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加速生产和资本集中构成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时期的主要特征。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垄断阶段是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相互妥协下的产物,自由资产阶级在这一时期日益激烈的资本吞并过程中逐渐走向没落。这一时期的德国现实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作家们用作品表达着自己对社会发展过程带来的弊端的批判。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是世纪之交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者在小说中表现出对自由资产阶级日益衰颓的惋惜态度以及对社会的批判。
关键词:自由资产阶级;垄断资本主义;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批判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加速生产和资本集中构成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时期的主要特征。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垄断阶段是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相互妥协下诞生的,自由资产阶级在这一时期日益激烈的资本吞并过程中逐渐走向没落。这一时期的德国现实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用作品表达着自己对社会发展过程带来的弊端的批判。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正经历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变革,帝国主义开始抬头,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德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与容克地主相互妥协而诞生的怪胎,因此社会的弊病与生产发展模式之间的相互渗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要想真正梳理这一时期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对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的映射,就要从世纪之交的社会大背景对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影响开始分析,而托马斯·曼作为这一时期最具有“德国性”的现实主义作家,可以为研究二十世纪初德国现实主义文学提供参考,通过他在1901年发表的被誉为德国资产阶级的“一部灵魂史”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可以更好地展现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批判元素。
一、世纪之交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向垄断阶段过渡
1973年的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而十九世纪后半期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主导的技术革命推动了重工业的巨大发展(如内燃发动机,蒸汽涡轮,裁截机的使用),而重工业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重要支柱,从而引起经济的巨大发展。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利用和普及使原有的重工业部门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技术支撑并得以地位飙升,从而带动一系列化学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兴盛(化学,石油等,)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为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导致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和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深,导致一些墨守成规,习惯于自由竞争阶段社会模式的自由资产阶级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模式而走向衰落。而生产过剩也导致处于过渡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频繁的经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所反映的是国家经济发展体制内部的失衡,为了度过经济危机,大企业之间加速了吞并活动,生产与资本日益集中,优胜略汰十分残酷,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在德国,卡特尔成为德国最普遍的垄断组织形式,夹杂着封建残余影响下的社会生产模式过渡时期使德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变得日益突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冲突。随着垄断资本的兴起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资产阶级的企业家们纷纷投入更大的劳动力来维持生产效率,致使无产阶级处于报酬低却工作时间长的窘境,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加剧了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自由资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随着生产与资本的集中,恪守“商业道德”的自由资产阶级逐渐被垄断企业家所排挤,恪守自由竞争阶段规则的资产阶级逐渐被垄断企业逼到发展的角落,最终只能破产或者被收购。而世纪之交的德国现实主义文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得以兴盛,正是过渡阶段层出不穷的经济危机,资本兼并,恶性竞争从而导致的社会问题促进了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家們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迅速发展的社会,关注社会过渡时期的人类发展走向,从不同角度洞悉并思考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弊端,批判的元素将以隐喻的手法出现在这一时期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不同时期的民生百态总会在相应文学作品中得到映射,比如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就真实的再现了十九世纪处在过渡时期的德国自由资产阶级的命运走向。
