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2016年以来,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丰富了相关的法治教育内容,增设了相关的宪法教育知识板块。结合新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特别设立宪法专册,加大了对中小学生的法治及宪法教育力度。但在现行初中生宪法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中笔者对宪法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做了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宪法教育做了一定的探索,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初中生 宪法教育 法治意识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初中阶段又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初中生不仅要重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对宪法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他们进行宪法教育正在逐步加强。但是由于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初中生对宪法教育不重视,导致他们的法律素养偏低。《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学生道德和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者应立足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对他们的宪法教育,培养具有法治精神和宪法意识的新时代公民。
一、初中生宪法教育的内涵
宪法教育主要指宪法知识,宪章精神和宪章文化的教化,传承,培植和发展的过程。初中生作为国家的公民,他们是独立的个体。随着他们生活领域扩展和行为能力增强,他们必将深入参与社会与国家生活,并作为公民来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初中生宪法教育旨在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初中生要通过学习了解宪法的形成,地位,基本原则,增强他们崇尚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通过了解国家制度的职权,强化他们的国家认同。通过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知道权利义务的关系,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权力义务观念。
二、加强初中生宪法教育的重要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对青少年进行宪法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所以初中生要更加自觉地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履行宪法使命。
1.加强初中生的宪法教育有利于培养其法治意识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从此,我国中学开始逐步推行法制课程,开始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的法治教育致使我国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法治意识。宪法是其他一切法律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学习相关宪法知识,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了解我国国情制度,是初中生法治意識形成的重要条件。
2.加强初中生的宪法教育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从我国目前的法治教育课程来看,学校对学生传授宪法知识不重视,有关宪法教育的课程相对偏少,虽然我国大学的录取率呈上升趋势,但是仍有许多学生在初中毕业后便进入社会,由于缺乏必要的宪法和法律知识而出现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当他们自身合法权利受侵害时也不知道如何维权,甚至有的学生连国家制度都不知道。这更体现了初中宪法教育的急迫性,在学生的成长阶段中,初中阶段的教育尤其重要,它是进入社会的铺垫,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的宪法教育制度,加大教育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初中生的宪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对宪法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
近年来,由于普法教育的推行,当前中学生已有了对基础法律常识的整体认识,但只是框架性的知识,对宪法没有具体的认识,也不够重视,宪法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不强。他们有了权利义务观念,但权利义务知识还不系统。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国家制度和机构这些方面知之甚少。例如,对国旗法,国歌法一无所知,不知道当众污损践踏国旗是犯罪行为。
2.缺少专业化教师,教学收效甚微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律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该学科就成为任何一个教师都能带的学科,该学科有很多非政治专业的教师兼任,更没有专职的法律教师来任教。教师的专业素质的低下,是导致公民教育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专业知识缺乏的教师多数只能照本宣科,导致低效课堂的形成。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达成法治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
3.宪法教育教学方式呆板不灵活
对初中生进行宪法教育的方法仍然主要限于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大多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多是注重理论的灌输。在课堂上多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听。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枯燥的说教使他们的厌学情绪增强,导致教学效率低,效果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初中生宪法教育的途径
1.教师注重自我提高,做好教学准备
新课程改革指出,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好,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只有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完善他们的宪法知识体系,才能使学生主体能动性得到更好地发挥。所以第一课堂的伊始,首先要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首先教师自己要学好宪法,了解宪法形成的历史,掌握宪法的原理,宪法的内容,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2.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科学习效率
(1)重视宪法文本的价值,教会学生正确使用
宪法内容、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都以宪法文本为载体。在宪法教育中,让宪法回归文本,保持宪法的法律属性,能有效的避免空洞的说教。在教学中要注意初中生宪法教育与小学宪法教育的不同,基于初中生理解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宪法文本的讲解,以及对宪法文本诵读。在教学中给学生人手一份宪法文本,一方面能激起学生了解宪法的兴趣。另一方面便于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的构成,学生通过查阅文本自主学习,提高了他们对宪法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
(2)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课堂中。要让学生基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开展自主探究,使他们建构宪法知识体系。如开展“模拟法庭”“今日说法”等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陪审员、律师、法学专家等角色。使学生在快乐活动中增长宪法知识,体会宪法的重要性。
(3)重视时政材料的引入,加大法治案例的剖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架设学科与生活联系的桥梁,让教学融入生活,使他们学以致用。宪法内容的教学可以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一些时政材料及相关案例,加深学生对宪法知识和原则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国家机构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联系最新的“两会”国家领导人选举和国家机构改革来进行。寓抽象的法理、条文于具体的宪法事例和情境材料中。帮助他们运用宪法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事件,增加了学生的宪法知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宪法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拓展宪法教育的“第二课堂”,发挥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宪法教育中,应大力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发挥宪法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教师要注意向学生“授渔”,着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感受和践行宪法教育,使学生学习的宪法知识内化为意识和信仰,真正做到将宪法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依法律已,以法导行。
结语:
综上所述,宪法教育对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尽管目前对初中生的宪法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国家、学校、教师、学生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宪法教育中的不足,加强对初中生宪法教育的力度,我国的初中生的宪法教育,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敬斌,王立仁:《谈中小学法制教育内容的误区与完善——基于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梳理的视角》,《教育探索》,2011年第8期
