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是风险。但风险并非全都是坏东西,风险往往与风险收益并存。本文就风险概念及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策略作一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内涵,是指主体内容的灵魂气质、精神和个性,被人们用以情感的概念综合出来的属性之和。简单讲,内涵是隐藏于事务主体深处的综合属性。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人们对事务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于事务深处的东西。内涵需要探索、挖掘和分析研究才能被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实质核心内容、主要手段、关键因素和决定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起因和核心是风险
风险有大有小,有的可以避免,就是可控风险,有的靠自身的能力不可避免,就叫不可控风险。控制内部可控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的过程就是内部控制。除了客观存在的不可控风险外,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风险是可控的。他们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合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一个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可以规避风险或把风险降低到单位可承受的程度。
风险源于行动和活动,而采取行动和活动必然有预期目标,但是结果形成于将来,将来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行政和事业单位来说,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无法改变,但通过对单位内部组织、人员、业务、财务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制定控制措施和程序,同样能实现单位目标。内部控制的根本作用就是防范风险,即从人、物和资金、信息等方面控制风险。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风险有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产品是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其主要资源来源于政府的投入或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政府预算安排多少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外部风险,对于这样的外部风险,单位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与政府不断沟通,影响政府预算安排来减少预算安排风险。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财政保障不足,行政事业单位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势必寻求其它的资源支持,这样就会造成收费范围的扩大或专项资金使用中擦边现象,导致与民争利或削减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能,这样就要承担一定的审计风险。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政策的推进,一些处于行政垄断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将面临市场竞争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风险主要来源于管理者的决策,内部资源的管理与调配,以及内部员工的执行力度,以上三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单位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内部风险。一般来说,内部风险都是可控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
(1)实施职责分工控制制度。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任务,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在部门和岗位设置时应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机制。三重一大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决定。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2)实施授权控制制度。各单位应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划分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等内容。工作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各单位作出重大决策前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考虑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在决策时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权衡各项利弊,进行民主决策。
(4)实施审核批准控制制度。各部门、各岗位要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盖章,做出相关处理决定。
(5)实施预算控制制度。各单位应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项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执行。
(6)实施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各单位应根据相关财务会计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信息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7)实施内部报告控制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财务变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8)实施财务变动的因素分析控制制度。各单位应定期对本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進意见和应对措施。
总之,在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制约滥用公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内部信息公开,公开透明是监督的最好方式,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键和决定因素在“关键岗位” “在人”,“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检查=0”,“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关键岗位关键人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也决定了工作的进步发展。
[1]乌兰娜日,关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5(2):79-80.
[2]薛佳禾,雷良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探析 基于“内控错觉”角度的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8):53-56.作者简介:陈涛,出生年月:1969.7,性别:男,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武汉市,当前职称:会计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财经类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内涵,是指主体内容的灵魂气质、精神和个性,被人们用以情感的概念综合出来的属性之和。简单讲,内涵是隐藏于事务主体深处的综合属性。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人们对事务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于事务深处的东西。内涵需要探索、挖掘和分析研究才能被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实质核心内容、主要手段、关键因素和决定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起因和核心是风险
风险有大有小,有的可以避免,就是可控风险,有的靠自身的能力不可避免,就叫不可控风险。控制内部可控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的过程就是内部控制。除了客观存在的不可控风险外,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风险是可控的。他们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合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一个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可以规避风险或把风险降低到单位可承受的程度。
风险源于行动和活动,而采取行动和活动必然有预期目标,但是结果形成于将来,将来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行政和事业单位来说,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无法改变,但通过对单位内部组织、人员、业务、财务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制定控制措施和程序,同样能实现单位目标。内部控制的根本作用就是防范风险,即从人、物和资金、信息等方面控制风险。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风险有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产品是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其主要资源来源于政府的投入或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政府预算安排多少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外部风险,对于这样的外部风险,单位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与政府不断沟通,影响政府预算安排来减少预算安排风险。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财政保障不足,行政事业单位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势必寻求其它的资源支持,这样就会造成收费范围的扩大或专项资金使用中擦边现象,导致与民争利或削减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能,这样就要承担一定的审计风险。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政策的推进,一些处于行政垄断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将面临市场竞争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风险主要来源于管理者的决策,内部资源的管理与调配,以及内部员工的执行力度,以上三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单位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内部风险。一般来说,内部风险都是可控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
(1)实施职责分工控制制度。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任务,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在部门和岗位设置时应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机制。三重一大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决定。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2)实施授权控制制度。各单位应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划分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等内容。工作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各单位作出重大决策前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考虑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在决策时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权衡各项利弊,进行民主决策。
(4)实施审核批准控制制度。各部门、各岗位要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盖章,做出相关处理决定。
(5)实施预算控制制度。各单位应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项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执行。
(6)实施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各单位应根据相关财务会计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信息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7)实施内部报告控制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财务变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8)实施财务变动的因素分析控制制度。各单位应定期对本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進意见和应对措施。
总之,在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制约滥用公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内部信息公开,公开透明是监督的最好方式,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键和决定因素在“关键岗位” “在人”,“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检查=0”,“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关键岗位关键人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也决定了工作的进步发展。
[1]乌兰娜日,关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5(2):79-80.
[2]薛佳禾,雷良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探析 基于“内控错觉”角度的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8):53-56.作者简介:陈涛,出生年月:1969.7,性别:男,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武汉市,当前职称:会计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财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