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它们寄托着历代文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达其性情”的艺术魅力,重在意境。所以,创设恰当的情境在古诗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古诗教学中,我重视开展古诗文的情境教学,采用各种手段再现古诗文描写的意境,让学生进入作者创作时的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词句,领会古诗文意境,为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创造了条件。
一、图画再现情境
教材中拥有相当数量的古代诗文的意境图,这些插图与诗文图文并茂、交相辉映,诚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文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教师再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主导学生认识的方向,从而充分感受现象、进入情境。
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图片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如教学元代诗人白朴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时,如果教师就文字这样给学生讲解: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这首小令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学生可能很难体验到做游子的经历。因此,在学习这首小令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将小令中的内容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里描写的是恬静幸福之景,从反面牵动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因而更怀念家乡)。接下来,教师质疑:“你认为小令中哪些词更能表现出游子的心情呢?”引导学生理解。而后,教师出示图片:图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诗文所表达的感情,比较有效地提高了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二、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很容易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音乐能用它特有的感人的语言展现鲜明的形象,渲染广远的意境,更容易使学生激起与课文相似的想像和联想,以至心驰而神往。选择音乐渲染情境,具有一定的定向性,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要与诗文的意境相匹配,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古诗时,由于古诗的年代久远,理解就比较容易有误差,因此不少学生感到有困惑,有个别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因此,就要求教师想办法使学生爱上古诗,爱学古诗。若教師在教学时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计算机,融光、声、色为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利用声像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诗人所处年代,就犹如坐在诗人对面,聆听诗人吟诵,产生出一种真切的感受。
三、利用模仿形式创设情境
古诗的教学不一定必须是严肃规范的,只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很多古诗,既像一幅画,又是一段美妙的旋律。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将古诗可以作为真正的音乐旋律来欣赏,而且诗词并不只在于音律上的押韵,很多有趣的能够唤起人们想象的声音就藏于诗句当中。
一首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出现了不少美妙的声音。月光明亮,惊飞了树枝上的喜鹊,摇醒了半夜沉睡的夏蝉,发出清幽的鸣声。人们在浓郁的稻花香里谈论着今年丰收的消息,高兴地听着田野里蛙声闹成一片。多么惬意的景象!
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注意了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既是夜间,却将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多种事物巧妙地组织起来,让人感到恬静。在此,教师请学生们细细品听诗句中的声音,引导他们模仿这夏夜里的声音。于是,教室里一片鸟噪、蝉唱、蛙鸣,山村特有的音响交会在一处,好不热闹,使黄沙道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再来提问学生的感受,会答出:“真热闹,这个乡村太有生气了!”“我能感受到人们喜悦的心情!”“我能体会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这种乡村生活的喜爱。”……
通过模仿,使词中的形象呼之欲出,通过模仿,把词中的情节显现得更加妙趣横生。词中所表现的那种喜悦之情自然就显现在学生们的脸上、心上、表达与朗读上了。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利用创设的学习情境与古诗内容相机呈现,可以把学生带到一种真切、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在进行古诗中的情境教学中,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面前开拓其思路,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这样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情境的创设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
一、图画再现情境
教材中拥有相当数量的古代诗文的意境图,这些插图与诗文图文并茂、交相辉映,诚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文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教师再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主导学生认识的方向,从而充分感受现象、进入情境。
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图片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如教学元代诗人白朴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时,如果教师就文字这样给学生讲解: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这首小令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学生可能很难体验到做游子的经历。因此,在学习这首小令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将小令中的内容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里描写的是恬静幸福之景,从反面牵动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因而更怀念家乡)。接下来,教师质疑:“你认为小令中哪些词更能表现出游子的心情呢?”引导学生理解。而后,教师出示图片:图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诗文所表达的感情,比较有效地提高了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二、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很容易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音乐能用它特有的感人的语言展现鲜明的形象,渲染广远的意境,更容易使学生激起与课文相似的想像和联想,以至心驰而神往。选择音乐渲染情境,具有一定的定向性,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要与诗文的意境相匹配,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古诗时,由于古诗的年代久远,理解就比较容易有误差,因此不少学生感到有困惑,有个别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因此,就要求教师想办法使学生爱上古诗,爱学古诗。若教師在教学时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计算机,融光、声、色为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利用声像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诗人所处年代,就犹如坐在诗人对面,聆听诗人吟诵,产生出一种真切的感受。
三、利用模仿形式创设情境
古诗的教学不一定必须是严肃规范的,只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很多古诗,既像一幅画,又是一段美妙的旋律。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将古诗可以作为真正的音乐旋律来欣赏,而且诗词并不只在于音律上的押韵,很多有趣的能够唤起人们想象的声音就藏于诗句当中。
一首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出现了不少美妙的声音。月光明亮,惊飞了树枝上的喜鹊,摇醒了半夜沉睡的夏蝉,发出清幽的鸣声。人们在浓郁的稻花香里谈论着今年丰收的消息,高兴地听着田野里蛙声闹成一片。多么惬意的景象!
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注意了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既是夜间,却将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多种事物巧妙地组织起来,让人感到恬静。在此,教师请学生们细细品听诗句中的声音,引导他们模仿这夏夜里的声音。于是,教室里一片鸟噪、蝉唱、蛙鸣,山村特有的音响交会在一处,好不热闹,使黄沙道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再来提问学生的感受,会答出:“真热闹,这个乡村太有生气了!”“我能感受到人们喜悦的心情!”“我能体会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这种乡村生活的喜爱。”……
通过模仿,使词中的形象呼之欲出,通过模仿,把词中的情节显现得更加妙趣横生。词中所表现的那种喜悦之情自然就显现在学生们的脸上、心上、表达与朗读上了。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利用创设的学习情境与古诗内容相机呈现,可以把学生带到一种真切、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在进行古诗中的情境教学中,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面前开拓其思路,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这样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情境的创设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