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是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合作,面向全国,集示范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高层次社会工作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工作政策研究与倡导为一体的大型全国性、多领域综合项目。根据专家评审,在全国范围内最终确定110个立项项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申报的一个项目获得立项。为了更好的完成项目及学生的实务能力,首先是对笔者所在的班进行分组,小组长由本科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担当,分为5组,每个组在不同的地点完成不同性质的小组、社区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自行挖掘比较有意义的个案,开个案进行介入服务。基于笔者小组组长因个人原因不能参与小组实践,于是日常的小组活动就由笔者小组中跨专业成员在没有专业基础上尝试着调查、预估、策划、实施、评估服务计划。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习;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91-01
一、社会工作项目管理含义
社会工作机构和管理者,综合考虑社工组织未来发展蓝图,结合组织整体服务策略与方向,运用项目化管理的思路与技巧,分析、比较、评估社会工作服务活动中能运用项目化管理运作的所有服务活动并运用项目管理进行实施。是将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组织管理层面出发,对社工组织架构进行项目化管理,以达到具体目标的过程;是从服务提供层面出发,将项目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应用到一部分社工服务活动中,以实现机构价值的过程。项目管理已经被大量运用在高校管理、学生实习和实验室管理中。
二、社会工作项目管理
在笔者所参加的这个项目的运转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是项目管理的流程框架,把项目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及评估阶段①。项目管理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管理内容。
(一)实习目标的概念阶段。由于机构是由学校的教师所创办的,因此,教师是根据服务中所申请的项目,来分配实践任务,并且由老师担当督导,每次下乡都由老师带领,与当地村委和留守人群打好关系,学生在逐渐的上手,自行安排并组织活动。在当地了解需求后,结合实习教学目标与实习机构的需求进行项目策划和可行性研究,最后形成项目建议书。为了更好的把这次做项目的人员与当地人群中打成一片,方便日后开展活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握机构目前发展需求,使机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时间目标结合起来,然后根据项目内容确定实习内容。比如“九九重阳节”社区活动,并在第一次下去做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对着村庄的基本情况和留守老人的基本生活情况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个大概的了解,从中寻找服务对象及问题和需求,并在基础上确定策划书的大概方向和活动内容。概念阶段虽然,不用投入很多的人力和物力,但对后期项目的开展和实习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社会工作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并获得来自社会的承认,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务能力的提高。
(二)实习任务的开发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实践组及其成员、定目标和内容、确定计划等步骤对具体实习工作进行安排与明确责任。首先是,在分好的实践组中相应的配备督导,并传达所分配下来的任务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督导和学生一起讨论活动的内容与大概的方向。其次,根据学生上课与休息的时间,确定实习内容和工作量。最后,以项目计划为基础,把学生的实习计划融入其中,整合项目规划与学生的实践计划,确保两者的统一。然后将项目的规划和操作层次逐级分解,并确定相应的职责。基于笔者所在小组组长因个人原因不能参与小组实践,于是日常的小组活动就由笔者小组中跨专业成员在没有专业基础上尝试着调查、预估、策划、实施、评估服务计划,在搜索关于康乐的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康乐的基本概念与活动的形式,再寻求别组组长的帮助,对活动的内容进行谈论,最后书写成最终版的康乐小组策划书。
(三)实习项目的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注重人力资源的整合,根据开发阶段的工作分解和人力规划来组织协调开展活动。实施阶段需要督导老师协助学生从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根据项目进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技巧的培训与指导。比如学生根据之前所写的策划书,开展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是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则及时调整。但在实际操作中,机构的管理者存在管理上的错误,比如,一组的组长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参与到小组实践中,这个小组中就面临着不管是策划书的书写还是策划的实施都没专业人士的指点,有些指道老师一个人负责指导两个小组,如果两个小组都下去就会出现一个组没有指导老师的跟随与指导,如果老师只选择其中一个有专业人士在的小组,那么可想而知,只会让无组长的小组不知所措,最后演变为应付了事。其次,指导老师日常也比较忙,就常常出现指导老师不跟随小组下去实践,小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在与老人面谈时该怎样有技巧地进行提问;做活动时,因专业知识不扎实,导致参与度不高等等,该如何克服或使用什么知识和技巧都无法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培训。因此,实习社工们大都处于疑问的漩涡中。
(四)实习项目的评估阶段。在完成项目有关工作之时,实习管理者要与机构和实习学生一同对项目进行文档总结、评估验收和对项目总结评价,同时要针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为未来工作积累经验。并对项目过程进行反思,对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实习项目的评估应包括对实习生所使用的技巧和项目成效的达成。项目成效达成的评估应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专家评估等。一到项目的评估,学生比平常下乡实践还要忙,可能是对项目的运行管理不熟悉,本来在平常下乡实践的时候可以收集的资料或是该干的事偏偏要在这个节骨眼重复做或是去做。比如说,留守老人信息档案表,每次下去都会对老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与登记,但就是没给我们发这表填写,评估时需要,却偏偏要在结案后,大家都忙着整理日常材料时,规定在某些天必须把相关表格填好且必须是日常参加活动的老人,农村的老人有些有农活要做,参加活动的一些老人本来流动性就比较的大,要找那些老人就需要穿街走巷,滚雪球式的寻找。这无形中是对平常所做的否定,也打击了笔者的自信心。在接近一年的实践中每个人都感受到社会工作需要情怀、耐心、鼓舞,成就感无法量化,只能通过与服务对象交流与反馈中找到存在感进而有了成就感,因项目管理不合格所带来的效率低下与重复无用功,只会让更多的社工对这个职业的恐惧与不自信。