二、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对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的映射:以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为例
托马斯·曼是德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与哥哥亨利希曼一道为二十世纪的德国文学发展做出来卓越的贡献。托马斯·曼出生于德国北部港口城市吕贝克,这也是《布登波洛克一家》故事发生的地点。托马斯·曼的父亲是一名作风实际的成功商人,生意以经营谷物为主,在吕贝克有一定的影响力,母亲具有葡萄牙血统,倾向于对曼氏兄弟艺术音乐方面的教育,这对托马斯·曼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将实用主义与浪漫的艺术特质运用到文学作品中。1894年,托马斯·曼在自然主义杂志《社会》上发表处女作《堕落》,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旅。1901年,长篇巨著《布登波洛克一家》的问世确定了托马斯·曼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同时,托马斯·曼也受到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的影响,疾病和死亡成为他早年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题,譬如在作品《特里斯坦》(1901),《神童》(1903),《在沉睡的时刻》(1905),《在威尼斯之死》(1912)等作品中,彷徨,苦闷的艺术家的病态心理得以着重描写,这也是世纪之交的德国文学家身上所具有的时代符号。1924年的《魔山》,写出了迷茫时代背景下的欧洲社会充斥在人们脑海中的种种思潮以及精神诉求,使托马斯·曼再次扩大了自己在文坛的影响力。在托马斯·曼看来,小说或者叙事体文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叙事体文学的精神强大又威严、辽阔浩瀚、充满生命力,犹如广袤的海洋在翻滚,虽略呈单调,却不乏宏大与精确,值得称赞又非常谨慎,这也是托马斯·曼进行文学创作时贯彻的宗旨。 我们这里所研究的世纪之交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对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的映射可以以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为参照对象,因为这篇小说的社会背景正处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期。托马斯·曼曾经说过,将历史和现实中的真实性赋予虚构的故事,让其听起来确凿可信是他毕生的追求。而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与托马斯·曼自身成长的环境以及成长经历、所见所闻有很大程度的吻合。可以说,这篇小说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质,小说中的很多情节具有真实性。这篇小说所融入的,是作者对自身所处、所经历的社会以及生活的批判,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广泛翻阅了自己家里的卷宗、书信和传闻。《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副标题是一个家族的没落,这提示着这个家族的走向。小说展示了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市民阶层随着时代的更替由盛转衰的故事,一个家族四代人四十年间的兴衰史在托马斯·曼的笔下娓娓道来。布登波洛克家族是德国北部城市吕贝克的名门望族,在自由主义竞争规则的沐浴下,德国城市商品经济发达,老布登波洛克通过创业发家,使家庭进入富裕状态,拥有了农庄,良田,地產,生意遍及英国、荷兰、瑞典等国,作者成功塑造了老布登波洛克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形象,他的身上体现着着资本主义市民阶层在经济上升阶段时期的外向、积极的性格。而一代不如一代,托马斯在祖父临终前的遗嘱“帮助你父亲”的教诲下全力以赴,积极进取,挑起家庭的重担。他在参与公司事务后购置房产,促进公司生意,积极从政,作为市参议员享有一些威望。然而托马斯所面临的是一个表面还算稳固、实则由盛转衰的家庭状况,他的积极活动与商业品质撑不起家族的复兴的担子,小说的最后以托马斯的儿子汉诺夭折为结尾。小说中托马斯的形象正代表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时期的自由资产阶级形象,他们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资本集中、企业相互吞并的竞争中找不到合适的、不违背自己内心的公司经营模式,用祖传的“诚实”的经商思想去面对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小说中的托马斯不认同克里斯蒂安“认真研究起来,哪个买卖人都是骗子”的观点,却又搞不懂为何自已以诚信为本的公司经营却日益萧条,而竞争对手哈根施特罗姆的公司用兼并的手段却蒸蒸日上?托马斯不愿违背固有的“商业道德”,也不愿眼看着自己的公司日益衰颓,所以自我怀疑,彷徨,犹豫,精神危机都是托马斯这个人物形象中典型的弱点,托马斯越是处心积虑地打扮自己的外表,越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安与慌乱。
托马斯·曼在这部作品中着重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利害关系,重利轻义的商业性情和金钱第一的处事逻辑是托马斯·曼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兄弟之间的情义,婚姻的缔结都体现着金钱利害关系,资产条件是一切决定的前提条件,这是资产阶级贵族恪守的社会规则。疯狂投机,追逐暴力在这部作品中也被也被着重描写,作者揭露了资本主义丑陋的一面,同时将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与后期阶段对立起来,以老布登波洛克生活所处的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被美化和鼓吹,而事实上后期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正是早期自由竞争造成的不良后果,作者所想象的“商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中并不存在。
参考文献
[1]张玉能.托马斯·曼小说艺术[J].美育学刊,2015,6(01):37-41
