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环境中大型锻铜人物雕塑的分析探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型人物雕塑是城市设计、文化旅游景区、人文纪念场所等空间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文章通过六盘水孙思邈药王雕塑介绍大型人物雕塑在设计、制作、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细节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大型人物雕塑比例问题的把握,以及锻铜雕塑工艺技术、制作流程、安装手法等具体实施实践内容。
  关键词:孙思邈;锻铜雕塑;设计;制作;安装
  传统大型人物雕塑的创造过程极其艰难和漫长,如著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历史悠久,开凿历经了多个朝代,断续营造达500年之久;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达九十载。现今,大型人物雕塑创作在承袭古人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这不仅大大缩短了大型人物雕塑制作的时间,而且在保证人物雕塑的科学性、艺术性的同时还确保雕塑的坚实性和耐久性。大型锻铜雕塑制作即是沿袭传统锻造工艺,结合现代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焊接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其制造工期短、制作精良等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雕塑家的喜爱。如我国广东省佛山市西樵山南海观音文化苑中巨型观音法相,就是纯铜锻造的大型人物雕塑,开工于1995年7月30日,完成于1997年9月30日,历时只有26个月。美国自由女神像同样也是采用纯铜锻造,从落成至今已有130余年,迄今屹立完好。六盘水孙思邈药王雕塑基于场地现状、工程造价、工期进度等综合情况最终采取锻铜工艺制作。
  一、人物雕塑的构想
  项目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水月园区,园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打造集养生文化体验、运动健身、生态游赏于一体的悠然度假体验区,使其成为六盘水旅游景区中最具生活特色的健身休闲、养生养老体验基地。依据水月园区最终平面规划,雕塑位于园区东北面的山体上,山体海拔高度为1950.50米,距离地面约为50米,雕塑设计总体高度规定为36米。
  雕塑的基本构思是:雕塑设计体现水月园区上位规划总体定位,“健身休闲、养生养老”的设计理念,人物雕塑选材上需要能表达出“健身休闲、养生养老”的设计主题思想;雕塑人物形象设计体现艺术特色和人物精神品质,突出个性,能给人们以启迪和深思,激发参观者对养生的兴趣以及长寿的自信心。完成后的雕塑作品应具有“大医精诚”的高品位的艺术形象气质,同时体现耄耋之年的艺术生命力。
  二、人物雕塑设计方案的确认
  为确定雕塑的人物形象,设计人员进一步对“养生、养老”理念深入探究,突破“长寿”形象的束缚,从中国传统医药养生、养老文化着手,深挖传统医药著作及历史人物,选定李时珍、孙思邈、华佗三位历史人物形象。通过多次的讨论及多方面的专家论证,并广泛征求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雕塑内容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如此不断反复地推敲细化,最终选定《药王孙思邈》人物形象。
  选定理由:1.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其名著《千金方》中,提出“大医精诚”的基本修养。2.药王孙思邈在医药养生养老方面有过著作如《千金要方》中《妇人方》《少小嬰孺方》及《千金养生论》等。3.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4.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孙思邈寿命长达120余岁。
  三、人物雕塑材质的确定
  铜材是传统人物雕塑常用材料,选择铜作为雕塑外表材料不仅符合大众审美习惯而且能很好传达出雕塑历史人物形象。当下锻铜作为雕塑的主要材料有紫铜和黄铜。紫铜又名纯铜、红铜,紫铜有较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其较好的延展性在后期加工制作过程中相比黄铜更容易锻造成各种造型。紫铜其色泽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相比黄铜更能表达出庄严、崇高的历史人物形象,最终确定以2.0毫米厚的紫铜作为雕塑主材。
  四、人物雕塑内部结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山体多溶洞,地层特征为中风化白云质灰岩,岩体较破碎,为确保雕塑的最终安全落地,设计总院郭忠良院长带领艺术设计人员多次到达现场深入踏勘,了解山体地质情况,并协同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一同到现场实施地勘。最终得出雕塑基础设置深度、地基承载力等相关数据。
