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融合的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167)。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021-02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灵魂,也是文明得以延续的根基。人们的精神与智慧都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获得繁衍与发展的营养。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不断挖掘,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机整合,寓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从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而自豪,做有根的人,为形成优雅的人生打下基础。
一、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在一日生活中融合传统经典
(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日常生活礼仪教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教师要对一日生活予以足够重视,实现传统文化和一日生活的完美融合,让孩子从幼儿阶段开始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活化。如:喝水、洗手、吃饭、入厕等日常礼仪,可先教幼儿学习相应的礼仪儿歌,学完礼仪儿歌后,指导幼儿按照儿歌中的要求进行尝试练习和实践。随后的一段日子,在相应生活环节之前先引导幼儿回忆与其相符的儿歌内容,然后再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为以后继续开展内容丰富的礼仪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活动间隙,开展系列经典诵读活动。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瑰宝不胜枚举,这些文化经典历经时间的洗礼愈发璀璨,体现了先贤智者的无限智慧,凭借其独有的魅力对龙的传人进行着感染与熏陶,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节日活动中融合民风、民俗
在我国灿若星辰的传统文化当中,民风民俗是其中最为质朴也最为夺目的一个部分,作为集中表现各民族传统文化、民俗特征的节日,更是丰富多样、各放异彩。每个节日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都有相应的礼节、礼仪,这些礼节、礼仪体现着精神气质、道德伦理、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将普通百姓在生活中积淀下来的乡土风情、审美追求等精彩的呈现出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民风民俗可以营造欢快的气氛,这对于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学习,对各种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尊重幼儿认知特点,在环境创设中融合传统文化之美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环境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极大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环境通常被视作是“隐性课程”,能够帮助幼儿进行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近年来逐渐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作用不可小视。在我园,每个老师都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幼儿与周边环境进行对话,教师们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巧妙的将本土文化和幼儿园所处的环境进行融合,巧妙利用园楼道、教室的门、窗、宣传栏等空间,分门别类的布置了各种精致的墙饰或图片,创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中国风”、“田园风”、“自然风”等特色环境。为幼儿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无声的教材”, 从感官上带给幼儿刺激,从情绪上带给幼儿愉悦。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艺术之美,倾情弘扬传统文化。
四、尊重幼儿爱玩的天性,在游戏中融合传统民间游戏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喜欢做各种游戏,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也包含了很多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再加上独具地方特色的儿歌,朗朗上口,轻松愉快,很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在融洽的游戲气氛当中让幼儿学到民族文化中最基础的知识。比如能够愉悦身心的民间游戏“踩影子”、“跳方格”、“跳皮筋”、“滚铁环”等等,这类游戏简单易玩,只要有场地,幼儿随时都能玩起来。
五、尊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在五大学科中整合传统文化内容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我园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整合,将中华经典教育渗透于语言、音乐、美术、社会等学科。在上音乐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由发挥,实现诗文诵读和音乐的有机融合,开展“古诗唱诵”活动,让幼儿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妙;也可以带领孩子们为诗文做画,这也是美术教学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将传统工艺渗透于美术教学;社会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礼、孝教育,让幼儿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教育熏陶,从学习民族文化精华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管提升自身的品位与情操,逐渐成长为具有文化内涵和世界气魄的时代新人。总之,在不同的教育活动中,选择合适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整合、渗透,使幼儿在探究中学习,不断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已成为我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领略文化精髓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021-02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灵魂,也是文明得以延续的根基。人们的精神与智慧都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获得繁衍与发展的营养。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不断挖掘,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机整合,寓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从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而自豪,做有根的人,为形成优雅的人生打下基础。
一、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在一日生活中融合传统经典
(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日常生活礼仪教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教师要对一日生活予以足够重视,实现传统文化和一日生活的完美融合,让孩子从幼儿阶段开始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活化。如:喝水、洗手、吃饭、入厕等日常礼仪,可先教幼儿学习相应的礼仪儿歌,学完礼仪儿歌后,指导幼儿按照儿歌中的要求进行尝试练习和实践。随后的一段日子,在相应生活环节之前先引导幼儿回忆与其相符的儿歌内容,然后再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为以后继续开展内容丰富的礼仪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活动间隙,开展系列经典诵读活动。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化瑰宝不胜枚举,这些文化经典历经时间的洗礼愈发璀璨,体现了先贤智者的无限智慧,凭借其独有的魅力对龙的传人进行着感染与熏陶,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节日活动中融合民风、民俗
在我国灿若星辰的传统文化当中,民风民俗是其中最为质朴也最为夺目的一个部分,作为集中表现各民族传统文化、民俗特征的节日,更是丰富多样、各放异彩。每个节日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都有相应的礼节、礼仪,这些礼节、礼仪体现着精神气质、道德伦理、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将普通百姓在生活中积淀下来的乡土风情、审美追求等精彩的呈现出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民风民俗可以营造欢快的气氛,这对于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学习,对各种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尊重幼儿认知特点,在环境创设中融合传统文化之美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环境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极大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环境通常被视作是“隐性课程”,能够帮助幼儿进行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近年来逐渐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作用不可小视。在我园,每个老师都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幼儿与周边环境进行对话,教师们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巧妙的将本土文化和幼儿园所处的环境进行融合,巧妙利用园楼道、教室的门、窗、宣传栏等空间,分门别类的布置了各种精致的墙饰或图片,创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中国风”、“田园风”、“自然风”等特色环境。为幼儿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无声的教材”, 从感官上带给幼儿刺激,从情绪上带给幼儿愉悦。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艺术之美,倾情弘扬传统文化。
四、尊重幼儿爱玩的天性,在游戏中融合传统民间游戏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喜欢做各种游戏,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也包含了很多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再加上独具地方特色的儿歌,朗朗上口,轻松愉快,很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在融洽的游戲气氛当中让幼儿学到民族文化中最基础的知识。比如能够愉悦身心的民间游戏“踩影子”、“跳方格”、“跳皮筋”、“滚铁环”等等,这类游戏简单易玩,只要有场地,幼儿随时都能玩起来。
五、尊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在五大学科中整合传统文化内容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我园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整合,将中华经典教育渗透于语言、音乐、美术、社会等学科。在上音乐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由发挥,实现诗文诵读和音乐的有机融合,开展“古诗唱诵”活动,让幼儿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妙;也可以带领孩子们为诗文做画,这也是美术教学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将传统工艺渗透于美术教学;社会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礼、孝教育,让幼儿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教育熏陶,从学习民族文化精华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管提升自身的品位与情操,逐渐成长为具有文化内涵和世界气魄的时代新人。总之,在不同的教育活动中,选择合适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整合、渗透,使幼儿在探究中学习,不断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已成为我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领略文化精髓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