[2]李昌珂.“房子盖好之后,死神就要来了”——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J].欧美文学论丛,2002
[3]袁雪乔.托马斯·曼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自传性成分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4(04)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自由资产阶级;垄断资本主义;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批判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加速生产和资本集中构成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时期的主要特征。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垄断阶段是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相互妥协下诞生的,自由资产阶级在这一时期日益激烈的资本吞并过程中逐渐走向没落。这一时期的德国现实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用作品表达着自己对社会发展过程带来的弊端的批判。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正经历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变革,帝国主义开始抬头,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德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与容克地主相互妥协而诞生的怪胎,因此社会的弊病与生产发展模式之间的相互渗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要想真正梳理这一时期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对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的映射,就要从世纪之交的社会大背景对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影响开始分析,而托马斯·曼作为这一时期最具有“德国性”的现实主义作家,可以为研究二十世纪初德国现实主义文学提供参考,通过他在1901年发表的被誉为德国资产阶级的“一部灵魂史”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可以更好地展现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批判元素。
一、世纪之交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向垄断阶段过渡
1973年的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而十九世纪后半期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主导的技术革命推动了重工业的巨大发展(如内燃发动机,蒸汽涡轮,裁截机的使用),而重工业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重要支柱,从而引起经济的巨大发展。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利用和普及使原有的重工业部门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技术支撑并得以地位飙升,从而带动一系列化学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兴盛(化学,石油等,)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为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导致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和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深,导致一些墨守成规,习惯于自由竞争阶段社会模式的自由资产阶级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模式而走向衰落。而生产过剩也导致处于过渡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频繁的经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所反映的是国家经济发展体制内部的失衡,为了度过经济危机,大企业之间加速了吞并活动,生产与资本日益集中,优胜略汰十分残酷,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在德国,卡特尔成为德国最普遍的垄断组织形式,夹杂着封建残余影响下的社会生产模式过渡时期使德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变得日益突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冲突。随着垄断资本的兴起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资产阶级的企业家们纷纷投入更大的劳动力来维持生产效率,致使无产阶级处于报酬低却工作时间长的窘境,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加剧了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自由资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随着生产与资本的集中,恪守“商业道德”的自由资产阶级逐渐被垄断企业家所排挤,恪守自由竞争阶段规则的资产阶级逐渐被垄断企业逼到发展的角落,最终只能破产或者被收购。而世纪之交的德国现实主义文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得以兴盛,正是过渡阶段层出不穷的经济危机,资本兼并,恶性竞争从而导致的社会问题促进了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家們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迅速发展的社会,关注社会过渡时期的人类发展走向,从不同角度洞悉并思考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弊端,批判的元素将以隐喻的手法出现在这一时期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不同时期的民生百态总会在相应文学作品中得到映射,比如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就真实的再现了十九世纪处在过渡时期的德国自由资产阶级的命运走向。
