进行警告外并扣取部分工资,出现质量事故的,由技工全额赔偿,做到包建设、包质量、包赔偿。”
沼气工冉显素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他建的沼气池有一百多口,但是现在都没有领工钱。一是自己太忙,没时间,二是有个试用期,经检查合格才算数。技工的工钱由区农村能源办统一管理、发放,哪个池是谁做的,都有记录档案。
高级农艺师项光权说:“七十年代建的废池多,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材料不齐全,很多用的三合土、石板等材料,气密性差,另外就是服务跟不上。现在的沼气技术已经成熟了,砖混的、水泥混凝土的沼气池用上20年都没问题。”
目前,沼气户对自家的沼气池基本上是建得放心,用得安心,十分舒心。
据悉,根据涪陵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全面规划,该区将以沿长江和乌江乡镇、街道为重点,逐步向坪上、后山地区推进,力争到2010年建成90000户生态家园农户。
记者思忖,到那时,涪陵的山更绿,水更清,风景一定更加美不胜收了……
9月23日,记者来到涪陵。就农村沼气建设的情况进行了采访。
一、农村变化“大”
“妈,咱家这生活环境比城里还安逸啊!”涪陵区青羊镇三合村村主任陈昌容津津乐道着儿子暑假回来说的话。
陈昌容是村子里最早建设沼气池的家庭,儿子叫句佳,现在重庆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自从实施了“一池三改”(建沼气,改厨、改厕、改猪圈),家里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卫生清洁了,洗澡方便了,做饭轻松了。巨大的变化让儿子惊喜不已。
记者在陈昌容家转了转,确实不一般,厨房、厕所、洗澡间,全部贴着洁净光亮的大瓷砖。沼气灶、沼气煲、热水器一应俱全,浴霸也装在了洗澡间。大柴灶虽然没有拆。但显然已被冷落多日了,锅沿上都生了锈。
三合村身处山岭深处,进村时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水泥路还没有通,但是修建沼气的人家特别多。
陈昌学是三合村2组的居民,今年2月份家里建了池,3月份用上了沼气,至今没有烧过一根柴草。他兴奋地说: “沼气好,清洁卫生,省时省力,再也不用砍柴,再也没有烟熏火燎了!”
据他讲,家里3口人,地里的秸秆不够烧。每年至少要砍三十多捆柴。没用沼气以前,村里家家都烧柴,山上的杂草和树枝都快被弄光了。现如今,山上的茅草都没人要。
记者站在屋外放眼望,果然是绿树葱茏,野草繁茂,山青水秀,一派生态和谐的自然景象。
记者还采访了一名因沼气建设而生活改变的残疾人,龙桥街道办事处的农民蔡家林。由于左腿残疾、安装了假肢,行动不便,上山下地的活儿都不能干,蔡家林只好在家闲着。为此,他深感苦恼。但是,自从去年村里实施了沼气国债项目,修了沼气池,他不仅养了3头猪、十几只鸡,还每天自己做饭烧水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他又找回了自己生活的价值和乐趣。他十分动情地对记者说: “沼气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走村串户大半天,记者发现, “粪坑臭气熏天,蚊蝇四处乱飞,污水满地横流”的旧农村在这里已经找不到踪迹了。
二、农业增效“多”
据涪陵区农村能源办主任杨友德介绍,涪陵地区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粮食自给有余,生猪大量外销,榨菜、蚕桑、水果、畜牧等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基本形成了“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桑”等生态农业模式。
在青羊镇三合村2组任其会的家里,记者看到了蚕房中的几簸箕秋蚕。蚕已经一寸多长。任其会说: “现在有了沼气池,我家养了两头猪,种有一亩桑,形成了‘猪-沼-桑’模式,猪粪发酵产沼气,沼气做饭,沼渣肥田,综合利用,可以增收节支。”她粗略的计算一下,8m3的沼气池,每年可节约燃料500元,节约化肥农药300元。节省做饭时间600多小时,提高蔬菜产量10%,一年可增收节支1 000元左右。