[2] 李金龙,龚亚荣:《依宪治国:宪法信仰的多维培植》,《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关键词: 初中生 宪法教育 法治意识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初中阶段又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初中生不仅要重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对宪法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他们进行宪法教育正在逐步加强。但是由于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初中生对宪法教育不重视,导致他们的法律素养偏低。《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学生道德和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者应立足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对他们的宪法教育,培养具有法治精神和宪法意识的新时代公民。
一、初中生宪法教育的内涵
宪法教育主要指宪法知识,宪章精神和宪章文化的教化,传承,培植和发展的过程。初中生作为国家的公民,他们是独立的个体。随着他们生活领域扩展和行为能力增强,他们必将深入参与社会与国家生活,并作为公民来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初中生宪法教育旨在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初中生要通过学习了解宪法的形成,地位,基本原则,增强他们崇尚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通过了解国家制度的职权,强化他们的国家认同。通过学习,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知道权利义务的关系,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权力义务观念。
二、加强初中生宪法教育的重要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对青少年进行宪法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所以初中生要更加自觉地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履行宪法使命。
1.加强初中生的宪法教育有利于培养其法治意识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从此,我国中学开始逐步推行法制课程,开始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的法治教育致使我国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法治意识。宪法是其他一切法律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学习相关宪法知识,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了解我国国情制度,是初中生法治意識形成的重要条件。
2.加强初中生的宪法教育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从我国目前的法治教育课程来看,学校对学生传授宪法知识不重视,有关宪法教育的课程相对偏少,虽然我国大学的录取率呈上升趋势,但是仍有许多学生在初中毕业后便进入社会,由于缺乏必要的宪法和法律知识而出现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当他们自身合法权利受侵害时也不知道如何维权,甚至有的学生连国家制度都不知道。这更体现了初中宪法教育的急迫性,在学生的成长阶段中,初中阶段的教育尤其重要,它是进入社会的铺垫,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的宪法教育制度,加大教育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初中生的宪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对宪法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
近年来,由于普法教育的推行,当前中学生已有了对基础法律常识的整体认识,但只是框架性的知识,对宪法没有具体的认识,也不够重视,宪法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不强。他们有了权利义务观念,但权利义务知识还不系统。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国家制度和机构这些方面知之甚少。例如,对国旗法,国歌法一无所知,不知道当众污损践踏国旗是犯罪行为。
2.缺少专业化教师,教学收效甚微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律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该学科就成为任何一个教师都能带的学科,该学科有很多非政治专业的教师兼任,更没有专职的法律教师来任教。教师的专业素质的低下,是导致公民教育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专业知识缺乏的教师多数只能照本宣科,导致低效课堂的形成。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达成法治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
3.宪法教育教学方式呆板不灵活
对初中生进行宪法教育的方法仍然主要限于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大多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多是注重理论的灌输。在课堂上多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听。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枯燥的说教使他们的厌学情绪增强,导致教学效率低,效果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初中生宪法教育的途径
1.教师注重自我提高,做好教学准备
新课程改革指出,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好,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只有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完善他们的宪法知识体系,才能使学生主体能动性得到更好地发挥。所以第一课堂的伊始,首先要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首先教师自己要学好宪法,了解宪法形成的历史,掌握宪法的原理,宪法的内容,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2.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科学习效率
(1)重视宪法文本的价值,教会学生正确使用
宪法内容、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都以宪法文本为载体。在宪法教育中,让宪法回归文本,保持宪法的法律属性,能有效的避免空洞的说教。在教学中要注意初中生宪法教育与小学宪法教育的不同,基于初中生理解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宪法文本的讲解,以及对宪法文本诵读。在教学中给学生人手一份宪法文本,一方面能激起学生了解宪法的兴趣。另一方面便于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的构成,学生通过查阅文本自主学习,提高了他们对宪法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
(2)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课堂中。要让学生基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开展自主探究,使他们建构宪法知识体系。如开展“模拟法庭”“今日说法”等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陪审员、律师、法学专家等角色。使学生在快乐活动中增长宪法知识,体会宪法的重要性。
(3)重视时政材料的引入,加大法治案例的剖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架设学科与生活联系的桥梁,让教学融入生活,使他们学以致用。宪法内容的教学可以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一些时政材料及相关案例,加深学生对宪法知识和原则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国家机构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联系最新的“两会”国家领导人选举和国家机构改革来进行。寓抽象的法理、条文于具体的宪法事例和情境材料中。帮助他们运用宪法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事件,增加了学生的宪法知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宪法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拓展宪法教育的“第二课堂”,发挥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宪法教育中,应大力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发挥宪法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教师要注意向学生“授渔”,着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感受和践行宪法教育,使学生学习的宪法知识内化为意识和信仰,真正做到将宪法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依法律已,以法导行。
结语:
综上所述,宪法教育对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尽管目前对初中生的宪法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国家、学校、教师、学生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宪法教育中的不足,加强对初中生宪法教育的力度,我国的初中生的宪法教育,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敬斌,王立仁:《谈中小学法制教育内容的误区与完善——基于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梳理的视角》,《教育探索》,2011年第8期
[2] 李金龙,龚亚荣:《依宪治国:宪法信仰的多维培植》,《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