二、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对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的映射:以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为例
托马斯·曼是德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与哥哥亨利希曼一道为二十世纪的德国文学发展做出来卓越的贡献。托马斯·曼出生于德国北部港口城市吕贝克,这也是《布登波洛克一家》故事发生的地点。托马斯·曼的父亲是一名作风实际的成功商人,生意以经营谷物为主,在吕贝克有一定的影响力,母亲具有葡萄牙血统,倾向于对曼氏兄弟艺术音乐方面的教育,这对托马斯·曼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将实用主义与浪漫的艺术特质运用到文学作品中。1894年,托马斯·曼在自然主义杂志《社会》上发表处女作《堕落》,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旅。1901年,长篇巨著《布登波洛克一家》的问世确定了托马斯·曼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同时,托马斯·曼也受到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的影响,疾病和死亡成为他早年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题,譬如在作品《特里斯坦》(1901),《神童》(1903),《在沉睡的时刻》(1905),《在威尼斯之死》(1912)等作品中,彷徨,苦闷的艺术家的病态心理得以着重描写,这也是世纪之交的德国文学家身上所具有的时代符号。1924年的《魔山》,写出了迷茫时代背景下的欧洲社会充斥在人们脑海中的种种思潮以及精神诉求,使托马斯·曼再次扩大了自己在文坛的影响力。在托马斯·曼看来,小说或者叙事体文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叙事体文学的精神强大又威严、辽阔浩瀚、充满生命力,犹如广袤的海洋在翻滚,虽略呈单调,却不乏宏大与精确,值得称赞又非常谨慎,这也是托马斯·曼进行文学创作时贯彻的宗旨。 我们这里所研究的世纪之交德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对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的映射可以以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为参照对象,因为这篇小说的社会背景正处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期。托马斯·曼曾经说过,将历史和现实中的真实性赋予虚构的故事,让其听起来确凿可信是他毕生的追求。而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与托马斯·曼自身成长的环境以及成长经历、所见所闻有很大程度的吻合。可以说,这篇小说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质,小说中的很多情节具有真实性。这篇小说所融入的,是作者对自身所处、所经历的社会以及生活的批判,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广泛翻阅了自己家里的卷宗、书信和传闻。《布登勃洛克一家》的副标题是一个家族的没落,这提示着这个家族的走向。小说展示了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市民阶层随着时代的更替由盛转衰的故事,一个家族四代人四十年间的兴衰史在托马斯·曼的笔下娓娓道来。布登波洛克家族是德国北部城市吕贝克的名门望族,在自由主义竞争规则的沐浴下,德国城市商品经济发达,老布登波洛克通过创业发家,使家庭进入富裕状态,拥有了农庄,良田,地產,生意遍及英国、荷兰、瑞典等国,作者成功塑造了老布登波洛克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形象,他的身上体现着着资本主义市民阶层在经济上升阶段时期的外向、积极的性格。而一代不如一代,托马斯在祖父临终前的遗嘱“帮助你父亲”的教诲下全力以赴,积极进取,挑起家庭的重担。他在参与公司事务后购置房产,促进公司生意,积极从政,作为市参议员享有一些威望。然而托马斯所面临的是一个表面还算稳固、实则由盛转衰的家庭状况,他的积极活动与商业品质撑不起家族的复兴的担子,小说的最后以托马斯的儿子汉诺夭折为结尾。小说中托马斯的形象正代表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时期的自由资产阶级形象,他们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资本集中、企业相互吞并的竞争中找不到合适的、不违背自己内心的公司经营模式,用祖传的“诚实”的经商思想去面对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小说中的托马斯不认同克里斯蒂安“认真研究起来,哪个买卖人都是骗子”的观点,却又搞不懂为何自已以诚信为本的公司经营却日益萧条,而竞争对手哈根施特罗姆的公司用兼并的手段却蒸蒸日上?托马斯不愿违背固有的“商业道德”,也不愿眼看着自己的公司日益衰颓,所以自我怀疑,彷徨,犹豫,精神危机都是托马斯这个人物形象中典型的弱点,托马斯越是处心积虑地打扮自己的外表,越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安与慌乱。
托马斯·曼在这部作品中着重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利害关系,重利轻义的商业性情和金钱第一的处事逻辑是托马斯·曼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兄弟之间的情义,婚姻的缔结都体现着金钱利害关系,资产条件是一切决定的前提条件,这是资产阶级贵族恪守的社会规则。疯狂投机,追逐暴力在这部作品中也被也被着重描写,作者揭露了资本主义丑陋的一面,同时将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与后期阶段对立起来,以老布登波洛克生活所处的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被美化和鼓吹,而事实上后期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正是早期自由竞争造成的不良后果,作者所想象的“商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中并不存在。
参考文献
[1]张玉能.托马斯·曼小说艺术[J].美育学刊,2015,6(01):37-41
[2]李昌珂.“房子盖好之后,死神就要来了”——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J].欧美文学论丛,2002
[3]袁雪乔.托马斯·曼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自传性成分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4(04)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