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七叉犄角的公鹿》获奖后

来源 :文学少年(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ingf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块土壤,他的两只脚就是踏在这块土壤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很像一棵小草。我出生在大兴安岭的南坡,养育我的文学土壤是大兴安岭北坡敖鲁土雅河畔的鄂温克族村落。
  这里的鄂温克猎人仅有一百七十余人,是鄂温克民族中一个古老而独特的部落。我爱自己的民族,我的几篇小说就是表达了这种感情。但我又常常感到不足,觉得脚下的土壤提供给我的新鲜的养料太少,有时我嫌它古老,没有新的气息,嫌它像潺潺小溪,看不见奔腾的涌潮。我站在兴安岭,远眺长江,久久地注视着那些站在时代前列,敏锐地反映现实的作家,多么羡慕他们拥有的那一块块能够及时地反映时代脉搏的肥沃的土壤。但我知道这种东西是搬不来、请不到的,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对自己脚下的上壤进行认真的分析,像土壤学专家那样。这种分析首先是理解自己的民族,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认识它的每一个分子。这是长期的,需要花费毕生精力的事情。因为,不论大民族、小民族,都是一尊历史的巨人。
  分析土质,是为了耕种,种上最适宜在这块土壤中生长的种子。《七叉犄角的公鹿》也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粒种子。在作品中给予读者什么是我常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让读者看一眼自己民族坠满珍珠的服饰,还是请他们理解自己民族古朴而奇异的风俗。这好像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我不是没走过这一步,走过的。无论任何民族的服饰多么珍贵、富有色彩,如果只是把它套在一个形态逼真的人的模型上,无疑,它永遠是个模特儿。文学赋予我们的任务不是展示模特。
  那么作为少数民族的作者应该给予读者一些什么。早在《瞧啊,那片绿叶》《一个猎人的恳求》之前,我就开始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思索了。我力图通过自己的作品让读者能够感觉到我的民族脉搏的跳动,让他们透视出这脉搏里流动的血珠,分辨出那与绝大多数人相同,但又微有特异的血质。我希望我的读者能够听到我的民族跳动的心音,让他们看到那样一颗与他们的心紧密相连的同样的心。这是因为唯有在人的心灵上才能刻上历史的印迹,时代的烙印。这是因为心是人生命的标志,力量的源泉。我知道这个愿望不高,也不远,就像刚刚学会迈步的孩子,他的目标只是前面几步远的床角,但他仍想走下去。
其他文献
正午时分,伊拖着肿胀得透明的双腿一步步挨到家中。伊沉重地坐在那条腐朽的门槛上时,仍然觉得晕眩,好像依然在磨道里旋转,耳畔响着隆隆的磨声。伊的两个孩子扑上来。  “娘啊,饿死了呀……”福生拽着伊的衣衫哭叫。  “娘……饿……”寿生抱着伊的脚哭叫。  伊低头看着眼前这两个瘦得如毛猴一样的儿子,喉咙憋得厉害,头晕得团团旋转,几乎站不住。  ……  伊与七个女人在两盘大石磨下工作,四个人一盘。女人们都是小
期刊
