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研究专家张新颖教授说:“沈从文本来就是感情纤细敏锐的人,流泪是感情表达的一种自然方式;同时他也是个隐忍的人,他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压抑、分散或者表达感情。”沈从文的确是个隐忍的人,但在晚年的时候,他开始变得越来越容易流泪了。特别1983年病倒之后,行动不能自如,说话也越来越少,越来越简单,流泪就成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为自己伤感,对他人同情,被艺术感动,还有更为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感情,都有可能令他不能自已。外人看来突然的反应,在他自己却是自然,家里人也在逐渐变化的过程中理解。
“文革”中,沈从文的孙女沈红在学校因成绩好守纪律而受到厌学顽童的欺负,沈从文听说了这件事后,掉了眼泪;1977年,诗人穆旦去世,年仅59岁,沈从文与穆旦交往很深,听到穆旦的死讯后,他流泪了:“得消息时,不禁老泪纵横!”在家中听到伤感的音乐,他也会流泪,据沈虎雏回忆说:“一次母亲见他独坐在藤椅上垂泪,忙问是怎么回事,他指指收音机——正播放一首二胡曲,哀婉缠绵。奏完,他才说:‘怎么会……拉得那么好……’泪水又涌出,他讲不下去了。”1985年6月19日,夏鼐突然去世了,沈从文知道后大哭了一场;1985年,杂志社的几个记者到沈从文家采访他,问起“文革”的事,沈从文说:“在‘文革’里我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扫得可干净了。”同來采访的一个女记者听了,便走过去拥着老人肩膀说:“沈老,您真是受委屈了!”没想到,沈从文听完这句话后,抱着那个女记者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什么也不说,就是不停地哭。后来,还是张兆和走过来,像哄小孩子一样又抚摸又安慰,他才安静下来;1987年,黄永玉得到一张碑文拓片,碑是熊希龄的一个部属立的,落款处刻着:“谭阳邓其鉴撰文,渭阳沈从文书丹,渭阳沈岳焕篆额(沈岳焕是沈从文的原名)。”黄苗子看了后,称赞说:“这真不可思议,要说是天才,这就是天才;这才叫书法!”后来,黄永玉把这张拓片拿给沈从文看。“我带给表叔看,他注视了好一会儿,静静地哭了。我妻子说:‘表叔,不要哭。你十九岁就写得那么好,多了不得!是不是,你好神气!永玉六十多岁也写不出!”1987年7月,瑞典作家汉森和汉学家倪尔思对沈从文进行了访问,汉森给沈从文带来了一份复印件,是1949年瑞典杂志上刊登的沈从文的《萧萧》,上面有瑞典一家出版社出版的《边城》的广告,汉森说:“我昨天看了英文的《贵生》,这是写……”沈从文接着话说:“对被压迫的人的同情。”说完这句话,沈从文忽然流泪了;1982年5月,沈从文回了一次故乡凤凰县,在家乡听傩堂戏时,听着听着就流泪了,黄永玉在文字中做了这样的记述:“一天下午,城里十几位熟人带着锣鼓上院子来唱‘高腔’和‘傩堂’。头一句记得是‘李三娘’,唢呐一响,从文表叔交着腿,双手置膝的静穆起来。‘……不信……芳……春……厌、老、人、……’听到这里,他和另外几位朋友都哭了。眼镜里流满泪水,又滴在手背上。他仍然一动不动。”后来生病在家,偶然听到“傩堂”两个字时,他也会默默地流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沈从文的眼泪,既有对弱者的同情,也有对逝去岁月的伤怀,还有对故去亲友的怀念。沈从文的眼泪,是一代知识分子在苦难之后内心的释放,让我们看到了他真性情的另一面,这样的眼泪,能结晶成最咸最咸的盐!
“文革”中,沈从文的孙女沈红在学校因成绩好守纪律而受到厌学顽童的欺负,沈从文听说了这件事后,掉了眼泪;1977年,诗人穆旦去世,年仅59岁,沈从文与穆旦交往很深,听到穆旦的死讯后,他流泪了:“得消息时,不禁老泪纵横!”在家中听到伤感的音乐,他也会流泪,据沈虎雏回忆说:“一次母亲见他独坐在藤椅上垂泪,忙问是怎么回事,他指指收音机——正播放一首二胡曲,哀婉缠绵。奏完,他才说:‘怎么会……拉得那么好……’泪水又涌出,他讲不下去了。”1985年6月19日,夏鼐突然去世了,沈从文知道后大哭了一场;1985年,杂志社的几个记者到沈从文家采访他,问起“文革”的事,沈从文说:“在‘文革’里我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扫得可干净了。”同來采访的一个女记者听了,便走过去拥着老人肩膀说:“沈老,您真是受委屈了!”没想到,沈从文听完这句话后,抱着那个女记者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什么也不说,就是不停地哭。后来,还是张兆和走过来,像哄小孩子一样又抚摸又安慰,他才安静下来;1987年,黄永玉得到一张碑文拓片,碑是熊希龄的一个部属立的,落款处刻着:“谭阳邓其鉴撰文,渭阳沈从文书丹,渭阳沈岳焕篆额(沈岳焕是沈从文的原名)。”黄苗子看了后,称赞说:“这真不可思议,要说是天才,这就是天才;这才叫书法!”后来,黄永玉把这张拓片拿给沈从文看。“我带给表叔看,他注视了好一会儿,静静地哭了。我妻子说:‘表叔,不要哭。你十九岁就写得那么好,多了不得!是不是,你好神气!永玉六十多岁也写不出!”1987年7月,瑞典作家汉森和汉学家倪尔思对沈从文进行了访问,汉森给沈从文带来了一份复印件,是1949年瑞典杂志上刊登的沈从文的《萧萧》,上面有瑞典一家出版社出版的《边城》的广告,汉森说:“我昨天看了英文的《贵生》,这是写……”沈从文接着话说:“对被压迫的人的同情。”说完这句话,沈从文忽然流泪了;1982年5月,沈从文回了一次故乡凤凰县,在家乡听傩堂戏时,听着听着就流泪了,黄永玉在文字中做了这样的记述:“一天下午,城里十几位熟人带着锣鼓上院子来唱‘高腔’和‘傩堂’。头一句记得是‘李三娘’,唢呐一响,从文表叔交着腿,双手置膝的静穆起来。‘……不信……芳……春……厌、老、人、……’听到这里,他和另外几位朋友都哭了。眼镜里流满泪水,又滴在手背上。他仍然一动不动。”后来生病在家,偶然听到“傩堂”两个字时,他也会默默地流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沈从文的眼泪,既有对弱者的同情,也有对逝去岁月的伤怀,还有对故去亲友的怀念。沈从文的眼泪,是一代知识分子在苦难之后内心的释放,让我们看到了他真性情的另一面,这样的眼泪,能结晶成最咸最咸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