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是美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显而易见美术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努力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中也更好的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质,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在多年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儿童绘画潜质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得到开发和培养,即德育教育,兴趣教育,审美教育和激发、鼓励。并提出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教育的观点,因此激发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儿童富有个性的绘画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
【关键词】儿童绘画教育;激发;绘画;兴趣;欣赏;评价;潜质
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画是孩子的共性。儿童画创作是一块神奇的园地,这里寄托了孩子们全部的爱,展示了孩子们稚朴的内心世界。一张白纸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去发现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这是发自心灵的闪光。正是艺术人生的本质和人类智慧之门,使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绘画的天才,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进行儿童画创作,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儿童常常通过画画记录生活中有影响的事,愉快的感受了委屈、以及难忘的、期望的事……事实上,任何儿童都有画画的能力,只要有适当的环境,给予适当的培养,孩子们在绘画中的潜质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何在绘画教学中激发儿童的自身不同的潜能,让他们在艺术领域中自由翱翔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从德育方面激发儿童的潜质
学习美术与学习其它文化知识不同,学习文化知识主要是刻苦用功,而美术的学习不但要用功而且还必须用情,用心灵去体味,这就需要学习美术的孩子必须转变观察认识事物的态度、观念,用真情实感去学习美术。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事物都要看到它美的一面,感受到它内在的精神气质的存在,由此产生表现创造它的愿望,长期的作用能使人远功利,近感情、弃恶丑、求善美,心灵同大自然相通融为一体,从而形成良好的艺术心理,来唤醒艺术的人生。学生的绘画创作不仅包含了美术专业上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其思想上的内容。只要适时抓住时机了解学生进行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一堂创作画课,我出的课题是《我的家乡》,首先我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家乡,课堂上学生都踊跃发言,这个讲我的家乡四季如春物产丰富,那个说我的家乡历史悠久……我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家乡的美,家乡的历史人文风情,并启发说家乡是养育我们的地方,我们要画家乡,爱家乡,把家乡的富饶美丽,家乡人民的勤劳善良,我们对家乡的爱表现出来。这样的绘画引导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绘画内容也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品质差异远比智力差异大得多,并且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进步,一旦提高了他们的意志品行,智力因素就会得到充分的开发,由此高质量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美术教育家丰子恺老先生曾说:“我只知道艺术可以使你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给你追求探索的好奇心和能源,同时给你智慧和光明,使你成为合格的人。”
2.从绘画兴趣方面激发儿童绘画的潜质
我们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就必须有创造性的思路,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热爱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说孩子没有不爱美、不喜欢美术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而他们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设法点燃学生心中探求知识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兴趣。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的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作为一名专业美术教师主要的任务是研究美术教育教学问题,但只是研究怎样“教”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怎样“学”要深入地了解儿童,了解它们的性格、志趣、爱好,才能够在启发他们的兴趣时不以成人的 趣味去代替儿童的趣味,在培养能力时,不以设计好的范画去让他们模仿,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去适应,懂得怎样在实践中去获取,去创新,当教师培养他们想象力的时候不要空洞的鼓励,要帮助他们充实见闻,引发联想。大自然与社会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黑格尔曾说过:“美是自由自在的存在。”创新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模仿别人的东西,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形、有色、有情、有境,老师有意识地带学生去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大自然,走进生活,扩大视野,从中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物体的形象由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认识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如:春天是生命萌发的季节,小草嫩绿,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画秋天的田野,丰收的景象等,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时候,不要脱离实际的要求,作为教师不但要选择具有培养创造性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长处和点滴进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估计到不同素质的儿童,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我们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创新兴趣对创新能力的形成起启动功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例如有一堂设计课,我布置的作业是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观察各种各样花瓶的造型和纹样到时候来设计一个自己心中的花瓶。同学们除了观察家里的有的还去商店等一些地方去进行观察。到上课的时候我大致讲了一下花瓶的一般结构特征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花瓶,不一会儿,只见各种各样造型各异的花瓶跃然纸上,有的是动物形的、有的是人形的……花瓶的图案设计带有童真和个性的审美趣味,这些独特的设计也深深感动了我,对孩子们的设计怎能不充分地肯定呢?
