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就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谈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方法
幼儿期是整个儿童时期的重要年龄阶段。幼儿在此时期积极的探索和思考着他们面对的人生问题,极度渴望着自我的成长。读懂幼儿心理教育,为宝宝心灵的大树施肥浇水,铲除所有不良的隐患,是当代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二、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幼儿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协调,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
在幼儿时期,存在着一个尤为突出的心理问题,那就是恐懼。恐惧交流,恐惧行动,恐惧认识,恐惧他们所面对的一切人事物。心灵如此脆弱的宝宝,大多是因成人的教育不当引起。父母在教育过程中,没有积极温和的劝解,而选择强硬的恐吓。即使短暂的时间内宝宝害怕,乖乖听话,久而久之,孩子不仅怯懦,也会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让孩子勇敢面对人生,就从勇敢与您交流开始,尊重关心宝宝,正确科学教育,多多启发鼓励,及时的消除了孩子的恐惧心理,才能有个全新开始。
2、形成健康的人文环境
幼儿的成长应该有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幼儿的心理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以人际文化为主的人文环境。由于人文环境以“人”为主。因此,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幼儿教师和父母,与幼儿的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首先自身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其次,幼儿教师和父母要把握好对幼儿的期待尺度。合理的期待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通过幼儿教师和父母对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及时地采取丰富多样的应答措施,可以预防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
独生子女得天独厚,丰衣足食,家长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娇惯的性格也会不由得产生。在平日生活之中,从最直观的交流上就要展现出最起码的尊重。主动对大家示好,让宝宝能吸取别人身上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父母要留心地观察,从而进行及时指导,使他们在与他人友好相处时,体会到更多同伴之间的亲切和快乐。有效沟通还要注意交流信息的对等,不能只听不说。开放坦诚,主动介绍自己的有关信息,你能开放自己,别人才更愿向你敞开心扉。当然,宝宝要学会分享的不仅限于交流上,好玩的玩具,爱吃的零食,一些大家都爱的事情,都可以与小朋友分享,多多体会同伴的微笑和大人的夸赞,得到分享的快乐。
3、创设舒适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有时虽然与幼儿不直接发生关系,但是它对幼儿的心理影响也不容忽视。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1)幼儿园环境。①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②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
(2)家园共同营造积极的环境因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好。①通过多种活动让家长转变观念,不断完善意识,明确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目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②心理健康的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家庭气氛,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家园交流、合作,让家长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之,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随着基础教育的低龄化倾向,维护和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努力培养真正健康的幼儿,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方法
幼儿期是整个儿童时期的重要年龄阶段。幼儿在此时期积极的探索和思考着他们面对的人生问题,极度渴望着自我的成长。读懂幼儿心理教育,为宝宝心灵的大树施肥浇水,铲除所有不良的隐患,是当代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二、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幼儿乐于与人交往,行为统一协调,性格特征良好,形成一个能调整内在需要和外在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健康心理。
在幼儿时期,存在着一个尤为突出的心理问题,那就是恐懼。恐惧交流,恐惧行动,恐惧认识,恐惧他们所面对的一切人事物。心灵如此脆弱的宝宝,大多是因成人的教育不当引起。父母在教育过程中,没有积极温和的劝解,而选择强硬的恐吓。即使短暂的时间内宝宝害怕,乖乖听话,久而久之,孩子不仅怯懦,也会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让孩子勇敢面对人生,就从勇敢与您交流开始,尊重关心宝宝,正确科学教育,多多启发鼓励,及时的消除了孩子的恐惧心理,才能有个全新开始。
2、形成健康的人文环境
幼儿的成长应该有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幼儿的心理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以人际文化为主的人文环境。由于人文环境以“人”为主。因此,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幼儿教师和父母,与幼儿的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首先自身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其次,幼儿教师和父母要把握好对幼儿的期待尺度。合理的期待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通过幼儿教师和父母对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及时地采取丰富多样的应答措施,可以预防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
独生子女得天独厚,丰衣足食,家长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娇惯的性格也会不由得产生。在平日生活之中,从最直观的交流上就要展现出最起码的尊重。主动对大家示好,让宝宝能吸取别人身上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父母要留心地观察,从而进行及时指导,使他们在与他人友好相处时,体会到更多同伴之间的亲切和快乐。有效沟通还要注意交流信息的对等,不能只听不说。开放坦诚,主动介绍自己的有关信息,你能开放自己,别人才更愿向你敞开心扉。当然,宝宝要学会分享的不仅限于交流上,好玩的玩具,爱吃的零食,一些大家都爱的事情,都可以与小朋友分享,多多体会同伴的微笑和大人的夸赞,得到分享的快乐。
3、创设舒适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有时虽然与幼儿不直接发生关系,但是它对幼儿的心理影响也不容忽视。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1)幼儿园环境。①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②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
(2)家园共同营造积极的环境因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好。①通过多种活动让家长转变观念,不断完善意识,明确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目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②心理健康的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家庭气氛,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家园交流、合作,让家长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之,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随着基础教育的低龄化倾向,维护和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努力培养真正健康的幼儿,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