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坚持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区,争当行业排头,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奋斗目标。未来,滨海新区教育工作怎么干?近日,记者专访了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明成。
记者: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在这占地面积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教育无疑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滨海新区中小学、幼儿园(含民办)共320余所,学生近20万人,教师2万余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和受教育群体,滨海新区当前教育工作的发力点在哪里?
刘明成:近年来,滨海新区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教育内涵,苦练教师内功。当前,我们正大力解决“师德师风”“教育资源”“教育质量”这三个问题。全区范围内打响“三大战役”:一是打赢教师形象保卫战,二是打好资源建设攻坚战,三是打胜课堂效率阵地战。
记者:师德师风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最关注的教育问题,请您谈谈滨海新区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举措。
刘明成:一是持续评师德。教育是社会行业的构成,教师是社会成员的组成。社会不会把教师当“圣人”,但我们肩负的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做“圣人”。要完善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的机制,主动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和服务对象的要求、意见搜集起来,作为我们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参考。同时要建立完善、系统的教师评价体系。二是严厉纠师风。我们制定了新区教育系统师德建设“七条禁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保证落实,这些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正风必须肃纪,特别是针对社会关切的突出问题,必须有更加坚决的态度,采取更加强力的措施。三是正面树师表。要在全系统树立教师应有的权威尊严。每年都要评选“师德典范”“师德标兵”,树立教师先进典型。要通过校校推荐、层层选拔,在全区培育十名左右起示范作用的教师标杆,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用典型带动教师成长,用事迹感动社会、家长。要对师德典型进行表彰,晋级、奖励、慰问上加大倾斜力度,不能让优秀教师流汗又流泪。要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讲好教师故事,扩大优秀教师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四是着力建师魂。各单位必须把教师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重视起来,通过加强教师管理、教育培训,应用教育制度,采取培训措施,制定建设方案,把教师思想建设,尤其是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教师思想领地,用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占据教师思想灵魂,让教师用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去承担教书育人的任务。
记者:这几年滨海新区教育资源建设步入快车道,一大批具有现代气息、国际水准的学校投入使用,但是由于历史以及人口急剧增加的原因,老百姓对滨海新区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一步,我们将如何破解这个问题?
刘明成:我们必须以對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凝聚全区之力,打一场资源建设的攻坚战。首先,要精心布局规划。对现有资源状况、适龄人口以及学位短缺情况进行详细摸底,综合分析,精准测算,科学布局,做好教育资源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衔接。明确各年度具体任务,形成“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建设机制。确定实施《滨海新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5)》。其次,要加快“核心”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校舍置换、闲置用地改造、落实小区配套等途径,到2020年,在核心区域新建1所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彻底缓解塘沽地域教育资源紧张问题。再次,要突出“两翼”发展。在汉沽区域,加快补充东扩区配套教育资源,汉沽一中迁移到东扩区选址新建,同时盘活文化街现有校舍资源。在东扩区新建1所小学,以满足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在大港东城新建大港三中,将原校址改造提升,解决2所学校设施老化落后问题。在大港东城区新建2所学校,基本满足区域学位需求;对海滨学校进行改扩建,在港西新城规划新建1所学校,满足海滨区域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最后,要集中力量攻坚。多途径扩充幼儿园数量,各方合力,多措并举,大批量建设幼儿园。争取到2020年,通过新建、接收配建新增幼儿园63所。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将44所条件较好的托幼点提升改造出3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面缓解“入园难”的压力。
记者: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建设上凝聚更多的心神,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刘明成:在广大教师中兴起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潮,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模式,积累一批优秀的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全区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我们要加强教学模式探索,总结、发现、挖掘现有的优秀教师成果,通过学习和推广,形成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能体现教师个性风格、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以校为本的研训最具生命力。要开展以新课程理念为主体内容的教师业务研习与培训,做到内容系统化、时间常态化、形式多样化,提升研训效果。要建立校本研训制度,形成校本研训习惯,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要落实好集体备课等常规教研工作,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上。
记者:众所周知,《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已成为社会热议的“减负三十条”。“三十条”非常具体地明确了减负的要求。新区在减负方面有哪些做法和要求?
刘明成:为了认真落实减负新要求,打造“低负高效”课堂,我们的思路是:顺势而为,以“低负高效”为目标,聚力课堂,向课堂要质量。我们对全体教师提出了“精雕细镂备课”“精湛技艺上课”“精心敬畏留题”的要求。校长、教研员,教育科研部门、机关业务处室,全区大行动,开展基于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标准研究,即立足一节优质课的标准研究,对照标准找差距。全系统都要从各自角度把用力点放在课堂上,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掌握课堂、指导课堂、导引课堂,调动一切力量研究课堂、打磨课堂,全力打造“低负高效”课堂,在新区做到消灭“低效课”“无效课”。
记者: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在这占地面积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教育无疑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滨海新区中小学、幼儿园(含民办)共320余所,学生近20万人,教师2万余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和受教育群体,滨海新区当前教育工作的发力点在哪里?
