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情境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它们寄托着历代文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达其性情”的艺术魅力,重在意境。所以,创设恰当的情境在古诗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古诗教学中,我重视开展古诗文的情境教学,采用各种手段再现古诗文描写的意境,让学生进入作者创作时的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词句,领会古诗文意境,为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创造了条件。
  一、图画再现情境
  教材中拥有相当数量的古代诗文的意境图,这些插图与诗文图文并茂、交相辉映,诚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文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教师再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主导学生认识的方向,从而充分感受现象、进入情境。
  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图片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如教学元代诗人白朴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时,如果教师就文字这样给学生讲解: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这首小令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学生可能很难体验到做游子的经历。因此,在学习这首小令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将小令中的内容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这里描写的是恬静幸福之景,从反面牵动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因而更怀念家乡)。接下来,教师质疑:“你认为小令中哪些词更能表现出游子的心情呢?”引导学生理解。而后,教师出示图片:图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诗文所表达的感情,比较有效地提高了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二、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很容易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音乐能用它特有的感人的语言展现鲜明的形象,渲染广远的意境,更容易使学生激起与课文相似的想像和联想,以至心驰而神往。选择音乐渲染情境,具有一定的定向性,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要与诗文的意境相匹配,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古诗时,由于古诗的年代久远,理解就比较容易有误差,因此不少学生感到有困惑,有个别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因此,就要求教师想办法使学生爱上古诗,爱学古诗。若教師在教学时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计算机,融光、声、色为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利用声像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诗人所处年代,就犹如坐在诗人对面,聆听诗人吟诵,产生出一种真切的感受。
  三、利用模仿形式创设情境
  古诗的教学不一定必须是严肃规范的,只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很多古诗,既像一幅画,又是一段美妙的旋律。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将古诗可以作为真正的音乐旋律来欣赏,而且诗词并不只在于音律上的押韵,很多有趣的能够唤起人们想象的声音就藏于诗句当中。
  一首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出现了不少美妙的声音。月光明亮,惊飞了树枝上的喜鹊,摇醒了半夜沉睡的夏蝉,发出清幽的鸣声。人们在浓郁的稻花香里谈论着今年丰收的消息,高兴地听着田野里蛙声闹成一片。多么惬意的景象!
  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注意了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既是夜间,却将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多种事物巧妙地组织起来,让人感到恬静。在此,教师请学生们细细品听诗句中的声音,引导他们模仿这夏夜里的声音。于是,教室里一片鸟噪、蝉唱、蛙鸣,山村特有的音响交会在一处,好不热闹,使黄沙道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再来提问学生的感受,会答出:“真热闹,这个乡村太有生气了!”“我能感受到人们喜悦的心情!”“我能体会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这种乡村生活的喜爱。”……
  通过模仿,使词中的形象呼之欲出,通过模仿,把词中的情节显现得更加妙趣横生。词中所表现的那种喜悦之情自然就显现在学生们的脸上、心上、表达与朗读上了。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利用创设的学习情境与古诗内容相机呈现,可以把学生带到一种真切、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在进行古诗中的情境教学中,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面前开拓其思路,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这样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情境的创设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
其他文献
一、利用交互白板备课,提高教师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交互白板教学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的备课并无太多区别,它不仅继承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同时又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在传统教学备课的基础上,将备课的重点变为了“收集处理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活动情景”。  教師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在完成教学流程的设计后,要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通过自己制作、下载远程教育资源、素材库和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收集相关的教
期刊
一、少用应试作文的标准要求学生,还学生写作自由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抱怨学生的作文能力差,另一方面翻开学生随性而写的周记或随笔,那徜徉恣肆、辞无所假、文情并茂、真情自然流露的风格,颇有新概念作文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归根到底是学生被考场作文的条条框框所禁锢,被考场作文的分数所约束,无法实现写作最原始的功能,即“我手写我心”。  新课标要求指出:“高中语文作文要力求有个性、有创
期刊
近几年,政府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不断注入偏远乡村,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投身农村义务教育,使得农村义务教育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多年积累的困难,加上与城市教育存在的不对等,农村义务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还是师资问题,比如,很多学校花了几十万元配置的音乐、美术、体育器材,被闲置起来无人问津,因为没有专职教师,其他教师又不去学习和钻研使用,即使有那么几位专职教
期刊
一、树立榜样,培养合作交往的意识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时无穷的”。幼儿常常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而且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班上三位老师之间是否能相互合作,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在音乐活动中,一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唱时,另一位教师主动帮忙弹琴;在中午吃饭分饭菜时,一位老师盛饭,另一个老师盛菜等,老师们的这些行动在无形中给
期刊
著名的学者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认为: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愈是困难的学生,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由此可见,“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阅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关掉电视,放下手机,放弃电
期刊
一、情景的创设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一)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  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用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现行新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都积极地体现它的生活性、亲民性,因此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情景教学,是紧密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其效果也往往事半功倍。比如,在讲《经济生活》的“
期刊
〔摘 要〕幼儿时期是学习音乐的启蒙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根据《纲要》要求,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音乐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幼儿 音乐游戏 音乐教育 游戏化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指
期刊
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提出“以生为本”,倡导把学习还给学生。在课改中,我们最为提倡的就是教师主导而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长久以来,我们的这种观念似乎只在高一、高二这样的基础年段加以实践,一升入高三,大家似乎就非常有默契地开始选择越庖代俎,帮助学生归纳题型、归纳考点,然后不停地进行习题训练,以期达到高考成功的目的。但是如果没有学生的
期刊
一、教学背景  《含羞草》是一则语言优美的童话体寓言故事。作者以“含羞草”的名字由来为题材,以其生理变化过程为主线,四季的变化为辅线,通过含羞草分别与月季花、荷花、菊花、红梅花对比后,学生从自然界的植物表现,尤以含羞草从得意到惭愧,正确认识了自我,因此,将得意草更名为含羞草这个故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正确认识自我,不能盲目地骄傲自大。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并积累词句。我结合
期刊
1.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e efficiently with the foreign native speakers,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some cultural knowledge.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1). The definition 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