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教育、为人处世、文化课的学习及高雅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发展
近些年来,由于升学和就业问题,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学生考试的分数,淡化了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情操熏陶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儒家是先教育学生做人,然后才教导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弟子规》总序这样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是在先做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人,之后有多余的时间才去学文。而我们恰恰搞颠倒了,一味地让学生去学习文化知识,从根本上忽略了对学生做人、做事的教育。有些学生受不良文化影响,缺乏诚信、耐心、爱心和责任感,远离善良,崇尚暴力,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同住一宿舍竟然由于生活小事痛下杀手,马加爵事件至今触目惊心,复旦大学的下毒事件仍歷历在目,有的竟然将自己的母亲杀掉,类似的案件、事例不胜枚举。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
有教育学者说:“传统文化若不进校园,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我们民族的根基会不稳。”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的知识的浓缩,是人类生活智慧的结晶。孩子们早期接受经典学习和教育,既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不断端正自己的品行,受益终身。由此看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现就“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谈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的美好精神追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高尚精神的宝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表现的都是中华民族重视天下的和谐和相互友爱而非互相对抗或欺凌弱小。今天中国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也是大同精神的体现。通过学习,学生会懂得和谐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就会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与同学和谐相处,与集体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做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人。我们的文化所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中庸,中庸不是与世无争,做和尚撞钟,而是一种为人处世上的把握度和量的恰到好处的原则和方法,这样,学生才会做事、说话不偏激、不走极端,做出符合规范和要求的事,才能做好事,把事做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时代的精神体现。学生会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为时代和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是与时新的精神一脉相承的,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在新时代有新作为。“仁者爱人”“兼相爱,交相利”,都是强调对他人的关爱。这样,会使我们的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帮助同学,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可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次,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更好学习文化课。
由于学习压力,青少年学生在身心尚未发育成熟之时,就背起重负。例如:学生早上六点半就进教室,中午十二点才午休,下午两点半进教室,晚上十点半才下晚课,时间的压力足以让人喘不过气来。桌子上码着似山的书籍,一波接一波的作业,这个、那个的补习班,真让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而考试成绩在全年级、全班排队早已屡见不鲜,这无形中都增加了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许多解压的方式,比如琴棋书画、传统健身项目以及古文诗词等都有化解压力、抚慰心灵的作用。学生在繁重的压力下,去弹弹琴、画会画,写写毛笔字,传诵下古文诗词,朗诵阵传统经典,无不精神愉悦,从而减轻重负和压力。如此放松了心情,从而有利于文化课的学习,便于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益于学生个人修养。
古代读书人历来就非常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古人的修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个人修养的,强调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当每个人都做到“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为之”,修身的最初目的就达到了。每个人的素养提高了,整个民族的素养也就提高了。我们青年学生的素养提高了,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他们会担当历史重任,就会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一个中华民族将屹立于世界。
第四,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
近些年,好多地方都进行“孝星”评选活动,引得大家的关注与讨论。如国家每年评选“十佳道德模范家庭”,有些地方评选“孝顺的好儿媳”,会宁县在搞“祖厉家风”评选活动等等。中华传统文化讲“百善孝为先”,让孩子从孝敬父母开始,继而学会尊敬他人,关爱他人,用自己的心灵温暖他人的心灵。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会发生诸如虐待老人以及幼童被车反复碾压而路人冷漠到底的事件,而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也会随之增多。通过榜样的美德示范,从而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进而去学习他们,去关爱父母、关爱亲人、关爱同学、关爱他人。
第五,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现代社会诚信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缺乏诚信的社会是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青少年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必将扭曲。中华传统文化提倡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几乎都有诚信,对朋友要诚信,做人做事要言而有信,做人要诚信为本,对青少年心灵教化不能忽视这些传统美德。
总之,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净化、滋养青少年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使之做有用于社会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高尚优良的道德品质,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一定会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一定会在他们的努力下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国庆,何宏注译.论语[M].安徽人民出版社.
