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反思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nhu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能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特别是在经历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奖赛”的活动,感受了许多的教师授课的“精彩”后,也有颇多反思和迷茫,现将历史学科中两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知识点。但目前历史课堂提问存在着如下问题:
  1.课堂提问的不平等。多数教师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提问“成绩差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好学生回答问题比较顺利,能够按自己的计划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成绩差的学生就会耽误时间,影响课堂进程。这样的课堂往往因为“太顺利”没有味道,同时使教师在课堂中显得无足轻重。另外有些教师对“差生”的问题根本不予理会,甚至进行“惩罚性”的提问,给他们难堪;也有的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干脆假装没听见。这其实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基本精神,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
  2.识记性的问题多,能力型的问题少。部分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后,有意识地将原先的“满堂灌”的现象纠正过来,开始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是,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他们提的问题大多数是识记性的,学生可以从课本上找到相关的答案。这样不但没有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反而加深了学生对历史课的错误认识:枯燥无味,看看书就可以了。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看到问题就先动手翻书,而懒于动脑思考。
  3.从“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一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一节课设置了二十几个问题,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质疑,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时间紧张,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认真分析,指出其出现问题的原因,仅能用“很好”“不错”“谁来补充”“课下再想一想”等简单的评价,起不到启迪学生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的作用。
  能发不能收,提出问题后,放任自流。有些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促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发学生兴趣,但是没有及时加以点拨、总结归纳,使学生只停留在激发兴趣层面,而未能深入思考,达不到提高能力及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课堂提问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有效的提问,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更有可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旨在发展学生思维的提问,要分析课堂提问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设计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整体设计课堂提问,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为此需要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提问?是为了通过问题使学生统一认识,了解问题的标准答案?还是为了协助和促进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构建意义,达到理解,发展思维?提问,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还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思考?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是在倾听期待中的答案,还是在关注說出这个答案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出回答的学生思维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其他同学能听懂这个学生的回答吗?他们也经历了同样的思考过程吗?我觉得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教学才能回到它的本质所在。
  
  二、多媒体的使用
  
  新课程改革使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不断进步,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历史课堂中,利用课件教学,这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数字电影于一体,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因而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多媒体教学正以其独特的、不容忽视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采用,但多媒体的运用又是一把双刃剑,在使用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以下问题:
  课件设计不合理。幻灯片的设计缺乏一个整体的效果,一个主题分散在几张幻灯片上,使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印象,不利于学生思考的连续性。有的灯片字体太小、背景太暗、太鲜,字与背景对比不明显,造成字迹模糊,同学看不清,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1.课件取舍不精。不少多媒体演示教学一味追求材料的数量,屏幕切换太快,声音太杂,录像太长,使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联想的空间。一节课仅45分钟,由于取舍不科学,结果一节课变成了电脑材料展示课,从头至尾的演绎,很难突出重点,浅化难点,典型的材料没有突出其作用。教师的讲解阐述、启发诱导被挤掉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教学被忽略了。
  2.虚浮、花哨、喧宾夺主。有的学科课件制作太注重观赏性,把太多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浪费了。有一节历史课讲的是解放战争的内容,一上课老师就播放一些解放战争的影片片段,占了大半节课,学生的确情绪激昂,但激昂之余理论学习的时间已所剩无几。整个课堂老师成了“解说员”,课堂也就成了“看片会”,老师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课件的使用上,学生的注意力也始终在屏幕上,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课堂失去互动,失去沟通,历史教学也失去了灵魂和精髓。
  操作失控。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中间设置了许多超级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一旦上起课来,由于紧张或不熟练,常常忘了其中的机关,按错了一个按钮,就会导致所讲的内容与所展示的图片或文字不一致,使课堂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3.我觉得使用课件首先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为何用?何时用?用了会产生什么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历史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简约、易控、实效应该成为我们制作和使用历史课件的基本原则。教师对现成的课件要大胆取舍,留下本质的东西,摒弃花哨、可有可无的部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能以课件作为教学的核心,本末倒置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方式应该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大有可为的。历史教师只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意会和领悟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常新、有效、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会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愿学的情感,会学的技能,善创造的潜能及乐于奉献的人格品德。为此,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以自立、自为、自律为特征的自主性学习。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呢?    一、引发动机,建立和强化学生自立意识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趣味实验、运用电教手段等方法来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课结
期刊
物理现象十分广泛,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惯性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学生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解开。物理学家正是从这些物理现象入手,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逐步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去解释这些物理现象。因此,物理现象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结果不相符的现象。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
期刊
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的努力,同样的付出,但老师们的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初中历史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一、紧扣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开展高效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指南针。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路标”,它规定了整堂课的步调,对课堂教学自始至终起着导向作用。对教师来说,它具有“导教”的功能,对
期刊
【摘要】 物理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创造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培养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物理教学应着
期刊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方法如下:     一、激发兴趣——多媒体课件教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也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可
期刊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心理學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
期刊
教育的变革性是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创新教育是教育变革性的具体体现。创新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是创新的乐园,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有无创新思维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任何模式化、规范化的教育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能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将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重大作用。为此,我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运用发现
期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治国方略,已正式载入宪法,这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即从人治走向法治。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法律意识的培育,特别是宪法、法律至上观念的培育,成为推进依法治国的观念先導和基础。由于受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影响,广大社会成员法治观念淡薄,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观念障碍。要实现我国法治化的基础性工程,必须要求在全社会成员中逐步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树立法律
期刊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机遇。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情激趣     新课程理念坚持人文主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