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培养目标指导小学语文教师全新的语文教学观:摒弃机械训练,学生被动接受的语文学习模式,倡导实践、合作、体验、感悟,创造民主、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学设计要“活”
1、课题导入要“活”。课题的导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当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在备课时也会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课题导入策略是灵活多样的,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导入策略。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预设的课题导入有时会遭遇学生的“突袭”,这时需要教师灵活处理。我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课题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我们也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而震撼,为狼牙山五壮士惊天壮举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我对自己的课题导入设计满怀信心,于是我激情满怀的走上讲台,深情的说:同学们!我刚说完这三个字,几个机灵的“小鬼”大声吼道:“十六年前的回忆”。糟了!这几个小家伙已经把课题吼出来了,我的导入还按原计划进行吗?显然不行!我随即道“真是心切的孩子呀,看来你们是急着想了解我们的革命先驱——李大钊的事迹啊!好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并同时板书了课题。面对突发情况,灵活调整课题导入是一种教学机智,随机应变,水到渠成的导入显得更加自然,也更容易将学生引入学习的天堂。
2、内容安排要“活”。教师在备课时都会制定每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都会当堂完成。但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教师不得不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我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原计划全文用两课时,第二课时通过研读让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经过,及其牺牲后全家的悲痛心情,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及其对后人的激励。但在教学时,孩子们被李大钊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处惊不变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深深折服,同时对敌人那种凶残、丑恶的嘴脸深恶痛绝,他们个个激情满怀,发言非常积极,朗读课文争先恐后、有滋有味、像模像样。此时此刻,我怎能对孩子们的爱憎分明熟视无睹?干脆让他们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吧!借此让他们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本节课完不成的教学目标就调到下一节课吧。
同时,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也应灵活,要有利用学生学习,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我在教学人教版十二册时,就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灵活进行了处理。因为考虑到“古诗词背诵”部分都要要求学生背诵,如果集中在一段时间连续上10首古诗词,势必会增加学生短时间的记忆量,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能较差,如果将其分散教学,分散记忆,效果肯定不一样。于是我将10首古诗词分别与其它内容相结合安排在五周内进行教学,每周只学两首,大大降低了学生背诵的难度。实践证明这种安排深受学生欢迎,效果也很好,同时并没有影响教学进度。
3、板书设计要“活”。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携领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时都会精心设计:板书些什么,先板书什么,后板书什么。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不能代表学生,板书设计内容应考虑与学生的思维状态紧密结合。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先通过学生自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再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的中心词——劳苦、简朴,同时板书“劳苦、简朴”,然后引导出“劳苦”指的是“工作”,“简朴”指的是“生活”,同时板书“工作、生活”,这些板书内容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接下来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哪些内容反映了周总理工作劳苦,哪些内容反映了周总理生活简朴。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的板书设计是灵活的,反映周总理工作劳苦包括三个方面:工作量大、工作认真、工作时间长,反映周总理生活简朴包括两个方面:陈设简单、生活节约。哪个学生能找出哪方面的内容我都及时的进行板书,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样灵活处理有着踏雪无痕的功效。
二、教学形式要“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形式以具象思维为主,小学语文教学也应遵循这一特点。教学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要让学生适时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要让一些直观的景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碰撞出其思维的火花。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前可做这样的安排:与当地的孤儿院联系,带领学生到孤儿院去了解孤儿的生活状况及其内心世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些孤儿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感受到当今社会的美好,人民生活的幸福。然后组织学生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卖火柴小女孩的命运与现在我国孤儿院孤儿生活状况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社会的冷酷、世界的冷漠,激发起他们对小女孩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万恶社会的憎恨,同时进一步激励孩子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种走进社会,让学生有真切体验的教学形式远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一、教学设计要“活”
1、课题导入要“活”。课题的导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当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在备课时也会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课题导入策略是灵活多样的,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导入策略。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预设的课题导入有时会遭遇学生的“突袭”,这时需要教师灵活处理。我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课题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我们也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而震撼,为狼牙山五壮士惊天壮举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我对自己的课题导入设计满怀信心,于是我激情满怀的走上讲台,深情的说:同学们!我刚说完这三个字,几个机灵的“小鬼”大声吼道:“十六年前的回忆”。糟了!这几个小家伙已经把课题吼出来了,我的导入还按原计划进行吗?显然不行!我随即道“真是心切的孩子呀,看来你们是急着想了解我们的革命先驱——李大钊的事迹啊!好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并同时板书了课题。面对突发情况,灵活调整课题导入是一种教学机智,随机应变,水到渠成的导入显得更加自然,也更容易将学生引入学习的天堂。
2、内容安排要“活”。教师在备课时都会制定每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都会当堂完成。但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教师不得不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我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原计划全文用两课时,第二课时通过研读让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经过,及其牺牲后全家的悲痛心情,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及其对后人的激励。但在教学时,孩子们被李大钊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处惊不变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深深折服,同时对敌人那种凶残、丑恶的嘴脸深恶痛绝,他们个个激情满怀,发言非常积极,朗读课文争先恐后、有滋有味、像模像样。此时此刻,我怎能对孩子们的爱憎分明熟视无睹?干脆让他们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吧!借此让他们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本节课完不成的教学目标就调到下一节课吧。
同时,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也应灵活,要有利用学生学习,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我在教学人教版十二册时,就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灵活进行了处理。因为考虑到“古诗词背诵”部分都要要求学生背诵,如果集中在一段时间连续上10首古诗词,势必会增加学生短时间的记忆量,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能较差,如果将其分散教学,分散记忆,效果肯定不一样。于是我将10首古诗词分别与其它内容相结合安排在五周内进行教学,每周只学两首,大大降低了学生背诵的难度。实践证明这种安排深受学生欢迎,效果也很好,同时并没有影响教学进度。
3、板书设计要“活”。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携领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时都会精心设计:板书些什么,先板书什么,后板书什么。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不能代表学生,板书设计内容应考虑与学生的思维状态紧密结合。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先通过学生自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再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的中心词——劳苦、简朴,同时板书“劳苦、简朴”,然后引导出“劳苦”指的是“工作”,“简朴”指的是“生活”,同时板书“工作、生活”,这些板书内容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接下来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哪些内容反映了周总理工作劳苦,哪些内容反映了周总理生活简朴。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的板书设计是灵活的,反映周总理工作劳苦包括三个方面:工作量大、工作认真、工作时间长,反映周总理生活简朴包括两个方面:陈设简单、生活节约。哪个学生能找出哪方面的内容我都及时的进行板书,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样灵活处理有着踏雪无痕的功效。
二、教学形式要“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形式以具象思维为主,小学语文教学也应遵循这一特点。教学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要让学生适时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要让一些直观的景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碰撞出其思维的火花。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前可做这样的安排:与当地的孤儿院联系,带领学生到孤儿院去了解孤儿的生活状况及其内心世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些孤儿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感受到当今社会的美好,人民生活的幸福。然后组织学生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卖火柴小女孩的命运与现在我国孤儿院孤儿生活状况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社会的冷酷、世界的冷漠,激发起他们对小女孩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万恶社会的憎恨,同时进一步激励孩子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种走进社会,让学生有真切体验的教学形式远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