  雕塑基础设置深度、地基承载力建议:为确保雕塑主体结构坚实、稳定,内部承重主体采用钢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高约为34.84米,共十一层。基础设计为柱下独立基础,钢柱柱脚采用埋入式设计。钢柱、主次梁均优先选择用材质Q345B,钢件为经济效应好的窄翼缘热轧H型钢,为提高钢架整体稳定性、刚度,局部钢柱间设置斜撑。框架梁与柱子采用钢性连接,钢柱为贯通型,柱带悬臂梁段与采用高强度摩擦性的螺栓连接。主梁连接采用铰接,次梁连接采用焊接,腹板与主梁的竖线加劲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支撑钢框架结构分析采用的软件为PKPM,经计算,各项结果满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抗震设防类别达到丙类,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二组,基本风压0.35KN/m2。
  五、锻铜雕塑制作要求
  主创设计师严格运用审定通过的雕塑泥稿组织具有《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的雕塑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创造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同时选定具有大型雕塑实践经验的加工厂家,制作出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雕塑作品做到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形态优美匀称,最终雕塑形象切合“养生、长寿”主题。锻铜是一种区别于铸铜的工艺,是在铜板上进行创作,利用金属的延展性,铜板加热后质地变软,捶打后又恢复坚硬的特性,在锻造过程中严格按照确定方案实施,以2.0毫米厚的紫铜板为主材,等比放样分割打磨。铜板捶打须严格按照雕塑人物外形走线,保证铜板的平整、光滑,确保后期焊接无焊痕显露,保证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不受损。雕塑作品重点表现部位和人物脸部、手的造型须精心锻造,严格避免焊缝修补。锻造后的雕塑形象生动,线条流畅,焊接和整体结构和谐统一,安装牢固可靠。雕塑主骨架依照具体的结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以达到强度和造型要求,次骨架由施工方结合具体工程特点,采用合适的规格材料,制作支撑骨架。另外根据雕塑具体部位的造型特点制作造型骨架,由施工方按造型要求自行制作,做到结构稳定,安装牢靠。   六、锻铜雕塑制作流程
  1.在制作前期,雕塑方案设计经过多轮研究修正,最终由业主方确定人物形象。
  2.依据确定的人物形象,雕塑家创造雕塑泥稿并由业主方确认。
  3.根据确定的雕塑泥稿,雕塑师制作1∶10等比小样,确定造型要求,保证人物精神气质符合设计意图,确定最终雕塑造型,并由业主方确认。
  4.小样经业主方确定后,放样制作等大雕塑的主次骨架。
  5.根据主次骨架形状同时结合设计图纸进行下料。
  6.将紫铜板分段分块锻造出雕塑需要的造型。
  7.按样稿及骨架造型组装、焊接同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8.精修雕塑表面,修整打磨。
  9.按照设计方案和业主方要求,制作颜色样板,以业主确定的颜色样板为准,完成雕塑。
  七、锻铜雕塑的安装
  孙思邈雕塑总高36米,基座宽20.85米,且位于50.64米高的山顶上,这给雕塑后期的运输、安装、修整均带来了巨大困难。因此雕塑制作之前就必须制定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铜板分块编号,按照编号分段运输、分段吊装,最终整体拼接。具体将雕塑分割15段,每段为2米,其中头部分割两段,每段切割成40塊左右,每块重约33.86公斤。铜板的分割不是简单以某个数字进行分割,而是要考虑雕塑人物整体的形象和艺术效果,分割不能破坏人物形象的整体性,特别是人物的脸部和手部等重点部分的完整性以及最终的艺术效果。由于雕塑处于山顶上,施工人员必须先进行施工现场调解考查,提前确定行车路线和吊机施工作业点等,再进行分段运输吊装。考虑每块铜板的面积比较大,铜板的整体刚度比较小,直接吊装容易将锻造好的铜板折弯变形甚至断裂,最终造成损坏。因此吊装时在铜板背面中间加焊一根长槽钢或者角钢,以便起到增加刚度的作用,同时利用其进行吊装,承受铜板的全部重力;吊装就位后调整雕塑到合适位置后初步固定,经校正后最终固定,可视具体情况采用焊接固定或法兰式固定。在雕塑安装工作结束后,需要多次复查,修复碰损、划伤以及表面效果处理。全部工作完成后,由业主方和现场监理验收合格,由上至下逐步拆除脚手架和防护网,最终完工清场。
  八、雕塑比例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方案设计和雕塑泥稿经业主方确认后,雕塑师制作10∶1的等比小样,起初在室内制作的时候并未发现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待雕塑师制作完等比小样后,安放到室外空地上时,明显地感觉到雕塑整体形象矮胖,完全缺乏人物形象应有的气质。经过多方面的调研、论证,在郭忠良院长和同行业专家建议下,决定参考南海观音雕塑比例,打破传统的“蹲三、坐五、立七”的比例制作,将雕塑比例拉长。比例的拉长,并不是等比例拉长,而是渐进的,也就是说小腿要拉得更多些,大腿少一点,躯干再少些。[1]我们在雕塑比例调整中充分地考虑了这一点,最终雕塑人物比例定为9∶1。
  九、结语
  大型人物雕塑是一个城市重要节点,也是城市形象的标志,对当地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人物雕塑设计必须符合当地人文历史背景,设计主题思想应契合所在区域的整体设计理念。同时,由于人体本身结构相对复杂性以致大型雕塑工程结构设计也相对困难,加之铜材自身重量以及其巨大的伸缩力在实际施工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雕塑在后期制作安装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安装步骤指导施工。本文将大型人物锻铜雕塑从方案设计到制作、安装做了详细的介绍,以供同类项目建设实施参考。
  参考文献:
  [1]徐勇良.大型雕塑中的比例问题——108米南山海上观音制作的一点体会[J].雕塑,2005,(03):28-31.