刘明成:近年来,滨海新区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教育内涵,苦练教师内功。当前,我们正大力解决“师德师风”“教育资源”“教育质量”这三个问题。全区范围内打响“三大战役”:一是打赢教师形象保卫战,二是打好资源建设攻坚战,三是打胜课堂效率阵地战。
记者:师德师风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最关注的教育问题,请您谈谈滨海新区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举措。
刘明成:一是持续评师德。教育是社会行业的构成,教师是社会成员的组成。社会不会把教师当“圣人”,但我们肩负的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做“圣人”。要完善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的机制,主动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和服务对象的要求、意见搜集起来,作为我们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参考。同时要建立完善、系统的教师评价体系。二是严厉纠师风。我们制定了新区教育系统师德建设“七条禁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保证落实,这些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正风必须肃纪,特别是针对社会关切的突出问题,必须有更加坚决的态度,采取更加强力的措施。三是正面树师表。要在全系统树立教师应有的权威尊严。每年都要评选“师德典范”“师德标兵”,树立教师先进典型。要通过校校推荐、层层选拔,在全区培育十名左右起示范作用的教师标杆,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用典型带动教师成长,用事迹感动社会、家长。要对师德典型进行表彰,晋级、奖励、慰问上加大倾斜力度,不能让优秀教师流汗又流泪。要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讲好教师故事,扩大优秀教师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四是着力建师魂。各单位必须把教师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重视起来,通过加强教师管理、教育培训,应用教育制度,采取培训措施,制定建设方案,把教师思想建设,尤其是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教师思想领地,用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占据教师思想灵魂,让教师用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去承担教书育人的任务。
记者:这几年滨海新区教育资源建设步入快车道,一大批具有现代气息、国际水准的学校投入使用,但是由于历史以及人口急剧增加的原因,老百姓对滨海新区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一步,我们将如何破解这个问题?
刘明成:我们必须以對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凝聚全区之力,打一场资源建设的攻坚战。首先,要精心布局规划。对现有资源状况、适龄人口以及学位短缺情况进行详细摸底,综合分析,精准测算,科学布局,做好教育资源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衔接。明确各年度具体任务,形成“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建设机制。确定实施《滨海新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5)》。其次,要加快“核心”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校舍置换、闲置用地改造、落实小区配套等途径,到2020年,在核心区域新建1所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彻底缓解塘沽地域教育资源紧张问题。再次,要突出“两翼”发展。在汉沽区域,加快补充东扩区配套教育资源,汉沽一中迁移到东扩区选址新建,同时盘活文化街现有校舍资源。在东扩区新建1所小学,以满足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在大港东城新建大港三中,将原校址改造提升,解决2所学校设施老化落后问题。在大港东城区新建2所学校,基本满足区域学位需求;对海滨学校进行改扩建,在港西新城规划新建1所学校,满足海滨区域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最后,要集中力量攻坚。多途径扩充幼儿园数量,各方合力,多措并举,大批量建设幼儿园。争取到2020年,通过新建、接收配建新增幼儿园63所。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将44所条件较好的托幼点提升改造出3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面缓解“入园难”的压力。
记者: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建设上凝聚更多的心神,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刘明成:在广大教师中兴起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潮,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模式,积累一批优秀的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全区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我们要加强教学模式探索,总结、发现、挖掘现有的优秀教师成果,通过学习和推广,形成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能体现教师个性风格、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以校为本的研训最具生命力。要开展以新课程理念为主体内容的教师业务研习与培训,做到内容系统化、时间常态化、形式多样化,提升研训效果。要建立校本研训制度,形成校本研训习惯,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要落实好集体备课等常规教研工作,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上。
记者:众所周知,《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已成为社会热议的“减负三十条”。“三十条”非常具体地明确了减负的要求。新区在减负方面有哪些做法和要求?
刘明成:为了认真落实减负新要求,打造“低负高效”课堂,我们的思路是:顺势而为,以“低负高效”为目标,聚力课堂,向课堂要质量。我们对全体教师提出了“精雕细镂备课”“精湛技艺上课”“精心敬畏留题”的要求。校长、教研员,教育科研部门、机关业务处室,全区大行动,开展基于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标准研究,即立足一节优质课的标准研究,对照标准找差距。全系统都要从各自角度把用力点放在课堂上,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掌握课堂、指导课堂、导引课堂,调动一切力量研究课堂、打磨课堂,全力打造“低负高效”课堂,在新区做到消灭“低效课”“无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