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cap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色小镇建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农村和农业发展,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和建筑,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小镇建设必然会面临土地问题。对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有利于解决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
  关键词:特色小镇;土地综合利用;创新合作模式;产业布局合理
  中图分类号:TV62;TV22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当前,中国国内正在掀起一股特色小镇的开发新型理念的热潮,自政府到群众、从上而下,政府在引导支持,企业在积极跟进发展,旅游群体在消费中推动其走向。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镇万镇” 的情景[1]。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城镇化、产业化的主载体和基础平台,特色小镇建设必然会面临土地问题。对特色小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有利于解决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
  1 特色小镇简介
  1.1特色小镇特征
  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是将特定的产业基础、独特的资源禀赋、鲜明的旅游特色、特有的居住功能等融合为一个整体的集合体[1]。
  1.2 特色小镇分类
  特色小镇常见的类型有7种:资源禀赋型特色小镇、新兴产业型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型特色小镇、时尚创意型特色小镇、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金融创新型特色小镇、交通区位型特色小镇、高端制造型特色小镇、城郊休闲型特色小镇。
  2 特色小镇土地利用方式[3]
  2.1:使用存量国有建设用地
  1.批准使用: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广场等属于公共用地,办理批准使用手续,即批准用于建设市政道路等,可以发建设用地批准书,但不用发划拨决定书或出让合同等。这些用地在土地登记时也是只登记不发证。需要注意区分建设单位、管理单位与土地使用权人的不同;2.国有土地划拨,即行政方式;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4.国有土地租赁;5.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
  除批准使用和划拨外,其他三种方式属于有偿使用。其中,出让和国有土地租赁的具体配置方式包括协议、招标、拍卖和挂牌四种,作价出资或入股因有明确的使用者,只能通过协议方式配置。
  2.2圈内农用地办理转用、征收手续后依法提供给具体项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村镇建设用地,被称为“圈内用地”。为实施规划,需要占用圈内用地,涉及农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涉及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依法供应。
  2.3圈外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
  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外土地的,经批准可以在圈外单独选址建设。涉及农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涉及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土地供应方案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时一并批准。
  2.4使用国有农用地
  建设需要使用国有农用地的,应当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依法办理供应手续,不用办理征收手续。
  2.5直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1、乡镇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用地;2、村民住宅;3、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4、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开发建设公租房、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或者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联营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此类产业的;5、在33个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用于商品住宅以外的经营性项目;6、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可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农家乐;也可通过租赁农房或与拥有合法宅基地、农房的当地农户合作改建自住房。
  2.6使用国有未利用地
  建设项目可以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国有未利用地,不需修改规划,也不用办理转用和征收手续,直接批准用地。
  2.7使用集体未利用地
  可以参照方案五,直接作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而国家建设项目使用集体未利用地的,应当办理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后依法供地;不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不需要用地计划指标,不缴纳新增费和耕地开垦费。
  2.8使用设施农用地
  设施农用地是指设施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设施农业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其用地也不同于一般建设项目用地,符合要求的设施农用地不属于建设用地,按农用地进行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不作为新增建设用地管理。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有一定比例限制。
  2.9结合土地整治、村庄整治安排用地
  土地整治是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等的综合整治和统一安排,必然涉及到项目区内各业用地的重新布局、安排和产权调整。土地整治规划方案中包含了整治后的土地产权调整和各类项目用地调整(地类调整和供地安排)。土地整治实施规划经批准后转用,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实施规劃,相应调整项目区内各类用地产权和地类,直接为项目区内原用地单位整治后的用地办理相应用地手续,不再办理农用地审批手续,也不占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安排原用地者用地后的剩余部分,应当依法办理供地手续。
  3 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用地结构特征
  土地配置的目的是把一定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适宜性、社会经济性进行适合比配,优化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基础上进行改良目标优化、结构优化和效益优化。本文以杭州市首批特色小镇土地利用情况,对不同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杭州首批特色小鎮建设中,新兴产业型特色小镇数量最多。9个特色小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5.65万亩,集体土地3万亩,国有土地2.6万亩,现状仍为集体土地约3万亩,农用地约2.2万亩,耕地接近1万亩,如表2。
  金融创新型小镇[5]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核心区域以办公区、商务配套区和生活配套区三大核心功能区,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以及银行、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金融服务机构;新兴产业型特色小镇以商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动漫设计等互联网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企业。金融创新型小镇、新兴产业型一般距离城市核心近,土地开发强度大,建设用地及国有土地占比大,如图1,图2。
  生态旅游型、特色产业型小镇,一般远离核心城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开发建设公租房、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或者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联营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此类产业,此类特色小镇占用集体土地比重大,如图1.建设用地占比小,建设用地开发,集体土地、耕地开发目标协调统一,以达到生态旅游型,特色产业型特色小镇建设开发目标,如图2。
  4 特色小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作为建设单位,破解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土地配置难题,要从土地利用规划上,小镇建设模式上寻找突破。
  4.1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合理,科学布局用地规划