  作者单位: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城郊生态涵养区域作为城市与乡村间的特殊区域实体,既受制于城市的作用力,又受制于乡村的作用力,一方面作为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担负着城市生态保育及涵养功能;另一方面作为地区个体,承载着地区自身发展需求。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困境,如何在满足城市生态涵养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当地的发展成为城郊生态涵养区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郊生态涵养区域;生态园规划;开发  20世纪5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户外广告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作用和艺术价值越来越明显。目前,学者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对户外广告的作用以及它的传播发展进行了系统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但多数都是从设计的视角,很少去集中探讨城市的户外广告有哪些违规的地方,更很少去探讨作为广告的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局在人员配置上是否合理?广告的管理部门是否真的对违法户外广告进行处罚,对于具体领域的户外广告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等
期刊
摘 要:在城市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城市安全高居实时搜索第一名,成为热门话题。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城市安全所面临的问题,为人类提供更佳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本文以“天津港爆炸”事件为视角,审视现当代我国城市安全中潜在的短板,并在“天津港爆炸”事故处理中总结出维护城市安全的新发展。  关键词:“天津港爆炸”事故;城市安全;发展路径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也变得日益复杂,问题也层出不穷。2
期刊
摘 要:汴绣是继四大名绣之后的第五绣,实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北宋,最初服务于宫廷,后流于民间。其题材主要是仿古画卷、花鸟风景,刻画人物形象细致传神、针法缜密、绣品细腻精湛。文章从汴绣的发展兴衰引入,简述汴绣文化及艺术特征,并就汴绣的用途扩展进行探索,提出在现代时装设计中创新运用汴绣。至今汴绣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较少,曾在国际展览的日本和服上,或是高级订制旗袍中运用,但在创新服装设计中应用暂
期刊
摘 要:对2015国际高校合作项目“基于低碳设计的工业废弃物升级利用”国际工作坊的背景、概况作出简介,包括工作坊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流程等,尝试分析中英文化差异下开展的联合教学的工作坊的特点及成果。  关键词:国际工作坊;中英联合;中英教学差异  一、引言  现代工业文明激起了无尽的资源需求,人类的发展遭遇了环境和资源的瓶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资源无限循环”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
期刊
摘 要:建筑既要满足功能与结构要求,也要满足人们对它提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那么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又是什么呢?从建筑与功能、建筑与结构以及建筑与形式美等三个角度来看,这三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关键词:功能;结构;形式美  建筑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矛盾而又复杂的过程。但其发展过程又有着一定的规律:功能要和内容相结合;要满足人们对它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结构的需要。  讲到空间,人们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似乎和传统文化始终处于一种互相矛盾的状况,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现代化发展不能摒弃国家历史文化,反而要强调中国元素的融合发展。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改变“千城一面”的窘境,更能弘扬国力,增强国家形象、国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苏州博物馆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的设计表达中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散发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元素;现代城市环境;设计表
期刊
摘 要: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高青县工业园区原有部分区域厂房闲置,如何腾笼换鸟盘活存量资产,激活城市活力,是其面临的巨大挑战。金海针织厂厂区更新为创业孵化园,城市功能、城市空间、城市形象得到了全面的更新,进而带动了城市片区发展。  关键词:厂房改造;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创业社区  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一些被废弃的旧厂房、老建筑群的价值如何被评定,成为城市的存量资源得到保护
期刊
作者简介:  归国良,男,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文化馆干部,负责群文管理,现系馆员职称。自1983年起从事群文工作至今,曾在《浙江文化月刊》、《中国电影市场》、《大众文艺》、《浙江日报》等杂志报刊多次发表过农民画作品、摄影作品及论文,并在全国和省级组织的美术、摄影比赛中多次获奖。  上述作品均于2015年4月创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文化馆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成就,现代景观设计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尤其是在奥运景观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融合最为明显,无论是在奥运场馆的设计中,还是在奥运景观的搭配中都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踪影。就北京奥运会福娃雕塑景观设计为例,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相应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平面设计;景观建设;问题研究  一、奥运福娃雕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期刊