人物表  托 亚:男孩,取个女孩名字的男孩,十一岁,草原少年,图瓦人的后代,呼麦音乐的传承人。  舒小雷:男孩,十二岁,瘦高,与祖父居住南方山上,瘦弱不乏倔强。女导游男友的儿子。  鲁 露:女孩,十二岁,最可爱的内地都市女孩。  小喇嘛:男孩,十岁左右,和托亚玩嘎拉哈的那个,总是输。  那布奶奶:托亚的奶奶,比能猜到的年龄更老一些。只唱歌,不说话的老人。  导游古宁:女,二十八九岁,眉目间闪过的忧
期刊
[初稿]  姥姥把一袋生了哈喇味的瓜子往茶几上一扔,半哈着腰隔空点着妈妈的头数落妈妈:“你买回来好几个星期了也不吃,不爱吃就别买呗!买回家来供着,放哪里都碍事……”说着泄忿似地用她那干多了活粗糙的大手在那摊开的塑料袋上捶了几下。  妈妈在电脑前专注地查文献,也不说话。  姥姥说:“我扔了啊!”妈妈回头看了一眼,叹了口气说:“你想扔,就扔吧。”  姥姥和妈妈的战争暂时结束了。  是了,妈妈最近几年几
期刊
俄罗斯一位著名的作家曾参加过猎人的狩猎行动。事后,他将猎熊的经过记录了下来。  他们到了熊经常出没的区域后,如果发现有熊的踪迹,便将一截很粗的木桩悬空吊在树枝上,离地大约一英尺高,然后将一大块肉摆在这截木桩的正下方。做完这一切,猎人们隐藏在四周,耐心地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黑熊出现了,它发现了肉,就走过来,打算吃。可木桩挡在那,影响它吃肉。于是黑熊用脑袋把木桩顶开,可被顶开的木桩很快又荡回来,把
期刊
用心灵深邃地去看这座宫殿,时光的幻影浮现于脑海,它可以让记忆破碎,也可以让记忆重合。在这里,时光是一团烟雾,总给人带来一种幻觉,仿佛连做梦都会与那些穿着华贵的贵族们邂逅,连做梦都要霸气,需要高贵,满眼都是宫廷里富丽堂皇的风景,所留存的都是欧洲皇室中的记忆。  清晨的凡尔赛宫,刚刚苏醒。褪尽了过往的灿烂繁华,所有的记忆在顷刻间被打开。那些黑白的影像,还有过往的时光,从来都没有被这个纷繁的城市——巴黎
期刊
骏马白青在草甸上奔跑的潇洒身影,让小男孩龙雀魂牵梦萦。一次,受了重伤的白青被无情的主人抛弃,龙雀救下了它,从此他们形影不离。龙雀的父亲段老倌是屠宰场的屠夫,多年的屠戮让他对自己能否上天堂产生了怀疑,于是,他毅然辞职放下了屠刀。为了偿还债务,也为了灵魂的自我救赎,段老倌重拾旧业——养蜂。他带着龙雀,牵着白青和老马花背,追逐着花期,行走在香格里拉的高山与草甸上,一起经历着路途的艰辛和生活的磨炼,感悟着
期刊
2016年上半年,身在美国的作家王安忆接到了诗人北岛的电话。北岛请王安忆推荐一些给孩子读的短篇小说,他主编了一套“给孩子系列”图书。王安忆手头没有资料,凭记忆列出一批小说。  下半年,王安忆回国,北岛提出直接由她编选。书在2017年春节前就编好了,王安忆起初想到的那批作品,大体保留在书里,书名定为《给孩子的故事》。在王安忆看来,“故事”的含义更广博,有围炉夜话的亲切感,也是文学的最初形态。故事兜兜
期刊
之“书刊漂流进校园”  童年需要儿童文学,那是儿童文学诞生的初衷。身为儿童文学工作者,我们始终坚信,一点点小爱会聚集成山,永不会垮塌的山。温暖、力量、勇气和爱;时光、家园、创造和生命。我们希望把这个有意义的活动长久地做下去。我们希望能够把儿童文学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孩子。  文学少年杂志社发起的“书刊漂流进校园”活动程序简便,由学校老师提交报名表,经审核通过后,我们将书刊邮寄至学校,学校以班级为单位
期刊
少年路
期刊
清晨,小树随着爷爷去山里的小路上瞧瞧,一路上,感受到很多的东西。后来,他与爷爷一起坐在路边的落叶上,一边吃早餐,一边欣赏山的变化。  灿烂的太阳像是一颗爆炸的火球,洒了整个天空一片闪亮的黄金雨。树上晶莹的冰柱在阳光下闪烁着变幻夺目的光彩,教人无法直视。黑夜的残影在朝阳的大举进攻下一步一步地向山谷退去,而阳光则像浪潮般由山顶一直往山脚直泻而下。一只担任警戒的乌鸦发现了我和爷爷,朝着空中嘎嘎地连叫了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