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在新时代下劳动教育课程逐渐被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活动需要将各种类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校内资源都可以应用于劳动课程之中,但是如何将校内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使其完全开发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小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自身的特点,开发合适的校内外各项资源将其利用,不断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校内资源;开发利用
在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中,有着不重视、忽视甚至鄙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学生迟到早退罚扫地一周,作业未及时完成,罚花园浇水一周,损坏公共物品罚擦玻璃一周。从家长的角度说,一怕劳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所以就尽一切可能进行包办代替,孩子只要文化课成绩好,什么都是次要的。现阶段小学为了提高小学生劳动素质,相继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是现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教育资源出现短缺的现象,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不是十分显著,这就要求必须拓展思维,不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类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校内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校园,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活动最直接的场所即是学校,因此校内资源也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观察学校内的各种资源,使学生在校园内更好地开展劳动活动。
1.常规劳动。每个班级有校园值日活动,值日活动也是学生劳动教育的一部分。在进行值日活动时,教师应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严格监督每一位学生的劳动,检查学生的值日情况,使学生在真正参与值日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意义。
2.增设劳动基地。小学为了更好地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开设对应的种植区,一方面能够绿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参与种植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种植物,然后教学生如何进行种植,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劳动的快乐,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3.课堂内化。课堂上可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表关于劳动的真实感受以及在值日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课文进行劳动教育。如:部编版教材第三册中《田家四季歌》、《葡萄沟》、口语交际《做手工》等课的内容,都是可以结合劳动教育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之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
从整体上看,学校作为学生活动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有很多的资源可以被开发利用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感受劳动之美,提高劳动能力。
二、把家庭资源转化为学校资源
家庭是学生进行劳动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我们要善于把家庭劳动资源转化为学校资源。
1.家长角色的转换。家长作为重要角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对学生的行为仍然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除了学校之外,学生和家长的相处时间最长,因此学生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在劳动教育中可以发挥巨大优势,使学生能够在家庭中通过简单的劳动体会劳动的快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我们还可以聘请家长做班级的“生活老师”,让家长来学校上劳动课。
2.家庭劳动的转换。学生在节假日或者是日常完成作业之后,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做示范,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逐渐提高劳动能力,我们可以拍成小视频,照片等,拿回学校分享。
3.教育观念的转换。双方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能够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很好的榜样,传达给孩子正确的劳动理念以及劳动小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劳动积极性。同时也改变了家长只重视学习,忽略劳动教育的思维模式。
三、把社会资源引入学校
社会丰富的资源为劳动课程教育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学校与社区合作。学校可以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在开展劳动课程时,将课堂教学转为社区教学,让学生们进入社区做清洁,主要开展捡垃圾入垃圾桶、打扫、去除墙壁小广告等劳动,使小学生逐渐意识到社区清洁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校与教育基地合作。可让学生到已经建立的劳动基地进行劳动,亲身体会工作者的辛苦。劳动基地有良好的劳动环境,是贴合生活本质的劳动,有利于学生培养爱劳动,会劳动的积极思维。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到种植蔬菜的大棚里,让学生看看农民伯伯辛苦种植蔬菜的整个过程,能够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让学生进行翻土,使学生感受种植的辛苦;让学生亲身动手进行除草,告知学生除草是为了让蔬菜生长得更好;在蔬菜成熟之后应该怎样采摘也有其正确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采摘方法,使学生们明白蔬菜的来之不易。要在劳动过程中让学生提高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把社会资源引入学校,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逐渐感受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劳动思想意识。
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培育场所,需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近些年来,劳动教育课程受关注度上升,而所使用的教学资源较少,为了更好地推进劳动课程,必须全面开发利用校内各种资源,包括校园资源、家长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将其充分整合,基于劳动理论之上有效开展各項劳动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文瀚.对教育学学科地位处境尴尬的审思[j].阴山学刊,2008.
[3]司金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J].教学研究,2017,(3),278-278.
[4] [美]杜威著.王承绪.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校内资源;开发利用
在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中,有着不重视、忽视甚至鄙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学生迟到早退罚扫地一周,作业未及时完成,罚花园浇水一周,损坏公共物品罚擦玻璃一周。从家长的角度说,一怕劳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所以就尽一切可能进行包办代替,孩子只要文化课成绩好,什么都是次要的。现阶段小学为了提高小学生劳动素质,相继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是现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教育资源出现短缺的现象,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不是十分显著,这就要求必须拓展思维,不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类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校内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校园,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活动最直接的场所即是学校,因此校内资源也需要进一步开发利用。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观察学校内的各种资源,使学生在校园内更好地开展劳动活动。
1.常规劳动。每个班级有校园值日活动,值日活动也是学生劳动教育的一部分。在进行值日活动时,教师应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严格监督每一位学生的劳动,检查学生的值日情况,使学生在真正参与值日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意义。
2.增设劳动基地。小学为了更好地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开设对应的种植区,一方面能够绿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参与种植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种植物,然后教学生如何进行种植,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劳动的快乐,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3.课堂内化。课堂上可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表关于劳动的真实感受以及在值日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课文进行劳动教育。如:部编版教材第三册中《田家四季歌》、《葡萄沟》、口语交际《做手工》等课的内容,都是可以结合劳动教育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之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
从整体上看,学校作为学生活动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有很多的资源可以被开发利用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感受劳动之美,提高劳动能力。
二、把家庭资源转化为学校资源
家庭是学生进行劳动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我们要善于把家庭劳动资源转化为学校资源。
1.家长角色的转换。家长作为重要角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对学生的行为仍然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除了学校之外,学生和家长的相处时间最长,因此学生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在劳动教育中可以发挥巨大优势,使学生能够在家庭中通过简单的劳动体会劳动的快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我们还可以聘请家长做班级的“生活老师”,让家长来学校上劳动课。
2.家庭劳动的转换。学生在节假日或者是日常完成作业之后,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做示范,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逐渐提高劳动能力,我们可以拍成小视频,照片等,拿回学校分享。
3.教育观念的转换。双方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能够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很好的榜样,传达给孩子正确的劳动理念以及劳动小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劳动积极性。同时也改变了家长只重视学习,忽略劳动教育的思维模式。
三、把社会资源引入学校
社会丰富的资源为劳动课程教育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学校与社区合作。学校可以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在开展劳动课程时,将课堂教学转为社区教学,让学生们进入社区做清洁,主要开展捡垃圾入垃圾桶、打扫、去除墙壁小广告等劳动,使小学生逐渐意识到社区清洁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校与教育基地合作。可让学生到已经建立的劳动基地进行劳动,亲身体会工作者的辛苦。劳动基地有良好的劳动环境,是贴合生活本质的劳动,有利于学生培养爱劳动,会劳动的积极思维。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到种植蔬菜的大棚里,让学生看看农民伯伯辛苦种植蔬菜的整个过程,能够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让学生进行翻土,使学生感受种植的辛苦;让学生亲身动手进行除草,告知学生除草是为了让蔬菜生长得更好;在蔬菜成熟之后应该怎样采摘也有其正确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采摘方法,使学生们明白蔬菜的来之不易。要在劳动过程中让学生提高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把社会资源引入学校,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逐渐感受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劳动思想意识。
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培育场所,需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近些年来,劳动教育课程受关注度上升,而所使用的教学资源较少,为了更好地推进劳动课程,必须全面开发利用校内各种资源,包括校园资源、家长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将其充分整合,基于劳动理论之上有效开展各項劳动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文瀚.对教育学学科地位处境尴尬的审思[j].阴山学刊,2008.
[3]司金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J].教学研究,2017,(3),278-278.
[4] [美]杜威著.王承绪.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