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误区分析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计算机和网络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工程已被广大学校重视,许多学校相继以组建多媒体网络教室或校园网络为基础,以网络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教育教学实验与改革,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但是,教育信息化工程毕竟是一件新兴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不加注意,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极端的倾向,把原本美好的、优越的网络教学引入误区。
  
  一、流于形式,盲目使用
  
  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最现代的网络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往往置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盲目走极端,总觉得非网络不成气候。如有的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数学教学时,一堂课没写一个字,让学生上机做练习时,电脑只作简单的“对”“错”之回答,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不能使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众所周知,只要是媒体,不管是多现代、多先进,它都只是个手段、是工具,而不是教学目的。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的媒体,要有周密的计划和设计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反映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本来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可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在这方面出问题。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的出现,这本来是件好事,可往往由于运用不当却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特别是数学课。数学课中纯粹地使用网络,减少了学生的操作时间,没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
  
  二、选用错位,功效甚微
  
  在使用网络时存在着使用不当的现象,即网络教学未能体现网络真正的功效和优势,以至未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把“网络技术”作为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把“网络技术”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单纯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获取信息的教学。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只屏幕广播演示几个静态的三角形(制作软件是PowerPoint),然后请学生在所谓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几个判断题的小练习。而在学生理解任意三角形这个概念出现困难时却没有给出相应的帮助,未能发挥媒体真正的作用。如果此时教师的平台内有一个专门的栏目,放置一些任意的三角形,让学生自己操作后能改变它的形状(例可用几何画板或flash制作),那么学生就会很好地理解什么是任意三角形了,这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也是用其它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而恰恰此时教师却没有发挥网络的作用。
  可见网络的选用应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有所侧重,扬长避短,有机组合,形成优化,发挥其最大功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深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生搬硬套,滥用媒体
  
  在网络教学中,有时有些老师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会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制作一个栏目,帮助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当然这种刻苦钻研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值得学习的。但是,也有不少问题用网络来解决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段,辛辛苦苦做出的来东西不一定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不切实际,那么如此折腾又为哪般?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为了解释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教师制作了很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来看,或许学生看来还蛮清楚,但为什么不让学生亲手操作实践一下呢?把一个三角形剪一下然后再拼一下,不也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吗?这例中,教师还能解决问题,再举一例,有位教师在教学完圆的认识以后,出示一思考题,让学生自选工具帮学校画几个半径为一米的圆形花坛,作了一个论坛,请学生在里面讨论。场面好像很热闹的样子,但其实有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呢?为什么不让学生自选工具亲身到操场上去实践一下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活动最有利于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人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只有通过活动,并在活动中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在网络教学盛行的今天,教师也应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切不能为场面的热闹而牵强附会滥用媒体。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先进的现代的网络误认为教学手段的绝招。硬性的模仿、照搬,只能使富有生机活力的教学退化为僵死的教条,无益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任何媒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我们在运用时,应清醒地认识其利弊,以取其精华,去其不足。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一节语文课,要想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获得理想效果,就要深入研究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而对于“导入新课”这一首要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入”工作做的好,可以引导他们逐步调整自己,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导入”工作做的好,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明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 导入 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抛弃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模式。尤其是部分
期刊
案例教学法最早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然后在医学和工商管理界教学领域得到推广,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学科中广泛使用。全面推广案例教学,是中学新课改、教学新理念的要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遵循其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回归生活、开展主体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案例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优越性分析    
期刊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
期刊
内容摘要: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智力因素与其他学生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他们大多表现为不大愿意学,甚至不想学。造成英语学困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学为中心,视学生为知识容器,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刀切”,这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的任务就是听、记、背,出了课堂便迅速遗忘。使得学生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对孩子学习期望过高
期刊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即导入环节是转换学生的语言思维,辅之以易于接受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环境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感知。    一、导入的关键    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导入语言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甚至是班风等,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所教内容的重要意义和趣
期刊
物理实验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物理规律。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探究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实验思想和方法。    一、教学基本程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包括提出目标(教师活动)——设计方案(师生互动)——预审方案(师生互动)——实验尝试(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学生活动)——归纳总结(师生互动)六个环节。  1、提出
期刊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全面启动。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效果与得失。而我国传统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尽如意的地方,新的课程标准建议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模式在新教学理念下应运而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高中化学课堂情境概述    所谓课堂情境,是
期刊
语文教材及其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要求我们须借助课内外的衔接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才能将狭小的语文时空通向广阔的语文天地。《新课标》提倡的“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其目的即在于将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何以使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即不是勿达
期刊
一、精心指导朗读和背诵    朗读、背诵是每个老师都会用的方法之一,那么简单的诵读还用得费心辅导吗?我认为针对性的辅导是必要的。学生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意识到诵读中更深层的含义,如果仅仅把诵读当作机械的记忆,那么诵读的意义起码失去了一半。  1、教师应教会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初一的时候,每天诵读的内容都是一小段当天讲过的对话或一小段课文。这段课文内容中包含着很多语言信息,但每个信息的
期刊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无论是在能力培养,还是在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均有明显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个重要的理念首次提出,这充分说明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一、明确课标要求编制好学案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