在涪陵。养殖场沼气生态工程也在发展。运行比较早的有南沱镇海林原种猪养殖场沼气工程。据该区农业局资料显示:该场职工20人,常年存栏种猪2000头。猪粪水采取固液分离。固体无偿提供给附近农户作有机肥,液体排入60m3的沼气池进行厌氧处理。沼气常年供家人及养殖场生活、照明或周边部分村民烧水,沼液为附近150亩果园、30亩蔬菜提供肥、水,沼液、沼渣及干粪直接惠及农户40户。通过生态家园工程的实施,该场养殖利润十分可观,不仅年节本增收3万元以上,而且为周围老百姓节约肥料支出1万元左右,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去污水横流、臭气四溢、行人怨声载道的局面,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同时。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涪陵地处三峡库区,养殖场粪水若不经处理排入河沟,将直接造成水质污染。最近,由涪陵区农业局投资兴建的一座养殖污水沼气工程刚好竣工,记者得以亲临现场。一睹为快。
站在山脚路边,猪舍、菜地尽收眼底。菜地紧挨着一条一丈多宽的大水沟,半沟清水正缓缓流动着。涪陵区农村能源办的杨主任说: “这个养殖场每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前粪水直接排入水沟里。臭气熏天,水沟和长江是连通的,下雨涨水,污水自然汇入长江,污染江水。现在不一样了,粪水经过1 50m3的沼气池发酵无害化,沼液灌溉菜地。沼渣分离肥田,全部得到应用,实现了零排放,再也不会污染河水了。”
负责蔬菜基地的老板李建也高兴地告诉记者,“菜地职工都用上沼气了,猪场也要接管道,菜地刚刚浇了一遍沼液,1 00亩菜地光化肥农药一年也要节约好几万,加上蔬菜增产,品质提升。少说也有十万效益。”
沼气“火”了农家乐。涪陵区李渡街道办事处垭口村6组有一家生态农家乐一“天伟休闲山庄”。老板王天伟。养了600多头牛,配建了一个600m3的沼气工程,而且种了250亩草、300亩果园,形成了“牛一沼一草(果、田)”生态模式。牛场每年生产的1110吨粪水全部发酵处理了。记者一行来到厨房,看见6个双灶和一个猛火灶正燃烧着蓝色的火焰。烹制菜肴,六个沼气饭煲冒着腾腾热气,旁边的一个工人正在用沼气热水器放出的热水清洗餐具。王天伟介绍道: “由于用上了沼气,没有别的能源开支,光用能这一项每年可节约开支6万多元,莱品的价格相比其它的农家乐要低,回头客特别多。”而且,由于沼气工程的建设,山更青、水更绿,蚊虫也没有了,来游玩的越来越多。
目前,他们准备再安装9台沼气热水器用于房间的供水,安装沼气灯供房间的照明,将“牛一沼一草(果、田)”生态模式扩大成“牛-沼-草(果、田)-旅”生态农业模式。
涪陵区农业局还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一口8m3的沼气池,每年可产沼气350个m3。可替代薪柴2500公斤。相当于保护林地3.5亩,全区4.5万口沼气,可保护森林资源15.75万亩,有力地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三、农民建池“忙”
青羊镇安镇村5组,50多岁的沼气工冉显素正在给周朝兵家修建沼气池,红砖水泥砌筑的池体已快封顶了。
干了20年沼气,冉显素觉得这两年特别忙, “找我修沼气的农民排成队,近半年都没有休息过。前天感冒没有好,晚上让医生输了液,没办法,不能耽误建池啊。”
据介绍,目前这里建池是流水线作业,放线的放线,挖坑的挖坑,砌池的砌池,填埋的填埋。改圈的改圈。冉显素主要负责砌池,一般只要3—4天就完成一户。
冉显素告诉记者:“现在农民建池积极性特别高,都是自动掏腰包。以前持怀疑态度的多,但是看到先修的沼气那么好,放心了,争先恐后地要求建沼气。7月 份,我到兴安村四组建沼气。开始做工作修了一个。8月份就有20户报了名,到现在已经有58个登记了。开始我着急没人愿意修,现在我发愁建池指标不够用,今年村里的34个建池指标太少了。”
沼气建设需求大,还催生了建池“夫妻店”。王顺刚,从事沼气建池15年,以前都是一个人干,现在夫妻二人一起干。他砌池子,老婆刷浆,还开了一个沼气服务网点,提供沼气配件和维修服务。
王顺刚告诉记者:“‘一池三改’做下来,至少需要三四千,国家补贴1 000元,只占了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农民愿意建,主要是看到了沼气建设的多种好处。”“现在建沼气都找关系,托人情,就怕没指标”, “在外打工的农民听说村里建沼气,请假都要回来建,说是以后总要回家的,回来没有沼气怎么行?”
