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学发展的研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代化学的发展的分水岭是人们突破对燃素说的固执认识和原子理论的发展,本文为了让广大读者对化学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基于燃素说和原子理论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燃素说;化学发展;原子理论
  一、燃素说
  燃素说是由18世纪初的德国医生及化学家施塔尔在总结了燃烧中的各种现象及各家观点之后, 于1703年提出的:一切可燃物质都含有细小的活泼的燃素, 在通常情况下, 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在燃烧时, 燃素就分解而游离出来, 大量的游离的燃素的集中, 就形成了明显的火焰。
  燃素说解释燃烧现象时,认为一切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可以归结为物体吸收燃素与释放燃素的过程。燃素说的描述如下:对于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可燃物一燃素, 即燃素从可燃物中分离出来。
  对于金属的缎烧现象: 金属一燃素= 金属缎灰, 即燃素从金属分离出来。
  燃素说对金属的氧化的解释:锻烧金属,燃素从中逸去,变成煅渣;煅渣与木炭共燃时,又从木炭中吸取了燃素,所以金屬重生。
  二、人们为什么相信原子的存在
  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物质和复杂变幻的现象之间有无相互联系, 是否存在一种基本的不变的物质实体, 由它们联合构成万物, 由它们的相互作用引起各种变化和现象? 这种对物质本原的认识, 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40 0 多年, 古代的思想家们就进行了探讨。中国墨家“ 端” 的思想认为: 端是组成实体物质的一种体积极小的最原始的微粒, 而这种微粒不再有内部间隙, 不可再分割。古希腊哲学家们也提出了几种相应的假说,最有代表意义的是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漠克利特提出, 后来经伊壁鸠鲁发展的“古原子论”,认为世界的木原是原子和空虚, 原子是不生不灭、不可再分割的组成各种物质的“ 始基”。这一论断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但原子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不可能提供有力的证据,古原子论者又都有着强烈的反宗教倾向,因此,古原论长期受到奚落和敌视。随着“文艺复兴” 的深入,直到17、18 世纪, 原子论思想才逐步为多数科学家所接受。
  1803年,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一种新原子论——化学原子论,仍然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极微小的, 不可再分割的基本单元, 是不生不灭的。道尔顿曾说:“谁想要毁灭和创造一个原子, 就象毁灭和创造一个星球那样不可能”。与古原子论不同, 化学原子论是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阐述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等化学概念和为许多经验性的化学定律提供理论解释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化学原子论的建立, 为进一步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奠下了 科学理论的基础。
  对原子的认识的演变:
  1814年,安培认为化学元幸的原子是由更细小的亚原子粒子组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通过实验确证了电子。并发现电子是各种物质共同拥有的带电微粒, 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电子的发现打破了传统观念,冲击着原子不可分割不可改变的思想, 揭示出原子有内部结构,可以进行再分割。由于电子带负电, 而原子又是中性的, 由此推测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另一部分带正电的物质组成, 围绕这一原子结构问题, 科学家们开始了建立原子结构模型的各种尝式;1896年,洛伦兹根据自己的“电子论”提出了“ 弹性束缚电子” 模型;1897年,开尔芬包含电子的“正电子云”模型;1902 年改进为“ 涡旋原子” 模型,后来汤姆逊发展为 “ 葡苟干面包” 模型;汤姆生的学生用a 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电子的存在;1913年玻尔提出定态跃迁原子模型。
  可见,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螺旋上升的。对于世界的本源问题,先哲们经过漫长的探索过程,起初,部分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金,木,土,水,火组成的。但是人们慢慢的发现有很多违背这样的结论的例子。于是人们又在寻找合适的解释。我们知道世界上很多东西可以不断的分割,然后变成细小的直到不能继续分割为止,这个不能分割的细小微粒就是原子,这就是原子的雏形。最先提出原子这个概念的人是道尔顿。后来经过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探索,证明确实存在原子。
  参考文献
  [1] 黄家裕,错误假说的作用一燃素说 [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1)
  [2] 黄俊侠, 赵学森, 历时史观与移时史观中的燃素说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6)
  [3] 秦方明,“燃素学说”的创立与破灭
其他文献
摘要:直观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价值突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维,强化学生的直观记忆能力训练,帮助突破抽象知识理解的难点。直观教学法是多样化的,情景引导、实物展示、地图教学等都能够提升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比较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利于提升知识教学效率。下文主要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学法的策略,旨在推进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目标落实与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初中地理;直观教学;教学策
期刊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学习模式,能够保障小学科学课堂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该理论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心里发展规律。鉴于此,本文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下如何建构出探究式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做出了分析,以期革新授课方式,汇集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授课质量。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探究式;小学科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门集逻辑性,记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学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对生物知识进行掌握。现阶段新课标正在逐步改革,强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完成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  關键词:高中生物;合作学习;应用分析  引言:高中生物所涵盖的知识点是多方位,十分全面的,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不仅要做到记忆,更要做到理解运用。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加
期刊
摘要:在整体藏语文教学课堂上,藏语文教师必然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专注于教学艺术,从而提升自身藏语文教学能力。在当今藏语文教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教师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发主动地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基于这样的客观要求,藏语文教师更应着力于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有意识地对自身教学语言进行调整改进。  关键词:藏语文;教学研究;语言艺术  引言:在当代教学改革过程中,
期刊
摘要:消除贫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所独具的强大功能,作为消除贫困的一项重要间接措施,教育扶贫对于我国消除贫困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湘西北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面临的困境出发,探讨了教育扶贫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原理以及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  关键词:教育扶贫;湘西北;贫困  消除贫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所独具的强大功能,
期刊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数学教育发展对于教学方式多样化的需求,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把更为多元的方法如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造更加生动的数学课堂,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现汇总如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数学是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
期刊
摘要:班主任既是连接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纽带,也承担着与家长、学校和社会进行沟通的重要责任,更重要的是作为班级重要的管理者,活动开展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与城镇中的小学生不同,农村小学生的情况要更特殊一些,通常很多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非常好,还存在上学交通、留守儿童等问题,学生在学习状况、习惯养成和素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都使得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了深刻变革,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创新教学思路的典型案例。基础教育改革形势下,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指导需求开始发生转变,基于全新的学科教学目标,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和确立教学思路的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在英语教学中协同关注学生的英语基础夯实、英语语感培养、语言思维渗透等多重目标。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应用,确实给我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学条件、教育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现代技术为教育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作为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学会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获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  1信息化教学模式现状  1.1语文教学意识和教学目标残
期刊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虽然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对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仍然是我们的需要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文物是中华民族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要创新文物的保护利用途径,提高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对新时代背景下文物保护和利用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找到合理的文物保护和利用途径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文物保护利用;途径  引言:所有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