在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方面我也采取给孩子们尝试各种新的绘画材料和绘画方法,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作画,如:砂纸画、刮蜡画等,每一种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的画法和效果,学生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创造性也随之不断地发挥。此外,我还经常让学生尝试临摹,尝试写生和想象,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使自己的整体绘画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如上人物动态课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对人体结构还不了解,所以我首先就安排他们去临摹一些简单的人物动态图,让他们知道怎样下笔,如何去处理人物的线条,接着再给他们讲人物的基本比例结构知识,这样以后再让孩子们画写生,孩子们在临摹、写生、再临摹、再写生的过程中就基本掌握了画人物的要领。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力,都有探索的愿望。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针对每个孩子的素质水平,积极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表现潜在的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的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为成为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3.感受欣赏,激发儿童绘画潜质
当美术作品成为欣赏者的审美对象后,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才得以真正实现。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个开放性的结构,为欣赏者留下想象驰骋的余地和空间,因此,欣赏是接受,欣赏是参与。在欣赏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与文学的阐释,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从画面形式结构中,力与势的节奏、运动、色彩的变化与协调、意境、情趣、点线组合与排列的疏密虚实等入手,去体味一种非同一般的感受。
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他们真正理解美术,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作品时,我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凡•高悲惨的一生以及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并在充满激情的钢琴旋律中欣赏其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中不同的色彩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作品中不同姿态的向日葵所带来的构图上的美感,我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孩子们在欣赏此画的同时,无不为艺术家的执着和那激动人心的画面而感动,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为之喷薄,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又如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让学生领略其永恒的微笑所蕴含的古典之美;在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让学生领略中国农民历经苦难的沧桑之美;在欣赏徐悲鸿的《群马图》时,让学生领略其万马齐鸣、气势磅礴之美……这些优秀的作品,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而且培养了开阔的审美视野和积极的审美意识。
4.有效评价,巩固兴趣,激发儿童绘画潜质
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根据一幅画来给学生进行最后的评定,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我们说结果要评价,但相对于结果而言,过程更能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例如:教师不用命令的语气,而用商量的口吻。如“你觉得怎么样?”“这样画是不是更好?”“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画吗?”……仿佛是与学生促膝而谈。让他们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作画。另外,要诚恳地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不要看别人画什么自己也画什么,要敢于“与众不同”。尤其在上命题画时,老师提出要求后,总有很多同学举手问:“老师,我能这样画吗?”“我还能加点别的吗?”“我想用这种颜色可以吗?”等等。我的回答是“行”、“可以”或“你可以试试看”、“不错”、“挺好的”,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和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及创造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一切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堂作业展评时,我就采用了多种评价形式。例如:课堂作业展评时,我就采用了多种评价形式:第一种是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自己的构思及画中构图、色彩、完成后的效果与预期的效果,看后给人的感受等,让其他学生听后能准确地来评价;第二种是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画得好不好?有没有创意?构图怎么样?你在他的画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的哪些创意是你没有想到的……;第三种是作业展评。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展示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指正缺点,学习优点。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拿回根据取长补短的方式来进行修改,力求完美。以上几种评价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中的评价可能只是短短的几秒钟,但是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就让我们做好这几分钟,在评价时给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赏识,多一份尊重。
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激发儿童无穷无尽的想象,挖掘儿童绘画的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如今,我们适
逢美术新的课程改革,美术教师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兴趣归还学习者,把课堂的舞台真正留给学生,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是精彩的体现,使每一位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
[2]《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美之风网络文摘
[3]杨景芝《儿童绘画与智力启蒙》
收稿日期:2011-06-10
【关键词】儿童绘画教育;激发;绘画;兴趣;欣赏;评价;潜质
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画是孩子的共性。儿童画创作是一块神奇的园地,这里寄托了孩子们全部的爱,展示了孩子们稚朴的内心世界。一张白纸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去发现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这是发自心灵的闪光。正是艺术人生的本质和人类智慧之门,使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绘画的天才,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进行儿童画创作,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儿童常常通过画画记录生活中有影响的事,愉快的感受了委屈、以及难忘的、期望的事……事实上,任何儿童都有画画的能力,只要有适当的环境,给予适当的培养,孩子们在绘画中的潜质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何在绘画教学中激发儿童的自身不同的潜能,让他们在艺术领域中自由翱翔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从德育方面激发儿童的潜质
学习美术与学习其它文化知识不同,学习文化知识主要是刻苦用功,而美术的学习不但要用功而且还必须用情,用心灵去体味,这就需要学习美术的孩子必须转变观察认识事物的态度、观念,用真情实感去学习美术。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事物都要看到它美的一面,感受到它内在的精神气质的存在,由此产生表现创造它的愿望,长期的作用能使人远功利,近感情、弃恶丑、求善美,心灵同大自然相通融为一体,从而形成良好的艺术心理,来唤醒艺术的人生。学生的绘画创作不仅包含了美术专业上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其思想上的内容。只要适时抓住时机了解学生进行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一堂创作画课,我出的课题是《我的家乡》,首先我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家乡,课堂上学生都踊跃发言,这个讲我的家乡四季如春物产丰富,那个说我的家乡历史悠久……我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家乡的美,家乡的历史人文风情,并启发说家乡是养育我们的地方,我们要画家乡,爱家乡,把家乡的富饶美丽,家乡人民的勤劳善良,我们对家乡的爱表现出来。这样的绘画引导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绘画内容也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品质差异远比智力差异大得多,并且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进步,一旦提高了他们的意志品行,智力因素就会得到充分的开发,由此高质量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美术教育家丰子恺老先生曾说:“我只知道艺术可以使你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给你追求探索的好奇心和能源,同时给你智慧和光明,使你成为合格的人。”
2.从绘画兴趣方面激发儿童绘画的潜质
我们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就必须有创造性的思路,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热爱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说孩子没有不爱美、不喜欢美术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而他们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设法点燃学生心中探求知识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兴趣。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的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作为一名专业美术教师主要的任务是研究美术教育教学问题,但只是研究怎样“教”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怎样“学”要深入地了解儿童,了解它们的性格、志趣、爱好,才能够在启发他们的兴趣时不以成人的 趣味去代替儿童的趣味,在培养能力时,不以设计好的范画去让他们模仿,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去适应,懂得怎样在实践中去获取,去创新,当教师培养他们想象力的时候不要空洞的鼓励,要帮助他们充实见闻,引发联想。大自然与社会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黑格尔曾说过:“美是自由自在的存在。”创新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模仿别人的东西,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形、有色、有情、有境,老师有意识地带学生去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大自然,走进生活,扩大视野,从中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物体的形象由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认识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如:春天是生命萌发的季节,小草嫩绿,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画秋天的田野,丰收的景象等,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时候,不要脱离实际的要求,作为教师不但要选择具有培养创造性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长处和点滴进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估计到不同素质的儿童,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我们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创新兴趣对创新能力的形成起启动功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例如有一堂设计课,我布置的作业是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观察各种各样花瓶的造型和纹样到时候来设计一个自己心中的花瓶。同学们除了观察家里的有的还去商店等一些地方去进行观察。到上课的时候我大致讲了一下花瓶的一般结构特征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花瓶,不一会儿,只见各种各样造型各异的花瓶跃然纸上,有的是动物形的、有的是人形的……花瓶的图案设计带有童真和个性的审美趣味,这些独特的设计也深深感动了我,对孩子们的设计怎能不充分地肯定呢?