涪陵区龙桥街办沼气服务站的负责人项光权说:“现在农民最感兴趣的是沼气,而且经济越好的地区修沼气的越多。家里没有沼气,都不好娶媳妇。修了沼气,不用烧柴,环境清洁卫生,做媳妇自然有生活质量。”
据介绍,涪陵区有工业园区,农民打工收入有保障,花1万多元搞“一池三改”庭院建设的农户屡见不鲜,花2万元的也有。生态家园建设已经成为当地农民除盖房、结婚、生孩子之外的一件大事。
四、管理服务“强”
“沼气池质量好不好,用户满不满意,一靠建设,二靠管理”。
涪陵区农村能源办的杨主任说, “随着沼气国债项目的逐年增加,全区已拥有户用沼气4.5万余户,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33处。2009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沼气建设的力度,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652户,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6座。这么多用户,这么多投资,建好用好,发挥效益,是我们当前沼气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涪陵,沼气项目不仅是农村能源部门的事,也是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的事,一直以来被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十大民心工程狠抓落实。分管副区长直接参与项目,项目建设实行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层层抓落实。
沼气技工的培训是涪陵区农村能源办常抓不懈的工作。 “沼气技工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建池质量,我们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前提,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沼气实用技术培训,逐步培训了一批既懂一定理论又能施工操作、技术比较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全区持有部颁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员已近400人”,杨主任说。
抓项目建设,“六个到位”,即规划落实到位;技术措施到位;质量监督到位;公示到位;管理服务到位。 “八个坚持”,即坚持一张图纸(一池三改沼气系统图);坚持专人放线;坚持持证施工;坚持整体配套;坚持分级验收;坚持定期检查;坚持严格考核;坚持质量追究。
李渡街道办事处高级沼气工黄恒志告诉记者, “李渡街道办共有1.2万多农户,2004年以来通过国债项目建池4000多户,但至今没有出过安全事故,沼气池正常使用率也在95%以上,这与沼气池的质量控制、安全知识教育、配套服务分不开。”
记者在一份沼气建设责任书上看到, “技工不按规范施工的,除进行警告外并扣取部分工资,出现质量事故的,由技工全额赔偿,做到包建设、包质量、包赔偿。”
沼气工冉显素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他建的沼气池有一百多口,但是现在都没有领工钱。一是自己太忙,没时间,二是有个试用期,经检查合格才算数。技工的工钱由区农村能源办统一管理、发放,哪个池是谁做的,都有记录档案。
高级农艺师项光权说:“七十年代建的废池多,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材料不齐全,很多用的三合土、石板等材料,气密性差,另外就是服务跟不上。现在的沼气技术已经成熟了,砖混的、水泥混凝土的沼气池用上20年都没问题。”
目前,沼气户对自家的沼气池基本上是建得放心,用得安心,十分舒心。
据悉,根据涪陵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全面规划,该区将以沿长江和乌江乡镇、街道为重点,逐步向坪上、后山地区推进,力争到2010年建成90000户生态家园农户。
记者思忖,到那时,涪陵的山更绿,水更清,风景一定更加美不胜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