  如文中提到的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等对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论证,按照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相关产业按需配套的原则,合理确定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布局。一些个别特色小镇用地规模过大,产业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划出规划区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的用地需求菜单,落实到城市控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科学划分相关功能区块,确定用地类型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科学指引[6]。
  4.2 创新特色小镇建设合作模式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创新合作模式,采用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如在生态型、特色产业型小镇建设中,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开发建设公租房、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或者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此类产业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用于商品住宅以外的经营性项目。特色小镇也可以统一规划,不同的项目公司,集体经济组织等分区域,分功能共同开发,最终形成一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具有特色产业,融合了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完整特色小镇[7]。
  5 结语
  特色小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从政策,管理层面有多种方式,作为建设方,特色小镇建设产业定位合理,科学布局用地规划,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合作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卫龙宝,史新杰.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2]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王小章.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3)
  [3]岳晓武,对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土地政策集成运用的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18年01期
  [4].张洁,优化土地配置的“小镇故事”——杭州市首批特色小镇建设调研[J] 中国土地. 2016(09)
  [5].宋家宁,依托金融资本特色小镇整体运营模式研究[J] 住宅产业. 2016(09)
  [6]王红光,优化土地要素配置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J],浙江国土资源,2016年07期
  [7]金立中,新常态下产业集聚模式创新—杭州特色小镇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简介:
  姜超,男,1978年10月生,陕西长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综合开发和交通项目建设管理,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土建项目施工中,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重要构成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土木项目施工技术水平,对项目整体施工质量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土木项目施工技术应用效率,综合分析土木项目施工环节,深入发掘项目施工技术问题,改进并创新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水平,为项目整体建设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问题;策略分析  1 土木工程的施工特点  1.1环境恶劣  在当前的建筑施
期刊
摘 要:芬伯格在借鉴马克思、马尔库塞、海德格尔、法兰克福学派等先哲们的思想基础上,结合美学、伦理和文化领域中规范共识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技术批判理论。本文对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进行了概述,阐明了其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以及思考。  关键词: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新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了福音,但与此同时,技术开发和应
期刊
摘 要:黄河作为我国第二大河,由于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水色尚黄,因此有“浊河”、“黄河”之称,其下游河道以善决、善淤、善徙著称。在文中就先秦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进行论述。  关键词:黄河;河道变迁;改道  黄河是一条变迁无常的河流,有史以来曾经发生过多次大小规模不等的改道。据史料记载,黄河下游的决口共有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三年就有2次决口,100年即有一次大的改道[1]
期刊
原始“偶像崇拜”是对被赋予神灵意味的象征物的崇拜;新型“偶像崇拜”多是对人的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偶像崇拜者”已经被“追星族”、“粉丝”等概念代替。本文所探讨的“偶像崇拜”主要是因“明星崇拜”出现的粉丝现象,以及粉丝社群对粉丝形象的重塑。  “偶像崇拜”产生的社会影响可以归结为行为模仿和社会认同两个方面:  1.行为模仿,表现为粉丝在行为上对偶像的倾向和效仿;  2.社会认同,表现为粉丝在心理上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孙子兵法》中“虚实”思想的研究,探索“虚实”思想对于篮球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价值,用于指导篮球运动实践活动。  关键词:孙子兵法;虚实;篮球运动  前言  在浩瀚如烟的中国古典中,《孙子兵法》无疑是兵家著作中的最具权威的代表作。如今,国内外的军事专家都将它推崇备至,并赞誉其为“兵学圣典”。在当代,《孙子兵法》不再是一部简单的战争著作,而是成为政治、竞技、文化各个领域的必读之书。不
期刊
摘 要:对于现如今的建筑行业来说,如何在建筑工程中实施有效地施工项目管理、是企业信誉的体现以及提升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建工程施工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周期的系统控制过程,需要从业者予以重视。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引言  土建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占据主要位置,影响着工程的进展与质量。因此,对土建施工现场进行良好的管理,利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相应
期刊
摘 要:唐代是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朝代,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隋朝的统一,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唐太宗时代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时代的开元盛世,更是将唐朝推向了盛世顶峰。盛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兼容并包,体现在服饰上,也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将就其服饰的特点及变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盛唐;女子服饰;变化  1 引言  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上映后虽然褒贬不一,但
期刊
摘 要:19世纪初期的欧洲依次发生了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这些革命的影响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浪漫主义思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浪漫主义音乐有着不同的影响,同时浪漫主义音乐又有着不同于古典主义音乐的形式,它更注重主观感情,对民间音乐也越来越重视,带着明显的民族音乐特色,本文将以浪漫主义早期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成长环境、创作作品为主进行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
期刊
摘 要:霸府行台首长是强臣,一般都有录尚书事(或兼录尚书事、兼尚书令)、侍中、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或都督某道诸军事)等职任,有太师之封、爵为王等;子女超封,心腹皆登显要。  关键词:北魏;霸府行台;首长;特征  行台,即行尚书台。霸府行台,是由控制朝政的强臣组建的行台。霸府行台实际上是不受皇权约束、驾凌于皇权之上的,是为强臣控制政权服务的。北魏霸府行台从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年)尔朱荣担任北道
期刊
摘 要:伴随着黎锦晖先生的儿童歌舞剧和聂耳先生的新歌剧的发展,中国歌剧音乐的创作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新时期。中国歌剧艺术家们在探索的路上艰辛跋涉,辛勤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延安的秧歌剧对中国歌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我国歌剧音乐史上里程牌的作品《白毛女》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延安的秧歌剧和陕北的秧歌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延安秧歌剧又与儿童歌舞剧有客观存在的联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