在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方面我也采取给孩子们尝试各种新的绘画材料和绘画方法,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作画,如:砂纸画、刮蜡画等,每一种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的画法和效果,学生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创造性也随之不断地发挥。此外,我还经常让学生尝试临摹,尝试写生和想象,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使自己的整体绘画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如上人物动态课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对人体结构还不了解,所以我首先就安排他们去临摹一些简单的人物动态图,让他们知道怎样下笔,如何去处理人物的线条,接着再给他们讲人物的基本比例结构知识,这样以后再让孩子们画写生,孩子们在临摹、写生、再临摹、再写生的过程中就基本掌握了画人物的要领。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力,都有探索的愿望。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针对每个孩子的素质水平,积极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表现潜在的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的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为成为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3.感受欣赏,激发儿童绘画潜质
当美术作品成为欣赏者的审美对象后,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才得以真正实现。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个开放性的结构,为欣赏者留下想象驰骋的余地和空间,因此,欣赏是接受,欣赏是参与。在欣赏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与文学的阐释,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从画面形式结构中,力与势的节奏、运动、色彩的变化与协调、意境、情趣、点线组合与排列的疏密虚实等入手,去体味一种非同一般的感受。
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他们真正理解美术,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作品时,我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凡•高悲惨的一生以及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并在充满激情的钢琴旋律中欣赏其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中不同的色彩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作品中不同姿态的向日葵所带来的构图上的美感,我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孩子们在欣赏此画的同时,无不为艺术家的执着和那激动人心的画面而感动,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为之喷薄,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又如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让学生领略其永恒的微笑所蕴含的古典之美;在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让学生领略中国农民历经苦难的沧桑之美;在欣赏徐悲鸿的《群马图》时,让学生领略其万马齐鸣、气势磅礴之美……这些优秀的作品,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而且培养了开阔的审美视野和积极的审美意识。
4.有效评价,巩固兴趣,激发儿童绘画潜质
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根据一幅画来给学生进行最后的评定,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我们说结果要评价,但相对于结果而言,过程更能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例如:教师不用命令的语气,而用商量的口吻。如“你觉得怎么样?”“这样画是不是更好?”“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画吗?”……仿佛是与学生促膝而谈。让他们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作画。另外,要诚恳地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不要看别人画什么自己也画什么,要敢于“与众不同”。尤其在上命题画时,老师提出要求后,总有很多同学举手问:“老师,我能这样画吗?”“我还能加点别的吗?”“我想用这种颜色可以吗?”等等。我的回答是“行”、“可以”或“你可以试试看”、“不错”、“挺好的”,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和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及创造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一切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堂作业展评时,我就采用了多种评价形式。例如:课堂作业展评时,我就采用了多种评价形式:第一种是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自己的构思及画中构图、色彩、完成后的效果与预期的效果,看后给人的感受等,让其他学生听后能准确地来评价;第二种是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画得好不好?有没有创意?构图怎么样?你在他的画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的哪些创意是你没有想到的……;第三种是作业展评。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展示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指正缺点,学习优点。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拿回根据取长补短的方式来进行修改,力求完美。以上几种评价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中的评价可能只是短短的几秒钟,但是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就让我们做好这几分钟,在评价时给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赏识,多一份尊重。
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激发儿童无穷无尽的想象,挖掘儿童绘画的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如今,我们适
逢美术新的课程改革,美术教师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兴趣归还学习者,把课堂的舞台真正留给学生,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是精彩的体现,使每一位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
[2]《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美之风网络文摘
[3]杨景芝《儿童绘画与智力启蒙》
收稿日期:201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