[2]北京华夏美德教育主编.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千字文[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郭志彪,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平川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发展
近些年来,由于升学和就业问题,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学生考试的分数,淡化了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情操熏陶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儒家是先教育学生做人,然后才教导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弟子规》总序这样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是在先做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人,之后有多余的时间才去学文。而我们恰恰搞颠倒了,一味地让学生去学习文化知识,从根本上忽略了对学生做人、做事的教育。有些学生受不良文化影响,缺乏诚信、耐心、爱心和责任感,远离善良,崇尚暴力,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同住一宿舍竟然由于生活小事痛下杀手,马加爵事件至今触目惊心,复旦大学的下毒事件仍歷历在目,有的竟然将自己的母亲杀掉,类似的案件、事例不胜枚举。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
有教育学者说:“传统文化若不进校园,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我们民族的根基会不稳。”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的知识的浓缩,是人类生活智慧的结晶。孩子们早期接受经典学习和教育,既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不断端正自己的品行,受益终身。由此看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现就“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谈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的美好精神追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高尚精神的宝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表现的都是中华民族重视天下的和谐和相互友爱而非互相对抗或欺凌弱小。今天中国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也是大同精神的体现。通过学习,学生会懂得和谐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就会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与同学和谐相处,与集体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做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人。我们的文化所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中庸,中庸不是与世无争,做和尚撞钟,而是一种为人处世上的把握度和量的恰到好处的原则和方法,这样,学生才会做事、说话不偏激、不走极端,做出符合规范和要求的事,才能做好事,把事做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时代的精神体现。学生会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为时代和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是与时新的精神一脉相承的,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在新时代有新作为。“仁者爱人”“兼相爱,交相利”,都是强调对他人的关爱。这样,会使我们的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帮助同学,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可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次,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更好学习文化课。
由于学习压力,青少年学生在身心尚未发育成熟之时,就背起重负。例如:学生早上六点半就进教室,中午十二点才午休,下午两点半进教室,晚上十点半才下晚课,时间的压力足以让人喘不过气来。桌子上码着似山的书籍,一波接一波的作业,这个、那个的补习班,真让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而考试成绩在全年级、全班排队早已屡见不鲜,这无形中都增加了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许多解压的方式,比如琴棋书画、传统健身项目以及古文诗词等都有化解压力、抚慰心灵的作用。学生在繁重的压力下,去弹弹琴、画会画,写写毛笔字,传诵下古文诗词,朗诵阵传统经典,无不精神愉悦,从而减轻重负和压力。如此放松了心情,从而有利于文化课的学习,便于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益于学生个人修养。
古代读书人历来就非常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古人的修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个人修养的,强调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当每个人都做到“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为之”,修身的最初目的就达到了。每个人的素养提高了,整个民族的素养也就提高了。我们青年学生的素养提高了,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他们会担当历史重任,就会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一个中华民族将屹立于世界。
第四,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
近些年,好多地方都进行“孝星”评选活动,引得大家的关注与讨论。如国家每年评选“十佳道德模范家庭”,有些地方评选“孝顺的好儿媳”,会宁县在搞“祖厉家风”评选活动等等。中华传统文化讲“百善孝为先”,让孩子从孝敬父母开始,继而学会尊敬他人,关爱他人,用自己的心灵温暖他人的心灵。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会发生诸如虐待老人以及幼童被车反复碾压而路人冷漠到底的事件,而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也会随之增多。通过榜样的美德示范,从而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进而去学习他们,去关爱父母、关爱亲人、关爱同学、关爱他人。
第五,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现代社会诚信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缺乏诚信的社会是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青少年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必将扭曲。中华传统文化提倡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几乎都有诚信,对朋友要诚信,做人做事要言而有信,做人要诚信为本,对青少年心灵教化不能忽视这些传统美德。
总之,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净化、滋养青少年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使之做有用于社会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高尚优良的道德品质,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一定会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一定会在他们的努力下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国庆,何宏注译.论语[M].安徽人民出版社.
[2]北京华夏美德教育主编.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千字文[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郭志彪,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平川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