注解:
①曹平.项目管理与一般管理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改革与战略.2005.2:115-117.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习;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91-01
一、社会工作项目管理含义
社会工作机构和管理者,综合考虑社工组织未来发展蓝图,结合组织整体服务策略与方向,运用项目化管理的思路与技巧,分析、比较、评估社会工作服务活动中能运用项目化管理运作的所有服务活动并运用项目管理进行实施。是将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组织管理层面出发,对社工组织架构进行项目化管理,以达到具体目标的过程;是从服务提供层面出发,将项目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应用到一部分社工服务活动中,以实现机构价值的过程。项目管理已经被大量运用在高校管理、学生实习和实验室管理中。
二、社会工作项目管理
在笔者所参加的这个项目的运转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是项目管理的流程框架,把项目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及评估阶段①。项目管理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管理内容。
(一)实习目标的概念阶段。由于机构是由学校的教师所创办的,因此,教师是根据服务中所申请的项目,来分配实践任务,并且由老师担当督导,每次下乡都由老师带领,与当地村委和留守人群打好关系,学生在逐渐的上手,自行安排并组织活动。在当地了解需求后,结合实习教学目标与实习机构的需求进行项目策划和可行性研究,最后形成项目建议书。为了更好的把这次做项目的人员与当地人群中打成一片,方便日后开展活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握机构目前发展需求,使机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时间目标结合起来,然后根据项目内容确定实习内容。比如“九九重阳节”社区活动,并在第一次下去做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对着村庄的基本情况和留守老人的基本生活情况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个大概的了解,从中寻找服务对象及问题和需求,并在基础上确定策划书的大概方向和活动内容。概念阶段虽然,不用投入很多的人力和物力,但对后期项目的开展和实习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社会工作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并获得来自社会的承认,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务能力的提高。
(二)实习任务的开发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实践组及其成员、定目标和内容、确定计划等步骤对具体实习工作进行安排与明确责任。首先是,在分好的实践组中相应的配备督导,并传达所分配下来的任务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督导和学生一起讨论活动的内容与大概的方向。其次,根据学生上课与休息的时间,确定实习内容和工作量。最后,以项目计划为基础,把学生的实习计划融入其中,整合项目规划与学生的实践计划,确保两者的统一。然后将项目的规划和操作层次逐级分解,并确定相应的职责。基于笔者所在小组组长因个人原因不能参与小组实践,于是日常的小组活动就由笔者小组中跨专业成员在没有专业基础上尝试着调查、预估、策划、实施、评估服务计划,在搜索关于康乐的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康乐的基本概念与活动的形式,再寻求别组组长的帮助,对活动的内容进行谈论,最后书写成最终版的康乐小组策划书。
(三)实习项目的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注重人力资源的整合,根据开发阶段的工作分解和人力规划来组织协调开展活动。实施阶段需要督导老师协助学生从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根据项目进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技巧的培训与指导。比如学生根据之前所写的策划书,开展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是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则及时调整。但在实际操作中,机构的管理者存在管理上的错误,比如,一组的组长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参与到小组实践中,这个小组中就面临着不管是策划书的书写还是策划的实施都没专业人士的指点,有些指道老师一个人负责指导两个小组,如果两个小组都下去就会出现一个组没有指导老师的跟随与指导,如果老师只选择其中一个有专业人士在的小组,那么可想而知,只会让无组长的小组不知所措,最后演变为应付了事。其次,指导老师日常也比较忙,就常常出现指导老师不跟随小组下去实践,小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在与老人面谈时该怎样有技巧地进行提问;做活动时,因专业知识不扎实,导致参与度不高等等,该如何克服或使用什么知识和技巧都无法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培训。因此,实习社工们大都处于疑问的漩涡中。
(四)实习项目的评估阶段。在完成项目有关工作之时,实习管理者要与机构和实习学生一同对项目进行文档总结、评估验收和对项目总结评价,同时要针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为未来工作积累经验。并对项目过程进行反思,对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实习项目的评估应包括对实习生所使用的技巧和项目成效的达成。项目成效达成的评估应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专家评估等。一到项目的评估,学生比平常下乡实践还要忙,可能是对项目的运行管理不熟悉,本来在平常下乡实践的时候可以收集的资料或是该干的事偏偏要在这个节骨眼重复做或是去做。比如说,留守老人信息档案表,每次下去都会对老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与登记,但就是没给我们发这表填写,评估时需要,却偏偏要在结案后,大家都忙着整理日常材料时,规定在某些天必须把相关表格填好且必须是日常参加活动的老人,农村的老人有些有农活要做,参加活动的一些老人本来流动性就比较的大,要找那些老人就需要穿街走巷,滚雪球式的寻找。这无形中是对平常所做的否定,也打击了笔者的自信心。在接近一年的实践中每个人都感受到社会工作需要情怀、耐心、鼓舞,成就感无法量化,只能通过与服务对象交流与反馈中找到存在感进而有了成就感,因项目管理不合格所带来的效率低下与重复无用功,只会让更多的社工对这个职业的恐惧与不自信。
注解:
①曹平.项目管理与一般管理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改革与战略.2005.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